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2013-10-09 4页 pdf 218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8084

暂无简介

举报
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第 l9卷 第 6期 Vo1.19 No.6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Polytechnic College 2004年 l2月 Dec.2004 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张 经 武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摘 要:恩格斯分别在《致敏 ·考茨基》和《致玛 ·哈克奈斯》中提出的典型论实际是两种意义 上的典型论,一个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是理想意义上的,其分别对应着“不充分的现 实主义”与“充分的现实主义”两个前提。由此出发,如果拿理想的典型...
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第 l9卷 第 6期 Vo1.19 No.6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Polytechnic College 2004年 l2月 Dec.2004 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张 经 武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摘 要:恩格斯分别在《致敏 ·考茨基》和《致玛 ·哈克奈斯》中提出的典型论实际是两种意义 上的典型论,一个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是理想意义上的,其分别对应着“不充分的现 实主义”与“充分的现实主义”两个前提。由此出发,如果拿理想的典型去衡量当代文坛 的“非典型写作”,典型就必然隐失与消解;如果拿一般的典型去衡量“非典型写作”. 典型则会在文本中明灭闪烁地呈现。 关键词:典型论 非典型写作 隐失与消解 明灭与闪烁 中图分类号: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94(2004)06—0142—04 典型是西方文论的重要概念,从亚里斯多德到 黑格尔,许多作家和理论家都有相关的论述。但是真 正为典型论注人辩证唯物主义内涵的,还是马克思 和恩格斯,恩格斯的《致敏 ·考茨基》和《致玛 ·哈克 奈斯》这两封信,成为马列文论典型观的经典文献。 我们谈到作家创作时典型的塑造问题,基本上都以 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经典论述作 为指导、、要求和参照。当人们试图用这如航标 灯般的典型论去普照中国当代文坛的种种创作潮流 或现象时,却发现这所谓经典的论述在很多时候被 具体创作与文本的迷雾弄得不见踪影。那些批评家 们拿着典型这把钥匙试图去开启一座座神秘的门 扉,却感到如此捉襟见肘,许多门扉不要说开启,甚 至将钥匙插进锁孔都异常艰难。这到底是典型论本 身的渺微不足,还是使用典型论的文人学者们生搬 硬套造成的呢?笔者以为,答案恐怕是后者居多。 l两种意义上的典型 恩格斯关于典型的论述集中于《致敏 ·考茨基》 和《致玛 ·哈克奈斯》这两封信,从第一封信到第二 封信,恩格斯的论述相似统一但又构成一种升华递 进关系。 在《致敏 ·考茨基》中,恩格斯借鉴了黑格尔典 型与“单个人”相统一的观点,赞扬了《旧人和新人》 中对维也纳社交界和盐矿工人的描写。认为考茨基 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 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 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这 是对考茨基的肯定,恩格斯接着又指出了考茨基塑 造典型人物的不足之处,“可是,如果作者过分地欣 赏自己的主人公,那总是不好的,而据我看来,您在 这里也多少犯了这种毛病。爱莎即使已经被理想化 了,但还保有一定的个性描写,而在阿尔诺德身上, 个性就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去了。”⋯ 这些论述文字表明,这封信里的典型观,主要是 对黑格尔典型观的借鉴与继承。主要的论述中心是 关于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一特征,但恩格 斯同时还鲜明地指出,典型不是原则的图解,而应 “保有一定的个性描写”。 在《致玛 ·哈克奈斯》中,恩格斯在对哈克奈斯 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勇气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就其 创作提出了批评意见:“如果我要提出什么批评的 话,那就是您的小说也许还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 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 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 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121 这是恩格斯关于典型最经典的论述,这段论述 至少包含这么几个要点:(1)“充分的现实主义”是论 述的前提和出发点;(2)“细节的真实”是通向现实主 义的重要途径;(3)真正“充分的现实主义”应“真实 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4)没有“真实地再 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非就代表没有典型意 义。从这几层意思我们可看出,恩格斯这段经典的论 述已远远超越了黑格尔的典型论,他既肯定了在上 一 封信中提出的一般典型的存在价值,又提出了与 “充分的现实主义”相对应的理想典型——典型环境 收稿日期:2004—09—10 作者简介:张经武(1974一),男,湖北黄冈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列文论、文艺美学。 · l4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l9卷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6期 中的典型人物。 那么“典型环境”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呢?在恩格 斯接下来对巴尔扎克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窥见,“典型 环境”应是能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环境,只 有像老巴尔扎克一样看到了历史的某种“必然性”【2 J, 才能获得“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 比较这两封信对于典型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 地看到:《致敏 ·考茨基》中的“典型”主要指一般意 义上的典型。而《致玛 ·哈克奈斯》则主要突出“充分 的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理想典型。恩格斯虽然更推崇 后一种典型,但他同时也肯定了第一种典型的存在 意义。 第一种典型反映的是一种普适化的原则与规 律,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应遵循 这一规律。第二种典型突出的是典型化所期望达到 的理想程度,即“典型人物”与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必 然趋势的“典型环境”的统一。 比较分析这两封信非常重要,因为这两封信所 阐述的典型不仅仅是观点,它们更是我们分析创作 现象与作品本身两个又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出发点与 参照系。如果我们笼而统之地以第二种典型去要求 所有的创作,其结果必然是捉襟见肘,处处碰壁。如 果以第一种典型去烛照带有现实主义意味的创作, 那么我们会蓦然发现:典型的生命竟如此顽强。相对 于“充分的现实主义”写作,当代文坛曾经出现或正 在出现许多“非典型写作”现象,如新写实主义、先锋 小说、新历史主义、戏说式写作、欲望化写作等。下面 笔者想以“非典型写作”为对象,试图去找寻两种意 义上的典型。 2典型在“非典型写作"中的隐失与消解 “非典型写作”与“充分的现实主义”写作最大的 不同点就在于它远离宏大叙事,消解了文章载道经 国的功能,而着意于典型的解构和反传统现实主义 的形式探索。因而,典型对于“非典型写作”已无实质 意义,甚至成为“反典型”探索的绊脚石。在“非典型 写作”文本的海洋中,典型似乎只是一粒微尘,被淹 没,被消解,难觅踪影。 “新写实主义”一反传统现实主义的大题材、大 主题,抛弃了表现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主张,专注于 平庸的、世俗的原生态生活,注重写小人物的锅碗瓢 盆、油盐酱醋、爱恨情仇等琐碎无比的生活。新写实 作家似乎毫不关心笔下人物的典型意义,只是将他 们俗常的欲望,俗常的状态作“还原”式的呈现。 刘恒《狗日的粮食》写到了一个一生缺粮的普通 农村妇女,她全部人生的意义似乎就只是获得那“狗 日的粮食”,满足食的本能。在对这位妇女食本能的 叙说中,典型的社会本质意义已被解构成一堆原欲 的碎片。 方方的《风景》更是采用一种几乎是“裸呈”的形 式来书写底层人物,在他们的人生挣扎与苦斗中,人 性的光辉与欲望的力量虽间或闪现,但生活的本质 无处寻觅。而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用一颗“平常心” 烛照小人物的俗世经历,镜子般反射生活的每一个 细节,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在生活之河的缓慢流动 中,池莉似乎告诉人们,琐碎、庸常就是生活的本质。 “新写实主义”让历史的本质从诗性之巅一下了 坠人尘俗之渊,让典型从光辉的整体破裂成暗淡的 碎片,消失在“一地鸡毛”的遮蔽之下。 “先锋小说”深受西方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潮 流的影响,从结构走向解构,在内容上反高尚、反英 雄、反意义,在形式上反逻辑、反典型、反理论。残雪 笔下那个怪异的世界,充满着人性的卑陋与丑恶;苏 童的有关中国家族的叙事中,流淌着颓废、衰败的气 息;孙甘露的创作更是以“反小说”的形式,将意义的 虚无推到极限。在一片虚无的“先锋小说”中,典型之 “有”更显得是天方夜谭。“新历史小说”一反客观历 史叙说的传统姿态,在所谓“正史”的背景下书写个 人或家族的故事,在余华、格非、苏童等人的代表作 品中,历史成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个人往往成为历 史暴行中痛苦呻吟的冤魂。相对于“充分的现实主 义”的历史题材创作,“新历史小说”之“历史”只是个 人的破碎的主观,毫无本质的意味。 而最近充斥荧屏的“戏说”历史的电视连续剧, 将对象还原成了传统的“大人物”、“大题材”,同时又 把“新历史主义”的个人经验变成了个人游戏,在游 戏的狂欢中,历史变成了安徒生笔下那个脱得一丝 不挂的皇帝 ,穿着那虚无的“新装”,变得搞笑而滑 稽,庄严的历史本质变成且乐且笑的历史游戏。 “欲望化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展览欲望。从“个 人化写作”到“身体写作”,从“美女作家”到“妓女作 家”,欲望像一场春雨,汩汩渗湿了当代文坛的大地。 而欲望的核心是性,爱情成了性的附庸,爱情成了性 的手段。欲望的文本中性挑逗、性展览、性刺激几乎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感觉“无性不成书”已代替 了“无巧不成书”。弗洛伊德的力必多理论在当代作 家身上找到了最好的分析例证。什么法律、道德、亲 情、历史等等都被爱欲的狂风吹得渺无踪影。而“典 型人物”、“典型环境”统统变成了一种类型,一种环 · 1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经武: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 · 境,那便是清一色的“暴露狂”、“偷窥僻”、“性欲亢 进患者”,那便是清一色的色欲满天飞的环境。 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去衡量“非典型写 作”,实际上是拿着最理想、最充分的现实主义标准 去要求不充分的、荒诞变态的现实主义甚至是非现 实主义的文学创作,这就好像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三 岁孩童,显得大而元当,甚至牛头不对马嘴。 但恩格斯理想的典型论毕竟让我们看到了“非 典型写作”偏离“充分的现实主义”有多远,尽管“典 型”隐失、消解在“非典型写作”的丛林中,可我们不 能由此否认这一经典论述的存在价值。 3典型在“非典型写作’’中的明灭与闪烁 从一般典型出发去看“非典型写作”,我们会看 到,在“非典型写作”文本中,典型并没有隐失和消 解,而是或明或暗地闪烁在其中。 上文笔者已分析过,一般典型的核心特点是“个 性与共性的统一”,这实际上是万事万物都存在的规 律性特征。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既是个别,又是一 般;既具有各 自的个性,又具有同一类事物的共性。 但我们不能由此说,任何事物都是典型,因为我们通 常所说的典型是专指于艺术的。艺术典型是作家的 创造,是对生活事象的集中与概括,加工与提炼。创 造艺术典型不能违背“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规 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非典型写作”里才有典型的 影子在明灭闪烁。 “新写实主义”最初被有的批评家称为现实主义 的 “回归”。b ‘这期间出现的名称还有‘后现实主 义’、‘现代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 派’等”。b 从这些名称当中,我们即可大略窥见,“新 写实主义”只不过是现实主义之一种,只不过它把宏 大叙事还原为生活的原生态,它实际上属于“不充分 的现实主义。” 从具体作品来看,方方《=风景》当中的“七哥”形 象,刘恒《狗日的粮食》中那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形象, 余华《=活着》中的福贵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都很 鲜明,从他们身上读者也不难窥探出某一类人的普 遍性特征。底层人物的酸辛苦痛,底层人物的爱恨情 仇,俗常生活的沉重意味,琐碎事件对人的压迫,这 些都能成就“新写实主义”文本中人物形象身上的共 性特征。只不过这些共性特征,比起反映历史发展必 然趋势的共性特征,显得尘俗无比而已。 “先锋小说”虽然挚着于叙述形式的探索,带有 浓厚的解构反叛特征,但不同的先锋作家,却呈现出 大不一样的先锋旨趣。马原、孙甘露专注于文体与叙 · 144 · 述方式的实验,个性化的飘忽感觉与体验在他们的 作品中游移不定,读者真的难以在其中捕捉到典型 的影子,人物的典型似乎变成抒情主人公或是叙事 主人公。而徐星、刘索拉所表达的,“与其说是反抗现 代社会的‘非理性’精神,不如说是刚走出文革阴影 的一代人,在现代化、民主化进程中,对于人性、自由 精神,对于主体创造性追求的‘情绪历史’。”⋯ 刘索 拉《你别无选择》里那一群音乐学院的学生形象,既 具有属于他们个人的性格,又具备他们群体的“在急 剧变动的当代校园所经历的种种追求和失落、不安 和躁动、焦虑和苦闷,表现了人的现实选择的受动 性。” 残雪与余华热衷于用冷静的笔调描写丑恶、 死亡、血腥与暴力,从而表现外在世界对人所产生的 强烈压抑,表现人的绝望。残雪《=山上的小屋》里那一 家人,各有其反常理的独特性格,但也各自镀上一层 生存的荒诞与悖谬色彩。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里的 许三观、许玉兰甚至林芬芳等,“不仅有名有姓,而且 个个生动,其性格鲜明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有所发 展,这些人物也不再只是某种欲望的代表,大有返回 ‘典型人物’的趋势。” 而在苏童、莫言、洪峰等先锋 小说家的作品中,人物典型的影子已不是明灭闪烁, 而是清晰可辨。 “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 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 历史的本来面目。”n 以民间立场取代官方立场,以 大众立场取代精英立场,以主观历史取代客观历史, “新历史小说”之“新”实质上体现在历史立场与叙述 角度的变化上。但这并不能成为“新历史小说”缺乏 典型的理由,因为“个性与共性”并不依立场角度变 化而发生消亡。在“新历史小说”的经典文本《=红高 粱》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我爷爷”的狂野痴情, “我奶奶”的风骚坚强,“罗汉大叔”的善良正直,“神 枪三炮”的流氓刚勇,而这些人身上又都镀上了那个 时代的烙印,又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在时代与 生存环境的压迫下追求着人性的舒展。我们在看到 抗日英雄、共产党形象被还原成民间历史状态的同 时,也体会到个性与共性统一下典型的感染力。 “戏说式写作”实际上仍是现实主义的,只不过 这是民间体的、狂欢化的现实主义,带有一定的荒诞 色彩。在《=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 牙纪晓岚》中,我们看到了一批迥异于正史中的皇帝 与大臣的形象,他们显得如此人性化,如此平民化, 令老百姓喜闻乐见。我们的历史原本就有官修体和 民间体两种版本,如果一味以官修版本中的典型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9卷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6期 史人物去衡量民间版本的同一历史人物,那实际上 是将典型这个词打上了政治权力活语的钢印。实际 上,“戏说式写作”有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对 历史人物的戏说中,今日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也在 其中有寓言式的显影。人们观阅这些作品,常常会在 欢乐之余想到“腐败”、“清官”这些话题,这或许就是 “戏说式写作”的典型化原则。 “欲望化写作”中的典型之影又是怎样明灭与闪 烁呢?笔者以为,这一“欲望”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时代 笼盖四野的欲望的反映。商品刺激的无边之欲,小资 的“饱暖思淫欲”“钞票就是通行证”时代的金钱之 欲,再加上人的本性与原欲,生活的欲望之海在“欲 望化写作”中围绕着性欲这一核心得到了充分的再 现。这是否该冠之以“欲望现实主义”?典型人物在 “欲望化写作”中的共性是否就是欲望本身?个性是 否就是美女、大款、肥佬、流氓、白领、宝贝?在宾馆酒 吧、迪厅超市、包房别墅、写字楼卫生间、海滨浴池等 “典型环境”中,欲望的典型让我们体会到物欲社会 人的堕落与退化,体会到人类精神家园的严重水土 流失。 作家在传媒时代的贬值,文学在影视时代的边 缘化倾向,使得当代“作家已经成了一批最有权利厌 学、无知、浅见、弱智以及胡言乱语的文化人,至于文 学是否回应了人心世道中紧迫而重大的精神难题。 这一追问常常让很多作家打出疲惫的呵欠”。 这 也许就是“非典型写作”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我们要 看到,“充分的现实主义”写作一直没有中止蜿蜒前 行的脚步,反腐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些反映 农村改革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同样受到许多人的欢 迎。笔者以为:恩格斯两封信中两种意义上的典型论 其当代意义就在于:一方面我们应以理想的典型去 刺激去要求“充分的现实主义”写作,另一方面,我们 也应在一般典型的意义上去宽容地对待“非典型写 作”。“这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这只是无法禁锢的 心灵自由。"Is1唯有如此,各体文学才能真正实现“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共生景象。 参考文献 【1】陆梅林辑注 .马克思恩格斯学与艺术【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2.186. 【2】陆梅林辑注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2,188—190. 【3】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339. 【4】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337. 【5】於可训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1998.218. 【6】温儒敏,赵祖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6. 【7】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1999.309. 【8】韩 少功 .韩少功在 颁奖大会上的答谢 词 【EB/OLI http://culture.163.corn/editor/030421/030421— 72745.html/2O03—12—01. Typical Theory and “Non—Typical W riting'’ ZHANG Jing一10/2, (Guangxi Normal College,Nanning 530001) Abstract: The typical theory which is advanced in Engels’ two letters is a dualistic theory.One is general type which corresponds to “an—full realism” . the other is ideal type which corresponds to “full realism”. So if we judge“non—typical writing”by the standard of ideal type,the type will conceal and disappear, and if we judge “non—typical writing"by the standard of general type,the type will be shimmer and twinkle in the text. Key words:typical theory non——typical writing conceal and disappear shimmer and twinkle · 1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典型论与“非典型写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