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_李秀彬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_李秀彬

2013-05-05 3页 pdf 148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0160

暂无简介

举报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_李秀彬 收稿日期:2012 - 02 - 29 基金项目:浙江省卫生局资助项目(2007GA036) 作者简介:李秀彬(1979 -),男,湖北随州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 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通讯作者:吴松(1980 -),男,湖北随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针灸效应的基础研究。E-mail:119065124 @ qq. com。 4 讨 论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通常是 将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通过固体培养或者摇瓶液体培养 后,以溶剂提取菌丝或者发酵液,然后采用薄层层析 (TL...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_李秀彬
收稿日期:2012 - 02 - 29 基金项目:浙江省卫生局资助项目(2007GA036) 作者简介:李秀彬(1979 -),男,湖北随州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 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通讯作者:吴松(1980 -),男,湖北随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针灸效应的基础研究。E-mail:119065124 @ qq. com。 4 讨 论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通常是 将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通过固体培养或者摇瓶液体培养 后,以溶剂提取菌丝或者发酵液,然后采用薄层层析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内生菌株能否产生宿主植 物的活性物质;或者对内生菌株的培养物直接进行生物活 性筛选,然后再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生菌株进行放大培养 发酵,色谱分离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这 三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由于直接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的内生真菌培养时产生的生物活性成分常常是极其微量 的,TLC的检测灵敏度较低,难以检测到微量高活性成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虽然灵敏度大大提高,但是仅能 检测到宿主中对照活性成分;以生物活性方法筛选分离次 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工作量极大。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在 紫外区域有特征吸收峰,利用结构类似物紫外光谱的相似 性,可以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宿主活性成分结构类 似物进行初步筛选,特别是对内生真菌产生的微量、高活性 的宿主活性成分类似物的筛选,如喜树内生真菌中喜树碱 及其类似物的筛选[6]。石杉碱甲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在 228. 4 nm和 307. 9nm处,本文采用 HPLC - DAD 检测内生 真菌 DSJ5 的代谢产物,找出与石杉碱甲对应色谱峰,并将 该色谱峰的紫外光谱与石杉碱甲的紫外光谱比对,该色谱 峰与石杉碱甲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保留时间相近,且紫外 光谱与石杉碱甲极相近,认为该成分可能为石杉碱甲。 参考文献 [1] Liu J S,Zhu Y L,Chao MY,et al. The structures of huperzine A and B,two new alkaloids exhibiting marked anticholnesterase activity[J]. Can J Chem,1986,64(4):837 - 839. [2] Zhao J,Shan T,Mou Y,et al. Plant - Derived Bioactive Com- pounds Produced by Endophytic Fungi[J]. Mini - Rev Med Chem,2011,11(2) :159 - 168. [3] 承曦,陈钧,朱大元.蛇足石杉内生真菌 g5 的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活性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1):1764 - 1768. [4] 汪涯,曾庆桂,张志斌,等.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制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6):734 - 740. [5] 黎万奎,周吉燕,林子为.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 2F09P03B 产石 杉碱甲发酵条件的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4): 254 - 259. [6] 刘吉华,余伯阳.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代谢 产物的筛选方法[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4):6 - 10. 第 30 卷 第 8 期 2 0 1 2 年 8 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0 No. 8 Aug. 2 0 1 2 中 华 中 医 药 1782 学 刊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 李秀彬1,李正祥1,王立新1,张阳春1,孙武权2, 沈国权2,范炳华3,朱国苗4,吴松5 (1.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浙江 温岭 317500;2.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上海 200437; 3.浙江中药大学附属针灸推拿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拿科,上海 200021; 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摘 要: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手法作用机理。 方法:4 家医院将 137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 例)和牵引对照组(60 例),测量 治疗前后颈椎 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 < 0. 05)。结论:脊柱 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柱微调手法;颈椎曲度 中图分类号:R681. 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 - 7717(2012)08 - 1782 - 03 Effects of Spine Fine Adjusting on Cervic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LI Xiu-bin1,LI Zheng-xiang1,WANG Li-xin1,ZHANG Yang-chun1, SUN Wu-quan2,SHEN Guo-quan2,FAN Bing-hua3,CHU Guo-miao4,WU Song5 (1. Wenling Hospital,Acupuncture and Massage Branch,Wenling 317500,Zhejiang,China; 2871 第 30 卷 第 8 期 2 0 1 2 年 8 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0 No. 8 Aug. 2 0 1 2 中 华 中 医 药 1783 学 刊 2.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assage Branch,Shanghai 200437,China; 3. Acupuncture and Massag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0,Zhejiang,China; 4.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21,China; 5.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1,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Spine fine adjusting was used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the cervical curvature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was made. Methods:137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n four hospit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ne - tune the manual therapy group(77 cases)and traction control group(60 cases),cervical X ray cervical curve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Results: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n cervical curvature in manual thera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traction control group(P < 0. 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spine fine adjusting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ay be to restore the cervical lordo- sis. Key words:cervical radiculopathy;spine fine adjusting;cervical curvature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 础,包括颈周围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 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通常表现为颈及一侧上肢疼痛,同 时伴有该脊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缺失、运动功能缺损和反 射改变[1 - 2]。该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研究 显示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 3. 5%[3],在所有类型 颈椎病中占 60%左右[4],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脊柱 微调手法于 1990 年代开始在脊柱推拿临床应用,由于在治 疗颈椎病方面安全有效,2007 年在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应 用。课题组应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测评 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程度。 1 临床资料 1. 1 病例来源 病例来自四家研究单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纳入 38 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 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 34 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推拿 医院纳入 34 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纳入 34 例。 纳入病例中,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脱落 1 例,上海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脱落 1 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属针灸推拿医院剔除 1 例,最终符合集者 137 例。 1. 2 一般资料 按试验纳入 140 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脊 柱微调手法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颈椎牵引组)。研究中 脱落 3 例(占总数的 2%),最终符合方案集者 137 例(手法 组 77 例,牵引组 60 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性别、年龄、 病程)比较(分别经 χ2检验、t检验),均 P > 0. 05,无显著性 差异,表明两组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 两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珋x ± s) 分组 例数 性别(男 /女) 平均年龄 平均病程 牵引组 60 20 /40 51. 24 ± 5. 20 14. 28 ± 12. 20 手法组 77 28 /49 50. 94 ± 5. 31 14. 34 ± 11. 78 P值 0. 71 0. 37 0. 49 1. 3 研究对象 参照 1992 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神经根型 颈椎病的诊断[5]。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年龄 40 ~ 65 岁;③病程小于(或等于)5 年;④如果已经 接受过其他手法或保守治疗,经过 5 天以上的洗脱期。 1. 4 排除标准 ①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肩周 炎);②疑有或已确诊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脑部肿瘤 者;③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④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 老年骨质疏松症等;⑤诊断不明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症状 者;⑥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 =椎管矢状径 /椎体矢状 径 <0. 75);⑦严重的心、肺、脑疾患者;⑧手法部位有严重皮 肤损伤或皮肤病者;⑨脊髓型颈椎病;⑩不愿接受研究者。 1. 5 剔除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终止和撤出临床研究:①不能坚持 治疗者;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③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 其它并发疾病者;④病情持续恶化者;⑤中途提出退出临床 研究者。 2 研究方法 2. 1 治疗方法 2. 1. 1 脊柱微调手法操作 ①松解手法:患者侧卧位,颈 部自然放松,医者采用一指禅推法、拿法、弹拨法、揉法等手 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双侧交替进行,3 ~ 5min;②微调 手法:患者仍取侧卧位(任何方向均可),一手拇指按压于 病变节段前凸之横突前结节,掌根托住其下颌部,另一手掌 拇指按压于其上或下一椎体关节突上,掌根部托住患者枕 颈部;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待患者椎间隙拉开后, 两手拇指协调,以轻巧的动作,前后剪切推移病变节段,纠 正其矢状面移位;③结束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采用双手 托颈拔伸轻摇法轻轻放松颈部,采用拿法、弹拨法等手法对 症治疗患者上肢痠麻、胀痛、无力等症状,3 ~ 5min。 2. 1. 2 牵引疗法 患者取坐位,以枕颌布兜牵引,头部向 前倾 10 ~ 15°;牵引重量从 3kg 开始,按 0. 5kg 标准逐渐增 加重量,最大重量不超过 6kg;每次牵引 30min[6]。 2. 1. 3 疗程 运用脊柱微调手法隔日治疗 1 次,持续治 疗 2 周,共 7 次。治疗前后摄颈椎 X线片并测量记录。 3871 第 30 卷 第 8 期 2 0 1 2 年 8 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0 No. 8 Aug. 2 0 1 2 中 华 中 医 药 1784 学 刊 2. 2 观察指标 颈椎 X线侧位片观察测量颈椎曲度:采用 Borden 氏 法,即在颈椎侧位片上自 C2 齿状突后上缘至 C7 椎体后下 缘划一直线,使椎体后缘连线成一个相应的自然弧,在弧的 顶点—C4 椎体后下缘处作一垂直于 C2 ~ C7 连线的垂线, 该垂线的长度即为颈曲值。正常颈曲值为(12 ± 5)mm。小 于 7mm为生理曲度变小;大于 17mm 为理曲度变大;颈曲 值为 0 时为生理曲度变直;颈曲值为负数时为生理曲度反 张。颈曲差值(颈曲改善程度)=治疗后颈曲值 -治疗前 颈曲值。 2.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 SPSS 13. 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处 理,统计结果用 珋x ± s表示。 3 结 果 颈曲差值的比较(见表 2)。 表 2 手法组与牵引组颈曲差值的比较 组别 温岭组 例数1 (珋x ± s) 岳阳组 例数2 (珋x ± s) 针推组 例数3 (珋x ± s) 曙光医组 例数4 (珋x ± s) 手法组 16 2. 10 ± 2. 00 17 2. 11 ± 1. 99 18 2. 28 ± 2. 19 26 2. 18 ± 2. 15 牵引组 21 1. 33 ± 3. 01 16 1. 43 ± 2. 98 15 1. 47 ± 3. 01 8 1. 25 ± 2. 52 经加权均数法计算,t = 1. 818,P = 0. 035 < 0. 05,手法 组颈曲差值与牵引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患者经脊柱微调 手法治疗后颈曲值改善程度优于牵引组。 4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外伤或颈椎 长期前屈性劳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韧带钙化,颈椎周 围软组织僵硬,椎体内外平衡失调而导致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椎间隙变窄、椎体位置改变,椎体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 使颈椎周围软组织、肌腱痉挛并粘连结节而压迫刺激颈神 经根等组织,引起颈项背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为 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生理曲线改变引起相应水平颈髓及神 经根的应力集中,加重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损伤 和临床症状体征。目前普遍认为颈曲的变化是颈椎基础力 学失衡的结果,维持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对预防和治疗颈 椎疾患有积极作用[7]。推拿手法可以消除软组织的异常 应力,恢复骨关节、韧带肌肉的正常解剖和功能位置,重建 脊柱及软组织的力学平衡,达到“松则通、通则不痛”的目 的,从而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8]。 祖国医学认为其属“颈肩痛”范畴。多因体虚,复感寒 湿之邪;寒为阴邪,寒性收引凝滞,湿行重浊,导致颈部经络 气血阻滞而致,《要旨》指出:“气血凝滞,为肿为痛,宜用按 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经之肿, 其患可愈”。通过手法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祛风散寒, 疏筋通络,可使颈部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宣痹解痉,活 血止痛之目的,故有显著疗效[9]。 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筋骨失衡”的病机理论,在以软组 织松解手法明显改善颈椎病人颈部周围肌群力学性能,改 善甚至消除颈椎病人颈部疼痛等症状的基础上[10],重点纠 正颈椎矢状面移位和失稳,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颈 髓曲度,使病变节段前后柱应力分布得以重新分配,减少前 柱压应力,从而使颈椎间盘突出得以减少,重建颈椎静力平 衡,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并通过改善颈椎曲度,矫正颈椎 反屈,使头颅重力距减小,相应降低颈椎伸肌群的持续收 缩,降低颈椎负荷,改善颈椎伸肌群的劳损,巩固颈椎外源 性稳定。因颈椎动静力平衡得以重建,神经根高张力,神 经、脊髓的血供也得以改善,间接达到了缓解神经根周围压 迫和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炎性因子吸 收的目的,从而缓解症状或达到临床治愈[11 - 12]。 通过牵引颈椎,有利于水肿、充血组织的消退,减轻肌 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相对变大,减少对神经的压 迫和刺激;牵引还可使后纵韧带和纤维环后部紧张,对髓核 产生推力,同时增宽的椎间隙产生负压吸引,迫使髓核向椎 间隙内回纳,从而进一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13]。 因此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临床研究证实脊柱微调手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曲度方面优于牵引治疗,颈椎曲度恢复在神经根型颈 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可能的机理因时间及条 件所限,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椎曲度重建间的关系有待以 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颈椎病的现代概念[J].脊柱外科杂志,2004,2(2): 123 - 126. [2] Bogduk N. The anatom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neck pain[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2003,14(3) :455 - 472. [3] Salemi G,Savettieri G,Meneghini F,et al. Prevalence of cervi- 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a door - to - door survey in a Si- cilian municipality[J]. Acta Neurol Scand,1996,93(2 - 3) : 184 - 188. [4] 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 :472 - 474. [5]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 杂志,1993,31(8):472 - 476. [6] 杨克勤. 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3. [7] 吴广森,靳安民,袁岱军.颈椎生理弯曲的弧度法测量及临床 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6):601 - 602. [8] 李世刚,黄先立,程桯. 颈椎病病因分型法在推拿治疗中的 指导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744 - 1745. [9] 张向前.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及其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 志,2006,21(12):785. [10] 姜淑云,严隽陶,房敏,等.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 力学变化[J]. 中国组织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 (11):2029 - 2032. [11] 王新军,耿直.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应用颈椎调整手法 的利与弊[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697 - 699. [12] 张喜林,沈国权,房敏,等.“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 出症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34 -35. [13] 黄皖生,潘长青.龙氏手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 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54 - 1256. 4871
/
本文档为【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_李秀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