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贵州彝族、白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贵州彝族、白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2010-06-21 3页 pdf 199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9436

暂无简介

举报
贵州彝族、白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2009年 第 44卷 第 9期 生 物 学 通 报 7 贵州彝族、白族 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木 张庆忠 宋国琴 陆玉炯 余跃生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都匀 558003) 摘要 调查了贵州彝族、白族 879人(彝族 472人、白族 407人)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结果 显示:1)贵州彝族和白族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彝族男女间利眼有显著性差异(P< 0.05);白族 男女 间门齿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
贵州彝族、白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2009年 第 44卷 第 9期 生 物 学 通 报 7 贵州彝族、白族 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木 张庆忠 宋国琴 陆玉炯 余跃生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都匀 558003) 摘要 调查了贵州彝族、白族 879人(彝族 472人、白族 407人)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结果 显示:1)贵州彝族和白族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彝族男女间利眼有显著性差异(P< 0.05);白族 男女 间门齿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方法
采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l】 ,对门齿类 究。但 目前未见贵州彝族和白族人群门齿类型、利 型、利眼、利足和足趾长 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调 眼、利足以及足趾长 4项遗传学特征的资料 ,为了 查。使用 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 )(z 丰富我国人类群体遗传学资料库,我们于 2008年 检验、U检验以及各特征间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l0月开展 了调查 。现将结 果报道如下 。 2 结果与讨论 1 对象与方法 2.1 贵州彝族、白族 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调查及 1.1 调查对象 以世居贵州省水城县的彝族 、白 其性别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见表 1。 表 1 贵 州彝 族 、白族 群体 4项群 体 遗传 学特 征调 查及 性 别 间差异 U检 验 彝 族 白 族 性 状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 计 U值 U值 N % N % N % N % N % N % 注 : 0.010.05),白族 男女 问有 显著 性 差异 (U=2.24,P< 0.05)。据称铲型门齿是蒙古人种的重要遗传特 征。其遗传方式尚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基金资助: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QNYZ200801);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研究基金(No:200708) 7 5 6 4 孤 5 2 2 5 0 7 7 0 " 9 , ● J :螽 " 粥 卯 诣 阱 加 :叠 黯 % 卯 ● 2 2 ¨H 趣 乃 拼 4 5 1 9 l 3 乃 船 甜 m m m 0 ■ 9 8 5 5 " 鳃 m m 鼹 型 长 趾 型 铲 趾 2 铲 非 右 左 右 左 拇 第 型 类 长 齿 眼 足 趾 1 刊 刊 足 8 生 物 学 通 报 2009年 第 44卷 第 9期 与罔内已有资料比较,贵州彝族 、白族铲型门 齿 出现率均 明显低 于(P 0.05) 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群体遗传学特征主要与遗 传因素有关,也不完全排除环境 、习惯的影响[5-7]。 与其他人群 比较 .贵州彝族 、白族右利眼 出现 率 是 最 低 的 ,略 低 于 (x =2.139,P>O.05)湖 南 侗 族 (59.45%),明显低于(PO.05)。贵州彝族 、白族性别间均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O.05),这与陆舜华等⋯和 韩在柱等C3 学者调查 内蒙古汉族 、蒙古族 、朝鲜 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的结果一致 , 但 与 Planto等报道美 国 白人 L优势足男性是女性 的 2倍不一致 。贵州彝族、白族右利足出现率均 明显低 于(PO.05)。两民族男女 间差 异也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燕卫东_8_认为,这一群体遗传学特征为多基 因遗传 。 与其他人群比较,贵州彝族拇趾长出现率略 高于(P>O.05)内蒙古鄂温克族(51.86%)、兴安盟 朝鲜族(51.57%)、阿拉善盟蒙古族(53.42%)、鄂尔 多斯蒙古族(50.98%)、乌拉特蒙古族(54.64%)、呼 伦贝尔盟布里亚特人(55.56%)、贵州布依族f51.88 %),略低于(P>O.05)已报道的其他人群,明显低于 (PO.05)和兴 安盟汉族(57.14%)(P总结
了空 间环境对生 物遗传物质 的影响。旨在为航天诱变育种和诱变机理研究提 供有益的借鉴。 1 空间环境的特点 空间环境的基本特点是高真空、微重力 、强辐 射 、没有昼夜节律变化 、含有宇宙辐射 ,特别是地 球上难以获得的高能重粒子辐射以及超真空 、超 洁净和极稀薄的空气。有多种诱变育种的因素,是 地球上无法比拟的。这些诱变因素会对生物的生 存 、生长和发育以及遗传物质产生影响。 2 空间诱变对生物遗传物质 的影响 2.1 空间诱变可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基因变异 卫星飞行空间存在着各种质子 、电子 、离子 、粒 子、高能重粒子 、x射线 、 射线及其他宇宙射线。 这些射线和粒子能穿透宇宙飞行器外壁,作用于 飞行器内的生物,产生很高的生物效应和有效的 诱变作用。空间诱变中高能重粒子(HZE)起重要作 用 ,能更有效地导致细胞 内遗传物质 DNA分子双 链断裂,而且其中非重接性断裂所 占的比例较高 , 从而有更强的诱发突变能力。且空间环境中的电 离辐射 (如 x射线 、^y射线等)除射线的直接作用 外 .还可通过 水 的电离所形成 的 自由基起 作用 (间 接作用 ).这些作用可使核酸和蛋白质起反应,造 成这些大分子的损伤,而 DNA分子结构中碱基的 变化 则造成基 因突变 。且 细胞 DNA的损伤程度与 暴露于太空辐射中的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越长损 伤越严 重⋯。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看,微重力影响除 了产生生理行为差异外,是否还会产生可遗传的差 异还有很大争论。微重力是一种生命可适应的环境 因素,它不能阻止主要的生命活动,不会对胚胎发 育产生致命的干扰。然而,微重力会导致细胞有丝 分裂的破坏及染色体畸形的产生。另外,有人认为, 空间微重力能使生物体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使之 对辐射更敏感 .因而 ,产生遗传变异的机率将大大 增 加 ,微 重力条件还可 以抑制修 复机制 ,即微重力 与辐射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加变异率⋯。 { 茗 ≥ ; { ; 3 韩在柱.陆舜华,郑连斌等.兴安盟 3个 民族 7种不对称行为 特征的研究.人类学学报。2001,20f2):137一 l41. 4 栗淑媛,郑连斌。陆舜华等.鄂尔多斯蒙古族 、汉族 4项人类 学遗传指标的研究.生物学通报,2003,38(3):2O一2l_ 5 Plato C.C..Fox K.M..Carruto R.M..Mcasllres of lateral functi— onal dominance:Foot preference,eye preference,digital interloo- king,anti foot overlapping.Hum Biol,1985,57:327-- 324. 6 郑明霞 郑连斌,李咏兰等.内蒙古 7个群体优势眼的调查. 遗传,1999,21(4):19—21. 7 皮建辉,邓莉.雷鸣枝等.湖南苗族 、侗族 5项人类群体遗传 学特征的调查.人类学学报,2007,26(2):l79 182. 8 燕卫东.人类五项遗传性状的调查和分析.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21(1):27—28. 9 Datta U.,Mitra M.,Singhro!..A study of nine anthroposcopic traits among the three t6bes of the Bastar District in Madhya Pradesh,India.Anthrop.Anz.1989,47(1):57—71. (E-mail:zhangqingzhong@qq.corn)
/
本文档为【贵州彝族、白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