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安娜_卡列尼娜和爱玛爱情悲剧比较

安娜_卡列尼娜和爱玛爱情悲剧比较

2010-08-13 4页 pdf 110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8354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娜_卡列尼娜和爱玛爱情悲剧比较 当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 女主人公最终卧轨自杀时,你的心情如何,是否为 她流下痛心的泪水;当看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 人》中女主人公爱玛最终服毒自杀时,你的心情又 是怎样的,是否谴责她为她悲叹。两位女人,尽管 她们的出身不同、地位悬殊、接受的教育不同,然 而在精神生活上她们却是相同的———不幸;结局 却是相同的———死亡。不幸的爱情最终泯灭了她 们对生活的最后渴望。 一 安娜和爱玛都年轻、美貌,她们同时又与别的 男人有爱情纠葛,并且都因爱情而葬送了自己的 青春。但是,由于她们的出身、地...
安娜_卡列尼娜和爱玛爱情悲剧比较
当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 女主人公最终卧轨自杀时,你的心情如何,是否为 她流下痛心的泪水;当看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 人》中女主人公爱玛最终服毒自杀时,你的心情又 是怎样的,是否谴责她为她悲叹。两位女人,尽管 她们的出身不同、地位悬殊、接受的教育不同,然 而在精神生活上她们却是相同的———不幸;结局 却是相同的———死亡。不幸的爱情最终泯灭了她 们对生活的最后渴望。 一 安娜和爱玛都年轻、美貌,她们同时又与别的 男人有爱情纠葛,并且都因爱情而葬送了自己的 青春。但是,由于她们的出身、地位及所处的社会 时代不同,因而她们的经历和遭遇也各有不同。 爱玛出身于法国外省乡村中一个比较富裕的 农家,她在卢昂的修道院里受过教育,爱看充满浪 漫色彩的小说,对婚姻和爱情有许多不实际的想 法。嫁给包法利以后,她认为包法利平庸、无能,不 能给她带来幸福。于是她先受情场老手罗多尔夫 的勾引、欺骗,后又与莱昂私通,但双方却并无真 正的感情。最后她为了追求享乐的生活,中了商人 勒乐的圈套,负债累累,无力偿还,服毒自杀。 安娜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后由姑母做主嫁给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婚后 生活中,她对冷漠、机械、死板,只会玩弄文牍搞官 场应酬的卡列宁愈来愈厌恶、反感。她忍受不了压 抑的没有爱情的家庭生活,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 和婚姻的自由,她公然离家出走,和情人渥伦斯基 同居。她失去了一切:爱子、名誉和社会地位。最 后,她遭到了上流社会的敌视和抛弃,又因情人的 爱情冷淡陷入了绝望,卧轨自杀。 安娜和爱玛同是悲剧人物,但是由于作家所 处的时代、国家不同,以及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各 安娜·卡列尼娜和爱玛爱情悲剧比较 杨 笛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贵州水城 553004) 摘 要:“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涅尼娜和爱玛这两个可悲的女人,不幸的婚姻 摧残了她们洋溢着激情的身心,不幸的爱情又泯灭了她们对生活的最后渴望。尽管她们恋爱过、追求过,可最终仍被那罪 恶的时代所吞噬。历来在评论界见仁见智的评论中,人们更注重社会的原因,而忽略了她们的个人因素。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爱玛;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5X(2007)01-0020-04 AComparisonoftheLoveTragediesofAnna·CaralinaandIma YANGDi (Chinesedepartment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Shuicheng553004,China) Abstract:"Happyfamilyissimilar,unfortunatefamilyhasitsownmisfortune,"Thetwodeplorablewomen-- Anna·CaralinaandIma,theirbodiesandmindwithenthusiasmweredestroyedbytheirunfortunatemar- riages,theirlasthopeforthelifeweresmashedbytheirunfortunateloving.Althoughtheyloved、sought,in theendtheyweredevouredduetothatcriminaltimes.Havingbeenmadesomesommentsonthem,butthe cristicspaidmoreattentiontosocialfactors,ignoredtheirownfactors. Keywords:Anna·Caralina;Ima;tragedies 收稿日期:2006-12-19 作者简介:杨笛,女,贵州六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第19卷 第1期 2007年2月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 Vol.19NO.1 Feb.2007 20- - 异,因此她们的悲剧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一个普通妇女的悲剧。 作者明确地指出造成爱玛悲剧的原因是她所生 活的社会———庸俗单调的外省环境,虚假的资产 阶级道德,伪善的有产者等等,逼使包法利夫人 一步步堕落,最后不得不走上绝路。对于安娜来 说,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社会抛弃了她 制裁了她。这是造成她们悲剧深刻的社会根源。 虽然任何一幕悲剧的产生都有其时代和社会的 因素,但在见仁见智的评价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社 会的压迫,而忽略个人因素。须知悲剧的形成,常 因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性相冲突得以弥漫扩张,也 因个人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要求与社会普遍的 麻木状态的对立而强化。 安娜和爱玛的爱情悲剧是由她们不幸的婚 姻拉开序幕的,然而,她们又都是有着丰富情感 的女人,她们不可能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永远埋葬 在这不幸的婚姻里。虽然妻子这个概念,在她们 心中早已死亡,可女人这个概念,则时时在冲击 着她们的心灵。 安娜尚不懂爱情便身不由己嫁给冷若冰霜 的官僚机器卡列宁,当爱欲萌动,渴望爱情的时 候,八年冷酷的家庭生活让她明白不可能从丈夫 那里得到爱情。为了保持上流社会的地位和贞洁 的妻子的名声,安娜竭力压抑内心躁动的爱欲, 每当爱欲一闪现,她的自我意识立即警觉起来, 她的理智便汇集知觉意识中的心理能量,把爱欲 堵回潜意识中去。可是安娜的“自我”又在引导潜 在的爱欲,使之迂回曲折地宣泄:“当我不能去爱 我的丈夫的时候,就去爱我的儿子”。安娜和卡列 宁维持了八年平静的夫妻生活,在上流社会赢得 了贞洁妻子的名声,却付出了人格丧失的代价。 安娜毕竟不是在家务操劳中使自己麻木的 达丽亚,她难以清心寡欲了此一生。安娜不仅美 丽动人、生命力极其旺盛,而且“有太强烈的,自 己来生活的愿望”,这就注定了她那以扭曲人性 换来的平静生活,一开始就孕育着破裂的危机。 “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 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着他的脸⋯⋯在那短促的一瞥 中,弗龙斯基已经注意到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 脸上,在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 的微笑之间掠过⋯⋯”。 那“被压抑的生气”是什么?那是潜意识中躁 动不安的爱欲行诸于色。车站初识,安娜原有的 心理平衡开始倾斜,内在的冲突移动着她生活的 目标。舞会再遇,安娜的理智稍作抵抗便被激情 的洪流淹没了。她大胆地用动人的眼睛和含着柔 情密意的微笑向弗龙斯基传达着火一样的激情。 这是一个被压抑的心灵发出的第一声坚决的爱 的呼唤,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完整真 实的显现,是一个精神上遭受摧残的贵族妇女对 自己恪守的道德观念和传统意识不顾一切的反 抗。小站再次重逢,“她本能地感觉到他们可怕的 接近了”,内心的激情像肆虐的暴风雪一样呼啸 翻卷,爱欲焕发出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她不由自主 地闪烁着的灼人热情,满目饱含着爱的渴望鼓舞 着弗龙斯基。 内心深处滚滚而来的激情,摧毁了安娜原有 的价值观念,使她看清了原来那种生活的无聊和 虚伪。久受压抑的追求和欲望,挣破了包裹安娜 八年的“人格面具”,摒退了所有关于利害的考 虑,鼓动她不顾一切地喊出埋藏已久的心声:“时 候到来了,我知道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 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个人,我要爱情,我要 生活”。她公开向卡列宁宣告:“我爱他,我是他的 情妇,我忍受不了你,我害怕你,我憎恶你”,继而 投入弗龙斯基的怀抱,公开示对丈夫的决裂。 爱玛出身于富裕的农民家庭,在那崇尚贵族 的年代,父亲希望自己的独生女儿能受到贵族教 育,从十三岁爱玛就接受了修道院的教育。从修 道院走出来的爱玛娇袭一身浪漫气息,如水中 月、镜中花,安详、矜持,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亭亭玉立,经浊世而不染。药剂师也称赞“她是一 位天资卓越的女子,做县长夫人也不过分”。不幸 的她只能成为包法利夫人,这是爱玛的悲哀。被 上帝抛下来生存的这个地方,平庸如一潭死水。 而丈夫原来“一无所教、一无所知、一无所期”,他 不懂艺术,不懂爱情,听不懂歌剧,完全是一个俗 不可耐的人,特别是医道不高,为治伊波利特的 脚,闹了大笑话。她恨他,恨得那样刻骨铭心。她 不爱他,他是套在她脖子上的枷锁,当一个声音 居高临下的说:你应该爱你的丈夫⋯⋯。她困惑: 她究竟在为谁守贞洁?她究竟在为谁活受罪?这 种虚伪的婚姻生活,她无法忍受,她开始以她的 原则寻找另一种存在的形式。 虽然现实使她感到事物越接近日常生活就 21- - 越怕去想,但她依然相信离开现实,浩渺无际的 领域有那祥和幸福的伊甸园。所以“在她的灵魂 深处一直期望意外发生”,“好象沉了船的水手”, “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仍在“遥遥寻找白帆的踪 影”。她拒绝婚姻,拒绝庸俗,一开始她以一种浪 漫幻想的方式拒绝庸俗,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 觉,但庸俗无聊的外省乡村生活,最终使她虚幻 的情感生活堕入纯粹的感官交往。苦郁愁闷到极 点的她曾一度想把自己的贞洁献给上帝,体验凌 驾于世俗之爱上面的另一种神圣的幸福,只要灵 魂俯首帖耳,人们的烦恼便不复存在,可这念头 只是一闪而过。因为当她无主无助呼唤神的恩赐 时总是一无所获,她觉得自己受骗上当,所以愤 懑诅咒查里的同时也诅咒过上帝。最终她宁可去 做众人诅咒的堕落女人,在肉欲的快乐中沉沦也 不愿成为众人赞誉的贤妻良母。 二 如果说不幸的婚姻,使安娜和爱玛受尽了精 神痛苦的折磨,那么不幸的爱情,则彻底断送了 她们生的渴望、活的希求。 安娜和爱玛生活在相对狭隘闭塞的环境中, 这使得它们无法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也 无法呼吸时代的气息,更无法接触到时代的先进 人物。因此她们不可能去爱工人、爱农民、爱平民 知识分子,也不可能投身到妇女解放的洪流中。 而只能局限在她们自己的圈子里,把弗龙斯基、 罗多尔夫、莱昂这样的人视为理想的伴侣。与一 般的妇女相比,她们有超常的精神世界,也做过 异乎寻常的惊人之举,但这都没有突破资产阶级 个性解放的范畴。也正因如此对爱情的追求变成 了她们最大的生活愿望。 安娜把希望和幸福寄托在弗龙斯基身上,而 他却是彼得堡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为安娜的 美貌所倾倒,安娜被他的非凡风度所吸引,为他 所做的一切所感动,便孤注一掷投进了他的怀 抱。但安娜失去上流社会、朋友和儿子以后,她曾 多次痛苦地表白自己对命运的担忧:“一切都完 了,我除了你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请记住这 个吧!”安娜由于和弗龙斯基相爱失去了整个上 流社会,这时,弗龙斯基的爱情成了她精神的唯 一的支柱。这种出于无奈的选择是一种矛盾痛苦 的选择,因此引起了她行为和动机的叛逆。弗龙 斯基是上流社会的一分子,他是在上流社会的种 种贵族偏见的浸淫下成长起来的。他情感浅薄, 他无法体会,也不能理解安娜的精神世界,他多 半是象爱他的马那样爱安娜。因此当看到安娜的 身体、精神都在变时,他就不象当初那样爱她了, 甚至对自己当初的行动感到后悔,并觉得自己付 出的代价太大,他为失去了上流社会而苦恼,为 失去锦绣前程而惋惜。于是他开始冷落安娜,使 她感到追求落空,感到绝望。安娜本想唤起弗龙 斯基逐渐冷落的爱情,却忍不住向他发泄心中的 怨恨;她被失去弗龙斯基的担心所折磨,却用激 烈的争吵,无端的怀疑和嫉妒加深他们的裂痕。 后来安娜的爱情变得“愈来愈自私、愈来愈要求 弗龙斯基完全献身于她”,显然这已不是纯粹的 爱情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向弗龙斯基索求补 偿,是在绝望中为自己找精神的栖息所。此时,弗 龙斯基已厌倦了安娜,对她四面楚歌的处境和绝 望的心情默然置之,且频繁用冷落、凶狠的言语 和目光刺激安娜。从弗龙斯基的敌意中,安娜看 到了她爱情追求的必然结局,她的生命失去了依 托,不得不用死来实现自己的人格完整。 爱玛嫁给包法利后,发觉他并不是书中理想 的情人,她痛苦、悔恨,她说“我一直在受苦!⋯ ⋯”。“但是她的心理充满了欲望、狂怒和仇恨。她 的褶子笔直的裙袍掩盖着一颗骚动的心,她怕羞 的双唇从不吐露出自己的痛苦”。她爱上了莱昂, 她关心他的行动,她窥视他的神情。她越来越意 识到自己的爱情,这时候,肉体的渴望、对金钱的 垂涎和感情上的犹豫,都混合成一种同样的痛苦 的时候,好几次禁不住想和莱昂逃走。可莱昂对 没有结果的爱情已经感到不耐烦,而且,每天的 生活单调重复,没有任何兴趣引导,也没有任何 希望支持,他开始觉得无法忍受下去。于是远方 巴黎化装舞会的铜管乐声,年轻轻佻的女裁缝的 笑声吸引了他,他逃避了。他的离开使爱玛失去 了生活中唯一的乐趣,能获得幸福的唯一的希 望。 但是她的欲望,因为懊恼反而不断增多,并 且更加强烈。因而情场老手罗多尔夫看穿了她, 轻而易举地让爱玛投入了他的怀抱。爱玛希望这 一次能大胆地爱,她把希望寄托在罗多尔夫身 上。“我忍耐了四年啦,我一直在痛苦!⋯⋯像我们 这样的爱情应该对着上天向大家公开!他们在折 22- - 磨我,我再也受不了啦!救救我吧!”。她大胆地 设计了私奔,希望以此改变她的婚姻生活。她再 一次被抛弃。罗多尔夫对她反感起来,“我不能住 在国外去,还要负担一个小女孩”。“此外,许多麻 烦,费用⋯⋯啊!不行。不行,一千个不行!真要那 样做太傻了!”。两个无耻之徒最终毁了爱玛生活 的希望。 三 安娜和爱玛虽然处在不同的国度,但她们的 悲剧都因不幸的婚姻开始,都因不幸的爱情而走 向死亡。托尔斯泰和福楼拜两位作家在揭示她们 的悲剧上表现出来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分 析,不难看出两位作家对他们笔下的主人公都是 同情的。安娜出身贵族,她没有完全摆脱贵族阶 级的传统观念,在她的追求和反抗中内心充满着 复杂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理想和爱情生活与已 有的家庭关系,要求自由解放的独立精神与服从 传统世俗的道德观念,是她灵魂深处经常斗争的 两个方面。安娜内心的种种冲突,反映了当时俄 国社会的复杂矛盾。当时俄国正处于在急剧变化 的过渡时期。托尔斯泰在描绘安娜性格的发展过 程时,描绘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兴 起,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婚姻、社会风尚 和道德观念方面。封建婚姻随着旧基础的崩溃在 瓦解;自由婚姻则伴随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风行。 安娜内心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的。安娜的性格冲突也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 尖锐矛盾。托尔斯泰在1873年开始写《安娜·卡 列尼娜》这部长篇时,起初他打算写一部单纯的 家庭小说,叙述一个已婚妇女的不贞行为和由此 产生的悲剧。但是在五年的写作过程中,他对俄 国在资本主义冲击下发生的城市畸形现象和农 村破产日益不安,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构思,把重 心移到描写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 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上来:旧家庭关系的瓦解及贵 族上流社会精神、道德败坏等等。作者把安娜塑 造成一个大胆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女性;一 个既具有外在美又具有内在美的人人喜爱的女 性,最终又因理想破灭,追求落空而自绝的悲剧 女性。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用心,他同情安娜,尽 管对安娜放弃了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持否定态度, 在托尔斯泰看来,为了人欲,破坏家庭,总是不道 德的,必然遭到不幸;人要获得幸福,必须过一种 “纯洁”的精神生活才能实现。这也表现了作者自 身的矛盾和局限。因而才有“伸冤在我,我必报 应”。这正说明他是把安娜当作罪犯看待的。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刻画的是 1848 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社会风貌:法 国资产阶级引以自豪的英雄时代过去了,随之而 来的是一个相对平庸的时代,生活舞台上的是一 群群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 为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包法 利夫人》所展示的正是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庸俗鄙 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福楼拜以同情的笔调指出 爱玛的悲剧是恶浊鄙俗的社会造成的。爱玛本是 一个小资产阶级女子,本性纯洁,但是社会环境 和社会影响把她一步步引向毁灭。修道院违背常 情的宗教生活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戕害了她稚 弱的心灵,使她对爱情生活充满虚妄的遐想,这 正是她后来堕落的种子和温床。待她走进社会以 后,狭隘闭塞,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和缺乏精神 生活的家庭,不能满足她情感生活的需求,而淫 糜享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腐蚀了她的心灵,使 她对上流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悠然神往。虽然爱 玛有着自身的弱点,但福楼拜对爱玛的悲惨遭遇 始终充满同情。福楼拜在自己的思想上同样存在 理想和现实的深刻矛盾。他毕生都在批判浪漫主 义的影响,恰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厌恶和绝望, 他不屑与庸俗的资产者为伍,一直与社会格格不 入。他认为一切向上的挣扎均属徒劳,所以对一 切欲望和追求持否定态度。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 受、分析,都熔铸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中,他说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本身就象征了对庸俗的 资产阶级世界的极度失望。 综上所述,植根于特定时代、社会中的安娜 和爱玛,正因为受到作家真情实感的倾注,成为 了各自所处时代、社会中的最高典型。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3]杨思聪.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新论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2) 23- -
/
本文档为【安娜_卡列尼娜和爱玛爱情悲剧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