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

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

2010-05-03 2页 pdf 87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516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 中国地名中国地名中国地名 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 刘志伟 (西南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 要]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过程中,对原土司地区的很多地名进行了更易。总体上看,通名更易多 于专名更易,改土归流方式影响新地名是否具有歧视性,全新地名多由新设行政区域命名而来。 [关键词]雍正;改土归流;地名;更易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7793(2010)002- 0014- 002 中国地名 [作者简介]刘志伟(1985.8-),男,...
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
中国地名中国地名中国地名 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 刘志伟 (西南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 要]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过程中,对原土司地区的很多地名进行了更易。总体上看,通名更易多 于专名更易,改土归流方式影响新地名是否具有歧视性,全新地名多由新设行政区域命名而来。 [关键词]雍正;改土归流;地名;更易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7793(2010)002- 0014- 002 中国地名 [作者简介]刘志伟(1985.8-),男,汉族,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200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蓝勇教授学习历 史文化地理。 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是西南民族史研究和政区变迁 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对这个时期改土归流的研究 主要停留在对改土归流的原因、影响及改土归流前后政区 变化的研究上。而从地名学的角度,对改土归流与地名更 易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笔者试从改土归流与地名 更易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雍正年间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作 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雍正时期在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对大 量地名进行了更易。据统计,雍正时期云南、贵州、四川西 南三省共革除土司 101家,其中云南 17家、贵州 15家、四 川 69家。[1]35在改土归流过程中,清廷对原土司辖区的很多 地名进行了更易,尤其对作为一级政区治所所在地的地名 更易较多。笔者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该时期改土归 流过程中的地名更易规律如下。 一、通名更易多于专名更易 一个完整的地名由地理通名和地理专名两部分组成。 通名是地名中示不同地名间的共性的部分,专名则是地 名中表示每个地名的个性的部分。[2]1 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过程中更改了大部分土司辖区的 地名通名。改土归流之前,土司辖地一般根据土司的级别 和官秩而被称为某某宣慰使司、某某指挥使司等,如酉阳 宣慰司、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平茶长官司、石柱宣抚司、杂 谷安抚司、沈边长官司、石阡正司等,其官署名既体现了该 地的行政级别,也是该地地名的组成部分———即该地的地 理通名。改土归流之后,随着土司的废除,相应的行政 建制和官署名称也随之更改,故而该地的地理通名也相应 被更易。如雍正元年(1725年)改威远土州为直隶威远抚夷 清饷同知(隶云南布政司)[3];雍正六年(1728年),改镇雄军 民府(隶云南布政司,辖归化、安靖、威信、怀德四长官司) 为镇雄州(隶昭通府)[4];同年废雷波长官司(隶四川布政司 叙州府),改雷波乡为雷波卫;[5]雍正七年(1729年),废天全 六番招讨司,改置天全州[6];雍正九年(1731年),改郎岱土 司为郎岱同知(隶贵州布政司安顺府)[7];今秀山县龙凤镇 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流前叫平茶洞,改流后为平茶里 [8]……以上所列地名都只更改了地理通名,而没有更改地 理专名。 改土归流过程中也有很多地方的地理通名和地理专 名都被更改掉。如云南元江府(车里宣慰使所辖之茶山、橄 榄坝、江内六版纳)在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之后,更 名为普洱府[9];乌蒙府(隶云南布政司)在雍正五年(1727 年)改流后更名为昭通府[10];同年,者乐甸长官司(隶属云南 布政司)改流后更名为恩乐县(隶属镇沅府);归化长官司 (云南隶镇雄州)在雍正六年(1728年)改流后更名为彝良 州同(隶昭通府镇雄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酉阳宣 慰司为黔彭直隶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平茶长官司 为秀山县;雍正八年(1730年)改黎大千户所(隶直隶雅州) 为清溪县(属雅州府)…… 无论是否更改地理专名,由于改土归流之后,原土司 辖地的行政建制完全改变,其地理通名必将改变。因此,在 改土归流过程中,地理通名更易多于地理专名更易。 二、改土归流的方式与地名更易之间的因果关系 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采取恩威并施,双管齐下的 14 CHINAPLACE NAMECHINAPLACE NAMECHINAPLACE NAME 中国地名 方针。雍正四年四月初九日,鄂尔泰在《请肃清顽苗,以靖边方 事》一折中说:“总之,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然恩非姑息,威 非猛烈,到得用着时必须穷究到底,杀一儆百,使不敢再犯,则 威仍是恩,所全实多。”并将改土归流的总方针定为“计擒为上 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鄂尔泰改 土归流的政策不仅对当时被改土归流地区的人民生活造成巨 大影响,也影响到了改土归流之后的地名更易。 笔者在统计改土归流后所更易的地名的过程中发现, 凡是地名具有强烈的歧视性的教化意味的地方,多是在改 土归流的过程中受到武装抗拒比较强烈的地方。而且,更 改后的地名歧视性意味的强烈程度与该地改流战争的激 烈程度,基本成正比。如四川雷波长官司驻地雷波乡,改土 归流过程中遭到土司杨明义的武装抗拒,故而改流之后将 雷波乡改名为雷波卫。但从史料记载来看,清军受到的抵 抗并不强烈,故而只改其地理通名而保留地理专名。云南 米贴在改土归流过程中,由于地方官措施失当,引起当地 人民激烈反抗,使清军损失严重。因此,清军在此进行了报 复性的大屠杀,鄂尔泰命令清军:“在者杀,去(逃)者杀,妇 孺杀;小有姿首之女不杀”,就连汉人入当地取彝族妇生子 者也以“汉奸”之名而杀之,并将该地改名为“永善”。 对和平改土归流地区的地名更改则没有那么强的歧 视性教化意味,一般要么沿用改流前的地名,如雍正元年 (1723年),采用和平方式改云南丽江军民木氏土府为丽江 军民府,即沿用故名;云南镇沅土府土司迫于形势,主动交 换印信,和平改流,改流之后也是沿用故名。要么以当地的 标志物作为地名。如今重庆市秀山县,改流前为平茶长官 司,改流后取位于平茶境内的高秀山的“秀山”二字作为县 名。为了显示民族团结,有的地方将原来有民族歧视意味 的地名更改为有民族团结意味的地名,如今黔江县正谊乡 “明末清初为‘镇夷’关,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为增进民 族友谊,更名‘正谊’。其乡因之得名,后沿用乡名。” 三、改土归流之后的新置地名较多 改土归流之后,原土司辖区设立了很多新的地名。如 云南宣威州(雍正五年设)、文山县(雍正八年新设)、会泽 县(雍正五年新设)、普洱府(雍正七年新设)、恩安县(雍正 八年新设)、宁洱县(雍正十三年设),四川黔彭直隶厅(雍 正十二年设)、雅安县(雍正七年新设),贵州永丰州(雍正 五年置)等都是改土归流后新设行政区划,亦为新的地名。 笔者认为,这些新设地名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和民族史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改土归流之前,各土司家族世代统治其地,并世代沿 用落后的领主制度使社会固化,地名更易和新置地名本来 就比较少。而且,由于土司辖区自成体系,中央政府对其缺 乏足够的了解,对土司辖区的地名更易和地名新置记载亦 比较少。雍正时期,清廷对西南土司改土归流之后,对原土 司辖区设流官进行统治,计云南设流官治所 36处,贵州 31 处,四川 23处。同时,为征收赋税、加强控制、便于管理、缩 小行政区等对原土司辖区新建了许多政区,相应地出现了 很多新的地名。 虽然许多由原土司地名更改而来的地名也是新地名, 如云南者乐县由者乐甸长官司改设、彝良州同(隶云南昭通 府镇雄州)由归化长官司改设而来、秀山县(重庆府黔彭直 隶厅)由平茶长官司改设、清溪县(属四川雅州府)由黎大千 户所改设而来、冕宁县(属四川宁远府)由宁番卫改设、盐源 县(属四川宁远府)由盐井卫改设……但由于各地名都代表 着一级政区,其所代表的地域与原土司辖区相当,故仅将其 纳入本文第一部分———通名更易多于专名更易中。有的地 名虽并非新名,但是由于新设政区与原地名所表示的政区 范围不同,不可与原地名相提并论,故而也将其纳入新设地 名的范畴之内。如“普洱”一名源自云南车里宣慰司管辖下 的普洱茶山,但是新设的普洱府表示的地域范围则包括了 普洱等处六大茶山及橄榄坝、江内六版纳地;“打箭炉”一名 亦早已存在,相传诸葛亮南征,命部将郭达造炉打箭于此, 故名。实则达、折二水会流之处,藏语谓会流为“渚”,故称达、 折渚,音讹附会为“打箭炉”。改土归流之前为明正土司治所 地之名,雍正七年改土归流之后,设打箭炉厅,“打箭炉”一名 涵盖的范围扩大多整个明正土司辖区。故亦可以将“打箭炉 厅”一名定位为新设地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土归流地 区的地名更易相当广泛,可以将地名的研究与政区调整相 联系起来。同时,可以通过对政区调整的研究来探讨改土归 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1]马菁林:《清末川边藏区改土归流考》[M],成都: 巴蜀社,2004年版. [2]崔恒 :《中国古今地理通名汇释》[M],合肥:黄山书 社,2003年版. [3](清)鄂尔泰等:乾隆《云南通志》卷 4《建置·镇沅 府》.《四库全书》本. [4][12](清)鄂尔泰等:乾隆《云南通志》卷 4《建置·昭 通府》,《四库全书》本. [5]《清史稿》卷 69《地理志十六·四川·叙州府》 [6][15](清)黄廷桂等:乾隆《四川通志》卷 2《建置沿 革》,《四库全书》本. [7](清)鄂尔泰等:乾隆《贵州通志》卷 3《地理·建置》. 《四库全书》本. [8][18] 四川省秀山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秀山县地名录》 [M],1983年 10月编印,P177、P2、P105 [9][10][11]《清史稿》卷 74《地理志·云南》,中华书局点校本. [13][14]蒲孝荣:《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P458. [16](清)鄂尔泰:《剪除夷官,清查出土,以增租赋,以靖 地方事》,《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 152《朱批鄂尔 泰奏折》,《四库全书》本. [17]张鑫昌、李兴福:《鄂尔泰奏折与云南改土归流(续)》 [M],《档案学通讯》,2008(2),P94. [20]《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 153《户部·云南省》,《四库 全书》本. [22]郑天挺等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Z],上海:上海 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P712. 15
/
本文档为【浅议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地名更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