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孙子兵法》4精要

《孙子兵法》4精要

2010-08-01 3页 doc 26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2301

暂无简介

举报
《孙子兵法》4精要《孙子兵法》4精要 · 分类: · 作者:王普丰 · 字数:3232 来源:当代军事文摘  《孙子兵法》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主要内容。其要旨可以归结为4个字,即“道”、“力”、“慎”、“胜”,也即“修道”,“备力”、“慎战”、“求胜”。孙子兵法对于这4个方面的论述,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精要之处,对现实的战略运行,仍然提供着重要的借鉴。      首先,它简约地用一个“道”字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指出战争是国家大事,其胜负决定于“五经”、“七计”,而“五经”、“七计”的第...
《孙子兵法》4精要
《孙子兵法》4精要 · 分类: · 作者:王普丰 · 字数:3232 来源:当代军事文摘  《孙子兵法》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主要内容。其要旨可以归结为4个字,即“道”、“力”、“慎”、“胜”,也即“修道”,“备力”、“慎战”、“求胜”。孙子兵法对于这4个方面的论述,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精要之处,对现实的战略运行,仍然提供着重要的借鉴。      首先,它简约地用一个“道”字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指出战争是国家大事,其胜负决定于“五经”、“七计”,而“五经”、“七计”的第一位是“道”。这个“道”就是黄帝所说的“德”,也就是进步的清明的政治。而政治的主要内容用孙子的话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用开明的政治,取得民众的支持,上下一致,没有疑异二心,就可以生死与共地争取胜利。孙子用以民为本的思想来解释“道”字,说到了政治的核心内容。政治本来就是民众的事,统治者施行的政治体现了民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只有得到民众支持的战争才可与之生,与之死而不诡也。孙子将“主孰有道”作为“七计”之首,认为统治者的政治清明与否对战争胜负是第一位重要的。孙子在《形篇》中还说到了善用兵者,只要有修明的政治和实施科学的法制就能掌握战争胜败的主动权(“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开明的政治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影响。      其次,《孙子兵法》主张“备力”。      这个“力”主要是国力、军力。《作战篇》主要论述了国家的经济、财力与战争胜负的利害关系。孙子说,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要征集兵员,准备好武器、装备,粮秣,还要长途运输,“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运输,远师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明确指出要防止“屈力殚货”现象。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就从事战争,“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孙子通过战争对国力消耗的非常求实地、具体地道出了经济是支撑战争的基础,并得出对待战争要谨慎和“兵贵胜,不贵久”的重要结论。孙子主张在“修道保法”的基础上,重视力量的培育和运用,将“度,量,数、称、胜”作为运筹的基本原则,要求对敌我力量及其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关于军力问,孙子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的。当然,《孙子兵法》的第一要义是不战而胜,第二要义是伐谋、伐交,但当两军对阵战斗的时候,则强调“威加于敌”,“以镒称铢”,形成绝对优势,并明确指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一部《孙子兵法》很多处讲了如何使自己力量形成优势、强势,如何使敌人力量成为劣势、弱势,这成了整个兵法运筹御敌的重要内容,而这些运筹都是以一定力量为基础的。所以孙子讲谋,然谋不离“力”,而是对“力”的巧妙合理的运用,以发挥“力”的最高效用。      再次,中国战略文化的一个闪亮点,就是孙子提出的“慎战”思想。      孙子的“慎战”思想包含以下内容:1.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孙子兵法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又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2.开战要特别谨慎。“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3.要有充分的多方面的战争准备,做到“先为不可胜”。4.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伐谋,次伐交,不得已而伐兵,攻城。伐谋、伐交是在“明道”、“备力”的基础上,造成一种必胜的形势,使对方不战而屈。即使伐兵、攻城,也要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方可战而胜之。5.要充分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6.计划周密,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提出了很多谋攻的方法,有些是带有很高超指导性的思想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慎战”这一基点之上的。      最后,《孙子兵法》是“求胜”之法。      赢得胜利,是研究战略文化的归宿点。孙子虽然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乘境界,但大量讲述的还是如何取得胜利。他对胜利的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是全胜思想。所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孙子看来,只要各方面准备就绪,有压倒对方的力量,这样就可不经过交战而使对方屈服,不经过强攻就可以占领对方的城堡。所谓“必以全争于天下”使“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才是善于用兵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完美的胜利。第二是先胜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就是充分作好战争准备,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去击败敌人。这个准备是各方面的,包含了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第三是知胜原则。《孙子兵法》对“知”的论述很充分,约有80处。其中关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论述几乎尽人皆知了。毛泽东曾把它提到认识论的高度加以肯定和赞许。孙子在《谋攻篇》中还提出了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还提出“知得失计”、“知动静之理”、“知死生之地”、“知有余不足之处”、“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知诸侯之谋”、“知九变之术”等等。总之孙子十分重视了解实情,把了解战场上变化的情况作为他灵活指挥的重要条件。第四是易胜原则。“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易胜之敌一为弱敌,孤敌、疲敌、饿敌、怯敌、骄敌等,二为实际上已处于败势或已暴露败形的敌人,即“胜已败者”。这是选择作战目标、作战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五是力胜原则。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攻而胜之,兵力相当,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不够只能采取防守,如果我方力量与敌相差悬殊,则要采取游击躲避的方法。所谓“十则困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散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避之”。第六是强调智胜。所谓“上兵伐谋”,说的就是智胜。“兵者,诡道也”,战略战术,都是运用谋略。智信仁勇严,智是选将的第一要求。孙子强调先计后战,制人而不制于人,造势任势,分敌专我,审时度势,灵活制敌,出奇制胜,攻敌不备,讲究主客、众寡、专分、虚实、奇正等策略运用。第七是勇胜。勇敢也是孙武所重视的。他将勇作为选将的要素之一。孙子还强调激励士气,“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杀敌者,怒也”,“疾战则存”,还强调行动快速,阵容严整“其疾如风,其徐为林”、“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当一切方针大计确立之后,当两军交战之时,孙子认为上下齐心,奋勇作战,有“诸刿之勇”,就是此时的要务了,“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孙子谈勇,还有一可贵之处,认为将士的勇与怯是两军的态势优劣造成的(“勇怯,势也”),所以要调动敌人,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这就使将士的勇敢作战具备了更好的前提,更有信心去取得胜利。第八是修功思想。进行战争是为了胜利,但也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还要考虑到胜利以后的情况。孙子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火攻篇》)意思是说打胜了而不“修功”那是很危险的。“费留”是浪费滞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取得了胜利而不能巩固胜利,则不过是对生命、资财的浪费。所以取得胜利后,应该做好“修功”,“修功”,即修明政治,恢复经济,安抚民众,安定生活,肃清残敌,论功行赏,激励士气等等胜利后的各方面的善后工作。孙子认为战胜攻取后的修功,这是开明的统治者和优秀的将帅都要考虑到和做到的。   (姚成摘自2005年11月11日《读者报》)
/
本文档为【《孙子兵法》4精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