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

2017-11-21 19页 doc 42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 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 流变与意义呈现 心理学视角?? 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 TheAnalysisofTheRedClassicfromtheViewpointofPsychology ?~/Text/SongSuli 提要:本文主要采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从一个点入手:《林海雪原》的改编文本;以一条线为 脉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后现代心理学框架中的叙事心理学阐释并还原生 ...
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
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 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 流变与意义呈现 心理学视角?? 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 TheAnalysisofTheRedClassicfromtheViewpointofPsychology ?~/Text/SongSuli 提要:本文主要采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从一个点入手:《林海雪原》的改编文本;以一条线为 脉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后现代心理学框架中的叙事心理学阐释并还原生 活事件,考察在不同的改编版本中的叙事空间拓展和意义重构;第二部分运用现代文艺心理学原理,阐释其改编流 程中想象之美和现象之美的落差;g-部分综合运用心理学转向过程中的新流派——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相 关理论,对当下社会心理症候和观众心理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红色经典"改编的取向. 关键词:改编生活建构意义生成叙事想象之美形象之美精神超脱 基本资料: 1,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电影(《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编剧,导演: 刘沛然,1960年出品. 3,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上海京剧团集体改编, 1964年演出. 4,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编剧:王德忱,导演: 李文歧,2004年出品. 5,电脑游戏(《林海雪原》,青山动画工作室制作,北 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策划,2006年1月25日上市. (《林海雪原》的原型故事发生在1946年冬天,地点是 中国东北部的牡丹江周围.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反动的伪满官吏,地主,土匪之间展开的战斗.在其后的 60年中,这个真实事件不断地被讲述,不断地被新的媒介 重新建构.影响较大的有小说,电影,电视剧和电脑游戏. 如果加上连环画,版画,年画,漫画,动画,其被讲述,被 媒介化的形态就更为复杂了. 建构的过程是故事流传的过程,也是意义不断产生的 过程.采用相关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阐释林海雪原)) 的不同版本对生活事件的重新建构和意义呈现同样是一种 "建构",这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建构. 从叙事心理学的视角.看林海雪原》的 "内化叙事"和"外化叙事"轨迹 叙事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人类行为是如何通过故事 而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l叙事心理学的研究者认为: "叙事是一种框架,人类依据这种框架为时间性体验和个 人行动的体验赋予意义.叙事意义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可 以将人们对生活目的的理解通过一种形式现出来,二是 可以把人们的日常行动和生活事件连接成意义相对完整的 单元.叙事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使人理解过去,也可以 用来构想未来.它是人类存在获得意义的_个主要框架."l) 叙事心理学在应用到心理治疗分析时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 果.由于其理念和应用都涉及到叙事及其叙事者,叙事空 8O2007年第1期 间和叙事话语的分析,所以,这些方法为文学作品和影视 作品的叙事性分析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叙事心理学在分析不同的叙事过程时,还引入了法国 社会学家图尔干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内化"——指 人通过认知将外部事物转化为内部思维,是一种社会意识 向个体意识转化的过程.叙事心理学认为,"内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叙事的过程,是个人按照文化中的支配故事框架 建构和诠释自己的生活.比姬在战争年代有很多人以"英 雄"的故事为范本,书写自己的生活;现如今有很多年轻 人以"明星"为追捧对象,用成名获利作为个人生活的追 求."外化"与"内化"相反,是在叙事过程中不断地寻找 支配故事的主题之外可能拓展的叙事空间,从而开启新的 情节,讲述新的故事.本文中所使用的"叙事空间"首先 是一种心理空间,是由个人建构的."我们把解释经验的过 程中出现的元素放在这个空间中",【3)用经历的事件重新 建构生活,阐释意义,这就形成了叙事作品. 在心理治疗中,"内化"更多地被用来分析患有心理疾 病的人群.以近几年来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为例,按照病理 学观点,认为他们是患了抑郁症.但若用叙事心理学分析, 则可以通过其重复出现的主题话语发现"内化"到他们思 维中的支配性故事,如他们会反复说"找不到好的工作", 怕父母失望",咱在同学中丢脸"这样的话.在这些语词 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故事的叙事者是父母, 同学,叙事的主题是传统的择业观.在进行心理治疗时, 叙事心理学者往往不是给他们吃抗抑郁的药物,而是进行 "外化"式的对话,让当事人逐渐从原先的叙事空间中走 出来,在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多个层面重新审视原 先的那些问题,让自己成为自身生活的叙事者,并将新的 元素放入自己的叙事空间中,从而对生活,对职业产生新 的理解和希望. 在对(《林海雪原))及其改编作品进行分析时,叙事心 理学的立场和观点能让我们在文本分析时有意识地把握叙 (1)(2)李明.杨广学《:盘萌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3)同(1),第81页. 事者的叙事框架和其后隐藏的意义,"内化"和"外化"概 念的引入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林海雪原》及其不同改编版 本中叙事空间的转变和生成的意义. 一 小说作者的"内化叙事"和意义生成 依据叙事心理学理论,个人按照社会或文化中的支配 故事建构和诠释自己的生活,可称之为"内化叙事",而支 配叙事则是指"一个人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反复出现 的,带有选择作用的主题"." 任何一部小说的作者,都是在用故事建构自己对生活 的理解.林海雪原》的小说作者曲波所处的生活中,"爱 谁,恨谁,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打击什么,都不 允许有一点含糊".他真挚地写道:"我爱党所领导的解 放人民的伟大事业,我爱党所给予我们的光荣的任务,我 爱小分队的战友,我爱林海雪原的蘑菇老人,工人和猎手, 我爱林海雪原的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它们是祖国的锦绣 河山,是祖国的万宝库„„战争年代,使人格中的某 一 层面得到极度张扬,甚至遮闭了其他层面.所以,小说 林海雪原》正,反面人物形象呈现出两个极点:小分队战 士的勇猛自信和土匪的猥琐胆小,百姓的真挚淳朴与匪徒 的穷凶极恶;包括主要人物杨子荣的智勇双全和座山雕的 狡诈阴险,都处处对比鲜明.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人物似 乎都是"扁平"而不够丰满的,但从作者对当年生活理解 的角度出发,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从小说的建构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把握到作者选择 素材,建构生活的支配性叙事.全书中,支配性的故事主 题是"英雄剿匪,足智多谋,克服万难,不怕牺牲".所以, 分布在小说中的33个小故事是诉说这一主题的.比较精彩 的情节有"杨子荣智识小炉匠","杨子荣献礼","杨子荣 舌战小炉匠","小分队驾临百鸡宴"等.其余五回中的故 事虽然没有直接凸显这一主题,但也是为衬托主题服务. 就这样,通过小说作者的"内化叙事","1946年冬发生在 东北牡丹江周围的剿匪斗争"中的一个个事件得到了重新 选择,组织和排列,构成了具有相对完整性的小说文本. 这个重新建构的文本整体有了超越原事件本身的意义. 第一,它呈现了作者对自己生命存在的建构,使小说 的意义真实可信.人对自我生命状态的感知是在对时间的 把握中完成的,而时间的呈现则是通过叙事来完成,"人在 听故事时也便在闻知时间".【7《林海雪原》中的故事,有 很多是作者曲波亲自见证的,甚至是亲历的,所以其叙事 就更是渗透着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 第二,一组"英雄群像"的塑造,使小说的意义具有 了动人的升华基础.1955年的春节,在温暖小屋中享受幸 福生活的小说作者再一次记起了六年前的冬天,"夜,是如 此的宁静,我望着窗外飞舞着的雪花,茫茫的林海,皑皑 的雪原,杨子荣,高波,陈振义,乐超家,孙达德等同志 的英雄形象与事迹,又一一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当这 些人的事迹经过典型手法构成文学形象并最终感动了读 者,小说的意义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他们的心中. 第三,作者对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讴 歌,使小说的意义与当年人们的崇高理想相契合.作者坦 电视文化批评 TVCUltureCriticism 言,"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着,其中人物 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曾深深教 育了我,它们使我陶醉在伟大的英雄气概里".(9'实际上, 这种强烈真挚的高尚感受体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很容易 唤起同时代人的共鸣. 二电影现代京剧和电视剧改编中的叙事空间拓展 和意义重构 "外化叙事"最先是在心理治疗中使用,意指:不断地 将治疗者和其"内化叙事"分离开来,以便在一定的文化 和历史背景中重新解读"内化"了的故事,最终将其解脱 出来.用到叙事创作上,如果把文学原着看作是作者不断 "内化"的叙事,那么,改编则可以看作是一个"外化叙事" 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新的距离来审视原先的"内化叙 事"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原作的叙事结构发生松动, 让新的事件和线索渗透到原叙事过程中.这种渗透最终会 打破原结构,这就是解构.解构的同时,新的故事和思想 也就得以建构,或称之为重构. (一)电影版,现代京剧版《林海雪原》的"内化叙事" 重组:由精神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到政治上的个人崇拜. 改编为电影版和现代京剧版的林海雪原》只是节选 了原着中"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情节.所以,电影林 海雪原))又名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则直接以《智取威 虎山))命名.有研究者从"内容叙事学的角度出发, 认为林海雪原》的电影版和现代京剧版是尊重原着的, 对原着情节的改动不大.也有研究者从"表达叙事学") 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的媒介形态对作品改编的影响, 如电影和现代京剧更注重冲突和悬念的设置,电影从"有 负伤女人倒在雪地上"开场,有悬疑感.现代京剧从侦察 到座山雕的行踪,进行跟踪开始,有"过程感";又如电影 的视听化展现更易于让观众有身临其境感,现代京剧的激 情表演对观众也有极大的煽动性等等.这一切变动,其实 还属于对原着的"内化叙事"重组. 但叙事心理学认为,不管是表达叙事学还是内容叙事 学,都是针对文本本身进行分析.显然,这样的对比分析 很难发现"内化叙事"和"外化叙事"的转化轨迹,会遮 蔽"外化叙事"的转折点,从而无法在社会或文化的更大 背景中诠释文本. 当我们关注主题话语特性,重新介入《林海雪原))小 说版,电影版的考察,发现了电影版中的两段对话和小说 的主题话语似乎有开始偏离的痕迹,即:电影版的《林海 雪原》显露出"由精神的革命英雄主义到政治上的个人崇 (4)同(1).第75页. (5)(6)(9)曲渡《林海雪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98页. (7)【德】舒里安,《影视心理学》,罗悌伦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8)同(5).第596页. (10)【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l,刘云舟 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11页.内容叙事学关注被讲述的故事,人物的行 动及作用,行动元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这个研究领域,人物的行动是由画面和声 音表现的.还是由小说的词语表现都不重要.其领军人物是致力干结构分析的格雷马 斯. (11)同(10).表达叙事学关注人们讲述所用的表现形式.如叙述者的表现形式, 作为叙事中介的表现材料(画面,词语和声音等),叙述层次,叙事的时间性,视点等. NOl36e?NTEO矗鼗0{藩妻蘩蠡8l 拜"倾向,这是否意味着"外化叙事"中新的意义生成呢? 在电影进行到65分钟时,小分队指挥官少剑波给夹皮 沟的群众分发上级送来的粮食,有一段讲话.他的话结束 后,响起群众的欢呼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 民政府万岁!解放军万岁!"这个场景几乎是小说场景的 还原,不同的是:小说中的口号是"共产党万岁!人民政 府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并没有"毛主席万岁!". 再比如,当电影进行~J]90分钟时,表现群众在火车旁送行. 一 位送行群众对火车上的人说:"带几张毛主席像回来!" 事实上,原小说通篇中都没有出现过"毛主席"这三个字. 用文化分析学者的解释,这可以视为是文本中的社会和时 代印记.电影的放映与小说的出版虽仅相隔一年,但中间 经过了一次庐山会议反右,政治形势有变.这在当时作为 政治宣传工具的电影中当然不能不有所反映. 四年之后,到现代京剧版的((林海雪原》时,支配性 的叙事虽然还是"智取威虎山",但个人崇拜的思想已经成 为整出戏的另外一条叙事线索.为此,小说中"冷静沉着, 足智多谋"的指挥官少剑波成了一个政治代言人,他的出 场不是像小说中一样,左右战局,决策于掌股之间,而是 另外加了一重任务——歌颂领袖,其他一些人物和情节的 安排亦是为了相关的歌颂内容.在第四场戏"定计"中,少 剑波出现了这样的话语:"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革命的战 争就是群众的战争„„"在第七场"发动群众"和第八场 "计送情报"中,又分别出现了"全托毛主席的福","毛主 席指引我们前进„„"的唱词,等等. 其实,结合时代大背景,我们发现"精神上的革命英 雄主义"体现在现实中即是"革命英雄崇拜",与"对领袖 的崇拜"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不过,前者可能是对一类 人或一群人的崇拜,而后者往往是对一个人的崇拜,即"个 人崇拜".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个体对主流权威的臣服.所 以影,戏改编版的《林海雪原对原小说的"内化叙事 空间没有转换成"外化叙事"的建构,顶多只能说是囿于 体裁形式的变化而对某些表达元素进行了重组,但新的意 义没有明显的生成."忠实原着"说,应当是能够成立的. (二)电视剧版《林海雪原》:叙事空间拓展引发的歧 义. 叙事空间有狭窄和开放的区别.在心理障碍中,大多 数的患者都是因为心理空间太狭窄,找不到生活中的多种 可能性而钻进了牛角尖走不出来.在治疗中,心理分析师 需用极大的耐心和技巧发现"外化叙事"的转折点,巧妙 顺畅地帮患者打开新的"情节",书写新的"生活故事". "外化叙事"的转折点要在患者的对话中捕捉,从其原来的 "内在叙事"中生发,这样才能保证"外化叙事"的空间和 原先的"内化叙事"空间之间无明显裂缝,完成顺利的转换. 用这种思路来分析((林海雪原》及其改编,我们发现: 就小说本身来讲,其叙事空间并不是严密无间的.这是 作者第一次写长篇,难免在叙事空间的建构上有缺憾, 比如33个小故事相连,有的地方就显得不紧密."智取 威虎山"只是改编者从其中精选并加工了的一个故事, 相对于原书的叙事空间,这个故事的叙事空间要严密得 822007年第l期 多.这就难怪电影,现代京剧以及其他艺术样式多以这 个故事为蓝本. 如果说,小说((林海雪原》还有很多可以进行"外化 叙事的点,如极具人格魅力的蘑菇老人,青年猎手,棒 槌公公„„那么,从小说中抽取出的"智取威虎山",则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对完整和封闭的故事情节,简单 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关系而有了较多的限定性因素,"外化 叙事"的点其实很难寻找,派生新的情节并不容易.所以, 并没有过于进行"外化叙事"的电影改编不但没有遭到斥 责,反而赢得了赞誉;至于现代京剧遭到批判也主要是囿 于政治因素而不是叙事方式的变化. 到电视剧版的《林海雪原》播映时,已与小说初版相 隔了45年.时代与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大潮 与娱乐化理念冲击了艺术圣殿.影视艺术尤为甚之.在此 背景下,电视剧《林海雪原》的编导者从多个点上对"智 取威虎山"的故事——而不是整个小说原着,进行了叙 事空间的拓展,而且力度很大,但问题也因此产生. 我们得承认,这部电视剧的叙事构成比较复杂.存在 "外化叙事"的因素,但它又未完全解构"内化叙事"的空 间形态.整体表现为:"外化"叙事空间和"内化"叙事空 间的断裂,难以合一. 全剧30集,确如其宣传语所言:"在忠于原着的基础 上在人物塑造和剧情编排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忠于原 着的部分,可以举出很多;但人物塑造和剧情编排有相当 大的部分就不仅仅是大胆突破,而是重新"创造"了.比 如人物安排上,剧中杨子荣的初恋情人槐花,槐花的土匪 丈夫老北风,再加上槐花的儿子一座山雕的义子,这些 人物和相关的情节在原着中找不到一点点蛛丝马迹.而由 此渗入的"三角关系","白茹被罚下小操"之类的娱乐元 素所引申出的"外化叙事"倒是部分解构了"内化叙事"的 英雄主义情结,似乎是创新,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但 结果呢?导致作品整体叙事空间的断裂,使得主题意义的 生成和人物情感的确立遭到结构性破坏.电视剧《林海雪 原》播出后遭人垢病,称其"粗俗",大多源于这"外化叙 事"的失当. 应当指出,对于"红色经典改编采用"外化叙事策 略是十分危险的.网上对某些商业大片如((无极》之类进 行解构,恶搞,玩玩"外化叙事",那不过是时髦后现代的 一 种玩闹,或可称之为恶作剧,是年轻人某种不满情绪的 发泄或借机自我表现.权作一笑,不必当真就是了.因为 你商业大片是娱乐,我这也是娱乐,有何不可?但用到"红 色经典"上,如((闪闪的红星,那就会招来众怒.这是必 须分辨清楚的. 三,电脑游戏中解构性的虚拟"内化叙事"与体验寻求 2006年1月,一款以((林海雪原命名的ARPG(动 作角色扮演)游戏上市.在"红色经典"中,((林海雪原》 率先涉足新媒体. 这类游戏的核心是"角色扮演".这个概念来自戏剧舞 台表演,指按照剧本的规定扮演某一个特定人物心理学 研究表明,角色游戏在二岁的孩子中间就已经开始,到六 七岁时基本结束.在这个年龄段中,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 所喜欢的任何一个形象,如很多中国小孩喜欢动画片中的 "奥特曼",就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为"奥特曼",并让别的人 装成"怪兽",让他来打.儿童角色扮演游戏还会"严格规 定如何加入游戏,怎样进行假装以及如何退出游戏".(1z) 在后现代的文化气息中,游戏被不同的年龄段所需求,媒 介也在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这种需求.从电视,电影到网 络,甚至生活中,游戏无处不在,好像是一种"全民参与 的童年体验". 首先,角色游戏是一种"内化"叙事. 无论是儿童的角色扮演游戏,舞台上演员的角色扮 演,还是电脑角色游戏,都需要从现实角色到游戏角色的 "内化",都是一个"内化叙事"的过程.但和作家不同,和 真正的生活叙事也不同,这些状态下的"内化"不是社会 意识向个人意识的转化,而是游戏者在虚构的叙事情境下 对虚构叙事的体验. 在林海雪原》的游戏中,玩家体验的角色是剿匪英 雄杨子荣.游戏开场,一段开场动画之后,黑底字幕显示 "我是杨子荣„„"提醒你角色转换开始.先是难易程度的 选择,然后游戏正式开始.游戏中共有地洞22个,野外25 处,村镇或土匪巢穴等32处.所有的故事会在这些场景中 发生,主角要在这些区域场景中来回穿梭,从而推进故事 的进展.游戏的操作界面上显示了l1种功能,包括地图, 道具栏,伪装栏,武器配件栏等.主角始终都处在伪装的 状态,可以伪装成猎人,记者,土匪,毒贩子,胡彪,生 化博士6种角色来进行侦察.整个游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仅各种配件和武器装备就有很多个级别和数百个编号.像 小说中的章回和戏剧的场次一样,游戏由6个大的事件组 成,每个大事件中还包括十多个小的事件和无数个环节. 这些事件都是具体的任务,只有上一个任务完成后才能接 受新的任务.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叙事空间构建的过程. 其次,这样的叙事空间是不断解构的. 电脑游戏的叙事线索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因 为电脑空间链接的随意性,因此它比电影故事发展还要具 备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叙事空间是在内部结构的不断解构 中形成的,没有既定的轨迹和目标,叙事的情节随时都可能 改变.比如:如果杨子荣在完成第一个任务"视察伤员治 疗"情况时遭到大狼狗的攻击并被咬死,那他的生命值就成 了零.当然,游戏还会提供让主角生命值恢复的方法.如果 不能恢复,再遭受攻击时,主角就会死亡,游戏结束.但新 的游戏还可以开始.在"结构——解构——再结构——再解 构"的往复中,现实生活的不可往复的线性时间体验被完全 打破. 再次,这样的叙事空间不产生意义,只提供"体验". 伽达默尔从心理学角度论述过人们对于游戏的通常感 受——轻松愉快感及其原因.他说"属于游戏的活动不仅 没有目的和意图,而且也没有紧张性.„„游戏的轻松 性在主观上是作为解脱而被感受的,游戏的秩序结构好像 让游戏者专注干自身,并使他摆脱那种造成此在真正紧张 电视文化批评 73/CUltuFeCritic{sm 感的主动者的使命.游戏的真正本质在于使游戏的人脱离 那种他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所感到的紧张状态."(" 在游戏中,不确定性的随时存在是对游戏者的最大刺 激.失败是暂时的,成功也是暂时的,不需要结果,自然 也没有意义产生.在活动本身中游戏者得到满足. 在电脑游戏《林海雪原中,游戏者可以在村庄中任 意穿梭,可以自己决定行走的路线,可以在伪装侦察中体 验剿匪的惊险和刺激.游戏结束时,游戏者无需进行意义 的提升和总结,无需进行革命激情和共产主义品质的思 考.因为他在起初就深知:这不是真的,只是玩. 原作只给游戏提供了叙事大的框架和可供参照的人物 关系,行为环境,还有就是品牌了. 对于读者来说,文学中的形象是在抽象的想象中完成 的,靠知觉联系而逐步地将零散的形象整合成一个整体. 影像却是直接地将"完形"的整体交给观众,让观众"直 觉".一些文学经典中的艺术形象,经过了几代人的想象, 似乎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完美境界,这时候,用 影像对其"具象化"就有很大的风险,即是对原着中一系 列成功形象的再现.认知心理学派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对 客观事物的不断地认知会在心理中形成一定的"图式",当 新的刺激进入时,原有的"图式"有可能接受刺激,这就 是"同化",这时,人的抵触情绪和落差都不会产生;但如 果新的刺激不能被原有"图式"接受,则会有抵触.抵触 不是很大时,会有"顺应",并使原先的"图式"有所改变. 但如果抵触很大,则对新的刺激不但不接受,甚至反感. 林海雪原》的电影是黑白片,观众对其还原形象的标 准自会有所降低.对于现代京剧,由于有了"唱念坐打"等 戏剧程式的加入,观众的审美注意被京剧表演本身的魅力 吸引了很多,又加之是名角儿就更甚.如此,便分散了对 形象再现的苛求.对于电脑游戏,参与者更看重的是游戏 本身的设计和玩游戏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象的再现虽然 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对于电视剧,形象的再现任务就 艰巨得多,一方面影视技术和艺术的发展提升了观众的审 美品味,另一方面是观众要在电视呈现的形象中对曾经的 文学想象进行对应和比照,当现象之美不足以印合或提升 想象之美时,观众的失落感自然而生. 从审美体验来看,《林海雪原及其电视剧改编文本中 的想象之美和现象之美的落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 "林海雪原"的形象再现 在小说中,"林海雪原"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意境. 虽然作者一再自谦文字功底的不扎实,但林海和雪原 的描绘还是引发了读者对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松涛涌动, 峡峻山险的丰富想象.尤其是当这些景物描绘和人的情感 体验融为一体时,更是发挥了文字媒介的想象优势. (12)【美]patricia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谢影,苟建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版,第45页. (13)【英】齐格蒙,鲍曼《自由论》.1988年版,转引自董虫草《伽达默尔的游戏 理论》,hap://www.be-word-art.com.CII. NO】360O彳塞OA察{嚣蠡83 比较电视剧的一些场景再现,有了实在感,但少了一 些诗意的空灵,更少了那种天人合一的情境. 其实,林海雪原本身也是一个有情有意,充满血肉的 角色.这在原小说文学描绘中容易体现,可化为电视剧的 具象呈现就难以办到了. 想象之美与现象之美的落差,由此可见一斑. 二.白茹的形象再现和情感表现 小说(《林海雪原虽然是讲述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 情,其中很多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但虚构的 成分仍然很多.klan女护士白茹,便是虚构的.依照当年 战斗环境的严酷,在一群男兵中出现一个姑娘实属有些牵 强.但小说作者根据自己当年所接触过的女战士形象,典 型化地塑造出白茹这一形象,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具有艺 术真实感.电视剧改编中,白茹的形象再现存在较大的问 题. 首先是外貌和气质的落差. 在小说中,白茹和另一个女反面人物蝴蝶迷形成鲜明 的对比.以蝴蝶迷的丑反衬白茹的美.白茹美丽,快乐,善 歌又善舞,"是人们心目中的一朵花",人称"小白鸽".总 之,她一出场,便是一个非常可亲可爱的形象. 但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小白鸽的形象都没有达到小说 中描述的这种感觉.电影中的白茹,除了面容,头发和男 战士有些许差异,看不出她更多的女性特质.战士层面的 勇敢,刻苦表现有余,而"女"之可爱形象刻画不足.电 视剧中的小白鸽虽然有了"健康美丽"的女性外貌,但缺 少了小说中女性特有的形体灵动和细腻的内心世界. 相比之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做法比较巧妙. 剧中的正面女一号不是小白鸽,而是小常宝——个父母 被土匪杀死,被好心的猎户收养,藏在深山里的姑娘.因 为和土匪有"血债",其性格充满野性却又不乏女性的可爱 之处.在主动请缨参加奇袭威虎山的任务时,更是表现出 了超常的勇气.再加上唱腔和表演都很有激情,配上那一 身红棉袄,红头绳的装扮,小常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护士白茹只在第七场中抢救晕倒的李勇奇的娘时出现,也 只是简单的执行任务.这样一来,原小说里小白鸽的形象 在观众的想象中还是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其次是对白茹的情感表现. 在小说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年代中,白茹对少剑波的 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在40万字的小说中,关于二人 感情的描写总共加起来也不会超过5000字,而且大都是通 过两个人,主要是白茹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我们能够体会 到,这种感情在矜持中透着浪漫,往往通过情景交融的手 法细致描绘地展现出来. 电影舍掉了这段感情,这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可 能也和这种微妙感情的难以把握有关.电视剧中,白茹和 少剑波的感情戏保留并大量拓展,但滋味已全变了.这种 "变味"和剧作的改编有关.本是男女间初恋感情的暧昧流 露,自然而亲协到了电视剧里却成了一个有预谋的安排, 爱情的味道大变,观众的失落感产生在所难免.同时,这 842007午第1期 "变味"亦和演员的表演有关.也难怪,生活在90年代的 女演员很少能演绎出那样一种羞涩和含蓄的爱情感觉. 三,"雪上飞侠"的形象塑造 小说(《林海雪原》提供给读者的还有一个极具魅力的 意象,即"雪上飞侠".这些飞侠的特点是猛,快,巧.猛 指的是大胆勇敢,不怕摔跤;快指的是猛中加力.有了大 胆,加上力气,滑起来就会很快.还要巧,巧得像小鸟,什 么路都能滑,什么障碍也挡不住,什么样的密林和灌木丛, 都能像燕子一样穿梭过去.在与匪徒周旋和斗争中,高超 的滑行技术帮助战士们节省了时间,躲避了射击;在作家 的回忆中,雪上飞侠己经成为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牢牢 地定格在纸上;在读者的意识中,雪上飞侠的意象既是能 指,更链接着众多的所指:激昂,灵巧,传奇,浪漫„„ 在这样的意象中,雪似乎有了生命,真正成了战士们的好 朋友,如影随形,人雪合一. 这又给影像还原带来了难度. 在电影中,少量的雪上滑行镜头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 印象.在电视剧中,战士们第一次和雪的亲密接触就是第 6集中的"雪中锻炼"一场戏:杂乱的滑落,杂乱的动作, 杂乱的表情,无论如何都无法和"雪上飞侠"联系在一起. 即使是主角杨子荣的出场,也只是坐在雪橇上,稳稳地哼 着小曲,哪有飞侠感觉? 总之,《林海雪原》小说中的文学审美意味在相关的影 视改编版中已经所剩无几了. 积极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启示:乐观自信 与精神超脱—一从今冬流行"红"色服饰说起 尽管"红色经典"的改编不断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 但这股热潮却没见减弱,而且越来越向着健康的方向发 展.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我的长征》,"红色经典"使 所有和"红"相关的资源都被开发,被利用起来.今年冬 天满街的各种各样"红"的服饰再一次宣告这个资源被利 用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红色经典"改编热的背后有着更深 层次的心理需求,红色昭示并召唤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这 个颜色所能代表的精神. 有学者说,"红色经典具有一种自身独特的持久生命 力,而且具有一种时代的标志性„„"'也有学者说,"红 色经典最核心的东西,是爱国的,正义的,勇敢的,牺牲 的,特别是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人道主义".革命和红色的 联接在哪里?很简单,是热情,是乐观自信的热情.【l' 随便翻看红色的寓意:基斯洛夫斯基电影(《红象征 博爱;土耳其将红色美人蕉寓意真诚的追求;红色玫瑰象 征真挚的感情;企业标志中用红色象征热情,创新,向上, 生命,友好的精新疆和阒玉雕作品常常雕刻红色蝙蝠, 寓意"鸿福齐天"或"鸿福无量"„„从这个意义来看 "红色经典"的改编,我们更容易找到其"热"的原因. (14)黄会林语,引自《今日中国》2004年第7期. (15)宋家玲语.引自《令日中国》2004年第7期. 一 , "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心理原因:社会中积极 元素的稀缺 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期盼中的幸 福感,相反,战争,灾难,疾病让人们的快乐体验越来越 少,当"身体写作,"感官刺激的热潮过后,围绕人们 的依旧是失落和孤独.西方国家如此,东方社会亦然. 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界开始了对积极心理学的研 究.2000年和2001年,世界着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 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都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 辑."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该研究领域,并逐渐形 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之后三年间,韩国大拍大 长今》,((加油,金顺!》等充满积极元素的电视剧.2004 年开始,这些电视剧在中国的火爆让人瞠目.国内,大规 模的"红色经典改编和争论也在这一年如火如茶地展开. 这再一次印证了20世纪心理学发展和电影,电视的交织. 当然,电影,电视和心理学的并行发展和相互交织在大多 数的情况下只能作为"事后的分析去认识.即便如此,我 们仍旧可以得出结论:处在消极情绪中的人类需要积极元 素,大众传媒电视自然站在提供积极元素消费的最前沿. 二,人们对"红色经典"的心理需求点:乐观自信的 精神需求 笔者认为,在"红色资源的消费中,观众的心理需 求主要是乐观自信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社会竞争压力和生 存压力都很大的现实中尤其可贵,也是人类适应现状所需 要的心理素质. 在21世纪初,和积极心理学并存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 进化心理学.以神经科学和基因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进化 论重新被学者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并有了新的阐释. 进化心理学认为:"环境和基因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1) "自然选择不仅发生在身体,器官和行为层面,也发生在认 知层面上,信息加工过程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不断地进 化,(1而这种进化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生存 压力和适应,其次是"社会压力和适应,还包括"生殖 和繁衍的压力与适应.(19 这样看来,压力不只是消极的,还有积极的成分,那 便是促进人类的进化.从自我生存的角度来讲,只有具备 适应各种压力的能力才能保证生命的能量.适应压力除了 多学知识,多掌握生存技能等物质要素外,还需要精神的 品格,那就是在压力面前不气馁,不放弃的乐观,自信的 精神,?大长今中充盈着这种精神,(《金顺,加油!》也 是这样的一个"出现困难——克服困难的叙事轨迹.从 这个角度来看,大长今等电视剧的热播和进化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又有了某种契合. 在对外来文化产品消费的同时,对本土资源的挖掘利 用乃是根本.中国和革命相关联的"红色资源是离我们 最近也是最具备乐观进取精神的资源,更何况这种精神不 是在电视剧中而是在现实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新中 国的建立是这种精神鼓舞下最绚丽的成果.于是,"长征 作为符号被一次次地使用,不仅提供"红色资源还提供 电视文化批评 TVCultuFeCrit{C{Sm "故事模版.由此形成的原创"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当然 也会成为观众需求的热点.对于影视艺术来讲,"红色经 典改编很可能于今后也会时起时伏地延续下去. 必须再次强调的是,观众需要的是这种精神对当下现 实的冲击和反衬,而不是打着"红色旗号对当下现实的 低俗迎合. 三,"红色经典"改编需要和整个时代的心理学转向相 契合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已经打破了延续百年的以"精神 分析,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为统治的心理学形势.这 些在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心理流派的共同特点是"否认人 性的独特性,将人喻为动物和机器,认为消极性是人心理 和行为的基本属性,渲染一种悲观人性论和消极心理论. 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方,面对人们在战争中残留下的 心理疾病和阴影,这些心理学流派的产生是必需的,而且 也确实为治疗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但心理学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另外两项更重要的使 命:一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二是发现并培养 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如果说,在战争和混乱年代,治疗人 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是心理学的首要使命,那么,积极心理 学和进化心理学就是为完成这样的使命而产生的心理学流 派. 中国"红色经典"的改编和"红色资源的利用是这 种心理学研究转向的佐证,同时,我们更希望这种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能为"红色经典改编和"红色 资源的利用提供心理基础.尤其是那些想借中国"红色 资源打经济算盘的人更要从这种心理学转向中分析出观众 的真正需求,正确提取当代观众急切需求的"红色资源 中的有利元素.否则,就还会步电视剧版林海雪原》的 后尘. 另外,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中还包括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互动,崔永元主持的 电影传奇和我的长征》中这种元素的使用比较充分. 因为本文的重点在林海雪原》及其改编文本的分析,所 以对这个心理学流派和其主要观点不再详述.希望以后的 文章中会有涉猎. 最后,从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给致力 于"红色经典改编者两点建议: 一 是深入挖掘"红色经典中英雄人物的积极心理, 为整体消极的现代人类生存提供乐观向上的精神消费. 二是悉心呵护"红色经典"中个人和群体中散发出的 "无我和"大我的精神品质,为当代中国存在广泛的"私 我和"本我提供另一种参照. (宋素丽,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 100024) (16)叶浩生主编《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o5年版,第470页. (17)(18)同(16),第458页,459页. (19)同(16),第459,460页. NOj36G0襄辨0RACYl辩麓A85
/
本文档为【心理学视角:剖析一部“红色经典”的形态流变与意义呈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