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学易教育】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题集锦6

【学易教育】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题集锦6

2010-02-21 6页 doc 51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7196

暂无简介

举报
【学易教育】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题集锦6 学易网 www.studyez.com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1.在政府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政府的权利很大,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相对较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较小,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相对较小。因此( )。 A.政府在这个权利义务关系中吃亏了 B.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个权利义务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C.从某一单一主体来看,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 D.两个方面都吃亏了 【答案】C 【解...
【学易教育】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题集锦6
学易网 www.studyez.com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1.在政府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政府的权利很大,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相对较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较小,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相对较小。因此( )。 A.政府在这个权利义务关系中吃亏了 B.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个权利义务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C.从某一单一主体来看,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 D.两个方面都吃亏了 【答案】C 【解析】由陈述可知权利与义务成正比例关系,权利大则义务大,权利小则义务小,所以C为正确答案。从陈述中不能直接推出哪一方面吃亏的问题,因此A、B、D可以排除。 2.在中国历史上曾相继出现过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文化、楚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而这些区域文化的形成,一般与当地社会有势力姓氏家庭的支持分不开。在中国,姓氏家族一直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弄清某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就必须弄清这一地区姓氏家族的变迁史,有些甚至只有借助家谱、宗祠遗址等才能解决该区域文化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可见( )。 A.家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全部内容 B.家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C.家族文化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不断出现地方割据的主要原因 D.家族文化与区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区域文化虽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但也并不说明家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全部内容,排除A;从陈述中亦无法得出家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的结论,排除B;家族文化与地方割据之间无因果关系,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3.在计算机语言中有一种逻辑运算,如果两个数同一位上都是0时,其和为零;一个为0、一个为1时或两个都是1时,其和为1。那么( )。 A.如果和为1,则两数必然都为1 B.如果和为0,则两数必然都为0 C.如果和为0,则两数中可能有一个为1 D.如果和为1,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B 【解析】由陈述可推知①0+0=0,②0+1=1,③1+1=1。由②可知A不正确,由①可知C不正确,由③可知D不正确,只有B为正确答案。 4.尽管新制造的国产汽车的平均油效仍低于新制造的进口汽车,但它在1996年到1999年间却显著地提高了。自那以后,新制造的国产汽车的平均油效没再提高,但新制造的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在平均油效上的差距却逐渐缩小。 如以上论述正确,那么基于此也一定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制造的进口汽车的平均油效从1999年后逐渐降低 B.新制造的国产汽车的平均油效从1999年后逐渐降低 C.1999年后制造的国产汽车的平均油效高于1999年后制造的进口汽车的平均油效 D.1996年制造的进口汽车的平均油效高于1999年制造的进口汽车的平均油效 【答案】A 【解析】从题中看出,1999年之后,国产汽车的平均油效没有变化,但是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的平均油效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减小,这只能说明进口汽车的平均油效在不断的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错误而A正确;C项从题干的第一句话可以判定,到1999年,国产汽车的平均油效是低于进口汽车的;D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到,也无法推断,因此不选。 5.德育是以理服人,重在说服、训示和灌输,这是一种单向性教育;美育则是以情动人,重在引导、启发和劝诱,它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依靠学生精神的自我建构,来达到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可见( )。 A.美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 B.德育比美育的作用大 C.有了美育,就可以不要德育了 D.美育就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 【答案】A 【解析】“德育比美育的作用大”,或“有了美育,就可以不要德育”都不能直接从陈述中得出结论,因此,B、C可排除;而美育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和“学生自我建构”两方面的互动,故A正确,D不全面。 6.要对社会现象作详尽的了解、探索,就一定要走进现实社会中找资料,绝不能凭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建立有关的理论,要有实质的资料,以供验证理论之用。所以( )。 A.从事社会研究的人,一定同时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人 B.要从事社会研究,不能不从实际工作中收集资料 C.依据实质的资料作社会研究,则不具有理论性 D.社会研究只需有实质的资料就可以了 【答案】B 【解析】这段陈述阐述的中心是:要作理论的研究,必须走进现实找资料。由此可得出结论,要从事社会研究,不能不从实际中收集资料,故B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不能从陈述中直接得出。 7.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米开朗基罗的壁画的清洗和修复工作是由世界上一些最好的艺术复原专家在一批国际性艺术专家和历史专家的密切监督下进行的。然而,结果产生一场争议性的风暴。大多数的现代参观者似乎已习惯于观看这些颜色已被泛黄的胶层和灰尘弄得黯淡无光,人物的轮廓线已被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污垢弄得模糊不清的壁画了。 可见,米开朗基罗的壁画( )。 A.成为有关其艺术功绩剧烈争议的主题 B.受到几个世纪的冷落,直至今日 C.在最近的修复工作中被蒙上了灰尘 D.人们更喜欢原汁原味的壁画,尽管它为岁月所侵蚀,但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的享受 【答案】D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由这段陈述可知“清洗和修复工作产生了争议”,故A不正确;由“半个世纪以来的污垢”可知C不正确;B则无法从本题中找到依据;只有D符合“人们习惯于观看这些”的陈述,所以D为正确答案。 8.适宜的温度及其稳定的变化幅度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由于在宇宙中很难找到同时具有这两个条件的其他天体,因此,地球可能是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地方。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 A.其他天体的生命形态生存所需条件与地球上的生命形态所需条件相同 B.可能有不同于地球的天体具备生命生存的两个条件但无法断言 C.宇宙中其他地方不存在生命 D.温度是生命形态存在的重要条件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具备生命生存条件的其他天体不存在,因此,B项不成立;由题中“可能”一词可知C项的论断不准确;又由于生命存在应同时具备适宜的湿度和稳定的变化这两个条件,故D项不正确。而A选项符合题中所述论证。 9.如果一个人增加日进餐次数并且不显著增加所摄入的食物总量,那么他的胆固醇水平会有显著下降。然而,大多数增加日进餐次数的人同时也摄入了更多的食物。 上面陈述支持的观点是( )。 A.对大多数人而言,胆固醇的水平不受每天吃的食物量的影响 B.对大多数人而言,每顿饭吃的食物的量取决于吃饭的时间 C.对大多数人而言,增加每天吃饭的次数将不会导致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 D.对大多数人而言,每天吃饭的总量不受每天吃饭的次数影响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胆固醇水平下降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增加每天进餐的次数,第二个是每天摄入的食物总量不变,也就是说要“少吃多餐”,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多餐的同时,也“多吃”了,所以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并不能降低。根据这个推理,A、B、D项说法有误,C项正确。 10.生产过程是现实的,是以复杂的形式出现的,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社会时代的特点是由主要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但是,以主要生产关系为中心还并存着其 他附属的生产关系。因此( )。 A.只有存在纯粹的生产关系,才能使一社会时代具有鲜明的特征 B.经济基础是综合的,是一社会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上层建筑决定着一社会的生产关系 D.一社会时代主要的生产关系决定着该社会的一切特点 【答案】B 【解析】由陈述“社会时代的特点是由主要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但是,……”可知没有纯粹的生产关系,一个社会时代的特征是由主要生产关系决定的,并非纯粹的,排除A;陈述中并未涉及“上层建筑”和“社会的一切特点”,排除C、D;结合哲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参照陈述,可知主要生产关系和附属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并构成经济基础,故正确答案为B。 11.当一名司机被怀疑饮用了过多的酒精时,检验该司机走直线的能力与检验该司机血液中的酒精水平相比,是检验该司机是否适于驾车的更可靠的指标。 如果正确,能最好地支持上述观点的一项是( )。 A.观察者们对一个人是否成功地走了直线不能全部达成一致 B.用于检验血液酒精含量水平的测试是准确、低成本和易于实施的 C.一些人在血液酒精含量水平很高时,还可以走直线,但却不能完全驾车 D.由于基因的不同和对酒精的抵抗能力的差别,一些人血液酒精含量水平很高时仍能正常驾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是寻找支持论点的论据。题干中的论点是“检验司机走直线的能力是检验其是否适于驾车的最可靠的指标”,A项显然与这一论点相悖,而B项显然是违背常识的,C项的说法也明显与论点相左,所以只能选D项血液酒精含量高仍能正常驾车→所以即使检验出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也不一定就不能正常驾车→这种检验的可参考性低,正好说明了论点。 12.国际政治中的族际斗争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是独一无二的种族归属感与难以兼容的各种族自决梦想之间的冲突。种族归属感是客观存在的,但西方多年来倡导的民族自决 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这种归属感发展成为一种力图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意识。因此( )。 A.民族自决原则导致各民族都建立国家 B.所有国家都是经民族自决才建立的 C.民族自决权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特别是弱小民族的权利 D.听起来美妙的民族自决原则可能成为无休止的族际冲突的堂皇借口 【答案】D 【解析】由陈述无法推导出民族自决原则导致各民族都建立国家,A不正确;由陈述也无法推导出所有国家都是经民族自决才建立的,所以B不正确;由陈述可知,民族自决权“鼓励了族际斗争”,C与陈述相反,因此不正确。只有D符合题意。 13.真正高明的伪造家制造的钞票从不会被发现,所以一旦他的作品被认出是伪造的,则伪造者不是位高明的伪造者,真正的伪造家从不会被抓到。 下列推理方式与这段话类似的是( )。 A.小张是一个玩魔术的专家,他的魔术总能掩人耳目,从未被揭穿,所以他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 B.小张是一个玩魔术的人,他的魔术一般不会被揭穿,偶尔有一两次被人看穿,但这不妨碍他是一名优秀的魔术师 C.小张是一个玩魔术的人,他的魔术一般不会被人揭穿,偶尔有一两次被人看穿,说明他并不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因为高明的魔术师不会被人看穿 D.小张的魔术很好,从不会被揭穿,所以他是个优秀的魔术师 【答案】C 【解析】本题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是:a是b成立的条件,如a不成立,则b不成立。只有C的形式与此类似,故C为正确答案。 14.在行政管理中要求权责一致,拥有一定的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反之亦然,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就应该拥有履行其责任的权力,因此( )。 A.承担责任就应该拥有权力 B.权力和责任是按照一定的职位来分配的 C.行政权力的分配应注意与责任相符 D.人人都应该拥有权力,承担责任 【答案】C 【解析】题中有两个陈述。一是有权力就要承担责任,二是承担责任就应拥有权力,中心意思是权力与责任相符。A只讲了权责相符的一半意思;B中“职位”文中未提及;D中“人人都应该拥有权力,承担责任”超出了行政管理的范围,亦可排除。故只有C正确。 15.市场经济对大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出现了所谓“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之分,其报考人数相差悬殊,严重影响了大学正常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因此( )。 A.市场经济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B.大学教育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坚持正常的教育研究方向 C.大学应扩招热门专业,砍掉冷门专业 D.大学教育应远离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这种陈述的总结可以直接得出,不需要太多推理。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方面,不能因为有弊端而舍弃。A、D过于武断,可排除;C要“砍掉冷门专业”则是由本题无法推出的结论,亦可排除。故只有B项正确。 16.桌上放着红桃、黑桃和梅花三种牌,共20张, [1]桌上至少有一种花色的牌少于6张 [2]桌上至少有一种花色的牌多于6张 [3]桌上任意两种牌的总数将不超过19张 上述论述中正确的是( )。 A.[1]、[2] B.[1]、[3] C.[2]、[3] D.[1]、[2]和[3] 【答案】C 【解析】首先看(3),由于有三种牌共20张,如果其中有两种总数超过了19,也就是达到了20张,那么另外一种牌就不存在了,这是与题干相矛盾的,由此可见(3)的说法正确,这样可以排除选项A;(1)的论述也不正确,可以举例来说明,假设三种牌的张数分别是:6、6、8,就推翻了(1)的假设,所以(1)不正确,这样B、D都可以排除了。 17.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的人。这么说,下面哪项是错的?( )。 A.一个人可能在某时受骗 B.骗人的人也可能受骗 C.一个人可能在任何时刻都不受骗 D.不存在某一时刻,所有人都受骗 【答案】D 【解析】由陈述“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可推知“一个人可能在某时受骗”和“骗人的人也可能受骗”,所以A、B说法正确;上述这些讲的都是“可能”,所以“一个人可能在任何时刻都不受骗”的表述也正确,只有D说法错误。注意本题是选择错误的一项。 18.某地有一名热心的理发师,他只给村子里的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而村子里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都来找这位理发师理发,则这位理发师( )。 A.给自己理发 B.叫人为他理发 C.从不理发 D.不存在这样的人 【答案】D 【解析】首先假设理发师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陈述表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都来找理发师理发,结果是理发师给自己理发,与假设不符,所以假设不成立;再假设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又与陈述“只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矛盾,假设亦不成立。所以,不存在这样的人,故选择D。 19.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见( )。 A.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 B.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C.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答案】B 【解析】“人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的表述明显错误,并且与陈述中“人们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不符,故排除A;由“自然界是……的环境”和“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的社会关系”可以推导出B;C本身说法错误,无法从陈述中推出;由“自然界是……的环境”,以及陈述中处处将人与自然作为两个独立概念来论述,无法推论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的结论,故排除D。 20.小王:从举办奥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奥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是奥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小李:你的说法不能成立。谁来支付那些看来导致奥运会票价降低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下列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反驳的一项是( )。 A.奥运会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奥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浓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C.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D.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 【答案】D 【解析】从题干可以知道,小李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广告厂商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将高额的广告费用转嫁到观众头上,这样奥运会的观众没有从拉的广告中得到经济利益。要削弱这种说法,就要找出与之相悖的选项。A项显然不能,B项虽然是事实,但却不能推翻小李的说法,C恰好证明了小李的观点,D由于广告支出是常量,所以广告商也不会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自然也就能从中获益。
/
本文档为【【学易教育】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题集锦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