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分析

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分析

2009-12-21 6页 doc 3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9555

暂无简介

举报
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分析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分析就这一招 不是考试作文,就不啰嗦,直入主题。 目 的:用此招在规定的时间内(20分钟左右)写完符合要求的文章,得分中上水平。 写作本质 :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读文章、挑毛病、说理由。 步骤如下: 第一步:边读文章,边标出问题的结论(句子)。【读8分钟,写12分钟】 这是写好全文的基础。相信各位的中文阅读能力,语法、词汇问题不是这里要说的。问题句子是指不符合逻辑的结论、定义或观点。什么样的论证才算是不符合逻辑呢?详见下文。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带有观点、结论性的句子上,每遇到这样的句子就要先想它是否能从...
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分析
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就这一招 不是考试作文,就不啰嗦,直入主。 目 的:用此招在的时间内(20分钟左右)写完符合要求的文章,得分中上水平。 写作本质 :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读文章、挑毛病、说理由。 步骤如下: 第一步:边读文章,边标出问题的结论(句子)。【读8分钟,写12分钟】 这是写好全文的基础。相信各位的中文阅读能力,语法、词汇问题不是这里要说的。问题句子是指不符合逻辑的结论、定义或观点。什么样的论证才算是不符合逻辑呢?详见下文。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带有观点、结论性的句子上,每遇到这样的句子就要先想它是否能从前面的论据100%的推出来。只要有1%的疑问,你就可以做标记。也就是所谓的构思吧。读思同步,不知道这样的要求你是否能做到?如果你会读这样的中文,你的文章就完成的一半。 具体见例文演示。 第二步:写标题。 标题可以读完文章后写,也可以写完文章后写。看自己的安排,如漏写扣分。 写法: 1> 保守稳妥写法:一则值得商榷的论证; 2> 自己发挥写法:对……(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动词)的质疑,或者质疑结论; 一则盲目的决策(文章如有决策的话); 保守写法优点:稳妥; 缺点: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发挥写法优点:灵活,写得好可以获取阅卷老师的欢心,可能会对文章给高分有帮助。 缺点:写得不好或不符合阅卷老师的口味,则起到反作用; 选择什么样的写法,根据自己的水平决定吧。 第三步:动手写,出手要快,注意书写。格式化写法,因为时间有限。 第一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述论证材料旨在(说明问题、结论)……,但是由于论证过程存在若干逻辑漏洞,……(其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值得商榷的” 第二、第三、第四段是你挑文章毛病,说理由的主战场,也是主要得分点。可以用首先、其次、再者、最后等词语来引导段落,依次挑出文章的毛病。用数字来代替文字引出段落顺序亦可。 写作格式:略引原文 + 指出错误的实质(错误的名称、类别)+ 分析原因 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说明其作用是有限的或负面的等。 综上所述,原文通过……(论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是难以使人信服的。 文章完成。 附1:第一步阅读中要注意的逻辑错误,也就是你要挑的毛病类型,常见的有: 1. 机械类比(类比不当): 只要是比较,肯定会有不恰当的地方,但仅指出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属性,特点以及面临不同的环境则有点过于泛泛。比较好的做法是不仅指出二者不同之处,而且还能说明具体不同的地方,让人觉得你的质疑有理有据,真实可信。 比如我们知道一台机器,各个零部件越,整体的效率就越高。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只有把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工作都固定下来,企业整体的效率才会最高。这个比喻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因为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要比机器的运作复杂的多。机器只是满足某个固定的功能,而企业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仅从这个角度,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固定化,不仅不会带来企业的高效率,还会给企业带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失败。 又如,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是成功的,我国的自由汇率改革一定可行。(两国的金融市场成熟度、监管体制都不同) 2. 绝对的百分比: 我们经常会遇到百分比的问题,材料列举一大堆百分比或者单纯通过百分比的比较就做出某种决定,是犯了绝对百分比的逻辑错误。实际上,百分比是相对的概念,忽略了基数的百分比之间互相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比如甲市场的增长率是30%,而另一个市场乙的增长率是10%。但实际上是得不出我们就该进入甲市场的结论。即使我们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这一个方面来说,决定进入市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规模。而甲的增长率比乙的大,但有可能甲市场规模是乙的百分之一。则因此就匆忙决定进入甲市场很明显是不明智的。 3. 迷信权威: 材料会借用某个专家的话或观点来表明某个事情是正确的。迷信权威通常有两个方面的错误,一是这个人是否是这方面的专家,比如有些材料会有请经济专家预测企业经营管理这样的偷换专家概念的简单错误;二是即使这个人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是一家之言,只能作为参考。注意:如果是公认规律、定理则需要注意驳对方的风险性。除非你是行家,有充足的理由,否则考试过程中不提倡驳倒这类规律、定理。如经济运行的规律等。(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在平时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顺便提醒!) 比如:据北京房地产专家王大年预测: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房地产业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房价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再上涨20%。因此我们公司应该放弃目前从事的互联网服务业务,转向投资房地产,肯定会获得巨额的回报。 这短短的一段话,其实犯了好几个逻辑错误。 一是迷信权威,这个专家的专家性到底如何,材料没有提及,就算这个人真的是房地产方面的专家,也是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二是绝对的百分比。就算这个专家确实言之有理,房价上涨 20%的速度也不一定说明进入房地产领域是有利可图的,很有可能原材料上涨的幅度会超过20%从而造成房地产产业的利润率下降。 三是材料没有说明我们公司目前从事的互联网服务行业的行业环境和增长状况,如果这边的增长幅度是50%,那放弃互联网领域而进入房地产显然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 四是即使确实互联网不如房地产领域,但也不能得出我们进入房地产就会获得巨额利润的结论。即使撇开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壁垒不谈,公司也没有显示出能够在房地产领域取得盈利的经营能力,因此贸然决定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是很危险的决策。 4. 忽略变化: 众所周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材料经常会给出某种不含变化的一个错误,比如从今天的发展速度就能推出几年后会如何如何,或者从过去的经验不加变化就应用于未来。这都是犯了忽略变化的逻辑错误。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也会变化,还有竞争对手的实力等等。 5. 以偏概全: 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逻辑错误。但又不是很容易发现。以偏概全和由个别到一般虽然有点差别,但在论证有效性分析里面,不用加以区分。我们在分析时要指出材料将一个特殊性或者片面性的结论推广到全体或者一般情况,是不恰当的。 比如由安然公司的倒闭我们就说美国面临着信用危机等。 6.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材料中往往在否定一个结论后,马上选择这个结论的反面,其实是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企业经营面临的选择往往不是矛盾的,这时需要指出具体的其他选择即可。 比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不选择只顾生存,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选择光顾发展,而我们可以在生存和发展之间找一个适当的平衡,兼顾生存和发展,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又如,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7. 并非因果: 材料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用“因为”“所以”或者其他因果关联词将本来不是因果关系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然后说明是否为因果关系。 比如某学校自从盖了新教学楼后,招到的学生就多了。盖教学楼和招学生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还有可能是因为招的学生多了才盖的教学楼呢。要是真的盖教学楼就能招到学生的话,那么多闲置的教学楼又该做如何解释呢? 8. 存在它因: 存在它因和并非因果的差别就在于确实是因果关系,只是单纯这一个因素不能决定结果或者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即使这个因素存在,也不能得出肯定性的结论。 比如:因为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因此公司必须提高产品的价格,来保持原来的利润水平。这个材料就明显犯了这个存在它因这个逻辑错误, 首先,确实原材料的成本对产品的成本有影响,但究竟影响多少,材料中没有给出。如果所占的比例很小,是不足得出提高产品价格的结论的。 其次,就是产品的成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原材料的成本提高,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办法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其他成本,使总成本降低或保持不变,不必然得出提高产品价格的结论。 最后,产品价格的确定很多时候取决于外部市场情况,如果一个厂商自行提高价格,很有可能带来销量的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提高或保持利润水平的想法未必能够实现。 9. 不当假设: 很多时候,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是省略了很多假设的,就像三段论的推理省略某个前提一样。这类的逻辑错误隐藏较深,不太容易发现。在分析的时候需要画出逻辑关系图,才能对其假设恰当与否做出分析。 10. 忽略基数: 这个错误一般和绝对百分比配套使用。但它也可以单独出现。它的表现形式是材料中往往没有提及整体的概念,而直接应用某些比较性的结论。对这个问题要指出你可能基数的大小,以及其对所比较事物的影响。 比如中国政府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在2000年投入的污染处理费为 200亿元,而在2006年,这个费用是 500亿元。 这段材料就明显犯了忽略基数的错误,虽然2006年比2000年的污染处理费用增加了,但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污染的情况,如果2000年80%的污染都得到处理,而2006年则只有60%得到处理的话,我们或许会得出政府对环保的忽视。 其次,即使污染的情况大体相同,但仍有可能在2000年200亿元占政府总财政支出的5%,而2006年500亿元却仅占财政支出的3%,所以仅从污染处理费的投放上依然不能得出政府对环保工作重视的结论。 11. 平均数陷阱: 这个也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平均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一个整体的水平,因为可以通过差异和数量的混合来实现。 比如,某学校声称去年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达到20万元,和入学前相比,增长幅度90%。因此选择该学校的MBA是物超所值的。这段材料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平均数陷阱,平均年薪达到20万元并不能说明大家实际的薪资水平,比如有一个是一千万元,则其他的人可能低得可怜。至于比入学前增长幅度达90%则是一个百分比谬误,由于我们不知道他们入学前的工资水平怎样,如果只是每月2000元,那毕业时的3800元工资对许多人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得不出选择该学校的MBA是物超所值的结论。 12. 偷换或混淆概念: 这个经常遇到但是不容易发现。材料中可能提到一个概念表示某种含义,过一会在提到的时候就表示不同的含义了。 比如中国人具有勤劳勇敢的传统,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企业也一定能靠勤劳勇敢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里面两个中国人就是不同的概念。 注意: 这里只是列出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遇到的一些逻辑错误,仅供参考。肯定还会有其他的一些错误,可以自己总结,这样可以提高写作的效率。 但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直接用逻辑的专业术语来指出文章的错误,如果用了要给予解释。毕竟不是逻辑考试。 除了要掌握常见的错误外,适当的分析练习也是必要的,有助于养成批评性思维和快速发现问题的能力。 附2:战法演示 (2007年1月联考原题) 第一步:读文章,阅读与思考同步,并对有问题的概念、观点、结论做标志。 ①每年每当诺贝尔奖颁发的时候,尤其是当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的时候,全球人都为获奖者为之激动。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确实代表着一流经济学家,因为他们的奖项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实践的研究,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③在中国人羡慕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西方人包揽之余,往往许多人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学家有朝一日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④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学还远没有走到经济学科的门口,中国能称得上是经济学家的人至多五人。⑤经济学作为经济科学,经济学家应该具有理想化的思维。⑥马克思.韦伯说:现代化的核心是理性化。⑦理性化是现代科学的标致,如果没有理想化,就没有现代科学。⑧但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却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谁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有的经济学家可以开口谈股市,有的经济学家可以谈汇率,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做严肃的经济学研讨。 ⑨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⑩经济学家应该能经得起世俗的诱惑,关闭在书斋中,做潜心的研究才是。⑾在中国,经济学家都可以找到行业的代言人,在美国不是这样的,这样的经济学家在美国只能被投资银行雇佣,这样的人至多是产业经济学家。⑿经济学家只有把经济学作为经济科学来看待,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与商界和商业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有可能在独立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比较可喜的成就。 ⒀说中国的经济学家至多只有五人,难免有几分刻薄。⒁但是,如果翻看世界一流经济学术杂志,查一查里面研究有几篇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写的文章,你就觉得这句话还是比较宽容的。 (为了方便定位,在每句前加上序号,考试不用标注) 读完以后,是否觉得红色部分有写问题呢?如果是,它们就是我们要攻击的对象,要质疑这些内容。一般考试的文章都有6个以上的逻辑漏洞,我们只要挑4点出来写即可。时间不够,准确挑出3点来写也可以。因为得分点是三点,之所以写四点是为了防止其中一点写走题,另一点可以起替补作用。 第二步,动手写 标题:一则值得商榷的论证 第一段: 上述论证材料旨在通过诺贝尔奖和文章数量来说明中国经济学家至多五人,但是由于论证过程存在若干逻辑漏洞,该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三、四段:) 首先,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做严肃的经济学研讨。谈股市、汇率不算是严肃的经济学研讨,那么什么是严肃的经济学研讨?文中没有明确说明。不说明这点,也就不能明确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其次,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这是不当类比。因为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涉及人类心理活动、社会活动、经济运行规律等诸多方面,与物理、数学所研究的对象不同。 再者,一流经济学家的奖项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实践的研究,而经济学家应该关闭在书斋中,做潜心的研究才是。两者前后论述不一致。经济学是实践性科学,脱离了实践只能是闭门造车。 最后,说中国的经济学家至多只有五人,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文章数量少。这点难以令人信服。衡量经济学家的只是发表文章数量的多少吗?显然经济学家所要做的事情涉及面很广,而不单纯是发表文章。由此就得出中国的经济学家至多只有五人是没有依据的。 综上所述,原文通过诺贝尔奖和文章数量来说明中国经济学家至多五人,是难以使人信服的。 注意:所写的一切一定要围绕材料展开,在说明错误理由的过程中切忌扯一些题外话,以免跑题。
/
本文档为【20分钟写论证有效性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