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2009-01-28 8页 doc 68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43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辨证】 即辨别认识证候。是在全面收集病人所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确定病因病位和病变性质,判别病势与邪正盛衰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是治疗的前提,证候是论治的依据。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制定出合乎病情的治法。辨证方法很多,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痰湿食辨证、病因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参见各条。 【八纲辨证】 指临床上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领,对疾病进行分析、综合的辨证方法。疾...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辨证】 即辨别认识证候。是在全面收集病人所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确定病因病位和病变性质,判别病势与邪正盛衰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是治疗的前提,证候是论治的依据。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制定出合乎病情的治法。辨证很多,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痰湿食辨证、病因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参见各条。 【八纲辨证】 指临床上运用阴阳、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领,对疾病进行分析、综合的辨证方法。疾病的表现基本都可用八纲加以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和阳证﹡;病位的深浅可分为表证﹡和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和热证﹡;疾病的盛衰可分为虚证﹡和实证﹡。所以,八纲为各种辨证的总纲。其中阴证又可概括里证、寒证和虚证,阳证又可概括表证、热证和实证;故阴阳两纲又是八纲之总纲。八纲中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都有其特定的证候,但它们之间不是狐立的、静止不变的。八类证候之间常相互转化,有时还出现某种假象。所以临床辨证时,即要注意八纲证候的辨别,又要注意八类证候间的相兼、转化和真假:才能对疾病作出准 确的判断。 【阴阳辨证】: 阴阳是各种病证归类的纲领,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证候表现的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即阴证和阳证。阴、阳证之间亦相互转化,并且能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伤寒论》:“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并且以三阴三阳为纲,分析归纳外感病症,说明阴阳辨证即是各种诊法,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又能直接 指导病证的辨证治疗。阴阳辨证的内容 包括阴证与阳症、阴虚与阳虚、亡阴与亡阳等。 【阳证】:指急性的、热性的、动的、强实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代谢增高的、进行性的、向外的、向上的证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②典型的实热证,如壮热面赤,语声粗壮、大便稠结、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数有力等。③外科疡之见红肿热痛者。 【阳盛格阴】 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病的本质属热,因邪气深 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透,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反不欲近衣等反映热盛本质的证候。 【阳虚】:指由于阳气亏损而致阳不制阴的虚寒证候。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推动和温煦。阴气相对偏盛,虚寒内生,故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卧嗜睡,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尿清便溏,面白,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 【阳虚水泛】 指脾肾阳气虚弱,水液代谢失调,导致水湿泛滥形成慢性水肿的病理和病证。脾肾阳虚,尤以肾阳虚,温运失职,水液运行障碍,而泛滥于脏腑与躯体之间成为水肿痰饮等证。常见于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等。 【阳虚发热】 指阳气虚衰而致的虚热。①肾阳虚衰发热。《景岳全书》:“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症见发热烦躁,两颧浅红,口渴欲饮而又不能饮,并伴有两足逆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等。②指劳倦 内伤,脾胃气虚而致的虚热。气为阳,故亦称阳虚发热。 【亡阳】:亡阳是指体内阳气亡脱欲绝的证候。因为气随液脱,所以亡阳常可见于汗、吐、下太过及大失血之后。素体阳虚或寒盛之病易致亡阳。阳气微弱,固摄无权,故表现为冷汗淋漓、味淡质稀、身凉恶寒、踡卧神疲、呼吸气微、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症。亡阳可导致亡阴,临床亦属危重病症。 【阳损及阴】 指由于阳气不足而影响阴精化生不足的病机和病证。如水肿、腰酸、膝冷等肾阳虚的证候,发展日久,缺乏阳气的能动作用,阴精的产生和摄 取不足,既可出现烦躁、咽干、喉痛、齿龈出血等肾阴虚的证候。 【阳证似阴】 指疾病的本质是阳证,但表现的某些症状都 象阴证。为热病发展到 极期,所出现的一种假象。即疾病的本质是阳证,反见四肢厥冷,脉 常伏等类似阴证的症状。要注意结合病史,舌诊和有关方面全面分析。参真热假条。 【阴证】:指慢性的、寒性的、静的、虚弱的、抑制的、功能底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的、向下的证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八纲中的里证、寒证、虚证称为阴证。②正气虚寒或阴寒内盛之证,如面色苍白或晦暗,踡卧肢冷,静而少言,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乏力,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腹痛喜按,舌淡胖嫰,胎滑润,脉像沉迟细无力等。③外科疮疡之见疮根散漫,皮色暗淡,不红不肿,不焮热,不硬不痛者为阴证。 【阴盛格阳】 简称格阳。体内阴寒过盛,阳气被 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阴寒过成于内,反而外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 ;口虽渴而饮 水不多,喜热饮 或漱 水而不欲饮,手足躁动,但神志清楚;脉虽大洪,但按之无力。 【阴虚】:指由于阴精亏损而致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由阴精不足;以致阳气相对亢盛,虚火上炎,可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悸,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火旺】 指阴液亏损而导致虚火亢盛的病理和病证。主要症状有两颧红、口干、手足心热、烦躁易怒,性欲亢进,脉象细数等。 【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指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中干、舌红、脉细数等。 【阴虚阳浮】指阴液虚于下,而导致阳浮越于上的病理现象。如面色潮红、头晕目眩、目赤、咽喉干 痛、牙痛等。 【阴虚阳亢】指精血或津液亏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浮动;阳又能使阴液进一步亏损,互为因果。症见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燥易怒、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治疗宜育阴潜阳。 【亡阴】:指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消亡欲绝的证候。多因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导致体液代谢紊乱所引起。热盛之病或阴虚之体易发生亡阴。由于阴液耗竭,虚热内扰,故见汗出热而粘、身热肢暖、烦躁不安、呼吸短促、渴喜冷饮、唇 干舌燥、肌肤皱瘪、小便短少、舌干无津、脉细数无力等津枯虚热之象。亡阴可导致亡阳,属危重病证。 【阴损及阳】指阴精亏损而累及阳气化手不足的病机。如盗汗、遗精、失血等证候耗损阴精,阳气化生所依靠的物质基础不足,发展到 一定阶段 就会出现自汗、畏冷、下利清谷等气虚证候。 【阴阳两虚】指脏腑阴阳俱虚,或气血俱虚,或肾阴阳俱虚。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阳俱损而致。辨证方面,既有阳虚的见证,又有阴虚的见证。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分主次施治。参阴虚、阳虚条。 【阴证似阳】指疾病的本质是阴证,但表现 的某些症状都 很象阳证。疾病的本质是阴证,反见面红、口渴、手足躁扰、脉浮大等类似阳证的症状。要注意结合病史,舌诊和有关方面全面分析。参真寒假热条。 【下厥 上冒】指患者自觉体内有股气从下而上,冒于头部的病理现象。可出现头晕眼花,视物不明等症状。 【阳结】指热邪侵犯胃肠,而引起的以大便燥结、腹胀、腹痛为主要特征的阳明腑实证。 【结阳】指四肢的阳气凝结不畅,水液停滞不行,而出现浮肿的病理现象。 【结阴】指邪气聚结于经的病理现象。如邪结于足太阴脾经,损伤阴络,可出现便血等症状。 【表里辨证】:即辨别病候属表属里的辨证方法。表里指部位而言,外为表,内为里,它是辨别病变部位深浅与病势轻重的两个纲领。表里是相对而言的。如驱壳与脏腑,驱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经络与脏腑,经络为表,脏腑为里;在表里辨证中,凡身体、皮毛、肌腠、经络受邪而发病为表证;脏腑、血脉、骨髓发病属里证。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论治中尤为重要。其意义不仅在于明确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而且可用来推断病理变化的趋势 。一般 病在表者,病位浅,病情轻;病在里者,病位深、病情重;由表转里是病进;由里出表为病退。明辨表里,才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表里】 是辨别疾病内外,病势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外在的,轻浅的证候。一般属表;在里的,深重的证候,一般属里。一般外感初起,邪在肌表,属表证,病较轻浅;若病在脏腑,则属里证,病较深重。伤寒与温病的证候分类中,对表里证的辨别,有明确的区分:伤寒以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中又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温热病初感在上焦,病属于表,一入中焦、下焦即属于里。这些表证、里证,各有其证候类型 ,但必须结合寒热虚实,才能分析疾病的性质和邪正消长情况。 【表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肌表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特点是起病急、病位浅、病情轻、病程短。六淫之邪 客于肌表,阻碍卫气的正常宣发,正气奋起抗邪,便出现表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相当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各种传染病的前驱期或初期。典型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见,头身疼痛,舌苔薄 白,脉浮,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 【表寒】:表证中一种司于寒性的类型 。感受 风寒之邪 主要表现为恶风寒较重,发热较轻,无汗或有汗,头痛项强,肢节疼痛,舌苔薄 白,脉像浮紧或浮缓等证。 【表热】:表证中一种属于热性的类型 。感受风热阳邪 所致。主要表现为恶风寒较轻,发 热较重,有汗或无汗,口微渴,舌苔薄 白或微黄或舌尖红,脉象浮紧等。 【表虚】:表证中一种属于虚性的类型 。是卫外的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出现的证候。其表现除有表证的症状外,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点。 【表实】表证中一种属于实性的类型 。是外邪侵入后,阳气集于肌表,邪 正相争,腠理密闭所出现的证候。 【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身体内部,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反映的证候。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杂病。其特点是病因复杂,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里证的范围甚广,除了表证以外。其它病证都 可说是里证。其成因或为表邪 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或为外邪直中脏腑,或为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发病。里证病因复杂,病位非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寒、热、虚、实夹杂出现,其具体表现详见于其他各种辨证。里证的常见症有: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腹泻,呕吐,小便 短赤,舌苔厚,脉沉等。另外,内脏病变所致的里证,是与外感相对而言的,临床表现不一,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怔忡;脾病的腹胀等均称为里证。 【里虚】 一般指内在脏腑气血不足,机能衰 退的虚弱证候。表现为少气懒言,心悸神疲,头晕视蒙,食少肢倦,腰酸腿软,失眠梦遗,舌淡嫩,脉虚弱等症。 【里热】 一般指内在脏腑的热证。临床以胃肠、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较多见,因外邪入里化热,或内生郁热所致。 【里寒】 一般指内在脏腑的寒证。多因阳气不足或外寒传里所致。主要表现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脉沉迟或微细,舌质淡苔白润等。 【里实】 又称“内实”。①泛指内在脏腑的实证。②指肠内有形之邪阻滞而不畅通,出现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的证候。③指停留在体内的各种病理产物所表现的证候,如痰饮,瘀血,虫积,食积等。 【表邪内陷】 指由于邪盛正虚或治疗失当,在表的邪气陷入于里的病变。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症见不恶寒,发热更高而神昏、谵妄。 【表里同病】 即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的病症。临床表里同病有两种情况:①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又有胸满、腹痛、腹泻等里证。②指表里出现同一类性质的病。如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 【表里俱热】 即表热证与里热证同时并见的证候。感外邪后化热,充斥表里;或本有内热,又感温邪。症见面赤,头痛,时时恶风,大渴,苔黄干燥,甚至心烦谵语等。 【表里俱寒】 即表寒证与里寒证同时并见的证候。如外感寒邪,内伤生冷寒滞之品;或平素脾肾阳虚,又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又伴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 【表里俱虚】 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汗出恶风,气弱少言,头晕心悸,四肢倦 怠,食少便溏,舌质淡嫩,脉象细弱。可因体质素虚,误汗虚表而致,也见于大病后气血两虚患者,宜气血双补调治。 【表里俱实】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烦躁恶热,甚或发狂,腹胀便秘,舌苔干燥,脉象滑数。多因表邪未解,内有宿食积热或兼其他停痰积滞所致。治当表里双解。 【表实里虚】 即表实证与里虚证同时并见的证候。因平素心、脾、肾虚,又感外邪;或外感表寒误用攻下法所致。如症见恶寒无汗,发热,又见神乏气短,纳呆肢倦,心悸腰痛,舌白,脉浮等。 【表虚里实】 即表虚证与里实证同时并见的证候。因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复感风邪;或表证治疗失当,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即有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又更腹痛便秘、舌苔厚黄等里实证。 【半表半里】 指病变既不完全在表,也不完全在里,而介于表里之间所出现的证候。主要表现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临床半表半里证多见于外感伤寒中的少阳病,亦见于温病邪伏募原的证候。 【寒热辨证】 指辨别疾病寒热属性的两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着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者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者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不能仅凭个别症状就下判断,而应通过对诸诊所得的全部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寒证、热证反映了疾病的性质。具体地说,寒证概括了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证,热证概括了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证。但寒证、热证与具体的寒象、热象又有区别。寒象、热象是疾病的表现现象,并有时可能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形成寒热真假。,如病本寒证,反出现一些热象,则形成真寒假热证;病本热证,反出现一些寒象,则形成真热假寒证。但在疾病过程中,疾病的性质与其所表现的征象一般是相符的,即热证呈热象,寒证呈寒象。辨明寒证与热证,是临床立法,选药的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辨证对于 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寒证】 指疾病性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多为感受寒邪,或机体自身阳虚阴盛,或久病伤阳导致身体机能与代谢活动衰退、抵抗力减弱所出现的寒性证候。由于寒证的病位不同,又有表寒、里寒之分。表寒证是寒邪侵犯肌表,卫阳被 郁所致的一种证候,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为其临床特征。里寒证是寒邪直中内脏,或机体阳气虚衰,机体失温所表现的证候。以形寒肢冷,面色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等为典型表现。寒证多见于慢性、机能衰退性疾病。 【热证】 指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由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或五志化火,阴虚阳亢所致。阳热偏成,或阴液亏少,阴不制阳,机能活动亢进,故出现一系列热证的临床表现。热证分表热和里热。表热证是热邪侵犯肌表所致的一种证候。其典型表现是: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微渴,常有汗,或见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里热证是里热炽盛,或阴虚内热,功能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常见面红身热,神昏烦躁,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热证多见于外感热病以及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所产生的疾病。 【寒热真假】 指某些疾病发展到 病情危重的阶段,可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寒证发展到 一定阶段可出现热象,热证发展到 一定阶段可出现寒象,即所谓“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又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寒假热是指体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症状的证候。其表现是身热,面部浮红,口渴,脉大等。好象是热证,但若进一步观察,患者虽身热翅欲近暖;面虽红但娇嫩,时隐 时现;口虽渴却喜热饮 ;脉虽大却沉取无力;并见四肢厥 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阴寒内盛的表现。此热象是假,阳虚阴成才是疾病的本质。这种证候是由于阴寒内盛,拒阳于外,虚阳浮越所致,故又叫“阴盛格阳“证。真热假寒证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症状的证候。其表现是恶寒,手足逆冷,大便下利,苔黑,脉沉等,似乎是寒证,但细究之,反见病人不欲近暖,胸腹部灼热;大便虽下利,但气味臭秽或挟燥屎;苔黑干而不润;脉沉而有力;更见咽干口臭,渴喜冷饮,舌质红绛,小便短赤,甚至神昏谵语等症状。此寒象是假,内热才是疾病的本质。其形成机理,主要在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布达四肢;或阳盛于内,拒阴于外所致,故亦称“阳盛格阴”证。辨别寒热真假,首先要了解疾病的全过程。真寒假热。多有寒证病史,即先见寒证,又见热象;真热假寒,多有热证病史,即先见热证,又见寒象。其次,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肌肤、或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变化才是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和脉象等为主要依据。另外,就其表现来说,假象毕竟与真象不同。如面红一症,真热者,满面通红;假热者,则部位局限于颧颊处,色浅娇嫰,时隐 时现,四肢逆冷。真寒者,身倦 卧,欲近衣被 ;假寒者,胸腹灼热,不欲近衣被。 【寒热错杂】 寒证与热证相交错的病证。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 【真热假寒】 指疾病的本质是热证,但表现出某些假的寒性症状。如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真寒假热】 指疾病的本质是寒证,但表现出某些假的热性症状。如症见身热,但喜衣被;口渴,而不多饮;手足躁扰,但神情萎疲;苔黑但滑润;脉洪大而无力等。多见于素禀虚寒而感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虚阳外露,里寒格阳等证。 【上热下寒】 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出现热证,下部出现寒证的错杂证候。如厥阴病,在同一时期,上部表现为热性证候,下部表现为寒性证候,参厥 阴病条。又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可导致虚阳上浮的上热下寒证。 【上寒下热】 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出现寒证,下部出现热证的错杂证候。临床可见有两种情况:①寒热错杂,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证;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②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如上部有痰饮 喘咳的寒证,下部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 【戴阳】 病证名,指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因下元虚衰,真阳浮越所致。症见两颧色淡如妆,游移不定,或口鼻作衄,或口燥齿浮,足胫逆冷,脉浮大,按之空虚无力或微细欲绝等。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疾病虚实的两个纲领。在虚实辨证中、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 所表现的的证候,实证则是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交争剧烈所表现的证候。辨别疾病的虚与实,了解正邪的盛衰,是医者选用补法或泻法的依据。 【虚实】 八纲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证情或由虚转实,或由实转虚,虚实并见。在临床上常与阴阳,表里、寒热等六纲 错杂出现。 【虚证】 是人体正气虚弱抗病力弱,生理机能衰退所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以及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导致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以及脏腑等的虚损而成。现代研究证实,虚证是由于神经功能降低或处于抑制状态,副交感神经紧张度异常上升,使心肌功能低下,心跳减速慢,循环量不足,血压及基础代谢下降,出现的病理状态。并发现,虚证与甲状腺功能 状态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异常亦密切相关。虚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五脏虚等。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虚证病人多体质较弱、精神萎靡、声低息微、疼痛喜按、舌质嫩、舌苔薄或少,脉象无力。临床上常把虚证分为表虚证和里虚证。表虚证一是指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特点、属外感表虚证;二是指肺脾气虚,卫气不能固密,肌表疏松,经常自汗,易被 邪侵之表虚证,其表现除经常感冒而有表证症状外,常兼见倦怠乏力、动则气喘、纳少便溏、脉细弱等气虚之象。里虚证的内容较多,脏腑阴阳气血的亏损,都属于里虚证的范围。若以寒性质分,里虚证又可分为虚寒证与虚热证二类。虚寒证是指体内阳气虚衰,虚寒内生而所出现的证候,故又称阳虚证。虚热证是指体内阴血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所呈现的证候,故又称阴虚证。参表虚、里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条。 【虚热】 指由于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而引起的发热。除了有发热外,当分别伴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证候。参见各条。 【虚火】 ①指阴液亏损而引起的热性病状。主要表现为低热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唇红、舌质红或绛、脉细数或虚数。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②指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 【虚寒】 指由于人体脏腑的机能衰退而引起的寒证。主要表现为形寒肢冷、口淡不渴、面色白、腔腹胀痛,得热则舒,妇女带下清稀,腰背酸重,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或迟而无力等。 【虚烦】 指阴虚内热,虚火内扰而见心中烦乱,精神不能支持,似胀不胀,悒悒闷闷,饮食不甘美,睡眠不安宁的证候。多见于热性病后期,或外感病经汗、吐、下后余热不清者;亦见于劳心思虑过度者。 【虚胀】 胀之属于虚者。多因气虚或脾肾阳虚,使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而致,症见腹胀痞满,饮食不化,大便不实,神疲体倦,面色苍白,舌淡脉细等。临床需区别因虚而胀或因胀而虚,因虚而胀者,可温阳益气健脾;因胀见虚者,消导为主,慎用补益。 【虚阳上浮】 亦称孤阳上越、虚阳不敛。①同阴盛格阳。②指精血亏损,阳失所附,浮越于上,症见潮热,面色嫩红,口燥不渴,脉虚数等,治宜补精血敛浮阳。 【虚中夹实】 指虚证中夹有实证,但以虚证为主。如干血痨病人有消瘦,肌肤枯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证,且兼有经闭,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证。 【实证】 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潴留而产生的各种病证的综合概括。多见于疾病的初期或中期,一般病程较短。其临床表现,因感邪性质,病理产物不同而极不一致。但一般说来,实证病人多体质健壮、精神兴奋、声高息粗、疼痛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脉象有力。常见证型 主要有表实、实寒、和实热等证。表实证是指外邪 侵袭,阳气集于肌表,正邪斗争,腠理郁闭所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除有表证的一般症状外,以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特点,多为外感寒邪 之表寒证。实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所致的证候。由于寒邪过盛,阳气被遏,故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腹痛拒按、便秘或肠鸣腹泻、痰多咳嗽、口淡多涎 ,小便清长、舌苔白润或厚腻、脉迟或紧等。实热证是由于阳热之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所致。因热邪亢盛,热灼津液,故见壮热烦渴、面红目赤、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便干、尿赤、苔黄厚或腻、脉洪数或滑数等。 【实寒】 又称寒实,指正气不虚,寒邪阻滞于体内所引起的寒证。主要表现为形寒肢冷、口不渴、腹痛、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清、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弦有力等。 【实热】 外感病邪化热入里,邪气盛正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脉数实等。 【实火】 又称“实热”。指热邪亢盛引起的实证、热证。以胃肠、肝胆实火为常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面红、目赤、口干渴、烦躁、口苦、腹痛、大便秘 结、小便黄赤、甚或吐血、衄血,或发斑疹舌苔黄厚干燥起芒刺、脉滑数有力等。 【实中夹虚】 指实证中夹有虚证,但以实证为主。如臌胀病,症见腹胀满二便不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减,气短乏力,脉弦细等,为气血郁结的实证夹脾肾不足的虚象。 【上实下虚】 又称“上盛下虚”。指患者上部出现实证,下部出现虚证的错杂证候。临床可见有两种情况:①如肝肾不足所致阴虚于下而阳亢于上。即一方面出现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等虚症,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症候。多称为上盛下虚。②邪气实于上而正气虚于下的病证。 【下虚上实】 指患者上部出现虚证,下部出现实证的错杂证候, 【真实假虚】 指疾病的本质是实证,但反而出现类似虚证的假象。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因而出现精神默默,身寒肢冷,脉象虽沉伏或迟涩但有力,体虽瘦 而神不疲,舌质红绛,或有焦黄苔。 【真虚假实】 指疾病的本质是虚证,但反而出现类似实证的假象。如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因而腹痛,腹胀,大便秘结,脉弦。但患者畏寒喜按,不渴或喜热饮 ,舌质胖嫩 而淡润,脉弦而无力。 【大实有赢壮】 指实证的严重阶段,反而出现虚弱的假象。 【至虚有盛候】 指虚证的严重阶段,反而出现实证的假象。
/
本文档为【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