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林志颖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点评

林志颖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点评

2013-10-18 13页 doc 751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1289

暂无简介

举报
林志颖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点评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媒体手册 书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 S B N: 978-7-5113-3833-4 定 价:32.8元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著名应用心理学博士、家庭治疗师陶思璇作序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国内实践版! • CCTV BTV等多家成长栏目联袂推荐! CCTV少儿频道《宝贝一家亲》主持人周洲,BTV卡酷卫视主持人慧玲,著名节目主持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主持人赵丹军,资深评论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特邀嘉...
林志颖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点评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媒体手册 书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 S B N: 978-7-5113-3833-4 定 价:32.8元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著名应用心理学博士、家庭治疗师陶思璇作序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国内实践版! • CCTV BTV等多家成长栏目联袂推荐! CCTV少儿频道《宝贝一家亲》主持人周洲,BTV卡酷卫视主持人慧玲,著名节目主持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主持人赵丹军,资深评论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特邀嘉宾谭飞,资深评论员、知名媒体人伊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文君联袂倾情推荐! 作者简介 杨谨: 亲子专家,家庭关系专家,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 CCTV-1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特邀心理专家; CCTV-2财经频道《财智少年》特邀亲子专家; CCTV-14少儿频道《宝贝一家亲》亲子专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成长不烦恼》特邀心理专家; BTV-卡酷少儿频道《和自己对话》节目特邀心理专家,中国移动亲子专题特邀讲师;《心理育儿》等亲子杂志专栏作家。家长的专业顾问,孩子的良师益友。 蹲下来,林志颖和孩子平等对话受追捧 ——亲子专家杨谨 点评“爸爸去哪儿”“小志”育子之道 《爸爸去哪儿》首播节目一炮走红,不仅明星爸爸一改常态,观众们更被孩子超萌的天性、前后大逆转的表现给迷住了。 其中林志颖父子(小志和小小志Kimi)更胜一筹。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小志是个亲子沟通的高手,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不老神话”再次鼓掌。 困难一:小黄,我不想离开你? 小小志Kimi在交过零食和玩具之后,眼看由被要求必须交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黄”(布偶)时,不仅伤心地大哭,心痛的泪水夺眶而出。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小黄可以带吗?去问问编导叔叔? 林志颖:不可以带,对不对?过几天,我们就可以把小黄带回家。等比赛结束后。 林志颖: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去,好不好?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孩子要交出最心爱的玩具“小黄”,Kimi伤心的哭了。要知道没有妈妈的陪伴,心爱的玩具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安慰剂,现在连这个心灵安慰剂都要分离啦,可想孩子的心该有多么的心痛和难舍。 此时的父亲用了很好的处理方式: 首先,鼓励孩子与其他人沟通,“你去问问编导叔叔可以带吗?”不仅缓和了孩子的情绪,而且告诉孩子“我说了不算”的事实,避免孩子提出变相的要求。 其次,蹲下来,抱住孩子沟通:看似一蹲一抱的这样简单的动作,表达了父亲完全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蹲下来不仅代表了一种姿势,更代表了亲子间平等沟通的心态,当父亲与孩子目光平视时,表达的是平等的态度。 第三,给孩子明确答复,同时给出解决。“不可以带哦!”“等比赛结束后,我们再带小黄回家!” 第四,陪孩子完成整个过程,也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安抚:“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去吧!” 通过缓和接纳情绪、表明立场、给予解决办法到完成陪伴四个步骤,小小志很快摆脱了对“小黄”的依恋,在节目过程中甚至没过多提及小黄,因为孩子的情绪得到了舒解,他也明确知道小黄在哪里,何时再相聚。 困难二:我不喜欢又脏又破的“蜘蛛屋”! Kimi抽到了最差条件的住所,轻声说“不要这个房!”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那你要哪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样的。 林志颖:那你跟他换换,好不好? (Kimi思考着:要不要换?) 林志颖:“这个好像挺不错的。”“那个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换吗?”“三号好不好?好像不错哦!” 孩子点头同意。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当孩子出现类似节目中的情况时,许多父母急于让孩子改变选择,但是说尽好话,甚至利诱都不起作用,那么小志的做法不妨一试: 不命令、不责怪、不讲大道理,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那你要哪个房?” “那你跟他换换,好不好?” 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这个好像挺不错的。”“那个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换吗?”“三号好不好?好像不错哦!” 抓住孩子犹豫的契机,再次引导:三号不错哦!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提出引导性的建议到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孩子就在这样耐心细致的安慰、询问、分析中悄然接纳了自己抽到的结果。 困难三:“死蜘蛛”好好玩,我要玩! 入住后,父子俩发现床上有“死蜘蛛”,该怎么办呢?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有个蜘蛛,像个玩具,你要不要玩? Kimi 玩了一会儿,想起了妈妈。 林志颖:再次蹲下身去,抱住孩子:“你找妈咪做什么?妈咪没有来,我们今天先在这里好不好?你陪爸爸好不好?来,爸爸抱!”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经过前面一系列活动,小志爸爸已经估计到孩子来到屋里,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因此他一进房间就把“蜘蛛”说成“玩具”,询问孩子你要不要玩,并把它放在地上,告诉孩子怎么玩,很好的分散了孩子对于“破屋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慢慢熟悉环境的时间。 在孩子想起妈妈的时候,轻轻把孩子抱过来,一连个问句,没有烦躁、没有拒绝、没有压制,给足孩子尊重、关心和接纳。 因此,在孩子烦恼的时候,不能只想着:你又怎么啦?而是要“蹲下来、抱住他、问问感受、并想想办法。”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蹲下来沟通,是小志爸爸“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法宝。 正如《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中所主张的观点:父母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目光,温和地与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物理上的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蹲下来,保持和孩子同样的视野,你才能看见他看见的画面,了解到他的感受。蹲下来,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让孩子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教诲。 幼小的孩子离开妈妈的呵护,单独和爸爸去从未去过的地方体验生活,即锻炼了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又增强了父子间的交流和了解,同时还能让父亲们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与辛苦。 最终要的是:明星爸爸各种“靠谱“或者”不靠谱”的表现,让电视机前的爸爸们不得不: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担任什么角色?—旁观者、领导者、示范者还是朋友? 内容简介: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好父母”说话技巧训练营手册。从几个月到几岁,让父母学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有效对话”,从一个词到一段话,父母说的话让孩子“钻不了空子”“找不了别扭”。 此外,“蹲下来”的好父母心态贯穿全书始终。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提醒父母适时地要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再解决问题。亲子沟通,就从父母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 图书目录 目录 陶思璇: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 001 自序:蹲下来,从他的角度看他的世界 / 003 ■ 第一章 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 / 001 “抱抱我”对孩子其实很重要 / 00 2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 / 00 7 “下命令”让孩子很抵触 / 01 0 你说的,孩子真的理解吗 / 01 5 早教不早教 / 02 0 面对面坐下,愉快沟通的第一步 / 025 放下父母权威的架子,和孩子交朋友 / 031 ■ 第二章 读懂孩子,才能与孩子快乐共处 / 037 原来,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 038 不懂孩子,他才从“天使”沦为“魔鬼” / 044 “叛逆宝宝”也可以成为开心记忆 / 050 “调皮捣蛋”的“好奇宝宝” / 057 天啊,原来小家伙在想这个 / 064 为什么两人岁数一样,行为却有天壤之别 / 070 ■ 第三章 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你身边的“小大人” / 075 他不是小孩子,而是微型大人 / 076 没有天才宝贝,只有最好的教育方法 / 082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 087 没有一事无成的孩子 / 093 “我的孩子几岁上学合适?” / 098 自理自立,不替代孩子成长 / 103 “孩子,陪妈妈去串门好吗?” / 106 ■ 第四章 孩子“不听话”了?其实是你没有看到他的“好” / 111 不听话”,其实是在尝试独立 / 112 “犯别扭”,其实是坚忍、积极的表现 / 118 当他学会了“钻空子” / 123 “说谎”背后的心理独白 / 128 “闯祸宝宝”最可爱 / 134
温柔的“惩罚”,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 141 奖惩有度,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 148 ■ 第五章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 / 157 父母的争吵,孩子无法承受之重 / 158 你是孩子眼中的“好父母”吗 / 163 “好父母”会变换不同的角色:家长、老师、最贴心的朋友 / 168 帮孩子完善自己的定位:好孩子、好学生 / 174 “过家家”中蕴含“大学问” / 178 ■ 第六章 时刻提醒自己,“蹲下来”教育孩子 / 185 正确的是非观,约束行为的尺子 / 186 不责骂,帮孩子建立自信 / 191 学会担当,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 196 摆脱依恋,帮内向的孩子学会交朋友 / 201 不服输的孩子有着最惊人的潜力 / 208 “完美主义”的孩子更需要培养抗挫力 / 215 用完整的句子和孩子说话:培养语言表达力 / 220 日常小提问,问出爱思考的孩子 / 225
结语: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 230
精彩书摘 父母不得不掌握的“说话技巧” 他不是小孩子,而是微型大人 情景再现: 我的隔壁住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妈妈桃瑞丝和她的女儿艾米。一次,我准备邀请3岁的艾米来我家做客。当我到她家邀请艾米时,习惯性地只打算征求她母亲的同意。因为在我看来,孩子那么小,这样的邀约更像是家长间的约定。我的孩子从1岁多就开始和别的小朋友约着一起玩,那时的他话还说不利落,所以这样的社交活动只是母亲间的约定。细想起来,其实一直都是我在给孩子挑选玩伴。 当我问桃瑞丝,艾米是否能到我家做客时,她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把艾米叫过来,蹲下身子认认真真地问孩子愿不愿意去我家做客,不管孩子还是那么幼小。看到艾米高兴地点头了,她才正式答应下来。桃瑞丝的举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如何从细节上体现并做到的。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好像只是象征性的,却并不只是一个形式,而是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某某想和你一起玩,你愿意和他一起玩吗?这表达出父母对孩子意愿的尊重,尽管孩子还很幼小,选择的范围也很有限。 每个家长都应该不断反省和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几乎所有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犯错,我也不例外。回顾我教育儿子的经验,曾犯过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替孩子做决定,幸亏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错误。从桃瑞丝一个小小的举动中,我也受到启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这件事情上,我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上,然而这种尊重精神却是很多父母所缺乏的。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属于自己的,那么,替孩子做主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年幼的孩子,谁会注意到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呢?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人小、需要成人照顾,就把他看成自己的附属品,要受自己的支配。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需要被尊重。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想到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体是否健康,却没有看到或是忽略了孩子也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有自己的意愿和思维的事实。 父母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不是小孩子,而是微型大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1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这标志着孩子主体“我”的发展。18个月到24个月的幼儿逐渐会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如我、你)来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完成了第一个飞跃。要知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一步,也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让父母苦恼的是,幼儿在2岁左右所表现出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与强烈的占有欲,甚至认为“我看到的东西就是我的”。在行为上,幼儿经常把“我”“我的”这两个字眼挂在嘴边。有时,孩子会突然从你手里抢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并大声宣布“这是我的”。 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因而责备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其实,儿童此时的想法和感觉是察觉到“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知道“我”是独立于他人之外的个体,当然属于我的东西也是我特有的,包括我的头、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玩具等。任何一个“他”敢动“我”及“我的”东西,会让“我”大大地不舒服,会遭受到“我”强大的对抗。由于小孩正进入积极建立自我的时期,虽然他不确定该如何去做,但他会铆足劲儿去做。此时,如果家长们了解到心理发展的必然经历和奥秘,将会以欣喜的心情来看待孩子的不再乖乖听话和“自私”,而不是徒增些许烦恼。尊重孩子在这阶段的心理需求,信赖他的感觉,才能帮助他们成为懂得分享的人。 3岁的孩子开始进入幼儿期,其心理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阶段,积极地建立自我意识,也从与周围人的互动中感受到爱与尊重。每位妈妈都有亲身体验:婴儿时期的宝宝更陶醉在自己的怀抱中,可是3岁以后的孩子会逐渐地、自觉地拉开与自己的距离。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个体”。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经常是“我的”“我要”“我会”“我来”,以此来表达自我的独立意向。从这个时期开始,父母的意识应该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应该意识到孩子的年纪虽然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人长大了要走自己的路。从小把他当独立人看,给他必要的尊重和选择的余地,成年之后,他才会拥有自信和独立的精神。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愿意按自己的方式压制孩子的行为或者替他们做决定,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很明白越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他们会发展得越快,也会更早地独立,这样就意味着会更早地离开我们。正是这种分离焦虑让我们在孩子需要足够尊重时无法在某个当下做出更恰当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潜意识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接受这种改变。这种会被孩子抛弃的焦虑感会因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而持续到孩子成年后。 昨天还是妈妈怀里的娇宝宝,今天突然要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明明自己做不好,却什么事都想参与,还不让别人帮忙。 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父母会说:“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事实上,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孩子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得成长空间,要求和父母有一样的平等地位。在孩子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 那么家长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出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呢? 首先,父母应当合理地保护孩子的“占有欲”。 当孩子把“我”“我的”挂在嘴边时,别忙着责备他,这并不代表他自私或主观意识强。若有其他大人斥责或嘲笑他这种表现,你还须为孩子解释,说明孩子处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当孩子吵着“我的”“我的”时,你则须从旁肯定他,“对!这是你的小火车”“对!那是你的娃娃”。但也要教他一些规矩,告诉他:“对,这是你的,慢慢说,但不可以尖叫。”当其他小客人来访,他不愿把某些玩具借给小客人玩时,别责备他,接受孩子的做法并告诉他:“好的。我们来找别的玩具借给他玩。”当别的小孩抢走了属于孩子的玩具,应该帮孩子保护其所有物,你可以拿另一个玩具去换,尽量让玩具物归原主,并告诉孩子:“来!拿回你的玩具,哥哥并不是故意要抢你的玩具,他只是借来玩玩。” “占有欲强”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正常表现,虽然他与别的小孩相处时,会使父母觉得尴尬,但是明智的父母不会要求这个时期的小孩去“分享”。因为就这个年纪的小孩而言,建立明确的自我意识是首要之务。如果父母强迫要求这个时期的小孩去“分享”,将使小孩在表面上不得已接受你的做法,但在心理上,由于自我意识建立不完全,成人之后更容易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的人。 在支持孩子“占有欲”的同时,父母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不属于他的。对18个月大的孩子,可以从指认身体开始,告诉孩子:“这是爸爸的手,不是宝宝的。”接着,再转移至其他方面——“这是爸爸的床,不是宝宝的。”然后你带着孩子去看他的床,用夸张的动作来表达,会让孩子开心地接受。带孩子出门时,也不忘提醒他有些东西并不属于他,比如到幼儿园时,告诉他:“这些玩具不是宝宝的,宝宝的玩具在家里。” 有时候孩子会坚持带着玩具出门,若这个玩具便于携带又安全的话,父母应尽量容许他的这种行为,因为孩子对钟爱玩具的保护欲望就像保护其身体的一部分。随身带着宝宝喜爱的玩具,还能帮你省下不少麻烦。当宝宝抱着别人的东西不放时,你就可告诉他:“这个娃娃是姐姐的,你的娃娃在这里,来,拿好!”一个在家长看来毫不起眼的玩具,对这时期的孩童来说,象征意义相当重大。他会将属于他的东西,寸步不离地携带着,借以巩固自我认同并增强安全感。 其次,父母应该珍惜婴幼儿自我独立意向。 在生活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1岁半至3岁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婴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上厕所、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最好让孩子在这个阶段就拥有独立的房间,循序渐进地培养他独立睡觉的习惯。还可以告诉孩子,哪些区域是属于他的,哪些是属于爸爸妈妈的,当他要使用其他人的空间时,必须先征求对方同意。父母在使用孩子的所有物时,也须事先征求他的同意,这样可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同时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所有物品;如果孩子拒绝的话,请接受孩子的拒绝,告诉孩子:“好吧!” 父母还要允许孩子有适合他年龄段的看似简单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些由他自主处理的事情,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的每一次保证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看电视,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与孩子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到事情共同探讨,共同商量,让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这样,会使孩子觉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的孩子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当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获得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孩子的独立意向,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的独立性不断发展。 本节要点回顾——你知道吗? 1.孩子是“我”的附属品吗? 不是,孩子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上,而不应该代替孩子做决定。 2. 孩子也需要尊重? 需要。从十几个月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并引申出很强的占有欲,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并尽可能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和技能。
/
本文档为【林志颖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点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