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2010-05-04 1页 pdf 46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733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4卷第 3号。 ⑨刘半农《我之文学改 良观》,截 l9l7年《新青 年》第 3卷第 3号。 ⑩[瑞士]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 译.第 107一¨1页,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1996年 重印本。 ⑥见钱玄同《尝试集序》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 题》,据《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第 105页、第 142页。 ⑩傅斯年《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据《中 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第 154、148、 147页。 ⑩钱玄同《尝试集序》.据《中国新文学大系》第 ...
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4卷第 3号。 ⑨刘半农《我之文学改 良观》,截 l9l7年《新青 年》第 3卷第 3号。 ⑩[瑞士]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 译.第 107一¨1页,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1996年 重印本。 ⑥见钱玄同《尝试集序》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 》,据《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第 105页、第 142页。 ⑩傅斯年《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据《中 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第 154、148、 147页。 ⑩钱玄同《尝试集序》.据《中国新文学大系》第 一 集《建设理论集》。 ⑩[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中译本,第202 页.商务印书馆 1985年2月北京重排第2版。 ⑩吕叔湘《文言和白话》,载《国文杂志》第3卷 第一期,后收人《吕叔湘浯文论集》,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⑩胡适《建设理论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一集《建设理论集》第l8页。 ⑩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载1918年1月《新 青年》第 4卷第 l号。 ⑩钱玄同《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据《中国新文 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 ④此为索绪尔之观点,转引自徐通锵《历史语言 学》第 153页,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 ⑦[瑞士]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 第160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996年重印本。 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李泽厚在(5c艺研究》2000/2“谈世纪之交的中 西文化与艺术”一文中说: 假如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说得非常粗浅和简 单的话,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一个世界,西方文化是两 个世界。在西方,无论是圣经,柏拉图,康德,都是强 调理念世界或现实世界,本体界或现象界.一个是灵 的世界,一个是肉的世界,灵肉的区分比较明显。中 国则是强调身心合一.即使在宋明理学那里,它的心 也不离开身,包括王阳明、朱熹都是这样。中国出不 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种东西,出现不了那种对灵 魂拷问的东西。中国总是强调人际关系里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灵魂在那里得到安息.认为这就 是本体、实在。这是一个重要特点。我在思想史里 讲的实用理性、情理合一、乐感文化,正是相对于西 方的那种罪感文化和思辨理性来说的。而它的根源 是“巫”的传统。那个字也是“舞”字.跟艺术有关系。 这个舞带有很大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它可以请来 “神”。神就在这个舞蹈中间,也就是说,巫术化的神 不是一个对象化的存在。跳着跳着,神就在舞蹈中 间出来了。中国艺术都强调过程.以音乐 为指归。 都与此相关。中国文化的本质是“舞”、“乐”.是 “变”,不是“在”,它没有对象化为一个外在的世界. 就在过程中间。这与我讲的一个世界、两个世界有 40 关。 禅宗的美学智慧 潘知常在《南京大学学报}2000/3如题一文中认 为:欲回答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所带来的贡献,最好 的方式还是转而考察西方现象学美学为西方美学所 带来的贡献。类似佛教思想中只有大乘中观在中国 开出华严、天台、禅宗等思想之花,西方思想要真正 与中国思想产生根本性的交流.也离不开现象学思 想。西方现象学(尤其海德格尔美学)就正是当代的 大乘中观思想,也正是悟入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之 必不可少的津粱。就美学而言,现象学美学一反西 方美学传统的自以为有根可追、有底可问并且不断 地追根问底,发现世界只有根源而没有根底。同样, 一 反西方美学传统的把审美活动归属于认识活动. 现象学美学强调审美活动就是最为自由的生命活 动、最为根本的生命活力(让人想起“心灵的超然”)。 这无疑意味着现象学美学与西方美学传统的完全对 立。从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同一性、普遍性转向 把握事物之间的相通性、相关性.相融性,将审美活 动从认识活动深化为自由生命活动,这正是现象学 美学为西方美学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假如我们 意识到这一切正是中国美学传统所早就一直孜孜以 求的.就不难意识到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所带来的 新的美学智慧的贡献究竟何在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