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

2010-08-26 45页 ppt 1M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null 第七章 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 第七章 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第一节 司汤达·《红与黑》第一节 司汤达·《红与黑》 1830年,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和欧洲文坛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开端。一、《红与黑》一、《红与黑》 1、情节介绍 维利叶尔小城 德瑞纳市长 新兴木工厂主索利尔 于连·索利尔 德瑞...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
null 第七章 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 第七章 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第一节 司汤达·《红与黑》第一节 司汤达·《红与黑》 1830年,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和欧洲文坛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开端。一、《红与黑》一、《红与黑》 1、情节介绍 维利叶尔小城 德瑞纳市长 新兴木工厂主索利尔 于连·索利尔 德瑞纳夫人 贝尚松神学院 巴黎 德·拉莫尔侯爵 玛蒂尔德· 玛格丽特null2、创作机缘 两起情杀案 : 一件是1828年10月他在《司法公报》上看到的格勒诺布尔家庭教师安托万·贝尔德枪杀这家主妇的事; 另一件是他在《罗马漫步》中谈到的巴黎木匠拉法格杀死企图用金钱勾引他妻子的资产者。null3、关于红与黑 原取名《于连》,后改为《红与黑》,副标题 “1830年纪事” 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 ,从根本上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 。 “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 “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红”与“黑”象征革命精神与封建统治的冲突, 还有“红”象征自由,“黑”象征专制, “红”象征共和,“黑”象征复辟等说法。 null第二,从于连的生活道路来看, “之”字形的道路。 法国作家阿拉贡:“在复辟时期,贫民子弟三十而立功于战场,跃升将军的愿望已无法实现。” 红——黑——红 第三,小说中色彩意象“红”与“黑”的设置。 4、于连4、于连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 人奋斗者的典型。 A性格 1)纵向 反抗——妥协——反抗 三个不同的环境里作了三次大拼搏,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贝尚松神学院期间的所做所为是于连在野心和虚伪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监狱中的反省,是他浪子回头的转折点。null2)横向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18岁到1 9岁间的少年,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它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第一,长得清秀漂亮。 第二,他深思,喜欢探寻问题。《圣经》 、《忏悔录》 、《圣埃伦岛回忆录》 第三, 仇恨,“生不逢时”。 null既有平民反抗意识,又有个人进取野心。 判逆与妥协的双重人格 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两重性。 “在有钱人的宴席上给自己加一把椅子 ” 认识到:“统治阶级惩罚他,目的是要惩戒那些敢于混迹高等社会的平民少年。 ”nullB心理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心理机制中有严重的自卑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无意识深处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力量,补偿内心自卑、焦虑、不安全感以维持心理平衡——即,权力。 所以,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 null a、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 一)征服德瑞纳夫人 二)征服玛蒂尔德·玛格丽特小姐 “我降服了一个魔鬼。 ”“这好比一个驯虎的人,他哪怕把一只老虎驯得非常听自己的话,他也不会忘记自己身边放一去手枪。” b、自卑 被软化 隐蔽的支配力量在于贪欲 C于连的悲剧意义C于连的悲剧意义 于连的形象揭示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平民阶级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平民与贵族的尖锐对立;揭露了波旁王朝的黑暗现实,对腐蚀、压迫和摧残平民青年的上流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控诉;表达了千千万万个贫民出身的青年一代挣扎、奋斗,却毫无出路的个人命运。也,走极端利已的道路来反抗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是行不通的。 司汤达:“它像一根竹竿,爬到上面的人绝对要把下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给拽下来,社会就是如此。” null于连对今天的启示: 欲望的满足构不成幸福的人生,因为它只是一种目标而不是人生目的。走出欲望纠缠的生存困境仍然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 于连的欲望沉浮,也可看作是人类迷失与觉醒的寓言。 5、作品的思想意义: 5、作品的思想意义:1) 揭露王政复辟时期贵族、教会的黑暗统治。 2) 提示复辟王朝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3) 反映王政复辟时期贵族等级制对平民青年的压迫和摧残。 总之,《红与黑》是一部民主倾向十分鲜明的社会政治小说。它强烈地表达了19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人民反封建、反教会、反复辟的思想情绪。 6、作品的艺术特征 6、作品的艺术特征 1)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从维立叶尔小城到省城,到京城,到监狱,又是王政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于连受大革命影响,但又迫于特殊环境,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政治信仰,与社会同流合污。 2)是严谨而清晰的情节结构。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情节主线,以他与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的两次恋爱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这些内容构成了小说的“经”;而市侩气浓厚的维立叶尔城、勾心斗角的贝尚松神学院和充满罪恶阴谋的巴黎侯爵府这三个典型环境则构成了小说的“纬”,经纬交织、清晰严谨。 null3)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主要艺术魅力 ,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细微变化和特定情境下的精神状态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 4)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于连、市长、老索利尔、市长夫人、玛蒂尔德小姐等。 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小说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小说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主人公于连形象的塑造; 对时代敏锐而准确的反映; 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 作为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相当杰出地反映了大革命后期的法国社会,反映了这个社会里各个阶层的人的生活情态。二、司汤达生平与创作二、司汤达生平与创作又译斯丹达尔,(1783---1842) 原名玛利·亨利·贝尔 司汤达就是普鲁士一个小镇名字的法文 译音,该镇是著名古典艺术评论家温克尔 曼的故乡。 生于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市一个律师家庭 无神论者 ;恋母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被后世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 司汤达在文学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开创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和杰出的心理描写。 null以1830年发表《红与黑》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中短篇小说,以异国情调为背景,以男女爱情为主线,表现反封建、反教会和追求自由、争取独立的主题,代表作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前期《阿尔芒斯》属现实主义) 后期: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基本主题都是反复辟、反封建、反专制。代表作《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红与黑》的姐妹篇 )、《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等。第二节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概 述 第二节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概 述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流派。 null现实主义: 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 “摹仿说” ;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提倡“举起镜子照自然” ; 启蒙文学 注重社会分析,哲理性、讽刺性描写; 浪漫主义文学 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历史题材的风俗画风格,描摹大自然时的细致入微;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 ; 这两大政治事件, 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 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1、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社会矛盾突出; 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 ; 贫富的矛盾日益明显 ,劳资矛盾渐趋突出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 null2、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幻灭; 从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 3、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加强了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了客观、冷静、务实的做学问的风气;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 社会上形成一种追求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的风气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 高尔基:现实主义特征是对人类及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况作 赤裸裸地真实描写。 契诃夫:现实主义是按人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真实 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巴尔扎克:作家是社会的书记,要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 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 乔治·桑:浪漫主义把人物描写成她认为应当的那样,而 现实主义把人物描绘成他所看到的那样。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null二是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并非纯客观地反映生活,而是严肃地分析和评价,着力于暴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对由金钱滋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还涉及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触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病根。 三是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把人和环境联系在一起,把当时社会关系的本质状况描写出来。 恩格斯:“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节 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第三节 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法、英、苏俄、美、北欧一、法国文学 一、法国文学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司汤达、巴尔扎克、小仲马、都德、福楼拜等 福楼拜 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作家,起着承前启后的 作用,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作家产生了重大影 响。代表作:《情感教育》 、《萨朗波》、 《包法利夫人》等 《包法利夫人》副标题《外省风俗》,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重表现精神气质的形成与环境存在的密切关系 。 爱玛、包法利、地主罗道耳弗 、书记生赖昂 “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指种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 二、英国文学二、英国文学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表现了劳资矛盾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 英国现实主义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1、狄更斯(1812—1870)1、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 社会的人情世态、描绘了维多利亚时 代的社会风貌。他的作品代表了19世纪英国现实主 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退斯特》、《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雾独孤儿》等。 《双城记》巴黎和伦敦;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医生梅尼特、女儿露茜、追求者代尔那和卡尔登、得伐石夫妇 null其小说思想内容三个基本方面: 1)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 3)对人性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人道主义思想·人性·对社会的批判 感受型现实主义 :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生活,同时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 2、萨克雷2、萨克雷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 堪称英国第二个批判现实主义优秀作家。 善于描写社会中、上等阶层人与人 之间风雅而又虚伪的关系。 代表作《名利场》 女冒险家蓓基·夏泼 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是一个冷酷自私、趋炎附势、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名利场 副标题“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金钱。3、勃朗特姐妹3、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6年) 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年) 都以写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和反抗为主要题材。 夏洛蒂的《简·爱》(1847年)和艾米丽的《呼啸山庄》(1847年)都塑造了反抗逆境的女性。都善于描写人物的精神世界,用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 4、哈代4、哈代托马斯•哈代(1840――1928) 伍尔芙称他是“英国小说中的最伟大的 悲剧大师”,韦伯称他为“英国小说中的 莎士比亚”。 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普通人的命运,宿命论和悲观色彩较浓。《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小说多以作者家乡多塞特郡一带为背景,这是英国古代威塞克斯王国的建国之地,因而他的小说也被称作“威塞克斯小说”。 5、盖斯凯尔夫人5、盖斯凯尔夫人伊丽莎白·克莱格洪·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 反映劳资矛盾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 代表作《玛丽•巴顿》是英国乃至西欧最早触及劳资矛盾的作品。作者以现实主义的勇气和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大胆揭开了资产者标榜的大英帝国“黄金时代”(“维多利亚盛世”) 的背后——广大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三、俄国文学三、俄国文学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50、60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蓬勃开展的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并表现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政治要求,直到后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才逐渐加强。因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1、普希金1、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和俄罗斯文学语言 的创立者,是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 也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开创者。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广阔的社会生活,别林斯基曾称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奥涅金 、连斯基 、达吉雅娜 、奥丽嘉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第一部正面表现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作品。 null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 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出现了一系列“多余人”形象,这些人物的特点是既不站在政府方面,又不站在人民方面,对贵族上流社会庸俗的生活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他们忧郁、苦闷,最后变成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他们是贵族革命时期,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2、果戈理2、果戈理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 俄国著名的戏剧家和小说家,鲁迅称他 是“写实派的开山祖师”。 加强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力量,创立了俄国文学中的“自然学派”,即现实主义流派。 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等,对整个俄国农奴制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控诉。 《死魂灵》深刻解剖地主世界的百丑图,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高尔基称之为“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乞乞科夫 null含泪的笑: 是果戈理的整个创作基调,它是一种“被深沉的悲哀和忧郁的情感所压倒的谐趣”,是把“分明的笑和不分明的泪”揉合在一起,达到“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起邦人”的目的。表现了果戈理既嘲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又深深地为祖国的苦难而悲痛,为他所属的地主阶级堕落到猥琐的地步而悲痛,这是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最本质特征。3、屠格涅夫3、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 (1818—1883) 多余人小说:《多余人日记》、 《罗亭》、《贵族之家》 平民知识分子形象:《前夜》、《父与子》、《猎人笔记》、《烟》和《处女地》 以其鲜明的社会心理倾向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4、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4、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 《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对生活近乎绝望的批判态度,对人世罪恶 直捣根底的探究、对人性犀利、无情的解剖, 以及软弱无力地寻求宗教的解脱,构成了作家独特的创作风 格。 精雕细刻人物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矛盾变化,浓重的幻觉想象和对病态心理与性格分裂的描绘。这种侧重内在心理和意识的写法,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5、契诃夫 5、契诃夫 安东·契诃夫(1860—1904) 19世纪末叶崛起的最为重要的 俄国小说家和剧作家。 小说《苦恼》 、《万卡》、《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等 戏剧《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是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 四、美国和北欧四、美国和北欧1、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杰出的小说家,运用幽默 讽刺手法揭露和批判了美国资本 主义社会中种种黑暗现象。 代表作:《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竞选州长》、《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2、易卜生2、易卜生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 挪威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伟大戏剧家。 《青年同盟》以挪威当时的现实生活为题材,是易卜生系列社会问题剧的第一部。 《人民公敌》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推向高峰。 《玩偶之家》与《群鬼》家庭伦理的姐妹剧。
/
本文档为【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