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清热药

清热药

2013-11-02 5页 doc 4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3867

暂无简介

举报
清热药清热药 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成为清热药。 分类:根据其功效和主治证的不同特点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性味:以寒凉为主 归经:心、肝、肺、胃、大肠、小肠等 配伍:解表药,泻下药 使用注意:脾胃气虚,失少便溏者慎用;阴虚及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证忌用。 一、清热泻火药 概述: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症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洪大等,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燥热、肝火目赤等...
清热药
清热药 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成为清热药。 分类:根据其功效和主治证的不同特点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性味:以寒凉为主 归经:心、肝、肺、胃、大肠、小肠等 配伍:解药,泻下药 使用注意:脾胃气虚,失少便溏者慎用;阴虚及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证忌用。 一、清热泻火药 概述: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症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洪大等,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燥热、肝火目赤等。 配伍:补虚药 石膏 性味:甘 辛 大寒,煅:甘 辛 涩 寒 归经:肺胃,煅:肺 胃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主治 1、 气分实热证:治外感热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身发斑疹等。 2、 肺热咳喘:治邪热袭肺之高热、咳喘、气急鼻煽 3、 胃火牙痛,头痛:胃火亢盛所致之牙龈肿痛,胃热阴虚之牙痛烦渴,及火热上炎之头痛 4、 疮疡不敛,湿疹,烫伤:疮疡久后不敛,湿热浸淫之湿疹瘙痒及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覆患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宜生用,敛疮、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性味:甘 寒 归经:肺胃 功效:泻火除烦,生津润燥 主治 1、 气分实热证: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肺热咳嗽,咳痰黄稠或燥咳无痰 3、 阴虚消渴:阴虚内热,津伤口渴,或消渴引饮 4、 骨蒸潮热:肾阴亏虚,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 5、 肠燥便秘:治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润燥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慎用。 芦根 性味:甘 寒 归经:肺胃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 1、 热病烦渴: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及内热消渴 2、 胃热哕呕:治胃热气逆,干哕呕吐 3、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及肺痈咳吐脓血 4、 热淋涩痛: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清热燥湿药 概述:本类药物性味苦寒,以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证,湿热诸证多可见舌苔黄腻,多味药兼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配伍:健胃药,养阴药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肺 胆 脾 大小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 1、 湿温暑湿,湿热,痞满,泻痢,黄疸:湿热阻遏气机 2、 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湿热黄疸及湿热蕴结大肠之泄泻泻痢,身热腹痛 3、 肺热咳嗽: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 4、 臃肿疮毒,咽喉肿痛 5、 高热烦渴,寒热往来:外感热病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 6、 血热出血:治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7、 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止血可炒炭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连 性味::苦寒 归经:心 脾 胃 肝 胆 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1、 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2、 热病高热:外感热病,高热神昏,烦躁 3、 心烦不寐,胃热呕吐:心烦失眠,心悸,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4、 痈肿疖疮,目赤牙痛:热盛所致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牙龈肿痛 5、 血热出血:心胃火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6、 消渴:胃火炽盛,消谷善饥 7、 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煎服,2~5g。生黄连清热燥湿泻火力强,炒用可缓其寒性,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萸黄连善疏肝和胃止呕。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禁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肾 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主治 1、 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 2、 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火热邪毒所致之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3、 骨蒸痨热,盗汗遗精: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腰酸耳鸣,盗汗遗精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禁用。 三、清热解毒药 概述: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以清解热毒或火毒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热毒所致的痈疮疔疖、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痢疾等症部分药物兼能泻火、凉血、收敛生肌、解毒消肿、利湿,还可用治温热病、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癌肿等病证以及湿热证。 金银花 性味:甘寒 归经:肺 心 胃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 1、 疮痈疔疖:治疮痈初起,红肿热痛,或床用中期,脓成未溃 2、 风热表证,温热病: 3、 咽喉肿痛 4、 热毒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或气虚疮痈脓稀者慎用。 连翘 性味:苦,微辛 寒 归经:肺 心 小肠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主治 1、 疮痈肿毒,瘰疬结核,咽喉肿痛: 2、 风热表证,温热病: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温病热入营血,神昏舍绛 温病热包心陷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或气虚疮痈脓稀者不宜用。 紫花地丁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1、 热毒疮痈 2、 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 四、清热凉血药 概述: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咸性寒,以清解营分、血分热邪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部分药物兼有滋阴生津或活血散瘀作用。 玄参 性味:苦甘咸 寒 归经:肺胃肾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泻火,解毒散结 主治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 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 治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牡丹皮 性味:苦辛 微寒 归经:心肝肾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主治 1、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温病伤阴,无汗骨蒸 2、 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赤芍 性味:苦 微寒 归经:肝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 主治 1、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 2、 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虚经闭者不宜用。不与藜芦同用。 五、清虚热药 概述:本类药物性寒凉,主归肝肾经,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配伍:清热凉血药及清热养阴药 青蒿 性味:苦辛寒 归经:肝胆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虐 主治 1、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 2、 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治阴虚发热,骨蒸痨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3、 暑邪发热:治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发热口渴 4、 疟疾寒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忌服。 地骨皮 性味:甘寒 归经:肺肝胃 功效:凉血除蒸,清肝降火 主治 1、 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2、 咯血衄血 3、 肺热咳嗽: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
本文档为【清热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