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名中医治疗痤疮探析

2009-06-17 2页 pdf 10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1606

暂无简介

举报
名中医治疗痤疮探析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魏 辉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 (510315)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 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 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试总结如下: 1 主方加减 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 发病之本, 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 养阴清热, 活血、化痰, 其基本方: 生地、玄参、麦 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 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 (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 形态加减: 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 脓疱加银 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 结节囊肿加三棱、莪 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
名中医治疗痤疮探析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魏 辉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 (510315)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 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 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试如下: 1 主方加减 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 发病之本, 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 养阴清热, 活血、化痰, 其基本方: 生地、玄参、麦 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 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 (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 形态加减: 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 脓疱加银 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 结节囊肿加三棱、莪 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藻、夏枯草、浙贝、全 栝楼, 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月经不调或经 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仙灵脾、肉苁 蓉、锁阳, 皮脂溢出多加侧柏叶、薏苡仁, 发于鼻部 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1 ]。 许连霈教授以清火解毒, 佐以消肿散瘀治疗 痤疮, 其基本方为黄芩、金银花、地丁、桑白皮各 15g, 黄连、连翘、丹参各 10g, 甘草 6g。结节囊肿明 显者加当归、制大黄, 聚合性痤疮加黄柏[2 ]。 范瑞强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肾阴 不足, 肾之阴阳平衡失调, 相火过旺。治宜滋肾泻 火, 清肺解毒, 以自拟消痤方治疗: 丹参 25g, 女贞 子、旱莲草、鱼腥草各 20g, 生地、蒲公英、连翘各 15g, 知母 12g, 甘草 5g。加减: 阴虚内热者现为 粉刺丘疹, 以消痤汤为主; 瘀热痰结者症见红色或 暗红色结节、囊肿、疤痕为主, 以桃红四物汤合消 痤汤; 冲任不调者发病多与月经不调有关, 以柴胡 疏肝散合消痤汤[3 ]。 唐汉钧教授对肺脾肾症状兼有、证型交叉者, 以自拟经验方治疗: 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鹿含 草、丹参各 15g, 枇杷叶、仙灵脾、桑白皮各 12g, 黄 芩、菊花、陈皮、半夏、女贞子、生山楂各 9g。加减: 肺热偏重加银花、蒲公英、侧柏叶、地骨皮等, 胃火 盛加黄连、山栀、生石膏、寒水石等, 冲任失调加黄 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等[4 ]。 2 辩证分型 唐汉钧教授将本病分为: (1) 肺经风热者, 丘疹色红细小, 鼻翼发红、油腻、脱 屑, 炎症较明显, 以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侧柏 叶、桑白皮、金银花各 12g, 黄芩、菊花、桑叶各 9g, 甘草 6g。丘疹质硬难消加天冬、浙贝、玄参, 面部 痒甚加白藓皮、白蒺藜。 (2) 胃肠湿热者, 多见于 30 岁左右者, 丘疹色红较大, 或结节、脓疱, 伴胃 肠功能紊乱, 以黄连解毒汤加减: 全栝楼 18g, 土 茯苓、白花蛇舌草、鹿含草各 15g, 大黄、黄芩、苦 参、栀子各 9g, 黄连、甘草各 6g。脓疱较多加蒲公 英、银花、野菊花。(3)肝肾阴虚、冲任失调者, 多为 中年女性, 丘疹每随月经周期变化, 伴月经不调或 痛经, 以二至丸加减: 生地 18g, 丹参 15g, 女贞子、 旱莲草、玄参、仙茅、仙灵脾、当归各 12g, 甘草 6g。 胸胁胀满加柴胡、郁金、香附, 痛经明显加元 胡、木香。(4)痰瘀互结者, 多久病反复, 结节、囊肿 或疤痕、色素沉着, 或呈细小米粒样暗红或皮色丘 疹, 以六君子汤加减: 黄芪、太子参各 30g, 生地 18g, 丹参、夏枯草 15g, 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川 芎、当归、莪术各 9g, 甘草 6g。结节明显者加三棱、 海藻、浙贝、山慈菇, 丘疹色红加菊花、金银花、黄 芩[4 ]。 赖慧红教授将西医分型与中医辩证有机结 合: (1)肺经风热, 即寻常型痤疮。以枇杷清肺饮加 减, 常加当归、丹参、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青 天葵、生地、玄参等。 (2)肠胃湿热, 即丘疹脓疱型 痤疮。以参苓白术散或藿朴夏苓汤合茵陈汤或五 味消毒饮加减, 多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浙贝母、 炮山甲、牡蛎等软坚散结之品。(3)痰瘀互结, 即疤 痕型痤疮。以逍遥散加浙贝、昆布、牡蛎、皂刺、赤 芍、桃仁、生地等化痰散结之品[5 ]。 对女性患者表现为痤疮经前加剧或诱发, 月 经不调, 伴有乳胀、附件炎等, 皮损好发于下颏、眉 间、鼻旁、面颊或口周, 赖慧红教授根据月经分期 治疗: 卵泡期滋肾阴、益气血, 排卵期补阴温阳、促 排卵, 黄体期温养督脉、补益胃气、补火生土, 月经 期活血理气调经, 周期疗法有利于调节内分泌, 痤 疮与月经不调常同时治愈[5 ]。 王德林教授将本病分为 (1)风热火毒型, 症见 粟米大毛囊性丘疹、粉刺, 以自拟桑蝉地甘汤加 味: 生地、桑叶各 30g, 威灵仙、蝉蜕、白藓皮、白蒺 藜、丹皮、赤芍各 15g, 甘草 8g。(2)湿热火毒型, 皮 损以小脓疱为主, 以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 味: 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丹皮、赤芍、连翘各 742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15g, 紫花地丁、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各 10g, 生 甘草 8g, 生大黄 2g [6 ]。 赵纯修主任医师将本病分为 (1)肺胃积热, 症 见红色丘疹或伴少量结节、脓疱, 用痤疮É 号方: 石膏、白花蛇舌草各 30g, 生地、金银花各 21g, 紫 草 18g, 丹皮、连翘、桑白皮、白芷、天花粉各 15g, 黄芩、山栀子、甘草各 9g。(2)痰湿瘀结型, 症见丘 疹、结节不红或微红, 重者形成囊肿或瘢痕, 用痤 疮 2 号: 白花蛇舌草 30g, 浙贝、昆布、山慈菇、栝 楼、丹参各 21g, 赤芍、丹皮各 18g, 陈皮、当归、白 芷各 15g, 枇杷叶 9g, 甘草 6g。[7 ]。 顾植山教授以 4 法统治本病: (1) 补肾固精 法, 以五子衍宗丸加减: 菟丝子 30g, 覆盆子、丹 参、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续断各 15g, 当归、川 芎、党参各 10g; (2) 滋阴降火法, 以知柏地黄丸加 减: 黄芩 20g, 菟丝子、生地各 15g, 泽泻、黄柏、山 茱萸、女贞子、山药、旱莲草、枇杷叶、丹皮、知母、 白芷、茯苓各 10g; (3) 益气补血法, 以八珍汤加 减: 当归、黄芪、党参各 20g, 茯苓、熟地各 15g, 白 术、赤芍、白芍、川芎、白芷、白蒺藜、甘草、丹参各 10g; (4) 化痰通滞法, 以苍附导痰汤加减: 赤芍 30g, 半夏、茯苓、陈皮、胆星、枳实、竹茹、石菖蒲、 泽兰、红花、桃仁、当归、川芎、丹参各 10g。 (5) 交 通心肾法, 以天王补心丹、交泰丸加减: 柏子仁、酸 枣仁、龙齿、茯神各 15g, 丹参 12g, 天冬、麦冬、生 地、远志、桔梗、五味子各 10g, 琥珀 6g, 肉桂、黄连 各 3g。顾教授注重活血化瘀, 除主方外多加当归、 川芎、丹参、桃仁、红花[8 ]。 3 用药经验 3. 1 丹参 范瑞强教授经 验: 囊肿、结节或疤痕用大剂丹参 (30~ 50g) , 月经 期女性患者则不用或少用 (若为气滞血瘀、瘀热胶 结所致月经后期则使用) , 若为瘀热内结、冲任不 调所致痛经则配柴胡、郁金、益母草、香附。还常以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足三里、曲池穴) [3 ]。 3. 2 白花蛇舌草、茵陈、甘草 范瑞强教授认 为三药联用可滋阴泻火、清热凉血解毒, 标本兼 顾。实验证实, 三药既可调节内分泌、抑制皮脂腺 分泌, 又可抗痤疮杆菌[3 ]。 3. 3 白花蛇舌草、丹参、山楂 陆德铭教授认 为三药联用可调节内分泌、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痤 疮杆菌等, 为取良效常加大药量 (30g) [1 ]。 4 其 它 4. 1 外治 赖慧红教授多以中 药复渣第 2 煎取药汁, 先趁热熏面, 后以纱布饱蘸 药汁温热敷面 30m in, 每日 1~ 2 次 [5 ]。许连霈教授 多以第 3 煎涂洗患处[2 ]。范瑞强教授则配合痤灵 酊 (连翘、丹参、玄明粉) 外搽, 对后期色素沉着者 予中药面膜治疗, 颇有效果 [3 ]。 4. 2 西药 对重症痤疮患者, 范教授常联合 运用灭滴灵和安体舒通、维生素[3 ]。 4. 3 养护 多数医家都强调注意保持皮肤 清洁 (如温水洗脸、避免油脂性化妆品) 和合理饮 食 (多进清淡而禁食辛辣厚味、甜食、海腥食物) , 保持大便通畅, 局部避免用手挤压亦多有所强调。 5 小 结 5. 1 用药多衷中参西 痤疮发病 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水平升高或皮脂腺本身对雄 激素的敏感性增高, 局部皮脂腺分泌旺盛, 毛囊、 皮脂腺感染, 皮脂腺、毛囊壁的角化等因素有关。 医家在选药时多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如抗雄 激素可选蛇舌草、鹿衔草、丹参、橘叶, 抗痤疮丙酸 杆菌可选丹参、黄芩、银花、当归, 抑制皮脂腺分泌 可选山楂、侧柏、虎杖、苡仁, 调节内分泌可选仙 茅、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党参、白术、生地等。 5. 2 经验多为个案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 医 家经验多以个案出现, 名老中医如能以自己的学 术影响, 集中力量对本病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 的临床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阙华发. 陆德铭治痤疮经验撷萃. 江西中医药. 1997; 28 (3)∶7 2 孙凤琴. 许连霈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介绍. 北京中 医药大学学报, 1999; 22 (5)∶48 3 陈信生. 范瑞强教授论治痤疮经验. 新中医, 2001; 33 (9)∶71~ 72 4 林立真. 唐汉钧辨证分型治疗痤疮的经验. 上海 中医药杂志, 2002; (6)∶13 5 高山凤, 赖慧红, 徐成康. 赖慧红辨证论治女性痤 疮经验撷要. 山西中医, 2002; 18 (2) : 8 6 李成义. 王德林教授痤疮治疗经验初探. 甘肃中 医学院学报, 1998; 15 (3)∶23 7 耿立东. 赵纯修治疗痤疮 210 例. 中国中西医结 合外科杂志, 2000; 6 (3)∶214 8 陶国水. 顾植山辨治痤疮 5 法. 安徽中医临床杂 志, 2002; 14 (3)∶204 (收稿 2004- 02- 16; 修回 2004- 06- 01)   842 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
本文档为【名中医治疗痤疮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