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_刘纳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_刘纳

2013-10-29 4页 pdf 16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8547

暂无简介

举报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_刘纳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第 4期 # /重读鲁迅0 笔谈# 编者的话 (特约主持人袁国兴教授) :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经典的0 比 /普通的0 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 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 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 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 进程, 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 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 /深刻0 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 而这些在...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_刘纳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第 4期 # /重读鲁迅0 笔谈# 编者的话 (特约主持人袁国兴教授) :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经典的0 比 /普通的0 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 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 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 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 进程, 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 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 /深刻0 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达的独特性有关, 而这些在今天还远 未过时。因此, 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 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 他让我们汗颜, 让我们警 醒, 让我们想得更多。 2006年, 鲁迅已经离开人世 70周年。/重读0 鲁迅, 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中图分类号] I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14X ( 2006) 04- 0136- 12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 刘 纳 妙语连珠的钱钟书的一句玩笑话流传极广: 吃鸡蛋何必见母鸡呢? 这个比喻具有浓郁的现代 阐释学意味和后现代色彩。 在漫长的年代里, 中国人习惯于相信 /文如其人0, 而西方人也信奉 /风格即人0。也就是说, 20世纪之前, 无论在中国、在西方, 人们不怀疑作家/作品、人/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但是在进入 20世纪之后, 这种一致性关系受到强大的理论挑战 ) ) ) 从艾略特的非个人化创作原则、叶芝的面具 理论、容格的集体无意识说与原型理论, 直至罗兰#巴特和保罗#利科尔分别宣布 /作者死了0。 然而, 对于中国现代作家, 我们当真能够把作品与它的作者分开吗?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典 化的过程不仅仅依仗文本 ) ) ) 它们还依仗时代风云, 也依仗作者的生命风度。比如对于鲁迅, 我 们很难做 /作者之死0 的设想, 虽然他确实已在 70年前死去。 陈独秀在鲁迅逝世一年多之后说: /世间毁誉过当者, 莫如对于鲁迅先生。0 他概括自己 /对 于鲁迅之认识0: /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 也不是狗, 而是个人, 有文学天才的人。0 ¹ 近年来, 人们也常被告知: 鲁迅 /也是人0。很明显, 说到鲁迅 /也是人0, 与说他的兄弟周 作人 /也是人0, 那意味有所不同。说周作人 /也是人0, 论者通常挟带 /理解之同情0, 意在说 明他虽做了汉奸也有可谅之因, 也并非一无是处, 而说鲁迅 /也是人0, 则在于披示人间的鲁迅 并非一无 /非0 处。 136 从 /人0 的角度评论鲁迅有什么意义吗? /人0 究竟有什么共性? 食、色? 恋生恶死、喜怒 哀乐? 这些不是哺乳动物共有的吗? 鲁迅说: /倘以表现最普遍的人性的文学为至高, 则表现最 普通的动物性 ) ) ) 营养, 呼吸, 运动, 生殖 ) ) ) 的文学, 或者除去 -运动. , 表现生物性的文学, 必当更在其上。0 ( 5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6) 通常所说的 /人性0, 不过是动物性罢了。与 其它动物相比较, 人其实是最缺少共性的类种。人可能拥有了不得的崇高和智慧, 却也可能表现 出不齿于动物的凶残与愚蠢、卑鄙与贪婪。 鲁迅是 /人0, 这当然确定无疑, 而确定无疑的事未必特别值得重视。鲁迅至今能引发那么 多人的探究兴趣, 却并非因为他是 /人0, 并非因为他也须 /营养, 呼吸, 运动, 生殖0, 也会算 计怎么挣钱和怎么花钱, 也会生气、骂人, ,而是因为他提供了其他许许多多 /也是人0 的人提 供不出的东西, 是因为他 ) ) ) 他的著作和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和他的行为方式 ) ) ) 是现代中国独 异的存在。 在中国知识界广有影响的 5知识分子6 一书的作者保罗#约翰逊说: /我特别看重这类证据: 知识分子告诉人们该如何行事时, 他的道德和判断力的可信程度。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管理自己 的? 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伴, 表现出了几分忠诚? 他们在处理性和金钱问题时, 是否公 正?0º被这位作者称为考察 /私人档案0 的方法和角度已被推广开来, 于是, 我们看到了对鲁迅 /做人0、/待人接物0 和道德的尖锐质疑, 比如有人以鲁迅与胡适做比较, 问道: /假如他们还是 两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人的话, 我们更愿意和哪一个人成为朋友? 哪一个人更容易成为我们的朋 友? 你更愿意和哪一个人共事?0 这位论者的结论是: /我想多数人是会选择胡适的。0 »也许这结 论是对的, 从 /做人方式0 说, 胡适确实可能比鲁迅好相处, 比鲁迅要随和得多。然而, 对于鲁 迅, 能用中国 /多数人0 心目中的 /好人0 尺度去衡量和评论吗? 鲁迅很不随和。他明确主张: /文人不应该随和, 而且文人也不会随和, 会随和的, 只有和 事老。0 ( 5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 /文人相轻06) 他提倡韧性, 其实他本人的性格更多地表现出刚 性。刘劭 5人物志6 论人品性, 以 /中和0 为最高, 这在中国社会里是会得到 / 多数人0 认可 的。而鲁迅的性格与平和通达、端谨圆融无缘, 他语出惊人又语出伤人, 他不怕树敌实际上也在 不断地树敌。他深思而并不慎行, 世事洞明却并非人情练达。他激愤、焦躁, 没有好心绪, /好 心绪都在别人心里了0 ( 5致曹聚仁6)。他为什么不能活得平和些? 舒服些? 快乐些? 他不是名气 不小挣钱也不少吗? 鲁迅与之做过朋友又翻了脸的林语堂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到获得现世幸福的秘诀, 著名的 5生 活的艺术6 讲述了一种 /轻逸的, 近乎愉快的哲学0, 那便是 /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 观念适度地配合起来0, 在 /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0 产生出 / 和谐的人格0。 鲁迅则对 /生活的艺术0 没有兴趣, 他不会愿意以调整自己的精神性格来求得现实生活中的快乐 与顺遂。鲁迅曾区分 /生存0 与 /苟活0, 他强调 /我之所谓生存, 并不是苟活0, 他注意到 /中 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0。( 5华盖集#北京通信6) 在私人书信里, 鲁迅屡屡留下愤懑 的感慨: /我真觉得不是巧人, 在中国是很难存活的。0 ( 5致曹靖华6) 他认为果戈理 /是老实的, 所以他会发狂。你看我们这里的聪明人罢, 都吃得笑迷迷, 白胖胖,,0 ( 5致萧军6)。鲁迅不是 巧人、聪明人, 假如他 /会发狂0, 也并不是令人惊愕的事。古人说, 怒则伤肝, 思则伤脾, 忧 则伤肺。鲁迅则把 /怒0、/思0、/忧0 占全了。 /脾气很坏, 高傲, 发狂, 性暴如火0, 这是鲁迅对晋朝服药文人性格的概括, 却与鲁迅生前 137 死后受到的批评、攻击十分相像。鲁迅以 5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6 做过演讲, 而后整 理为一篇极漂亮的文章。虽然鲁迅本人并不服药, 酒量也有限, 而他对 /脾气都很大0 的嵇康阮 籍的理解和亲近感渗透在对魏晋风度的论述中。 据许广平回忆, 鲁迅曾说自己是中国 /最后一个士大夫0, 这话也被研究者引征并加以论述。 但 /士大夫0 会是鲁迅的自我身份定位吗? ) ) ) 他从来认为自己非庙堂之器。/士大夫0 和 /名 士0 是古代中国文人的两途, 鲁迅从传统文化中更多地承继了 /名士0 的流风遗绪。他本人, 的 是魏晋风度。 鲁迅一再拒绝 /导师0 和 /领袖0 的身份, 他一再声明自己的 /力不从心0: / -指导青年. 的话, 那是报馆替我登的广告, 其实呢, 我自己尚且寻不着头路, 怎么指导别人。0 ( 5致李秉中6) /因为我自 己也正站在歧路上0, /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 都由我自己负责, 然而向青年说话就难 了。如果盲人瞎马, 引人危途, 我就该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孽。0 ( 5华盖集#北京通信6) 鲁迅的透彻使他从不敢拥有 /将来一定好0 的确信。对于 /将来的黄金世界0 始终存有疑 心, 却又要向着这 /黄金世界0 去努力, 鲁迅的思考在格外犀利的同时又格外沉重。因而他 /并 不想劝青年得到危险, 也不劝他人去做牺牲, 说为社会死了名望好, 高巍巍的镌起铜像来0。他 说出了最深刻又最浅显的道理: /自己活着的人没有劝别人去死的权利0 (5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 知识阶级6)。20世纪中国历史行进道路上洒满了牺牲者的鲜血, 回顾历史, 鲁迅当年对 /牺牲0 的态度愈益显其独异。也因此, 鲁迅不可能成为 /领袖0 式的人物。 鲁迅深知自己不适合做革命领袖。他说: /凡做领导的人, 一须勇猛, 而我看事情太仔细, 一仔细, 即多疑虑, 不易勇往直前, 二须不惜用牺牲, 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 (这其实还是革 命以前的种种事情的刺激结果) , 也就不能有大局面。0 ( 5两地书#八6) 在经历了 1927年的风云 变幻之后, 他沉痛地写道: /我疑心吃苦的人们中, 或不免有看了我的文章, 受了刺戟, 于是挺 身出而革命的青年, 所以实在很苦痛。但这也因为我天生的不是革命家的缘故。倘是革命巨子, 看一点牺牲, 是不算一回事的。0 ( 5三闲集#通信6) 近年来, 美国学者詹姆森的一句话经常被中国人引征: /在第三世界的情况下, 知识分子永 远是政治知识分子。0 ¼詹姆森正是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而我们只能在这样一 个维度上认可 /政治知识分子0 的说法: 即身处大动荡时代的中国, 鲁迅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 子, 不可能没有政治意识, 不可能不表现出政治倾向, 即使有人想远离政治, 现实政治也不容你 远离。但鲁迅不是政治家, 他是政治意识强烈、政治倾向鲜明的文人。 至于陈独秀认为需要郑重其事地指认鲁迅 /是个人0, 是因为至陈独秀写 5我对于鲁迅之认 识6 的时候, 对于鲁迅这个人已经 /世间毁誉过当0。而比 /毁0 和 /誉0 之间的反差之大更令 人慨叹的, 是毁者和誉者持论的角度往往与鲁迅本人的身份定位相错。 正如陈独秀在说鲁迅 /是个人0 时所强调的, 鲁迅是 /有文学天才的人0。他是文人, 是文学家。 他思想的犀利性、洞见性主要基于感性个人体验, 而出之以文学性的、并非政治性也并非哲学性的表 达。他的思想方式和语言方式都带有浓重的个人印记, 他建立起了独异的意义世界和语言世界。 从 /天才0 文学家的角度, 去评论、研究鲁迅这个人的独异性 ) ) ) 我想, 这是更适当的角度。 ¹ 陈独秀: 5我对于鲁迅之认识6, 上海 5宇宙风6 10 日刊第 52期, 1937 年 11 月21日。 138 º保罗#约翰逊: 5知识分子6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 2页。 » 谢泳: 5两个不同的文人群体6, 见一土编: 521世纪: 鲁迅和我们6,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 第 541页。 ¼ 弗雷德里克#詹姆森: 5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 第三世界文学6 , 见张京媛主编: 5新历史主义与文学 批评6,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第 240页。 作者简介: 刘 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广州 510006 重读鲁迅: 客观态度与同情理解 黄乔生 2005年新版 5鲁迅全集6 的出版是鲁迅研究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其编纂注释方面尽管存 在一些问题, 但为重读鲁迅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以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与左翼文学、 鲁迅与东亚、鲁迅与胡适等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 更分明显示着鲁迅研究已成为新的学 术生长点, 鲁迅思想仍然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 重读鲁迅, 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回到鲁迅, 还原真实的鲁迅, 努力理解鲁迅生平思想 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就是所谓的客观态度, 是正确理解鲁迅的基础; 另一方面, 还应该强调同情 理解。最近若干年来关于鲁迅的争论很多, 其中不乏否定鲁迅思想、质疑甚至污蔑鲁迅人格的言 论, 有些观点乍看起来似乎也本于事实, 言之凿凿。对于鲁迅这样的文化巨人, 后世产生争论, 这本身是正常现象, 每个历史人物, 随时都要接受重新评价。但重新评价应该有两个基本标准, 一是实事求是, 二是同情理解。对待已不能张口说话和操笔为文的历史人物, 信口雌黄并不费 力, 也较为安全, 更有为翻案而翻案者, 哗众取宠, 追求独异, 仿佛得了鲁迅在 5狂人日记6 中 批评过的那种旧时代做文章的 /秘诀0: / 翻天妙手, 与众不同0。既然 /翻天妙手0 易于奏功, 历史的老种子随时随地都会生根发芽, 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我们提倡同情理解, 提倡对历史人物持善意和温情的态度, 正是基于反对这样的倾向。单单 追求历史真实, 斤斤计较细节, 可能会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损害对鲁迅的整体把握。这一点, 我在 /鲁迅与藤野0 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发言中已约略谈到过。我指出这样一种倾向: 学者们努力 于考证真实, 是值得钦佩的, 进而在考证的基础上指出鲁迅著作中的失误, 也是正确的态度, 但 是, 再进一步, 因此推测鲁迅的写作动机, 并从心理上猜测鲁迅、藤野等历史人物, 生出更多的 矛盾和是非, 得出缺乏善意的结论, 其结果是导致对鲁迅整个文章的否定。有关鲁迅留学日本及 鲁迅与藤野关系的研究, 本身并不复杂, 最近几年却引发如此多的争论, 过去似乎是定论的问 题, 产生了新的疑问。这说明: 我们认为对研究对象认识得很充分了, 开掘得很深了, 其实不 然。鲁迅的很多思想作品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时代在变化, 一些矛盾消失了, 新的矛盾又产生 出来。 有些否定鲁迅的言论, 之所以看起来言之有据, 似乎也颇能动人, 其原因, 是言论者往往从 139
/
本文档为【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_刘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