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缤纷的人种

缤纷的人种

2010-04-12 4页 pdf 419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8699

暂无简介

举报
缤纷的人种 CHINANATURE 2008.4 大 自 然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群是人文 社会科学层面的划分,人种则是对人体自然性状的 划分,它是指人群遗传物质及其表现性状的空间分 布。一个人种可以包括不同民族,如我国的汉族和 回族等都属于蒙古人种;一个民族也可以包括不同 人种,如我国的汉族就包括蒙古人种中的东亚支系 与南亚支系。人种的划分不受国家行政区域的局 限,一个人种可以分布在不同国家,如日本人、朝鲜 人都属于蒙古人种东亚支系;同一国家也可以存在 不同人种,如美国就包括欧洲(白色)人种、非洲 ...
缤纷的人种
CHINANATURE 2008.4 大 自 然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群是人文 社会科学层面的划分,人种则是对人体自然性状的 划分,它是指人群遗传物质及其表现性状的空间分 布。一个人种可以包括不同民族,如我国的汉族和 回族等都属于蒙古人种;一个民族也可以包括不同 人种,如我国的汉族就包括蒙古人种中的东亚支系 与南亚支系。人种的划分不受国家行政区域的局 限,一个人种可以分布在不同国家,如日本人、朝鲜 人都属于蒙古人种东亚支系;同一国家也可以存在 不同人种,如美国就包括欧洲(白色)人种、非洲 (黑色)人种及印第安(黄色)人种。 最早对人种进行科学划分的是18世纪的瑞典 科学家林奈,他依据形态相近的标准把人类归属于 灵长类,又以不存在生殖隔离的原则(彼此可以通 婚,后代能正常生育),把世界各地的人类归入智 人种;同时,他又按肤色及地理分布等差异,将智人 种划分为4个地理亚种,即:欧洲白色人种、亚洲黄 色人种、非洲黑色人种及美洲红色人种。林奈建立 的智人种得到了公认,但是他关于4个地理亚种的 划分,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实,人种肤色的分布与地理区划并不是一致 的。例如,亚洲南部的印度人的肤色与非洲黑人不 相上下;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人与埃及、利比亚等 北非人的肤色更是不分伯仲;而在北欧斯堪的那维 亚半岛上,牧鹿部落拉普人的肤色与北亚的因纽特 人(爱斯基摩人)更为接近。至于美洲红色人种之 说,则可能是欧洲人初来美洲时,对印第安人在宗 教仪式中用赭石涂身习俗的误解。 1775年,德国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Blumen- bach)把人类划分为5大人种,即:高加索人种、蒙 古人种、马来人种、尼格罗人种(初称埃塞俄比亚 人种)和美洲人种。高加索人种包括欧洲人种和西 南亚、北非地中海沿岸的白人;蒙古人种包括东亚 的中国、日本、朝鲜、蒙古及西伯利亚、北亚地区的 人种;马来人种包括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等地的 人种;尼格罗人种包括非洲中南部的黑色人种,以 及移居美洲和散居世界各地的黑人,“尼格罗”源 自拉丁文“黑”(Negro)的音译;美洲人种专指印 第安人。这一划分比林奈进步了许多,有些划 分至今仍被沿用,但是也有一些人种名渐被废除。 肤色的奥秘 北京奥运会召开的日期即将来临,届时,我们 将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肤色不同、人种有别的参 赛队员。肤色既然成为人种划分的重要依据,肤色 的产生机制及分布规律,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肤色主要决定于皮肤内的色素含量,也受血管 分布、皮肤质地及物理明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色 缤纷的人种 时墨庄 毛利人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04 大 自 然2008.4 CHINANATURE 素是一些细小的黑褐色颗粒,附着在 人体表皮层基部的色素细胞上,单位 面积内的色素愈多,肤色就愈深、愈 黑;反之,色素愈少,肤色就愈浅、愈 白。据统计,每平方毫米内,白色人种 的色素颗粒少于1000个,黑色人种的 多于1300个,黄色人种的则介于1000 和1300之间。 色素可以阻止阳光中过量的红外 热辐射到达人体深部,也可以防止紫 外线对人体的损伤,所以在光照强烈 的地球赤道附近,深肤色具有更强的 生存适应力,距离赤道愈远,阳光愈 弱,当地人的肤色也愈浅、愈白。例如,南欧人比北 欧人的肤色要深些、黑些,南亚人比北亚人的肤色 也要深些、黑些。此外,从西北欧的波罗的海到中欧 的阿尔卑斯山区,从地中海沿岸到西南亚的阿拉伯 半岛,从南亚的印度到太平洋南部岛屿,人的肤色 是逐渐过渡、连续变化的,很难找出一条明确界线。 肤色是自然界打在人体上的烙印,也是人类长期生 存适应与环境选择的结果。因此,单纯用肤色划分 人种并不科学。 形形色色的人种划分方法 有人提出,最好能找出一些可以精密测量的人 种特征,通过定量分析使人种的划分更加精确。 1842年,瑞典人雷求斯(Retzius)注意到人的 头型具有地方特征,且终生不变,他由此提出根据 头型划分人种的方法。他以头部眉间点至枕区颅后 点的纵向距离为头长,以两侧耳上方最大横距为头 宽,据此算出头长宽指数(头宽/头长×100)。指数 低于75的为长头型,高于80的为宽头型,75~80的为 中头型。对欧洲人的测量结果为,北欧人长头型居 多,南欧人多为中头型和宽头型。但是,当这一方法 推广到非洲时却出现了问题,非洲西部的黑人居然 也是长头型居多,甚至比北欧人群还要长些。那么, 可否据此把同为长头型的欧洲白人与西非黑人划 为同一种型,而把同为欧洲白人的欧洲南北人群划 为不同人种呢? 其实,这种头型甚至体型的变化,早在动物区 系分布调查中就被发现了。分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 的同种动物,其体型往往明显不同。生活在热带地 区的往往体型细长一些,这样有利于扩大散热面 积;而生活在气候寒冷地区的,体型总是短宽一些, 以利于热量的保存。同样,早期人类头型、身高及肢 长的差异也是适应不同气候环境的结果。 19世纪,法国人托平纲(Topinard)将人类的鼻 型划分为狭鼻型、宽鼻型和中鼻型。据他的测量结 果,欧洲白人多为狭鼻型,非洲黑人多为宽鼻型,亚 洲蒙古人种多为中鼻型。但广泛测量后,宽鼻型在 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事实又使人迷惑。实际上,鼻 腔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具有滤尘和调节吸 入空气的温度、湿度等作用。因此,鼻型也是一种适 应性特征。 此外,发型、眼形、虹膜颜色、外耳轮廓、耳垢、 体味、基础代谢等都曾被用作人种划分的依据。这 些特征似乎可以互相补充,但又各自形成独立的分 布,互不类聚,比如依据发型可将欧洲人群与澳大 利亚土著居民划分在一起;日本北海道原始部落的 阿伊努人依据肤色属蒙古人种,但按其浓密的胡 须、波浪形的头发又可与欧洲人及澳洲人群划分在 一起。各人种的外部特征其实都是与生存环境相联 系的外部适应特征,生存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人 种差异的多样性。那么可否找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 的人体内在特征,来做为人种划分的统一标准呢? 内在特征———血型 自从上世纪初,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斯坦纳 (K.Landsteiner)发现人体血型之后,人们认为血型 因纽特人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05 CHINANATURE 2008.4 大 自 然 不像肤色等人体表面性状那样受外界影响,并对依 据血型划分人种抱有很大期望。人们曾设想某一种 群只有一种血型,不容其他血型混入,以此划分人 种是最理想不过的了。然而测试的结果,仍是“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4种血型广泛存在于各人种 中,只是分布频率各有不同。在欧洲人中,A型与O 型较多,B型较少;在美洲印第安人中,O型最多,A 型或B型较少;在亚洲人中,B型最多;澳大利亚人 主要是A型与O型;非洲人多为A型与B型。不可否 认,血型具有遗传性并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可以 利用血型进行亲子鉴定,但种族的群体血型判定则 是另一回事了。倘若一个蓝眼金发的欧洲白人能与 同一血型的非洲黑人相互输血,却不能与不同血型 的任何至亲相互输血,那么,血型对于人种划分还 有什么意义呢? 血型测定表明,各人种血型都有一定的分布中 心。1939年,欧洲发现一种特殊的Rh血型(因首先 发现在名为Rhesus的猴类身上,故名)。Rh阴性血 型在欧洲分布很少,但在西班牙北部使用巴斯克语 言的人群中却集中分布。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Rh 阴性人群曾广泛生存在欧洲西部地区,由于后来的 外族入侵,才被迫退居在西班牙山区一隅,形成这 一孤岛式分布。这一推论在欧洲部落迁移史中得到 了印证。 此外,血型分布还与地区性 的疫情相关。B血型在中亚地区 有较高的分布,是因其对草原牧 区流行的天花病有较强的抵抗 力。据病理学统计,A血型人中 胃癌的患病率超过其他血型人 的20%,但O血型人易患十二指 肠溃疡病,其患病率高出其他血 型人的40%。由此看来,血型也 不能算作是一种非适应特征,而 是在长期生存压力下的一种自 然选择结果。 原始人种溯源 人类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 不断流动。人群流动有两种方 式:一种是由共同起源中心向外 辐射,呈树形分支流动;另一种是互相融合,呈网状 交汇流动。正是由于分支流动,人类长期适应不同 地理环境,才逐渐形成了各人种特征。因此有人提 出,如果避开后来的人群网状流动,在人种形成初 期,也许能把各原始人种区划开来。 1966年,美国人种学家孔恩(Coon)提出,各人 种约在3.5万年前形成,即在人类由共同起源中心 完成除南极之外的世界性分布之时。也就是说,从 这时起直到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开始 大规模移民之前,可将世界人类划分为5大原始人 种区系。第一个是高加索-欧罗巴人种区系,其人种 最初分布在西南亚及地中海区域,后来扩展到整个 欧洲、中东及北非地区,在印度也有他们的后裔,他 们肤色较浅,并在东部形成与蒙古人种的混合人 种。第二个是亚洲-美洲蒙古人种区系,他们最初生 活在中亚及东亚地区,以后扩散到北亚及南亚,其 中一支向北沿阿拉斯加陆桥进入美洲,另一支向南 扩散至太平洋南部岛屿,其肤色主要为黄色,在西 部与欧洲人种形成混合人种,在南亚的西部与东部 分别与非洲人及澳洲人形成混合人种。第三个是刚 果-尼格罗人种区系,他们最初生活在非洲东北部, 逐渐扩散至非洲中部及南部各地,由于长期生活在 热带森林及荒漠草原地区,形成了黑褐色的皮肤和 卷发等特征。第四个是澳大利亚人种区系,生活在 科伊桑人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06 大 自 然2008.4 CHINANATURE 澳洲本岛及附近岛屿,其肤色较深,体毛浓重。第五 个是南非好望角人种区系,最初生活在非洲中部地 区,以后逐渐南移至南非地区,人口较少,主要指现 代的布须曼人和科伊桑人(霍屯督人)。 孔恩的原始人种区划把人种特征与历史形成 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但是带有时代局限 性,如今的人种分布情况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种划分的新途径 1983年,我国遗传学者对包括华侨在内的我国 17个人群族体进行了遗传调查,结果表明:海外华 侨与国内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近,首先聚类;之后是 北方各族体内部和南方各族体内部聚类;再后是北 方人群与南方人群间聚类。这与我国历史上出现炎 黄集团与苗夷集团,以及最后统一为华夏民族集团 的过程是相符的。西北人群由于掺杂外来成分较 多,与中原内地人群最后聚类,但其遗传距离仍远 低于东西方两大人种的距离,反映出中华民族各族 体间亲密的血缘联系。 进入21世纪,遗传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在有我 国参加的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已经揭晓人类基 因总数约3.2万个,其遗传定位已全部图解清楚。这 为人种的划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世界人种流动总趋势及各分支互相融合的具体 过程,定会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种的误区 对群体的归属感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亲同疏 异,也是人类自然情感的流露。在一些白色人种看 来,白色是纯洁的、优秀的;在黑色人种心目中,黑 色是吉祥的、神圣的,南太平洋岛上的达尼部落还 要在新生儿身上涂炭黑。然而,人种的自豪感或优 越感一旦被种族主义分子利用、操纵,便会酿出许 多人间悲剧。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臆造雅利安-日耳 曼种族优秀的神话,使被无辜杀害的犹太人达600 万人之多。在非洲,一些老牌种族主义者更把肤色 说成是天然的人种等级的划分标准,把黑人视为奴 隶像商品一样贩卖,在近代殖民者的发家史上,种 族主义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愿人们牢记上世纪 60年代世界人种学会议“雅典宣言”中的一句话: “不论人体存在任何自然性差异,都不能为制造社 会性等级优劣提供任何理论依据。” 不同肤色的儿童 07
/
本文档为【缤纷的人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