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程师 德国

2013-11-07 2页 pdf 64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0432

暂无简介

举报
工程师 德国 5吉林教育科学 # 高教研究6 2001 年第 2 期 培养有竞争力的工程师 : 德国工程教育改革透视 顾建民 在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内, 德国工程教育独树 一帜, 享有盛誉, 堪称欧陆模式之典范。然而, 面对当今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德国工程 教育也在进行积极调整与变革, 以培养在国际舞 台上有竞争力的工程师。本文试就德国工程教育 体系特征和改变动向作些分析, 供参考。 一、工程教育体系特征 与英、美等国相比较而言, 德国工程教育的 特征主要有三: ( 1) 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 尽管德国工程教育是多...
工程师 德国
5吉林教育科学 # 高教研究6 2001 年第 2 期 培养有竞争力的工程师 : 德国工程教育改革透视 顾建民 在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内, 德国工程教育独树 一帜, 享有盛誉, 堪称欧陆模式之典范。然而, 面对当今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德国工程 教育也在进行积极调整与变革, 以培养在国际舞 台上有竞争力的工程师。本文试就德国工程教育 体系特征和改变动向作些分析, 供参考。 一、工程教育体系特征 与英、美等国相比较而言, 德国工程教育的 特征主要有三: ( 1) 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 尽管德国工程教育是多渠道、多层级的, 但不论 哪条渠道、哪个层级的工程教育都是完整的成才 教育, 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归宿, 均授 / 工程 师0 的文凭或学位。工科学生一经毕业, 拿到文 凭和学位, 就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有资格独立 从业。德国没有由工程专业组织颁发的工程师从 业许可证或执照之类的东西, 工程师文凭或学位 实际就是进入工程专业的通行证, 甚至是唯一的 通行证。( 2) 教育与训练一体化。任何一名合格 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学识、技能和经验。为此, 工 程师培养少不了大学教育与工业训练的协调与平 衡。德国工程教育将这两段教育与训练有机地揉 合在一起, 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连续完成。例 如, 大学本科生须完成至少 6 个月的实习, 分基 础实习和专业实习, 各为 3 个月。高专学生一般 要在工业学习半年到 1 年, 有些州的高专还要求 学生在入学前有两年以上的工业经历。这种大学 教育与工业训练一体化的安排, 即以联系学校教 学的方式, 适时、适当地安排工业训练, 有效地 保证了成品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 3) 理论联 系实际。为使工科毕业生既有宽厚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专业流动性和适应性, 又有处理实际 问题的经验, 具备足够的初始专业能力, 德国工 程教育十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实践取向。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求教授至少具有 5 年的工业经历, 积极谋求与工业企业的合作, 包 括研究与开发、继续教育等, 在工业企业度学术 假; 二是把学生的工业见习作为其学业的一部 分, 安排工业实习学期, 毕业要与工业实际 问题相联系; 三是基础内容教学要结合工程实 例, 专业内容教学要引入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使 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二、工程教育改变背景 现代工程教育与环境有着全方位的密切联 系, 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环境因素都 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工程教育系统, 使之发生 变化。其中科技发展推动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最 为直接、显著。 德国是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工业强国, 工业 产品和服务以技术精湛、质量上乘而著称, 具有 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即使如此, 伴随生产国际 化、市场全球化而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异常激烈, 德国工业企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 今, 产品竞争已扩展、渗透到工程的各个维度和 环节, 价廉物美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有竞争 力的产品不仅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也是新 技术密集、功能多样、服务周到、环保型的产 #35# 品。这种综合型、智能型、环保型的产品也只有 通过开拓国外新市场, 才能取得更多的全球市场 份额。为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德国工业企业正 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加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 和面向客户的产品集成、提高智能产品的售后服 务、拓展全球市场、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工作。 基于产品和服务竞争和企业间竞争、国际经 济竞争, 业已引起工程师的工作环境变化, 促使 工程师的工作重点 / 从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转 移到软、硬件综合系统的设计、实施、集成以及 配备与应用上来。新的工作内容不但要求工程师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求他们具有经济头脑 和经济手段、很强的交流能力、专业工作小组合 作和领导能力0。进一步说, 应对新挑战的工程 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才能, 既要有科学技 术的深厚基础, 又要有人文经管的广博修养。可 以说, 这些就是德国工程界面对科技进步、经济 竞争和工程变革而对工程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三、工程教育改变内容 从整体上说, 目前德国工程教育改革主要有 两大方面: 一是体系结构调整, 二是课程体系和 教学内容革新。始于 70 年代的德国高等教育大 众化, 使得今天的大学成为群众性大学, 昔日教 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洪堡模式不再普遍适用。为 此, 德国高等教育系统正在调整结构, 分出培养 层次: ( 1) 进一步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学制较短 的高专, 专心教学, 不搞研究; ( 2) 缩短本科学 制, 降低专业重心和研究训练要求, 增设学士学 位, 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也便于 学位 (资格) 的国际接轨与互认。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 德国科学审议会就曾建议大学规 定第一级资格的正常学习年限为 4 年, 在此基础 上有选择地为毕业生提供高级专业课程或学术课 程。引进学士学位目前已在波鸿大学等校开 始试点, 预计日后会全面推广。 第二方面的改革内容实质上是如何将上述对 工程师素质的新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活动, 主要涉及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 和教学方式完善。现行德国工科课程结构由数理 基础、技术基础和自由择定应用领域的专门化组 成, 这三大部分约各占课程总量的 1/ 3。根据德 国工程师协会 ( VD I) 新近的课程改革建议, 应 当降低专门化程度, 腾出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基 础原理和拓宽知识面。调整后的工科课程结构 为: 数理基础 30% , 技术基础 30% , 择定应用 领域的专门化 20%以及非技术科目 20%。在基 础学习阶段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技术。课程 结构调整与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传授特定学科的知 识, 更要激励对技术背景的分析和跨学科思考。 针对工程专业的新发展, 为使学生学习和掌 握新的专业和跨专业知识, 必须更新课程内容, 开设新课程, 增加新内容。就电气工程而言, 在 基础学习阶段要使学生打好今后的信息工程、自 动化技术、能源工程以及工艺学方面继续深造的 基础, 同时使学生用后工业时代的市场需求要求 自己。强化系统工程方法教学, 并与系统理论、 控制技术、电路设计等学生已觉察过的方法联系 起来。这些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并不重要, 重要的 是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以数学为基础的理论方 法, 以便构建和优化从产品设计到设备回收报废 等全过程。关于新的跨专业知识, 主要是针对电 气工程师的特殊需要增设有关管理方法和企业经 济基础等教学活动。 更新课程内容, 传授新的知识, 未必能确保 学生获得新的能力。教学内容改革必须有教学方 式更新。如上所述, 理论联系实际是德国工程教 育的特色, 这一优良传统须通过培养跨专业才能 而进一步发扬光大。讲座、练习、专题讨论、实 习、课题工作、课程论文、毕业设计等教学形 式, 对于发展跨专业才能颇有成效。目前德国高 校都设有上述种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并且讲座、 练习、学习、课程论文和毕业设计等皆被列入课 程, 但从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需要看, 其比重 还不够大, 而专题讨论和课题工作不仅比重甚 小, 且尚未纳入课程计划, 作为正式的教学活 动。为此, 德国电工学会 ( VDE) 和德国电气与 电子工业联合会 ( ZVEI) 共同建议改变这种状 况, 强化跨专业才能培养。 作者系浙江大学高教所副教授 (杭州 310028) 责任编辑: 向欣 #36#
/
本文档为【工程师 德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