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伤寒论的原理

伤寒论的原理

2014-01-18 6页 doc 77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9187

暂无简介

举报
伤寒论的原理伤寒论的原理 伤寒论的原理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寒温异气 3 1、阳气规律 3 2、寒病由来 3 3、温病由来 3 4、传经缘由 3 5、病是自病 3 6、叔和错误 3 二、传经大凡 3 1、伤寒传经 3 2、传脏传腑 3 3、温病传经 3 4、传脏传腑 3 三、解期早晚 3 1、伤寒汗解 4 2、循经内传 4 3、解无定期 4 四、寒热死生 4 1、寒热之异 4 2、伤寒之变 4 3、伤寒生死 4 五、营卫殊病 4 1、营卫殊异 4 2、风邪伤卫 4 3、寒邪伤营 4 4、卫气之陷 4 5...
伤寒论的原理
伤寒论的原理 伤寒论的原理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寒温异气 3 1、阳气规律 3 2、寒病由来 3 3、温病由来 3 4、传经缘由 3 5、病是自病 3 6、叔和错误 3 二、传经大凡 3 1、伤寒传经 3 2、传脏传腑 3 3、温病传经 3 4、传脏传腑 3 三、解期早晚 3 1、伤寒汗解 4 2、循经内传 4 3、解无定期 4 四、寒热死生 4 1、寒热之异 4 2、伤寒之变 4 3、伤寒生死 4 五、营卫殊病 4 1、营卫殊异 4 2、风邪伤卫 4 3、寒邪伤营 4 4、卫气之陷 4 5、营血之陷 4 六、六经分篇 5 1、太阳经病 5 2、太阳坏病 5 3、阳明腑病 5 4、三阴本病 5 5、少阳本病 5 七、六气司令 5 1、伤寒六经 5 2、六经气化 5 3、化气 5 4、六经之病 5 八、一气独胜 6 1、一气独胜 6 2、阳盛阴盛 6 3、顺逆之奥 6 九、篇章次第 6 1、次第乱由 6 2、伤寒乱矣 6 一、寒温异气 1、阳气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的是阳气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阳气是天人的根本。 2、寒病由来 伤寒中风,邪从外来,因风寒外感而发,病在经络,不在脏腑,脏腑无病,解表即愈。 3、温病由来 冬不藏精即是冬伤于寒,精不能藏,阳气外泄,相火逆升,精液消亡,则内有郁热,冬不即病者,以其时令为寒,热不能发也。一到春夏,木火司气,若偶因风露侵伤,郁其内热,温病发矣,春则为温,夏则为热,实一也。 4、传经缘由 若外感风寒,脏腑无病,解表即愈。若脏腑本有病,一经外感,则引发内邪,故传经。 若里阳素旺,则传入阳明之腑而为热,里阴素旺,则传入太阴之脏而为寒。 5、病是自病 如果脏腑无病,则外感解表即愈,如果脏腑有病,外感引发内邪,则发病,所以人体之病,是因为里气本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人病是自病,感外邪而发。 6、叔和错误 叔和混热病于伤寒,叔和叙例,引热病之文以释伤寒,寒热始混。遂启后来传经为热之讹,注伤寒者数十百家,无不背仲景而遵叔和。 二、传经大凡 1、伤寒传经 伤寒传经,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日传一经,亦与温病相同。所谓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一定之数也。六日经尽,邪退正复,汗出而解,伤寒之常。 2、传脏传腑 以伤寒是外感之邪,人若里气无亏,则不传脏腑,二三日内,或经传阳明而汗解,或经传少阳而汗解,亦偶尔见之。此不过千百之十一,未可以概寻常伤寒之家也。 人若里气有亏,若里阳素旺,外感伤寒,则传于腑,若里阴素旺,外感伤寒,则传于脏。所以伤寒不传脏腑有之,无不传经之理。 3、温病传经 温病传经,与伤寒同,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日传一经。 4、传脏传腑 温病原有里邪,郁热于内,正气有亏,若外感风寒,则必触里邪,所以温病是一定要传脏腑的,是故温病既传经又传脏腑。 三、解期早晚 1、伤寒汗解 外感伤寒,里气无亏,六日经尽,则汗出而解。其六七日后经尽而不解者,必是里气有亏,邪入脏腑矣。 2、循经内传 未经汗解,则经热内郁,日积日盛,明日自当传于阳明,后日自当传于少阳,六日六经,必然之事。以六经部次相捱,经热不泄,势必捱经而内传,安有数日犹在太阳,数日方过阳明之理。更安有或从太阳而阳明,或从太阳而少阳之理。更安有或从太阳而解,或从阳明而解之理。 3、解无定期 六日经尽,经热不泄,势必捱经而内传,惟入腑入脏,则传无定所,解无定期,邪盛则传,正复则解耳。 四、寒热死生 1、寒热之异 伤寒中风,原无内热,脏腑和平,寒热不偏,营卫不至内陷,故六经既尽,自能汗解。温病在脏在腑,总是内热,是故伤寒是外感,温病是里亏。 2、伤寒之变 若里气有亏,外感伤寒,阳盛则腑热内作,从此但热而不寒,阴盛则脏寒里动,从此但寒而不热。入腑入脏,则营卫内陷,死机攸伏,解无定期矣。 3、伤寒生死 阳盛而腑热则吉,其死者,阳亢而失下也;明盛而脏寒则凶,其生者,阴退而用温也。阳生阴杀,显见之理。后世庸工,乃至滋阴而伐阳,泻火而补水,人随药死,枉杀多矣。 五、营卫殊病 1、营卫殊异 肝司营血,肺司卫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而总统于太阳之一经者,以太阳在六经之表,主一身之皮毛故也。 2、风邪伤卫 风则伤卫,卫秉肺金之气,其性清降而收敛,得风邪之疏泄,而卫气愈敛,则营郁而发热。里阳素旺者,多传阳明之腑,里阳非旺,不入腑也。 3、寒邪伤营 寒则伤营,营秉肝木之气,其性温升而发散,得寒邪之束闭,而营血愈发,则卫郁而恶寒。里阴素旺者,多传太阴之脏,里阴非旺,不入脏也。 阴阳均平,不入脏腑,营卫无内陷之路,是以经尽而汗解。 4、卫气之陷 胃为化气之原也,阳明主卫,卫气之不陷者,阳明之旺,阳明虚则脏寒动而卫气陷。卫气陷者,阳复则生,阴胜则死。 5、营血之陷 脾为生血之本也,太阴主营,营血之不陷者,太阴之旺,太阴虚则腑热作而营气陷。营气陷者,阴复则生,阳胜则死。 六、六经分篇 1、太阳经病 六经之病,总统于太阳一经,其不入脏腑,而但在经脉者,虽遍传六经,而未经汗解,则必有太阳之表证。既有太阳表证,则不拘传至何经,凡在六七日之内者,中风俱用桂枝,伤寒俱用麻黄。此太阳之经病,而实统六经之经病,不须另立六经之法也。 2、太阳坏病 惟阳盛亡阴而入阳明之腑,阴盛亡阳而入太阴之脏,他经之里证已作,而太阳之表邪未罢,此在太阳,则为坏病,而在诸经,则为本病。故于太阳,立坏病之门,而于太阳之外,又设诸经之篇。 3、阳明腑病 阳明篇,全言腑病。阳明之经病,如葛根汤证,乃腑病之连经,非第经病也。若桂枝、麻黄二证,则太阳之所统,而复述于阳明者也。 4、三阴本病 三阴篇,全言脏病。太阴之桂枝、少阴之麻黄细辛、厥阴之麻黄升麻诸证,皆脏病之连经,非第经病也。 5、少阳本病 少阳篇,半言脏病,半言腑病。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中,乃表里之枢机,阴阳之门户,阳盛则入腑,阴盛则入脏。少阳之经病,如小柴胡汤证,乃脏病腑病之连经,非第经病也。 七、六气司令 1、伤寒六经 人有十二经,伤寒但立六经,从六气也,主化者六,从化者六,以六气而统十二经也。 2、六经气化 足太阳膀胱以寒水主令,手太阳小肠之火从而化寒;手阳明大肠以燥金主令,足阳明胃之土从而化燥,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之木从而化火,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手太阴肺之金从而化湿,手少阴心以君火主令,足少阴肾之水从而化火,足厥阴肝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包之火从而化风,此六经之常也。 3、化气原则 当令者旺,失令者从,已用者贱,当来者贵。 4、六经之病 病则太阳是寒,阳明是燥,少阳是火,太阴是湿,厥阴是风。 少阴则不从热化而从寒化。以火胜则热,水胜则寒,病则水能胜火而火不胜水,故从壬水而化寒,不从丁火而化热也。 阳明,阳盛则从庚金而化燥,阴盛则从己土而化湿,不皆燥盛也。阳明上篇,是燥盛者,阳明下篇,是湿盛者。 至于少阳,阳盛则火旺而传腑,阳虚则火衰而传脏,不皆火胜也。 八、一气独胜 1、一气独胜 此因其余之气虚也,若六气和平,则一气不至独胜,诸气败北,一气独胜,故见一腑一脏之病。 2、阳盛阴盛 阳莫盛于阳明,阴莫盛于少阴,曰阳明之为病,是少阴水负而趺阳土盛者也,曰少阴之为病,是趺阳土负而少阴水胜者也。 3、顺逆之奥 土胜水负则为顺,水胜土负则为逆。阳明腑病,是土胜之证,三阴脏病,是水胜之证.燮理阴阳,补泻水土之奥,仲景既没,后世庸工,一丝不解也。 九、篇章次第 1、次第乱由 《伤寒》次第,乱于叔和,《伤寒》之亡,亡于次第紊乱而下士不解也。 2、伤寒乱矣 叔和而后,注《伤寒》者数十百家,著作愈多,而《伤寒》愈亡.
/
本文档为【伤寒论的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