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做好准备去听课

做好准备去听课

2013-06-16 2页 doc 2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9660

暂无简介

举报
做好准备去听课做好准备去听课 作者:汪文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5 更新时间:2009-6-29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之一。听课之后,听课者要给上课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有时上课者并不买账,不认同评课者的评价反馈,甚至出现与评课者“辩论”的尴尬场面。其实,这与听课者缺乏充分的听课准备有很大关系。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那么,听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一般情况下,听课需要做好五...
做好准备去听课
做好准备去听课 作者:汪文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5 更新时间:2009-6-29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之一。听课之后,听课者要给上课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有时上课者并不买账,不认同评课者的评价反馈,甚至出现与评课者“辩论”的尴尬场面。其实,这与听课者缺乏充分的听课准备有很大关系。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那么,听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一般情况下,听课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即学识准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物质准备和课前会议。 学识准备是指,听课者要做到“五要”。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等理论。二要理解掌握课程。三要充分把握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四要了解先进教改经验,熟悉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五要积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等。 心理准备是指,听课者应以学习者的身份听课,听课时精力集中,听、看、记、思相结合。 情况准备是指,听课者在听课前要了解听课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学生的当前状况,了解任课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特点等有关情况,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教研文化等基本信息。 物质准备是指,听课者要准备好听课用的材料,如笔、笔记本、教科和参考书等。 课前会议是指,为听课评课而召开的会议,主要研究内容有: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 据笔者了解,不少教师、教研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乃至少数“专家”,在对教材和教学内容不甚理解、对学生学习起点和实际学情几乎“无知”、对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意图事先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走进教室听课。这种没做好准备的听课,听课者自然会对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等比较模糊,不知道教学目标和听课目标,甚至会曲解教学过程和的设计等,自然会出现评课不当的情况,或大而化之、空洞无物,或凭空臆断、建议失度。可见,学识准备和情况准备是听课者首先要做好的。 在心理准备方面,听课者的角色定位影响着听课时的态度和情绪。如果把自己当做“学生”,将自己处在“学”的情境中,就会比较准确地知道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果把自己定位为“教师”,将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就会进行“如果我来教,该怎样上”的思考,在比较、反思过程中发现教学的优点和特点、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听课者只有做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结合,才能深入思考,提出恰当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随着听课评课向观课议课的发展,在物质准备方面尤其强调课堂观察前的技术手段和观察工具的准备:对听课者进行明确的分工和(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设计适应观察目标要求的格、计时工具、记录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等),以便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如果我们把听课评课当做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课前会议必然是听课准备必不可少的环节。崔允漷指出,课前会议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课者说课。二是听课者提问与上课者的进一步阐述。三是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听课者才能快速进入角色,围绕明确的目标和重点,集中注意力进行听、看、记、思,并有针对性地比较、分析、反思,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体会也就更加深刻,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更能够得到上课者的认同和积极回应。因此,为提高听课质量和评课效果,使其具备专业价值,听课者必须充分做好听课前的各项准备。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9年6月17日《课堂》版发表)
/
本文档为【做好准备去听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