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_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_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2013-08-27 3页 pdf 306KB 1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687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_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第 17卷 第 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12 2008 年 12 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08 82 文章编号:1008-8717(2008)12-0082-0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陈 章 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_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第 17卷 第 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12 2008 年 12 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08 82 文章编号:1008-8717(2008)12-0082-0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陈 章 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00) 摘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1914年至 1918年,从 1914年 7月 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 1918 年 11月 11日德军正式投降,历时 4年又 3个多月。 严格意义上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场欧洲大战,其影响比其战场更具有世界性。 一战的起源是个相当庞大复杂的问题,绝非一篇简短的文章可以涵盖。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一战之前欧洲列强之 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和他们之间秘密的结盟联合,正是这些秘密结盟最后导致了欧洲各国相继卷入到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强国;联盟 中图分类号:K105 文献标识码:A 一、两国同盟和三国同盟的建立 和历史中的某些惯例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 原因可以在上一次战争,也就是 1870-1871 年发生的普 法战争的结果中去寻找。 在欧洲,法国与德意志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中世纪 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大国,从 1675 年到 1813 年,法国 入侵德意志不下 14 次,平均每 10 年就发生一次战争。 1870年,双方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普法战争。 法国进入 19 世纪,特别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1852——1870 年),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完成 了工业革命。但是到了 60年代下半期,代表一小撮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三世的地位开始动摇,资产阶级对 他没有能力阻止普鲁士统一德国表示不满,法国国内阶 级矛盾极其尖锐,出现农民骚动,工人罢工,政府反对 派要求废除帝制,实行共和。拿破仑三世希望发动对外 战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实现,夺 取莱茵河西岸德意志土地,以便扫清法国资产阶级称霸 欧洲的障碍,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1](P.51)。 德意志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但进入 19 世纪 5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 进展,德国开始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迫切要求结束德意志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国家统 一。普鲁士是德意志邦国中最强大的国家,1862年,野 心勃勃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决心通过“铁血政策”实现德 意志的统一。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决心,而法国则有 阻止这种统一的决心。两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战争 不可避免。 普法战争最后以法国的战败结束。法国向德国割让 了阿尔萨斯的全部和洛林的一部分。一方面,法国的战 败加剧了其国内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另一方面战争又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并使之成为欧陆强 国之一。法德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通过普法战争得到解决, 反而进一步加深,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首相俾斯麦清楚地意识 到德国要保持欧洲强国的地位,一定要保持现状。因此 他大力推行大陆政策①,希望显示国家爱好和平、令欧洲 维持现状,以确保德国能和平扩张。因为与法国已经交 恶,俾斯麦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阻止英法,俄法的接近, 孤立法国;不在海外殖民地等敏感问题上挑战英国的霸 权;建立三帝同盟,与俄国交好。无疑俾斯麦的大陆政 策是成功的,他对于德国的定位和认识也是正确的。 1878年俄土战争结束,俄国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并 借着圣斯特凡诺条约②企图在巴尔干建立大保加利亚,以 期扩张。虽然奥匈帝国与俄国是三帝同盟的成员,但却 因为此事件而产生嫌隙。德国也是成员国,并且长期以 来一直在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走钢丝,搞平衡,因此想 修补奥俄关系。1878年,俾斯麦召开柏林会议,邀请欧 洲列强解决巴尔干问题。会后达成的柏林条约令俄国失 去大部分在圣斯特凡诺条约的所得,让奥匈帝国管理波 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德俄关系开始变差,因为俄国认 为被德国出卖了——俄国在俄土战争中损失巨大,最后 却得不偿失,还要眼巴巴看着竞争者奥匈帝国坐收渔人 之利。因此,(第一次)三帝同盟瓦解。1879 年 10 月 2 日,德国与奥匈帝国缔结了一个防御性的条约,这就是 “两国同盟”: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被俄国攻击时另一方 收稿日期:2008-07-14 83 会相助;如果攻击者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另一方则慷慨 地保证中立——此欧洲国家在法俄同盟成立后尤其指法 国。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入侵突尼斯,并把其变成 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 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这又让俾斯麦获得了一次玩弄 外交手段的好机会。经过谈判,1882年 5 月 20日,德、 奥、意 3 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两国同盟由此变成 了“三国同盟”。 1888 年 6 月 15 日,霍亨索伦王室的威廉二世做了 德国的皇帝。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威廉二世 是一个性情冲动的人,虽然也很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 心,但总是理想多于实际,好慕虚荣,一向以一个独裁 者自命[3](P.208)。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 主人,那就是我自己。”1890 年,他罢免了俾斯麦。也 是他最终放弃了德奥俄三国 1883 年的第二次三帝同盟, 专心维持和奥地利与意大利 1882 年脆弱的“三国同盟”。 威廉二世是位幼稚的政治家,他无法如俾斯麦那样 了解德国真正需要的是稳定和现状。为了与奥匈帝国的 友谊,他不惜与俄国对抗,为自己在欧洲竖立了两个强 大的敌人——法国和俄国。实际上,三国同盟是相当不 堪一击的,它连基本的军事意义也不具备。 二、法俄同盟 法国因为忌惮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德国的“凯 撒”,开始与俄国谈判。而俄国也因为与德国交恶,并且 沙皇政府购买军火,推销公债,都指靠法国。况且一个 简单的逻辑: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些原因都促 成了俄法两国在 1893 年签订了一个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法俄同盟”。两年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访问巴黎, 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样就先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同盟, 法俄同盟和三国同盟。 三、英德关系和英国当时的世界地位 英德关系的深刻变化对一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9 世纪 70年代以后,工业技术不断扩散到欧洲其他地方, 英国战略上的安全不断受到侵蚀。英国被迫放弃自己的 “光辉孤立”政策③,转向与其它国家结盟。在 1898-1901 年间,英国和德国也曾经试图建立英德同盟,但最终失 败,这反映两个国家各自利益的不可调和性。德国出台 了“新世界政策”,向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英国发起了 挑战。挑战主要集中在经济,殖民地,巴格达铁路和海 军军备竞赛。 1895年,德国开始向海外发展。第一炮就是德皇威 廉二世在其帝国建国25 周年纪念会中所发表的演说。他 说德意志帝国将不仅是欧陆性的,而是要变为世界性的。 这位皇帝的新世界政策是自普法战争之后德国迅速工业 化的后果。德国从 1870年到 1895 年,人口从4100 万增 到 5500万,粮食的供给已经逐渐要依赖外国的贸易。德 国在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竞争某些方面的能力已经超过 了英国。为了支持其遍及世界的贸易商人,德国必须以 世界强国自居[3](P.212)。这就是说要与英国,这个传统欧洲 大国之间发生商业上的冲突。 1898年,为了保障德皇的扩张政策,德国国会通过 了一个决议案,决定扩充德国海军,其所附带的说明中 明白地指出:“这种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 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这一炮正是对着英国而发的。 当时的英国正因为法绍达事件正与法国已经走到了 战争的边缘上④。1899 年南非战争爆发,英国突然发现 自己处于一个十分孤立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 对它表示敌意。 说起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如果看过 1909 年到 1914年各强国间建造新舰的费用比较,就可以清楚地发 现:在战争爆发时,三国协约国花费在造舰上的金钱要 比三国同盟方面多了两倍半,而法俄两国的总和也比德 国多了两倍半。所以说英国舆论大肆渲染,说德国海军 扩建足以威胁英国是个无稽之谈,根本原因不是德国的 海军,而是德国的商业舰队威胁了英国,他们逐步抢走 英国的市场,如果这种趋势再发展下去,英国的经济有 崩溃的可能。工业革命产生了一种经济性的生存斗争。 人类为了自保,只好回到了丛林中的生活方式。原始性 的斗争是发生在人与野兽之间,而工业性的斗争却是发 生在民族与民族之间。 四、英法协约 1901 年 1 月 22 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逝世,她的 儿子爱德华七世继承。爱德华七世为了打破英国在南非 战争中的孤立状况,在1903 年春天访问巴黎。他到达时 受到了人民的奚落,而离去时则收到了他们的欢呼。他 个人的优雅风度,以及他对自己的外甥德国皇帝所采取 的不同情态度,使法国人对他充满好感。当然这里也包 含着法绍达事件和平解决等一系列原因。在他访问结束 后,两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1904 年 4 月 8 日,英国 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和法国驻英大使康邦在伦敦签订 一项瓜分殖民地的协约——“英法协约”。它标志着英法 两国停止关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开始合作对抗新 崛起的德国的威胁,建立了一个秘密的军事同盟。 五、英俄关系 尽管英俄之间也有很深的矛盾,但是双方都认定自 己与德国的矛盾更大些,尤其在“英法协约”签订后, 英俄也开始接近。在法国的怂恿下,双方取得了几项谅 解:1907 年 8 月 31 日,俄国外交大臣伊兹沃利斯基和 英国驻俄大使尼科尔森在彼得堡签订了分割殖民地的协 定。这解决了俄国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来参加欧 洲政治中更危险的赌博。 1907年英、法和俄三国签订了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 的——“三国协约”。1907年“三国协约”的签订, 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 约。前者为德,奥,意三国,而德国又与罗马尼亚秘密 结盟。后者为俄,英,法三国,并协同塞尔维亚。欧洲 已经形成两大权力集团,在基本问题上彼此争锋相对。 六、 几十年来,欧洲帝国疯狂地夺取世界殖民地。各个 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不断破坏国家之间的均势。 经济力量增强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已经被瓜分完毕的殖 84 民地。主要矛盾就是德国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德国,作 为新兴的经济强国,对殖民地有最迫切的要求,希望夺 取英国、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取代英国的世界霸权地 位,还想扩大自己在巴尔干的势力。奥匈帝国希望侵占 俄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领土,并吞并塞尔维亚和门 的内哥罗。英国参战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的 地位,并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法国企图从德国手 中夺回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侵占萨尔 产煤区。沙皇俄国则想确立自己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 力,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君士坦丁堡。 僵化的同盟和协约体系,各个欧洲国家都过于看重 条约和义务,恪守条约的字面理解,而不顾本国的实际 利益,不断破坏力量平衡,连环地卷入战争。三国协约 面对三国同盟,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使得欧洲进入了战 国状态,冲突风云突起。被称为“绞肉机”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注释: ①19 世纪 70~80 年代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推行的外 交政策。该政策确定统一后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 海外而是欧洲大陆,其重点是削弱和孤立法国,阻止 其他大国结盟。 ②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结束后,于 1878 年 3 月 3 日在圣斯特凡诺签署的条约。根据条约把奥斯曼 帝国的领土分成三部分,即帝国本部、马其顿与阿尔 巴尼亚邻近地区。 ③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所奉行的外交政 策。“光辉孤立”一词由财政部长福斯特于 1896 年就 英国外交政策发表的演说。英国在和平时期为维持欧 洲大国之间的均势,不愿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 以保持行动自由。 ④1898 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苏丹发生的一 场战争危机。 参考文献: [1]须建宜.外国著名战争战役.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 [2]钮先钟.历史与战略 中西军事史新论.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 [3]J.F.C.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 [4]雷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0. [5]麦尼尔.竞逐富强——西方军事的现代化历程.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陈章媛(1983—),女,上海人,华东师范大 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硕士在读,研 究方向:欧洲。 (上接 76页)(五)日常生活 1.休闲时间的活动 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主要花在看电视、做家务、聊 天、为子女照看小孩、锻炼身体上面。 2.日常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与老人聊天最多的人首先是配偶 (45.3%),其次是邻居(28.9%),其余各项都低于12%。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孙子或孙 女与老人走得相对近一些,其次是女儿,其中儿媳或女 婿陪老人的比例极其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欠佳。 2.农村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总体较好,尤其 是低龄老年人,但大多数老年人对待疾病和自身的健康 问题没有正确的观念和相应的经济实力去解决。 3.家庭养老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选择和追求的 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与子女居 住在一起,大多数是与配偶单独生活或独居,与子女生 活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丧偶、病重等情况。 4.老年人缺乏各个方面的精神慰藉,精神娱乐少, 社会支持网络单一,大多数人只能与配偶和邻居保持较 多的交流,孤独成为很多老年人生活当中的最大障碍。 (二)建议 第一,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施农村老人增收 工程。 第二,逐步建立完备的农村保障体系。 第三,强化家庭道德教化力度,营造家庭养老的良 好氛围。 1982年联合国大会批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 计划》时,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就提出“以中国为代表的 亚洲方式,是全世界解决老年问题的榜样。”[1]家庭养老 对于老年人的经济赡养、日常生活照料、生病护理等非 常必要,而且家庭养老更有利于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 交流感情享受天伦之乐并得到精神慰藉。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 制度,提高农村老人的生命质量。 第五,完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建构农村老年人社 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通常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 式的社会支持网络。[2]前者主要是指来自正式组织的各 支持供给者的集合。如各级政府、各级正式组织、机构、 企业、社区等。后者则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属、朋友、 邻居、非正式组织等所提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祖月.银发浪潮带给我们的经济思考(三).吉林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J],2002年增刊. [2]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 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东波(1965—),女,黑龙江省桦川人,副教 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 代社会问题研究。
/
本文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_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