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电磁辐射培训..

2018-05-06 88页 ppt 10MB 2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少女天空618

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敏感度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举报
电磁辐射培训..电磁辐射污染与监测吴敬波邮箱:e_boo@163.comTEL:0517-6095519主要内容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来源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种类和特点我国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现状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电磁辐射监测电磁辐射测量基础和测量要求电磁辐射测量常用的电磁辐射标准电磁辐射常用仪器直流工频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宇宙射线等等电离区:波长短于100nm,为射线、x射线等各类射线。强射线能量可使原子电离,使生物体产生破坏性损伤。光学区...
电磁辐射培训..
电磁辐射污染与监测吴敬波邮箱:e_boo@163.comTEL:0517-6095519主要内容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来源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种类和特点我国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现状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电磁辐射监测电磁辐射测量基础和测量要求电磁辐射测量常用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常用仪器直流工频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宇宙射线等等电离区:波长短于100nm,为射线、x射线等各类射线。强射线能量可使原子电离,使生物体产生破坏性损伤。光学区:波长处于100nm和1mm之间,为光波。强光波能量虽不能穿入体内,但可使眼睛和皮肤灼伤。辐射区:1MHz至300GHz之间,为辐射波。用于雷达、通信、电视、广播、医用及家用微波设备等。30MHz至3000MHz之间,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最强。低频区:低于1MHz,多为各类高压电力设备和低压家电设备产生的低频电磁波。强低频波虽不产生热效应,但可剌激神经和肌肉,引起神经和肌肉紧张和痉挛。电磁波频谱波长与频率的关系:λ=3×108/f(m)电磁波频段的划分长波:10kHz~300kHz中波:300kHz~3MHz短波:3M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分米波:300MHz~3GHz厘米波:3GHz~30GHz毫米波:30GHz~300GHz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来源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种类和特点我国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现状电磁辐射来源天然(自然)源1.雷电电磁辐射源2.静电电磁辐射源3.太阳系和星际电磁辐射源4.地球和大气层电磁场 非天然(人为)源1.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2.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雷达、手机基站3.高压送变电系统:高压线、变电站、大电流工频设备4.工业、科学、医疗、军事电磁能设施:热合机、理疗仪5.电气化铁道:地铁、磁悬浮列车6.各种家用电器、现代办公设备、电动工具等电磁辐射污染源种类和特点1、有用信号与污染是共生的2、产生污染的可预见性3、电磁环境的污染源具有可控制性4、电磁辐射污染具有不可治理性电晕及无线电干扰导线表面电晕放电绝缘子电晕和火化放电接触不良和触点松动产生火化工频电场线路静电感应电磁辐射影响因素10个热点问:1.位于市区内的广播电视发射塔2.位于近郊区的中波广播发射台3.位于城市远郊区的短波广播与通信发射台4.位于城市高层楼顶的移动通信基站5.位于城区周围的卫星地球站6.逐步向城市中心区逼近的超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7.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在城区大量增加8.发展迅速的个人通信工具移动电话9.品种繁多的家用电器进人家庭10.交通干线两侧电磁噪声我国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现状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电磁辐射安全防护电磁辐射污染危害1、致热效应人体组织像其它物质材料一样,是由分子组成的。每一个分子包含有运动着的带电粒子,存在等效的分子电流,形成分子电偶极子。在外加电磁波作用下,原本杂乱无章的分子偶极子将随外场方向的变化而不断做取向运动。在分子不断做取向运动过程中,将与周围分子产生磨擦而发热。2、非致热效应很多情况下,人体暴露在强度不大的微波辐射时,体温没有明显的升高,但往往出现一些生理反应,称为非致热效应。如: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血液的作用微波辐射的累积效应污染危害——健康效应3、电磁辐射对机体的作用因素场强:场强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严重频率:一般来说,长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弱。随着波长的缩短,对人体的影响加重,微波作用最突出。作用时间与作用周期:作用时间愈长,即暴露的时间愈长,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一般愈严重。对作用周期来说,一般认为作用周期愈短,影响也愈严重。与辐射源的间距:辐射强度随着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递减,对人体的影响也迅速减弱。振荡性质:脉冲波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比连续波严重。作业现场环境温度和湿度:温度愈高,机体所能表现的症状愈突出;湿度愈大,愈不利于散热,也不利于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年龄和性别:一般来说,对老人、病人、妇女和儿童的影响要大一些。适应与累积作用污染危害——健康效应4、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工频电磁场(50/60Hz)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生殖射频(10kHz~1GHz)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功能微波(>1GHz)急性微波辐射损伤:过量微波偶然辐照到人体后,可能造成的若干组织和器官的急性损害。如头痛、恶心、眩晕、激动、彻夜失眠或局部烧灼感等慢性微波辐射症候群:较长时间接触低强度微波辐射引发的生理功能的紊乱或生化指标的波动。如对植物神经系统、眼晶体、心血管、血液、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污染危害——健康效应危害:强烈的电磁辐射可以造成通信信息失误或中断;使电子仪器、精密仪表不能正常工作;铁路自控信号失误;还可以使飞机指示信号失误,引起误航,甚至造成导弹与人造卫星的失控。电磁辐射甚至还有引燃、引爆等潜在的危险性。途径:直接辐射到设备或系统上,形成干扰。感应耦合或静电耦合污染危害——电磁干扰电磁辐射监测电磁辐射测量基础和测量要求电磁辐射测量常用的电磁辐射标准电磁辐射测量“一般电磁辐射环境”:指比较大范围区域空间内电磁场的背景值(或本底值),它主要是有各种电磁辐射体以及各种传播途径造成的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就是人们说的大环境或公共环境。“特殊电磁辐射环境”:指的是在某电磁辐射体所在地或一个局部范围内形成的较强的电磁辐射环境,即职业环境或工作场所。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HJ/T10.2-19961.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1)气候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2)测量高度:离地面1.7m~2m(3)测量频率:取电场强度测量值>50dBμV/m的频率(4)测量时间: 基本测量时间为5:00~9:00,11:00~14:00,18:00~23:00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高峰期;若24小时昼夜测量,昼夜测量点不应少于10个点(5)布点方法:一般环境测量布点,1×1km2或2×2km2网格布点,对高层建筑测量时,应在各层阳台或室内选点测量。典型辐射体周围环境的监测,则以辐射体为中心,按间隔45°的八个方位为测量线,每条测量线上选取距场源分别30、50、100m等不同距离定点测量。(6)测量仪器:选频、非选频2.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方法(1)环境条件: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2)测量仪器:经计量标准定期检定(3)测量时间:连续测5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小于15秒(4)测量位置:作业人员操作位置,距地面0.5、1、1.7m三个部位;固定哨位、值班位置(5)数据处理:每个测量部位平均场强值HJ/T10.2-19963.电磁辐射监测的质量保证(1)制定监测(2)仪器的标定和校准(3)监测点必须有代表性(4)确保足够的数据量与数据的准确性(5)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量数据(6)测量数据的可比性HJ/T10.2-1996全国人大、国务院发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③《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由卫生部组织制定的标准①《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②《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1989③《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1989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常用电磁辐射标准由卫生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组织制定的标准①《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军用标准①《微波辐射安全限值》GJB—1984;②《超短波辐射作业区安全限制》GJB1002—1990;③《水面舰艇磁场对人体作用安全限值》GJB2779—1996常用电磁辐射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制定的标准①《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②《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国家环保局18号令③《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④《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66⑤《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⑥《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⑦《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7349-2002常用电磁辐射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法规①《工频电场测量》GB/T12720—91②《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13617—92③《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④《微波接力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6—92⑤《城市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GB/T15658—1995⑥《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测量方法》GB/T15709—1955⑦《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GB12638—90⑧《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6364—86常用电磁辐射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等效辐射功率(equivalentradiationpower)在1000MHZ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的乘积。在1000MHZ以上,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全向天线增益的乘积。下列电磁辐射可以免于管理输出功率等于和小于15W的移动式无线电通讯设备,如陆上、海上移动通讯设备以及步话机等。向没有屏蔽空间的辐射等效功率小于表3所列数值的辐射体。工频电磁场:国际辐射防护协会非电离辐射委员会对频率为50Hz电场的辐射限值见下表:国外电磁辐射标准概述一些国家输电线路附近电场强度限值注:表中最后一栏表示给出限值的原因: A:为避免放电引起的不舒服的作用; B:为避免放电电流超过充许摆脱的电流值; C:为限制长期暴露于电场内可能引起的生理效应。国内外标准的比较(工频)跨公路场强限值前苏联和捷克:10kV/m美国:7kV/m中国:7kV/m跨农田场强限值前苏联:15kV/m美国:8kV/m~11kV/m日本:4kV/m~5kV/m(表中未列)中国:10kV/m邻近民房的场强限值前苏联:0.5kV/m波兰:1kV/m美国蒙大拿州:1kV/m中国:4kV/m电磁辐射常用仪器工频电磁场监测射频和微波电磁场监测SRM3000型电磁辐射选频测量系统固定点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常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工频电磁场监测EFA-300电磁场分析仪用于监测从5Hz~32kHz频率射频和微波电磁场监测EMR-300综合场强仪:(主机频率范围从3kHz~60GHz)8个电场探头:可选量程为100kHz~60GHz4个磁场探头:主要用于近场测试。可选量程为3kHz~1GHz。常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器SRM3000型电磁辐射选频测量系统用于信号发射频率在100kHz-3GHz的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的电场强度以及一般环境中100kHz~3GHz频率电磁波选择频段内的综合电场强度的测量常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固定点电磁辐射监测系统电场探头可选测量频率为500kHz~18GHz,磁场探头可选测量频率为20Hz~3kHz。其监测网络可由无限量监测子站组成,由一台人工操作计算机或GSM蜂窝电话控制;数据通信由内部Modem连接电话线缆或GSM电话连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可对每一个子站进行控制获取数据;当场强超过用户设置的阈值时,监测系统自动向用户GSM电话发送短信息,以便用户及时进行调整。常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器电离辐射监测吴敬波邮箱:e_boo@163.comTEL:0517-6095519电离辐射监测就是指为了评估和控制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对辐射剂量或污染所作的测量及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电离辐射监测在习惯上称放射性监测,简称辐射监测。电离辐射监测第一节辐射探测器原理辐射探测器简称探测器,是指在射线作用下能产生次级效应的器件,而且这种次级效应能被电子仪器所。常用的辐射探测器有三类:1.气体电离探测器(利用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效应):电离室、正比计数管、G-M计数管等2.闪烁探测器(利用射线在闪烁体中产生的发光效应):塑料和碘化钠闪烁探测器3.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射线在半导体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金硅面、高纯锗(HPGe)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探测器,如热释光探测器等核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由探测器和电子仪器所组成: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热释光剂量计等。实验室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器、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等。第二节辐射监测仪器选择监测仪器的原则1.射线性质2.量程范围3.能量响应4.环境特征:对于温度,要求在–10oC~40oC的范围内仪器读数变化在±5%以内;对于相对湿度,要求在10%~95%的范围内读数变化在±5%以内。5.其它因素:仪器零点漂移要小;测量的方向性误差不应大于±30%;仪器响应速度要快;重量要轻;体积要小第二节辐射监测仪器监测方法的选用和验证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辐射监测的过程编制辐射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及内容现场测量(一)现场测量前的准备(二)现场测量(三)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四)α、β表面污染测量样品采集与管理实验室测量分析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监测方法的选用和验证1.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2.在没有上述标准的情况下,可选用以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3.对自行制定或采用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方法时,在使用前应经适当的确认。方法的确认按照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规定进行方法确认。现行的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确定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辐射污染源监测、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监测以及辐射设施退役、废物处理和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等监测项目、监测布点、采样方法、数据处理、质量保证,规定了监测报告的编写格式与内容等。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辐射监测的过程1.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仪器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2.监测方案的实施: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测量分析;数据处理;全过程质控3.监测结果报告与评价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在开展辐射监测之前一般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以确保:1.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2.监测过程中人员的辐射安全3.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不同的监测目的需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案,有些可以简化,有些比较简单的监测也可不制定监测方案,但都必须保证监测过程人员安全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编制辐射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1.首先明确监测要达到的目的,即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监测。2.第二要明确为达到目的应怎样监测,确定监测的对象、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手段,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调查确定。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监测方案内容包括:监测目的任务由来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点位布设(附示意图)采样、测量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现场监测过程中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现场测量现场测量是指在现场完成的监测工作。现场测量一般由准备阶段和实施测量两部分组成。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一)现场测量前的准备 1.制定现场测量方案现场测量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根据现场测量对象的性质,包括要测量核素的种类、预期辐射水平等,以及现场环境条件,制定现场测量方案,确定测量点位数、点位位置及其工作程序。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一)现场测量前的准备 2.准备测量仪器考虑测量仪器的适应性,包括量程范围、能量响应特性和最小探测限等,准备测量仪器和设备,仪器应经过检定有效,并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剂量率仪器还需经稳定辐射场检查。3.确定测量人员考虑测量人员的素质,确定测量人员,测量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能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在现场可以进行简单的维修,并具备判断监测数据是否合理的能力。(二)现场测量1.测量点选择2.现场要检查仪器3.保证现场测量时间4.防止仪器受到污染。5.对较强的辐射源的监测:靠近辐射源应边监测边靠近,由远及近,避免过大的照射剂量对监测人员造成辐射伤害;并注意设置仪器量程应由大到小,以避免超量程造成仪器损坏。6.现场判断数据是否异常,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7.测量原始数据、环境参数如实认真记录。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三)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执行标准:1)GB/T1458—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2)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参考水平——江苏省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本底水平(单位:nGy/h)(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为:原野:33.1—72.6,平均值50.4;道路:18.1—102.3,平均值47.1;建筑物内:50.7—129.4,平均值89.2;宇宙射线理论计算值(不是仪器响应值):28.8—29.9,平均值29.2。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1.仪器准备去现场前应在已设定的稳定辐射场检查仪器的性能。稳定辐射场的环境状况应相对固定,以确保其辐射水平稳定。2.测量点选择1)建筑物内测量,要在室内中央距地面1m高度处进行。2)道路、草坪和广场测量时,测点距附近的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m,并选择在道路和广场的中间地面上1m处。3)原野测量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无积水的裸露土壤上或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上。在监测点位10米直径的范围内巡测的数据不应有显著的差异,周围的一些天然或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避免,如湖海边、砖瓦堆、矿石堆、煤渣堆等附近不能选作测量点位。4)仪器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量,选择水深大于3米、距岸边大于1000米的淡水水面上进行。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3.测量方法与步骤(1)仪器测量前应充分预热。(2)对仪器进行自检或检验源检验,确保仪器工作状态正常。(3)仪器探测器应放在固定的支架上测量,探测器的探测中心应在离地面1米高的位置。(4)电离室一般采用电离电荷累积法测量。在一般环境水平状况下,累积时间应在8分钟以上,或使读数平均值的统计误差小于15%。闪烁剂量率仪采用多次瞬时读数,每间隔10秒读一个数,每个测点一般读10个数,取其平均值获得一个测量值。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4.仪器的宇宙射线响应测定仪器检定后应在选定的水面上测量一次仪器的宇宙射线响应及其自身本底。该项测量应读取50~100个读数。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计算公式为:D宇=K1K2(A0/A)R式中:K1——由照射量换算成吸收剂量的换算系数,取8.73nGy/μR或33.85nGy/(nC·kg-1);K2——仪器量程刻度因子,由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时给出;A0——仪器刻度时对检验源的响应值,由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时给出;A——仪器在测量宇宙射线响应值时对检验源的响应值;R——水面上仪器多次读数的平均值,nGy/h或μR/h或nC/(kg·h)。在环境监测时,测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与湖(库)水面不同,必须对湖(库)水面测得的进行修正,得到测点处仪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5.数据处理扣除仪器的宇宙射线响应及其自身本底后的环境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按下式进行计算:Dγ=K1K2(A0/A)R-K3D宇式中:Dγ——测点处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nGy/h;K1——由照射量换算成吸收剂量的换算系数,取8.73nGy/μR或33.85nGy/(nC/kg);K2——仪器量程刻度因子,由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时给出;A0——仪器刻度时对检验源的响应值,由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时给出;A——仪器在测量宇宙射线响应值时对检验源的响应值;R——仪器在测量点位测量时的读数均值,nGy/h或μR/h或nC/(kg·h);K3——建筑物对宇宙射线的屏蔽修正因子,室外取1.0,楼房取0.8;D宇——仪器在测点处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6.有效剂量估算根据UNSCEAR1993年报告和GB/T1458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环境γ辐射照射对人产生的有效剂量用下式进行估算:He=Dγ·K·t式中:He——有效剂量,Sv;Dγ——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Gy/h;K——有效剂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0.7Sv/Gy;t——环境中停留时间,h。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7.质量控制(1)每季度在稳定辐射场测量一次,做稳定辐射场质控图。现场出发前和回来后,仪器都要在稳定辐射场进行检验。(2)每次测量前后用检验源检验,当源读数变化≤±5%时,测量结果不需要修正;当±5%<源读数变化≤±15%,测量结果要进行修正;源读数变化>±15%仪器不能使用。(3)检验源读数变化>±15%,停止使用,及时送修。修理后的仪器必须进行重新刻度。同时对仪器异常时的数据追溯,如发现数据可能受到影响,应进行重测。(4)降雨(雪)灌溉将导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的变化,应在雨后、雪化后及灌溉后6h才能测量。(5)测量时注意避开人员和检验源对探头的影响。(6)仪器送计量部门检定周期为一年。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四)α、β表面污染测量1.仪器准备用检验源检验仪器是否正常。校验频度:经常用的仪器每日校验一次,其他的仪器每次使用前校验。仪器对检验源的读数变化超过士20%时必须重新校准。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2.监测步骤(1)在避免探测器灵敏窗与待检查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将探测器置于表面上方慢慢地移动巡测;α探测器的灵敏体积与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小于5毫米,对β探测器,此距离应小于20毫米。测量期间的几何条件应该与仪器校准时所采用的几何条件尽可能保待一致,为此可采用可移去的定位架。(2)测到污染区定点,保持位置不变对被测表面进行测量。每个测点连续测读并记录多次数据,以观察稳定性并提高数据精度。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样品采集与管理水样采集的一般要求对槽式排放,逐槽测量其搅拌后的平均活度浓度及容积。对经过审管部门批准排放的低放射性液体流出物排出流,若排放量和浓度变化较大,则应在排放口采用连续正比取样装置采集样品。在采集地表水时,要避免取水面上的悬浮物和水底的沉渣。对于大型流动水体应在不同断面和不同深度上采集水样。采样前洗净采样设备、容器。采样管路和容器先要用待取水样洗涤三次后采集。采集到的水样必须进行预处理,以防止因化学或生物作用使水中核素浓度发生变化,如酸会使碘化合物变成元素碘引起挥发;酸可增加样品中3H的含量等。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1.针对不同的监测目的,选定合适的采样方法:A.对于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要取能代表基壤的样品,表层的浮士应铲除; B.调查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沉降污染,必须采集未经人为翻动过的表层土壤。2.采样步骤:A.在相对开阔的地面采取垂直深10厘米的直径10厘米圆柱体或边长10厘米正方体的土壤。一般在10m×10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或根据地形采用蛇形布点(采点不少于5个)进行采样。B.将多点采集的土壤除去石块、草根等杂物,现场混合后取2kg~3kg样品装在双层塑料袋内密封,再置于同样大小的布袋中保存。C.制作样品标签,附着于样品一起。3.填写采样单,对采样点附近的自然条件一并记录。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样品的保存(1)水样采集后,一般要求用浓硝酸酸化到pH=l~2。但监测氚、14C或131I的水样不酸化。监测137CS的水样用盐酸酸化。当水中含泥沙量较高时,待24小时后取上清液再酸化。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水样保存期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2)密封的土壤样品必须在7天内测其含水率,晾干保存。(3)生物样品采集后,及时处理,注意保鲜。牛(羊)奶样品采集后,立即加适量甲醛,防止变质。(4)采集的样品要分类保存,防止交叉污染。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三、实验室测量分析实验室测量分析程序包括:样品前处理放射化学分离测量样品的制备放射性测量第三节辐射监测方法四、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1.为使环境监测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评价和相互比较,对任何监测结果均应给出准确度估计。2.准确度估计是给出监测数据最大可能的不确定度,它由取样、放化分离和放射性测量等各个环节所致。3.测量数据应符合有效数字、均值和标准差的表示规范。对监测报告的要求(1)用表格等方式列出监测方案,其中包括监测对象、项目、频次、采样点数、监测方法、仪器设备和探测限等。给出监测点位和采样点位分布示意图。(2)用文字详细叙述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措施,并用具体统计数字、表格等形式给出实施质量保证措施取得的成绩。(3)对监测结果需列出样本数,测值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单个样品的测量值需给出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在给出拟合曲线图、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的样品活度浓度的比较图上,均要画出各点或各样品测量值的置信区间。(4)发现监测结果有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处理结果。 五、辐射监测的质量保证(人员、仪器、全过程)(一)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所有从事辐射监测的人员应具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得到及时、充分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上岗。(二)计量器具和监测仪器的检定与校验检定:每年应至少在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一次;仪器检修后要重新检定;检验:每次测量前后均须用检验源进行检验,按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超过规定误差限时,应停止使用,维修后重新进行检定。(稳定辐射场检验:对同一台仪器是保证数据有效性;对不同仪器是检查数据的可比性。)标准溯源:测量仪器校准时所用的标准源应能追踪到国家标准。当有重要元件更换或维修后必须重新进行校准,并做记录。质量控制图宇响测定:用于环境低辐射水平的监测仪器,还应进行仪器宇宙射线响应的测定。(三)监测方法的选用和验证在辐射监测中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在没有上述标准的情况下,可选用以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对自行制定或采用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方法时,在使用前应经适当的确认。方法的确认按照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规定进行方法确认。(四)采样质量保证1.必须对样品的代表性给予足够的重视。2.根据监测目的和现场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采样容器、设备、方法、方案、采样点的布置和采样量。3.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前须经检验。保证采样器和样品容器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4.采样时参数记载必须齐备5.采样频度和采样范围要合理。6.采样量除保证分析测定用量外,同时考虑留出平行样、考核样的量及足够的余量,以备复查。7.样品应妥善保管,防止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被污染或交叉污染。8.样品长期存放时要防止由于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核素附着于容器壁上。9.要防止样品标签损坏和丢失。(七)数据处理中的质量控制1.数据的记录每个样品从采样、预处理、分析测量到结果计算的全过程,都要按有关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清楚、详细、准确地记录,不得随意涂改。2.数据的检查着手分析数据以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先逐一检查原始记录是否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填写完全、正确。发现有计算或记录错误的数据要反复核算后予以订正。3.数据的复审在数据处理中,必须按有关规定的方法,对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复审。复审是由二人独立地进行计算或者由未参加计算的人员进行核算。第四节辐射防护监测辐射监测的对象可分为直接对人进行的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性工作场所进行的工作场所监测、对放射性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气体、气溶胶、粉尘或液体所进行的流出物监测和对辐射源所在场所边界以外的环境所进行的辐射环境监测。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性工作场所监测涉及辐射工作人员,监测结果是评价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所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及其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有效性的依据,称为辐射防护监测。流出物监测和辐射源外围辐射环境监测涉及公众,监测结果是评价公众在辐射污染源运行时所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的依据,称为辐射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是环境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的交接部。因为流出物与污染源的外围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流出物监测通常被统一纳入“环境监测”范畴。一、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是辐射防护评价的基础。监测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位置,该位置受照剂量较大,工作时间较长。监1.外照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照射剂量测内2.内照射:测出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物质的量容3.表面污染:身体表面沾染放射性物质程度监测目的:评定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水平是否符合有关标准(GB18871附录B)。(三)体表污染监测使用全身表面污染仪或αβ表面沾污仪对体表全部或只对手等易沾染部分体表进行测量。BH3206型αβ表面沾污仪二、工作场所监测工作场所的监测,是为了了解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达到改善防护设施安全生产的目的。监测数据用以评价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监1.外照射:工作场所外照射剂量水平测内2.空气污染:工作场所空气污染容3.表面污染: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第五节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的对象是辐射污染源运行时排放的流出物和污染源边界外围的受到辐射污染影响的环境。辐射环境监测按对象分为两大类: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污染源监测辐射环境监测依项目建设前后和运行情况又分为:1、本底监测:运行前业主进行,通常与环评结合辐射2、监督性监测:运行期间环保部门进行(业主环进行常规监测)境监3、应急监测:发生事故时环保部门和业主依各测自职责进行4、退役验证性监测:退役后环保部门进行(业主进行退役监测,通常与退役环评结合)“双轨监测”制业主必须设立监测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本单位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审管部门监督性监测不能取代业主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所进行的监测。业主所进行的监测,结果必须按规定向审管部门报告。这种由业主和审管部门同时开展的监测称“双轨监测”。运行业主进行运行期间常规监测双期间轨监同时测审管部门进行监督性监测开展一、辐射环境质量监测1.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积累环境辐射水平数据;总结环境辐射水平变化规律;判断环境中放射性污染及其来源;报告辐射环境质量状况。2.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a)陆地γ辐射剂量b)空气——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态固体或液体)、沉降物(自然降落于地面上的尘埃、降雨、降雪)和氚。c)水——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饮用水(自来水、井水及其他饮用水)、海水(沿海海域近海海水)。d)底泥——江、河、湖、库及近岸海域沉积物。e)土壤f)生物——陆生生物(谷类、蔬菜、牛羊奶、牧草等)、水生生物(淡水和海水的鱼类、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3.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点位布设原则a)陆地γ辐射:点位相对固定,连续监测点可设置在空气采样点处。b)空气:采样点要选择在周围没有树木、建筑物影响的开阔地,或没有高大建筑物影响的建筑物的无遮盖平台上。c)水:地表水采样点应尽量考虑国控、省控监测点;饮用水在自来水管末段和部分使用中的深井设监测采样点;海水在近海海域设置监测采样点。d)土壤:监测点应相对固定,设置在无水土流失的原野或田间。e)生物:陆生生物样品采集区和样品种类应相对固定,应选择当地居民摄入量较多且种植面积大的种类,牧草应在当地有代表性,采集的牛羊奶均应选择当地饲料饲养的奶牛羊所产的奶;水生生物监测采样点应尽量和地表水、海水的监测采样区域一致。二、辐射污染源监测1.辐射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和原则a)目的:监督性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检验排污单位的排放量;检查排污单位的监测工作及其效能;为公众提供安全信息。b)原则:*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内容,应视伴有辐射设施的类型、规模、环境特征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环境监测方案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和辐射环境污染源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改进;*凡是有多个污染源的伴有辐射设施应遵循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的原则。
/
本文档为【电磁辐射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