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

2017-09-26 7页 doc 2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 商榷 2007年第12期化学教育?51?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 代伟罗雪容 (重庆市南开中学400030) 2007年第5期《化学教育》上刊登了田宗学老师撰写的 论文《一个不可靠的结论》.在此文巾,田宗学老师从实验观 察和理论分析2个方面得出结论:只有当乙醇中含水量超过 一 定的比例(体积大于1:1)时,无水硫酸铜才开始变蓝.所 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的结论并不可靠,更 是一个错误性的结论. 笔者通过实验...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 商榷 2007年第12期化学教育?51? 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 代伟罗雪容 (重庆市南开中学400030) 2007年第5期《化学教育》上刊登了田宗学老师撰写的 《一个不可靠的结论》.在此文巾,田宗学老师从实验观 察和理论2个方面得出结论:只有当乙醇中含水量超过 一 定的比例(体积大于1:1)时,无水硫酸铜才开始变蓝.所 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的结论并不可靠,更 是一个错误性的结论. 笔者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为田宗学老师得出的结论 还需要再商榷. l实验 (1)我们首先重复了田宗学老师的实验.取1支小试 管.分别Hj滴定管量取2.o0mI无水乙醇和2.()()mI蒸馏 水,振荡摇匀后.加入少量新制无水硫酸铜粉末,再充分振 荡,发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很快变成浅蓝色,而不是"颜色没有 变化". (2)取3支小试管,编号为???,分别加入2.oomI无 水乙醇(乙醇质量分数为99.5V00),2.00mI医用酒精(乙醇 质量分数为95),2.00mI无水乙醇和0.20mI蒸馏水(乙 醇质量分数约为88),再分别加入少量新制无水硫酸铜粉 末(约为0.1g).经观察,试管?中硫酸铜粉末仍为白色,试 管?中硫酸铜粉末经过约1分钟后变为浅蓝色,试管?中硫 酸铜粉末很快变为浅蓝色.3支试管中硫酸铜均以同体形 式存在,沉于试管底部. (3)再取1支小试管,加入0.5g五水硫酸铜品体和 5mI无水乙醇,充分振荡后.晶体仍为蓝色,颜色没有变浅. 2分析讨论 (1)田宗学老师是从能量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原 文认为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为 15.12kJ/mo1.而氢键键能约为40kJ/mol,因此电离出的无 色Cu抖很难破坏乙醇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而形成蓝色的水 合铜离子,当Cu与乙醇分子争夺水分子时,水分子势必优 先与乙醇分子结合. 笔者的疑问首先就来自于"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过程释 放的能量为15.12kJ/mol"的描述.作者在文中没有给出具 体的计算过程,也没有给出数据的出处.而无论是查资料_1 还是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我们都可以得到无水硫酸铜的 溶解热为一66.1kJ,/tool(负号示放热),与15.12kJ/tool 相去甚远. 其次,无水硫酸铜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无水乙醇.在 实验(2)中即使乙醇中含水量达到12%时硫酸铜粉末最终仍 以同体形式存在.此以无水硫酸铜的溶解热数据为判断依 据未免不符合实验事实. 再次,在实验(3)中也没有观察到乙醇夺取五水硫酸铜 晶体中水分子的实验现象. 无水硫酸铜吸收水变成五水硫酸铜,其方程式为 Cus(~+5H()一CuSO?5H.O,这个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77.6kJn】ol一..常温时.水分子问氧键键能为18.83kJ/mol, 乙醇分子问氢键键能约为25kJ/tool,则乙醇水溶液中乙醇 和水分子问的氢键键能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反应放出的热 量和氢键键能相比.前者大得多,因此无水硫酸铜是可以从 乙醇水溶液中夺取水分子的. (2)硫酸铜粉末变成的是浅蓝色,而不是蓝色,明显不是 生成了五水硫酸铜晶体.那么可能产物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五水硫酸铜晶体的热稳定性和无水硫 酸铜的吸水性.在加热过程中,硫酸铜晶体存在如下的变化 过程?,晶体的颜色南蓝色逐渐变为白色.而尤水硫酸铜粉 末放置空气中体现吸水性时,颜色也是南白色逐渐加深变成 蓝色的. uSO..,cuSOJ.HzC5HO4H()ul?Cu,I?() CuSO..3H2(Cus()H.()里cuSO 再来了解一下五水硫酸铜晶体的结构(见下网)和颜 色的产生.根据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无水硫酸铜巾硫酸根 是较弱的配体,电子的d—d跃迁在红外区,也就是说能激发 它的电磁波的能量低于可见光的能量,可见光区的波就全部 透射了,所以是白的.而换成配位能力较强的水分子作配体 时,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就要增大,因此就需要能量较高的 可见光长波区的电磁波激发,橙红色光被吸收后就看到了蓝 色,随着配位的水分子的个数增加,吸收的能量增大.颜色南 浅到深ll1j. H2()H2()H…'()() /,/\/ CuOS //\, H2()H20H…一()O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实验中得到的浅蓝色同体应该是含 有少于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品体的颜色. (3)无水乙醇中还含有0.5的水,为什么无水硫酸铜加 入后不变成蓝色呢? 我们知道,实验室用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时,是向工业 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得到无水乙醇的.氧化钙也不 能夺取无水乙醇中极少量的水.氧化钙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 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65.17kJ/mol.这一能量和无水硫 酸铜化合生成五水硫酸铜的过程放出的热量差不多,因此无 水硫酸铜也不能夺取无水乙醇中极少量的水.可能的原因是 无水乙醇中含水量太小,乙醇小分子形成了团簇状大分子而 把水分子包裹其中,此时能量壁垒比较高,无水硫酸铜想要夺 取里面的水分子变得非常嗣难.因而仍保持白色. 3结论 ?52?化学教育2007年第12期 由上面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我们认为田宗学老师得 出的结沦"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巾是否含水的结论并不可 靠,更是一个错误性的结论"是片面的.当乙醇中含水量大 于5时,还是可以用尤水硫酸铜来检验的(接近5%时可能 不够灵敏). 参考文献 [1]天津化工研究院.无机盐工业手册(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6:124—13o [2]严宣申.化学教育,2007.28(5):59 r3l_武汉大学等.无机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34 [4]武汉大学等.无机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96—897 (上接第50页) 3.3的验证 6O名学生白由组成24组(每小组2,3人).依《预习报 告》确定的探究方案,为保证安全,探究有度,教师应先行一 步,将铝粉与供氧剂的质量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要求学牛 按方案完成,以下是实验后《实验报告》的反馈情况. 实验报告:销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组员姓名,一 一 , 实验过程 药品 序号铝箔或KCI()3或操作 铝粉KMn(),步骤实验现象解释 —— 氧化膜隔铝箔(厚空气 l().1Inln)不燃绝了铝与 氧气的接 cm^crr氧气触 安静地燃烧.产接触面增 2铝粉2g生耀眼的白光 均与和大量热大 《预 习报可燃 ,比4剧 KCIO3告》烈 . 火星四溅.比4供()!3铝粉1 . 5g相同0 . 6g产生耀眼白光量多 和大量热 KMI1(), 可燃.比3缓比3供O! 4铝粉1.5g慢,其余与3基量少0 . 6g本相同 3.4智慧的思考 下列问题,由设计此方案的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回答. [师问]A.想到铝粉代铝箔或混入供氧剂(KC10.或 KMnO)的思维起点在哪里? B混合物渗透于脱脂棉中是怎样想到的? C.铝粉,铝箔表面都有氧化膜,为什么铝粉能点然,铝箔 却不能(由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完成相关的实验探究)? [A问的回答]为同体物质的反应速率随同体接触面 积增大而加快,所以用铝粉代铝箔.因为KC10,或KMn(~ 受热可产生().,所以选为供氧剂. [B问的回答]由人民教育f}I版社化学室编着的高一化 学(必修)演示[实验26]..脱脂棉包裹过氧化钠粉末"得到 启示,所以将铝粉与供氧剂的混合物渗透于脱脂棉中. [C问的回答]资料介绍氧化铝有多种变体,常见的有 不与酸,碱反应,性质稳定的旷A1z(;另一种是能与酸,碱反 应,高温下不稳定,有催化活性的A1.(. 经实验,所用的铝箔或铝粉都能与酸或碱溶液反应,产 生气泡所以氧化膜是Al:(). 取等面积的A,B2块铝箔,将A按[实验4—1]加热至 红热再冷却,在A,B两块铝箔中同时分别加入同浓度的足 量的盐酸,A与B相比,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A在B之后, 速率A比B慢,且气体总量A也少于B.说明在加热过程 中A的氧化膜增厚,0.1rnlTl厚的铝箔几乎氧化殆尽.我们 认为这口J能是铝箔在氧气或空气中不燃的主要原因(需探 究). 铝粉在空气中可燃的原因,该小组认为:首先同质量的 铝粉的表面积比铝箔大若干倍;再是活性的A1z()3在高温 下可能是铝氧化的催化剂(需探究). [师评价]回答很好!我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潜藏着一 股勃发的探究热情和难以预测的智慧,正等着我们用知识的 琼浆去唤醒,用探究的艺术去开发…… [课堂氛围]掌声不已.学情振奋,大有再行探究的欲 望. 4探究后反思 学生对自己果不其然的设计产生了喜悦的情感共鸣:空 气代氧气.化繁为简,节约时间;燃烧铝粉,白光耀眼,犹如岩 浆在流淌,使人开心.令人叫绝;燃烧混有供氧剂的铝粉,星 光灿烂,好似烟花庆佳节,使人赏心悦目,学生赞叹不已.有 效地开发和弥补了[实验4—1]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大胆质 疑,挑战权威的自信.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 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 应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所以,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 划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刨生与开发的过程. 在失败巾质疑,于探究中发现,整个过程实现了学生的 参与.思维在质疑中激活;智慧在探究巾唤醒;发现在实验 巾诞生.正可谓:失败引导成功,探究结晶智慧.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_}十,1981:759760 E2]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丰十,2002:34
/
本文档为【关于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水分的再商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