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

2017-11-30 8页 doc 21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 香港老中醫林維錶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臨証經驗 馮 丹 ,香港中醫學會副會長, 林維錶醫師畢業於首屆褔建中醫學院中醫專業,一直從事臨床工作至今近四十載,醫理深博,學驗俱豐,尤其在中醫治療風濕類疾病方面療效卓著,擅長健脾補腎、溫經散寒、化瘀通絡,同時把辨証與辨病相結合,遣方用藥得心應手,醫人無數,深受患者的擁戴與讚揚。林老自1974年移居香港以來,籌建了以學朮為主體的中醫社團—香港中醫學會,並與一批愛港、愛中醫的杏林同道,為爭取中醫應有的地位和權益,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筆者有幸結識林老...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 香港老中醫林維錶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臨証經驗 馮 丹 ,香港中醫學會副會長, 林維錶醫師畢業於首屆褔建中醫學院中醫專業,一直從事臨床工作至今近四十載,醫理深博,學驗俱豐,尤其在中醫治療風濕類疾病方面療效卓著,擅長健脾補腎、溫經散寒、化瘀通絡,同時把辨証與辨病相結合,遣方用藥得心應手,醫人無數,深受患者的擁戴與讚揚。林老自1974年移居香港以來,籌建了以學朮為主體的中醫社團—香港中醫學會,並與一批愛港、愛中醫的杏林同道,為爭取中醫應有的地位和權益,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筆者有幸結識林老,亦師亦友,受益良多。茲將林老臨床上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臨証經驗整理,期盼從中窺探之精華,以饗同道。 【關鍵詞】 林維錶 風濕類疾病 臨証經驗 風濕類疾病是指以關節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而關節疼痛大多見於風濕病。換句話說,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或風濕類疾病的簡稱,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肌肉、滑囊、肌腱、筋膜及免疫系統等的一組疾病,屬於中醫的「痹証」範疇。風濕病的範圍很廣,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骨關節炎等80多種疾病,是臨床很常見的一類疾病。現將林維錶老中醫臨床治療風濕類疾病的經驗概況如下,以饗同道。 1 突出肝腎為綱,乙癸同源 [1]中醫學認為,疾病不外分成內傷與外感兩大類。正如學者劉尚義認為,基於腎的生理功能對全身五臟六腑的整體性影響,對內傷雜病的治療要特別注重從腎立論而施。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及生殖,主骨生髓。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兩臟生理病理功能密切相關,往往同盛同衰。肝腎精虧,氣血不足,素體陽虛,經脈失於濡養、溫煦而致肢節疼痛。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歷節「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脈弱則血不足」闡明其病機為肝腎氣血不足,筋骨失於濡養。 林老從肝腎同源這一生理特點出發,認為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藏精之胞胎,而肝藏血主疏洩,肝腎同居下焦,相火寄於肝腎,故提出「治肝必及腎,益腎須疏肝,肝腎為綱,肝腎同治」的觀點。肝腎虛是痹証發病的主要內因,眾所周知,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說明風、寒、濕三氣侵襲機體為痹証的重要外因,然而腎虛是痹証發生的重要內因。《靈樞?五邪》曰,「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揭示痹証,肩頸疼痛等皆與腎虛密切相關。綜觀林老辨証用藥多宗此綱,在運用袪風濕止痹痛的同時強調滋補肝腎的重要性。 2 注重補腎強督,化瘀通絡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在體為骨」。《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其充在骨」都是說腎中精氣充盈,才能充養骨髓,骨的生長發育有賴於骨髓的充盈。髓乃腎中精氣所化生,故腎中精氣的盛衰影響骨的生長發育。清代唐宗《中西醫經精義?臟腑所合》在總結前人基礎上指出,「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此是對腎主骨理論精闢概括。《醫學衷中參西錄》說,「凡人腰痛,皆脊樑處作痛,此實督脈主之……腎虛者,其督脈必虛。」腎虛亦可致督脈受損,陽氣不足,邪氣易襲。邪氣深侵腎督,又使得腎精更為虧虛,而腎精虧虛導致骨失所養,骨質受損是本病的重要表現。 林老基於上述理論在臨床上治療風濕類的重症,如強直性的脊柱炎,AS,,是一種以中軸關節和肌腱韌帶 附着點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關節炎和關節外表現為特點。主要累及骶髂關節、脊柱及四肢關節,表現為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韌帶、椎間盤的鈣化,椎間關節和四肢關節滑膜的增生,最終發展為骨性強直。此病的晚期經常造成關節強直、畸形,致殘率高,所以應重視早期的腰背等關節的晨僵、疼痛等症狀及早治療。林老認為此病的病因病機為腎虛為先,腎督陽氣不足,復因寒邪侵襲,深入骨髓腎督,氣血凝滯,膠着於筋骨,沉於脊督,發為腰脊酸痛,肌肉僵硬沉重,甚至脊變形,強直僵硬,形成脊痹。治療上既重視腎督陽虛,骨髓虧損的一面,也不忘痰熱互結,瘀阻經絡的另一面,將補腎強督,化瘀通絡的治療原則貫穿治療的始終。 《類証治裁》說,「久痹,必有濕痰、敗血、瘀滯經絡。」指出了風濕痹証與血瘀的關係密不可分。風濕痹痛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疼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因此,林老認為風濕痹痛在病理上除了已經認同的病因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通」即血瘀。且臨床上患此病的 一般病程都比較長,遷延數年,中醫有「久病入絡為血瘀」之說。尤其在腎虛的前提下,寒熱之邪均可致血瘀絡阻的瘀血症狀。由此可知風濕痹痛的病根主要在「血」,而不在「風」和「濕」。活血化瘀藥通過改善微循環,增加局部氣運,消除水腫,促進局部病變的吸收,是治療風濕痹痛的最有效藥物。活血化瘀藥林老臨床上常酌情選用,如丹參有促進纖溶的作用,促纖溶能阻止滑膜炎症的進展,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全蠍、雞血藤、地龍、赤芍、川芎、紅花等,此類藥攻毒散結,活血通絡止痛,對風濕性關節炎日久不愈,筋脈拘攣,關節變形以及紅腫熱痛,屈伸不利之徵象作用頗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可擴張血管、改善循環,促進炎性病變吸收,從 [2]而發揮較強的抗炎消腫的作用。 3 臨床用藥特點 3.1 攻補兼施,首顧胃氣 人體最重要的是以後天之氣培育先天之氣,而後天之氣有賴於脾胃的攝納和頤養,故可謂後天之氣為胃氣。林老在治療風濕類疾病時首顧胃氣,並指出顧護胃氣就是注重正氣,是後天攝取營養的關鍵所在。風濕類的疾病大都胃氣耗損而邪氣深重,加上中西醫藥物對胃氣的攻伐,往往影響藥物的療效。臨床上屢見一味苦寒攻伐而不顧護中陽,終致脘痛綿綿,病轉虛頑者。腎是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肝主筋,肝腎同源。腎精又有賴後天水穀精微的充養。脾氣健,腎之精氣得意充盈,則發揮生髓壯骨之功效。在治療過程中林老症見胃脘嘈雜、隱隱灼痛,以玉竹、沙參、石斛、太子參等滋陰養胃,症見腹脹納差、下利清穀,以乾薑、附子、桂枝、寇仁等溫陽護胃之品,大多風濕病患者或因情志不暢或因外邪阻滯脾胃而致脾胃氣滯,症見噯氣腹脹、便溏,以木香、青陳皮、炒白芍、佛手等理氣健脾。 3.2 臨床用藥精當靈活,通權達變 林老臨床用藥輕靈醇正,辨証準確,立法慎重,選方用藥考究,配伍精當,療效卓著,深得患者歡迎。正如他常說,「用藥如用兵,貴精而不在多。」力求藥力適度,直達病所,中病即止。 3.2.1 藥用清靈、活用輕清之品。輕清之品如佩蘭、藿香、川樸花、扁豆花等,既可啟發胃氣,順應脾臟屬性,借藥性之升提,因勢利導,恢復或增強脾的升清運化,又能宣化濕邪,蒸騰氣化。 3.2.2 藥用平和,藥對顯奇效。林老遣方用藥謹守前人之訓,「善醫者,只用眼前純和之品,而大病盡除,不善醫者,立異矜奇,不唯無效,反致百病叢生。」臨床上多選用性味平和、藥源豐富的常用藥,同時藥物的配伍頗有「藥對」之意。有的取古方、經方之原意,有的根據臨証經驗配伍,有的動靜結合、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起到畫龍點睛、事半功倍之效。如鹿角膠配附子,善治脊背寒冷而痛,桑寄生與絲瓜絡,補腎以通絡,桂枝與雞血藤,溫補兼通,養血溫經通絡,蒼耳子與葛根,通督升陽,以解項背攣急,當歸與白芍,動靜結合,養血柔筋。 3.3 臨証祛邪注重溫散治之 風濕病初期或急性發作期,常因感受風寒濕邪,困郁肌表,陽氣被郁,痹而不通,出現關節疼痛,伴有惡 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此時只有通過開腠發汗,宣散肌表之風寒濕邪,使陽郁得通,氣血暢行,痹痛方止。開腠發汗,首推麻黃。麻黃加朮湯、麻杏苡甘湯,均以麻黃為主。然麻黃配白朮、苡米則雖發汗而不致過汗,並可行表裏之濕。「寒勝則痛」,若患者表現出關節劇痛,畏寒喜溫等寒凝之象,又當溫經散寒,外除寒濕,內振陽氣,卑能使氣血周流,疼痛乃止。溫經散寒,首推烏頭、附子,大辛大熱,氣性雄烈,逐寒止痛之力最強。烏頭湯、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均取烏頭、附子等藥溫散寒濕之功而止痛。現代藥理證明,附子、烏頭所含烏頭碱具有很強的抗炎鎮痛作用。 醫案二則, 1. 黃某,男,36歲。以掌指關節和近指端關節腫脹疼痛,伴有晨僵半年,而到多處求醫。經檢查,類風濕因子陽性。X綫顯示,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經多方治療臨床症狀無改善,故來就診。林老辨証屬肝血虧虛,寒濕痰瘀互結。治以補肝腎,益氣血,散寒袪濕,活血通絡。方予自擬補腎通絡蠲痹湯加減。處方,生黃芪30 熟地黃20 骨碎補20仙靈脾20 續斷20 桑寄生20 威靈仙15 羌活15 獨活12 當歸12 雞血藤20 海風藤15 絡石藤20 白芍12 桂枝10 砂仁6 甘草5 每日一劑,水煎分服2次。上述治療2周後,關節腫脹疼痛症狀消失。後用上方中藥隨症加減共服45劑,復查類風濕因子轉陰,X綫顯示正常。一年後隨訪無復發。林老認為類風濕關節炎以四肢小關節腫痛為主,臨床表現各異,相當中醫尪痹、頑痹、歷節等,屬於中醫的「痹証」範疇。本病多由素體營衛虛弱,腠理不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血氣被邪所阻,不得宣行,日久必致血瘀,或素體濕盛,復受濕邪,內外之濕相合,聚濕成痰,痰瘀互結,阻滯經絡、關節,或肝腎氣血不足,寒濕之邪乘虛侵入,傷及血脈,浸淫筋骨,流注關節而發為本病。該病為虛實夾雜之候,虛為肝腎氣血之虛,實為寒濕痰瘀流注關節之實。治療上應以補肝腎,袪邪活絡為根本大法,攻補兼施,才能奏效。方中骨碎補強腎壯骨,袪骨之風邪,續斷補肝腎,續筋骨,通血脈,利關節,熟地黃、黃芪、仙靈脾補肝腎,益氣血,威靈仙、 羌活、 獨活、 鷄血藤、海風藤、絡石藤袪風濕,舒經通絡, 當歸、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砂仁芳香醒脾, [3]保護胃氣。諸藥相伍,補肝腎為主,兼以袪邪通絡,共奏蠲痹之功。 2. 陳某,男,39歲,以主訴頸項、腰背部僵硬疼痛一年,加重一個月前來就診。一年來,自行服用「必理痛」等止痛消炎藥,症狀反覆發作,時輕時重。近一個月來腰背部疼痛加重,晨起關節僵硬,翻身困難。經檢查,紅血球沉降率,E.S.R,44?/h,風濕因子,RF,,未見異常,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濃度,A.S.O.T.,,369IU/ml。體檢,頸、肩、腰、脊背部僵硬、疼痛,久坐後尤為明顯,晨僵,活動後好轉,翻身困難,畏寒喜暖,納食尚可,夜寐不安。舌質淺淡,舌邊有瘀斑,舌苔白,脈沉細,尺脈弱。骶髂關節CT掃描檢查示,雙側髖臼多發囊性改變。西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中醫診斷為大僂。辨証屬腎陽虧虛,風濕寒痹,瘀阻督脈。治以補腎祛寒,強督壯陽,散風除濕和活血通絡之法。方予自擬溫腎通絡蠲痹湯加減。處方,製附片15 鹿角膠10生黃芪30補骨脂15蒼耳子炒9 葛根20 續斷20桑寄生20 雞血藤20 海風藤15 赤白芍各12 桂枝10 知母12 生薑9 甘草5 每日一劑,水煎分服2次。上述治療2周後,頸項、腰背僵硬、疼痛較前減輕,晨僵時間減少。守原方繼續服用。一個月後,疼痛繼續減輕,晨僵明顯好轉,囑其原方繼續服,以資鞏固療效。 半年後覆診已癒,至今未復發。林老認為,強直性脊柱炎,AS,過去曾被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的一種臨床類型,由於近些年來發現AS與類風濕關節炎有許多不同,患者類風濕因子,RF,多為陰性,相容抗原,HLA-B,的陽性率達90%以上,27 早期主要累及骶髂關節,然後侵犯整個脊柱。而類風濕關節炎早期主要累及指,趾,小關節,證明該病是不同於風濕關節炎的另一種獨立疾病。由於AS病位以腰骶、脊柱為主,因腰為腎之府,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AS患者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督脈失養,「至虛之處,必是留邪之所」,風寒濕之邪乘虛內襲,內舍於腎,使腎虛無以生化,腎精不足無以養骨充髓,使骨枯而髓減,日久可致督陽虛衰下陷。林老宗葉天士溫腎袪寒,升舉督陽法治療本病。葉氏指出,「凡沖氣攻痛,從背而者,係督脈主病,治在少陰。」故此林老用藥時認為「鹿性陽,入督脈」用黃芪、鹿茸升舉督陽,以增壯骨強腰之力。補骨脂補腎陽,固下元,制附片補腎助陽,逐風寒濕,川續斷補肝腎,續筋骨,通血脈,利關節,雞血藤、 赤芍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通絡,桑寄生 益肝腎,補筋骨,袪風濕,同時取《金匱要略》之桂枝芍藥知母湯,通陽行痹,散寒除濕以祛邪,製附片、生薑和甘草共用可減輕烏頭堿之毒。值得一提的是,林老方中時常用蒼耳子通督升陽,以解項背攣急,與葛根相 [4]伍療效歷歷可稽。正如朱良春云「《得配本草》稱蒼耳子能走督脈,項背攣急乃督脈主病,用之既有引經作用,又有祛邪之功。」且《本經》言其主「惡肉死肌」,蓋風濕去而氣血流暢,瘀去新生。因此對於稟素不足,風寒濕襲於背俞,筋傷痹阻而致者,若加入此藥辨証論治方藥中,奏效更加。 諸藥合之,補腎督而扶正,袪寒濕 [5]而匡邪,使腎元復,督脈壯,筋骨強而諸症自除。 參考文獻 [1] 孫波.劉尚義治療內傷雜病重在治腎經驗[J].遼寧中醫藥報,2007;(4).86. [2] 陳軍梅.清熱活血通痹湯治療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30例.陝西中醫.2007,28(8):1009-1010. [3] 沈全,閆雪松.自擬補腎通絡蠲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1例[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誌,2004(2) : 181. [4] 朱步先,何紹奇等.朱良春用藥經驗集.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75-76. [5] 王吳,王建明,張楠.閻小萍教授補腎壯骨法在風濕病治療的運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誌,2008(4) : 68. ,編委,蔡潤才審校2010.9.2,
/
本文档为【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