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四次作业

第四次作业

2010-08-19 12页 doc 107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266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四次作业 高等教育最优规模探讨 参赛队员:孙琛苏 孙石磊 赵鹏飞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普通高校的扩招举措,更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扩张。1996年的毛入学率是6%,到1998年为9.15%,1999年扩招时毛入学率已增至10.5%,2001年已达到13.3%。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究竟适不适应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就业,怎样是最优高等教育规模,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对于问题(1) 我们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区分不同收入水平...
第四次作业
高等教育最优规模探讨 参赛队员:孙琛苏 孙石磊 赵鹏飞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普通高校的扩招举措,更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扩张。1996年的毛入学率是6%,到1998年为9.15%,1999年扩招时毛入学率已增至10.5%,2001年已达到13.3%。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究竟适不适应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就业,怎样是最优高等教育规模,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对于问题(1) 我们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区分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分别建立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回归方程。得到下面三种: 1.高收入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3.191+0.001956×人均GDP/PPP 2.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359-1.208×GDP年均增长率 3.中下等与低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58+0.004769×人均GDP/PPP-0.725×GDP年均增长率 对于问题(2)。根据岗位效用分布的密度函数与效用均值和效用方差的关系定义: ~ ; ~ 得到毕业生在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就业人数分别示为:s1=D1 [1-F(us)];s2= D2 {1-F(us)} (其中D1,D2分别表示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进而得到非充分就业的总人数EO1=S-s2,从而求得非充分就业发生率P0=1-S2/S,进而求得高知低就发生率PO1 =S1/(S1+S2)。知识失业的总人数EO2就等于毕业生总供给减去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即EO2=S-S1-S2. 从而知识失业发生率可以表示为: 对于问题(3) 根据问题(1)建立的回归方程,把我国GDP分别代入后两个回归方程,又根据我国国情确定我国高等教育最优毛入学率为15.091%左右. 对于问题(4)考虑到我国的人均GDP将会越来越高,我国将完全处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把我国未来五年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7.5%带入第二个回归方程,得到16.299%,可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会继续扩大。 对于问题(5)主要是从本文得到的结论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知识失业,回归方程,岗位效用分布 一、问题重述 高等教育最优规模探讨 近年来,在我国上大学被认为是一种投资行为。根据投资收益理论,高学历意味着高投入,自然追求高回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失业状态。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失业率高居不下,这种“知识失业”(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劳动力找不到工作或屈身做较低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从事的工作,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现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失业是一个不良的信号,是对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到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市场化就业体制下,知识劳动力就业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劳动力供过于求,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用人单位提高用人标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时期现实经济中潜在的知识劳动力的需求总量,而一国的教育规模决定了知识劳动力的供给总量,如果知识劳动力的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必然产生总量性知识失业。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减少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知识失业问题更加突出。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他们所处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和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而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自己的特点,相应的教育、经济、就业环境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知识失业现象的分析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们治理知识失业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请比较分析部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知识失业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收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入学率、教育投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均GDP)、知识失业率等相关数据,解决以下问题: (1)确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2)确立高等教育规模与知识失业之间的关系; (3)根据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确定高等教育的最优规模; (4)预测中国未来10年高等教育规模变化趋势; (5)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给有关部门写一份研究报告。 二、模型假设 1.假设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建一个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模型。 2.大学生毕业生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选择工作岗位时,首先要考虑自身教育投资的价值实现和投资收益的风险性,主观上要求教育投资的价值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 3.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经济收益,还是非经济收益,不是由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和他所从事工作的具体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毕业生就业不会按照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价格自动“出清”,即使在劳动力市场毕业生供给远小于需求的情况下,高知低就、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等过度教育现象的发生也不可避免。 3、 主要符号说明 GDP 国民生产总值 PPP 公私合作关系 Sig 显著性概率 D1: 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 D2 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 a 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的效用均值, b 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的效用均值 σ1 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的效用方差 σ2 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的效用方差 S 毕业生的总供给 s1 毕业生在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实际就业的人数 s2 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实际就业的人数 u0 最低岗位效用水平 us 毕业生实际可以接受的最低岗位效用水平 EO1 非充分就业的总人数 PO 非充分就业发生率 PO1 高知低就发生率 EO2 知识失业的总人数 PO2 知识失业发生率 四、问题的分析 在确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时,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一通行的指标来反映高等教育规模。在选取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上,选取了以下四个作为衡量指标,它们分别是:GDP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人均GDP/PPP、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和人均GDP年增长率, 对于问题(1):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纳入同一个回归方程,会出现模拟值与真实值偏差较多的情况。因此,本研究将区分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分别建立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回归方程。得到下面三种 1.高收入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3.191+0.001956×人均GDP/PPP 2.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359-1.208×GDP年均增长率 3.中下等与低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58+0.004769×人均GDP/PPP-0.725×GDP年均增长率 对于问题(2) 一方面,教育资源短缺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以纯粹消费为目的的条件还不具备;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大量岗位对高等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收益率高于纯粹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并不能说明过度教育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在就业配置更加合理的情况下,毕业生完全可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投资完全可能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因此,我们选用基于岗位效用分布的过度教育计量。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岗位效用的密度分布曲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叠和交叉,而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又是一个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岗位效用的大小从高到低依次进行的过程。因此,在同一效用水平上,毕业生会在两个劳动力市场同时就业。知识失业的总人数就等于毕业生总供给减去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毕业生总数。 据此依次求得毕业生在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就业人数:s1,s2非充分就业的总人数EO1=S-s2,从而求得非充分就业发生率P0=1-S2/S,进而求得高知低就发生率PO1 =S1/(S1+S2)。知识失业的总人数EO2就等于毕业生总供给减去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即EO2=S-S1-S2. 从而知识失业发生率可以表示为: 对于问题(3) 根据问题(1)建立的回归方程,把我国GDP分别代入后两个回归方程,我国已经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显著降低,招聘市场明显是供大于求,介于此种情况,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中等收入偏下国家,因此应采用5.1.2的模型我国高等教育最优毛入学率为15.091%左右. 对于问题(4)考虑到我国的人均GDP将会越来越高,我国将完全处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把我国未来五年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7.5%带入第二个回归方程,得到16.299%,可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会继续扩大。 对于问题(5)主要是从本文得到的结论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五、模型的建立与问题的求解 5.1 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模型 5.1.1高收入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分析 我们曾将高收入国家数据单独进行回归分析,可惜没有找到具有显著性的回归方程,所以,我们将高收入国家数据与中上等收入国家数据合并在一起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拟合效果较好的回归方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3.191+0.001956×人均GDP/PPP 公式(1) 由上述回归方程可见,人均GDP/PPP每增长1000美元,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提高1.956个百分点,这说明此类国家按其购买力折算的人均GDP的水平对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的影响。在进行逐步回归时,GDP年均增长率、GDP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以及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这三项指标由于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影响不显著,故在进行逐步回归时被剔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DP/PP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3,说明两者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是较高的。方程1的拟合度为0.537,拟合程度属于较好水平,并且,该回归方程是非常显著的(sig =0.000,=0.05) 5.1.2.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分析 在对四个经济发展指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359-1.208×GDP年均增长率 公式(2) 由上述回归方程可见,此类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间具有较高的负相关,GDP年均增长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下降1.20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GDP年均增长率间的相关系数为0.551,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程度。该方程的拟合度为0.551,拟合程度属一般水平,且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sig=0.022,=0.05)。 5.1.3中下等与低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及拟合效果分析    我们仍然对如上四个经济发展指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拟合效果较好的回归方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58+0.004769×人均GDP/PPP-0.725×GDP年均增长率                                                             公式(3) 由上述回归方程可见,人均GDP/PPP每增长1000美元,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提高4.769个百分点,这说明此类国家按其购买力折算的人均GDP的水平对高等教育规模有相当大的影响,然而这些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具有负相关,GDP年均增长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下降0.7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DP/PPP以及GDP年均增长率间复相关系数为0.781,说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DP/PPP以及GDP年均增长率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较高。该方程的拟合度为0.610,拟合程度属于较好水平,且该回归方程是非常显著的(sig=0.000,=0.05)。 5.1.4模型的分析:一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 5.2 高等教育规模与知识失业之间的关系模型 定义1: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总需求分别用D1和D2表示;其岗位效用分布的密度函数分别用f1(u)和f2(u)表示,其中效用均值分别用a和b表示,效用方差分别用σ1和σ2表示,则 ~ ; ~ (3) 定义2:毕业生的总供给用S表示,要使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完全“出清”,所需要达到的最低岗位效用水平为u0,毕业生实际可以接受的最低岗位效用水平为us(u0 us);毕业生在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实际就业的人数分别用s1和s2表示。 毕业生在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就业人数s1和s2可以分别表示为: ; (4) 因此,非充分就业的总人数EO1就等于毕业生总供给减去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实际就业的人数,即 EO1=S-s2=S- (5) 非充分就业发生率PO可以表示为: (6) 其中,高知低就的人数,即在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人数为s1。 高知低就发生率PO1可以表示为 : (7) 知识失业的总人数EO2就等于毕业生总供给减去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即 (8) 知识失业发生率可以表示为: (9) 根据高知低就发生率计量公式(9)可以发现,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us、和σ2越小,a、b、D1、D2和σ1越大,则PO2越小。这就说明:毕业生期望收益的下降,以及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总需求的增加、岗位效用均值的提高、以及岗位效用分布密度函数方差的减小,有利于知识失业率的下降;而就非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而言,对毕业生总需求的增加、岗位效用均值的提高、以及岗位效用分布密度函数方差的增加,有利于知识失业率的下降。 5.3 高等教育的最优规模 由5.1的解答我们若将我国纳入中下等收入国家模型中进行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8.5%,将它代入5.1.2的模型中,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359-1.208×GDP年均增长率 =25.359-1.208*8.5 =15.091 若将我国纳入中下等与低收入国家模型中进行分析。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我国的人均GDP/PPP为6546美元,排名97,将上述数据代入5.1.3的模型中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58+0.004769×人均GDP/PPP-0.725×GDP年均增长率 =2.258+0.004769*6546-0.725*8.5 =27.313374 而现阶段,我国已经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显著降低,招聘市场明显是供大于求,介于此种情况,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中等收入偏下国家,因此应采用5.1.2的模型,即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091%左右。 5.4 预测中国未来10年高等教育规模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均GDP将会越来越高,我国将完全处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与此同时,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必将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7.5%,由5.1.2的模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359-1.208×GDP年均增长率 =25.359-1.208*7.5 =16.299 也就是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会继续扩大,但诚如题目所说,目前我国也已经出现了许多高知低就甚至知识失业的现象,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并存,有岗无人与知识失业并存,在某些人才紧缺的专业领域上会出现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情况,而在某些人才供大于求的专业上,应该会出现收缩趋势。 5.5 给有关部门的研究报告 1.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宜再继续大规模扩张。 无论是从系统论还是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一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总是要受到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由把我国纳入中下等与低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可知,在1998年我国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超过了经济水平所能支持的上限。考虑到我国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GDP/PPP也会随之上升,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机制的改革,因此,如果把我国纳入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在今后几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这种发展的空间不大。 2.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由中下等与低收入国家的回归模型可知,人均GDP/PPP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均GDP/PPP每增长1000美元,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提高4.769个百分点。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上涨,而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机制的改革,个人和家庭将承担起相当大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因此,如果人们的收入较低以至无法承担起高等教育成本,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会受到抑制,高等教育规模也就无法得到扩张。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并完善助学贷款,让更多的优秀贫困生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3.真正在战略上优先发展教育,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在一国的资源为既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的优先投入无疑会挤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而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而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又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教育产出的滞后性等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只是在口号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而在实际上仍然将教育视为一种福利事业,置于经济发展之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不在战略上真正重视发展教育,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方面,要拓宽渠道,发挥社会、企业和家庭的作用,多方面筹集高等教育经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等教育投入对国家财政支出的依赖,降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程度。 对于教育过度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高等院校的角度来讲,关键在于明确发展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一些高校受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贪大求全,上规模、上层次,重科研、轻教学,不愿意在一些应用性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培养出的毕业生既没有从事科研开发的能力,又缺乏从事一线生产的知识储备,就只能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四不象”。要改善这种局面,除了要求高校主要领导要有高瞻远瞩、以学生发展为重的眼光和具体措施以外,关键在于完善学校评价体系和专业评价体系,把办学特色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讲,关键在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加大招生在不同学科专业的分配差距。 在个人和国家支付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以后,这些人迟早要就业并不能成为教育部门为出现过度教育现象推卸责任的理由。一方面,在经过多年扩招以后,大部分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势必要以教育质量的下降为代价;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大多数岗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方向都有一定的要求,使得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具有完全的互补性,虽然各年度的招生计划在不同学科之间都有所倾斜,但调整的力度和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三)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关键在于加快公共政策改革,适当调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收益差距,拓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当前,由于非教育需求因素产生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差距,以及一些制度约束造成的人才流动障碍,是导致毕业生择业时出现“厚此薄彼”现象的重要原因。适当拉开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这种差距必须是基于个体对社会、企业贡献的大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利用国家资源来获得垄断利润和隐性收益。只有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政策的改革,缩小不同岗位实际收益的差距,才能促进人才的流动,拓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四)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健全就业市场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节省毕业生的择业成本。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高校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的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如果排除学校层次和生源方面的考虑,不同地区人才需求的巨大差异和跨地区工作搜寻成本偏高恐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等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如果能够在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不仅可以节省学生的就业成本、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毕业生就业配置的结果。 六、模型评价与改进 基于岗位效用分布的高知低就测度方法,虽然可以测算出劳动力市场高知低就的总发生率,但它不能很好地反映个体特征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变化对高知低就的影响,也不能很好的反映毕业生供给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高知低就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国维.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经纬,2001,(3). [2]   Paul Hare and Mikhail Lugachyov CENTRE FOR ECONOMIC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3]易卫平.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模[J].教育发展研究,2000,(2). [4]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70,583,569 陶娅莉,华云岚.浅析我国的“教育过度”假象[J].云南学术探索,1995.6:45-48 [5]夏再兴.论我国的教育过度[J].教育科学,1998.2:1-3 [6]夏再兴.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6:34-37 [7]付兴国.国外“教育性失业”给我们的启示[J].国外教育研究,1989.1:75-77 [8]李志仁.关注教育过度[J].高教探索,2000.4:68-69 [9]李家才.高等教育过度化的根源与警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1.1:10-12 [10]张谋贵.中国会出现教育过度与人才过剩吗——兼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14-18 PAGE 12 _1235149367.unknown _1237460805.unknown _1235149600.unknown _1236785906.unknown _1237460682.unknown _1236535882.unknown _1235149375.unknown _1234863610.unknown _1234893906.unknown _1234863595.unknown _1224415844.unknown _1224415859.unknown
/
本文档为【第四次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