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唐中宗

2017-12-08 24页 doc 117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唐中宗唐中宗 唐中宗 唐中宗 年,母亲武则天生他时刚升任皇后。父亲高宗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之一,生于公元656 李治给他起名为“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将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没有出息, 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合谋毒死。 编辑摘要 目录 • 1 坎坷经历 • 2 傀儡皇帝 • 3 惨遭废黜 • 4 迎来转机 • 5 二次登基 • • 1 坎坷经历 • 2 傀儡皇帝 • 3 惨遭废黜 • 4 迎来转机 • 5 二次登基 • 6 韦后谋权 • 7 悲惨结局 • 8 中宗被废的...
唐中宗
唐中宗 唐中宗 唐中宗 年,母亲武则天生他时刚升任皇后。父亲高宗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之一,生于公元656 李治给他起名为“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将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没有出息, 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合谋毒死。 编辑摘要 目录 • 1 坎坷经历 • 2 傀儡皇帝 • 3 惨遭废黜 • 4 迎来转机 • 5 二次登基 • • 1 坎坷经历 • 2 傀儡皇帝 • 3 惨遭废黜 • 4 迎来转机 • 5 二次登基 • 6 韦后谋权 • 7 悲惨结局 • 8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 8.1 武后谋废中宗的原因 • 8.2 裴炎助武后废中宗的原因 • 8.3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 8.4 武后废中宗后的影响 • 9 基本信息 • 9.1 年号 • 9.2 家世 • 9.3 皇后 • 9.4 妃嫔 • 9.5 子 • 9.6 女 • 9.7 年表 • 10 网友恶搞 • 11 评价 • 唐中宗 - 坎坷经历 唐中宗 李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曾改名李哲。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后来改为英王。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废黜后李显成为太子,并以太子在高宗死后于继位。 李显继位后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与武则天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韦皇后的亲戚。他打算将韦皇后的父亲韋玄貞提拔为侍中,遭到武则天亲信裴炎的反对。李显怒下说,假如他愿意,可以将天下给韋玄貞。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他废黜。 李显被贬为庐陵王,软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镇)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县)。 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705年,迫于大臣和将军的威胁,武则天将皇帝位传给李显。李 显恢复唐为国号。 李显对与他患难与共的韋后非常信任,与她同参朝政,将她的父亲封王,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得参政,获大权。安乐公主希望李显能将她立为皇太女,以继他的帝位,韦后这时也对他越来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 710年有人指责韦后乱淫,韦后怕李显这次追究,于是与安乐公主一起决定将他毒死。 李显死后,韦后不久就被李隆基所杀。 李显被葬在定陵。 唐中宗 - 傀儡皇帝 武则天 李显虽然名字体现了长辈的希望,但他的个人品行和能力都比不上他的哥哥李弘和李贤,根本不是治国所需的干才。 在公元680年,李贤被废为庶人,在他之前,李弘已经被杀。这样,皇太子的位置便落到了李显的身上。 由于高宗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第二年的七月,高宗让裴炎任侍中(相当于宰相),辅佐太子李显监国,也就是主持朝廷政务。 在公元683年,高宗病逝,留下遗诏让李显在自己的灵柩前继承帝位(这是皇位继承的惯例,以示正统、合法),同时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朝政大权,临朝听政。 中宗这时二十八岁,本该一展抱负,但没想到母亲的权利欲望超过了他很多倍,他这个皇帝从即位起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 唐中宗 - 惨遭废黜 第一次做皇帝,李显没什么经验,也没想到摄政的母亲的能力比他要大很多。所以,他要自己做主,体现皇帝的威严,结果皇位刚坐了不足两个月,便败在了母亲的手下,被赶了下来。 唐中宗 做了皇帝,中宗想让自己的岳父,即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做侍中,还想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的官职。但是岳父的官职刚刚提升,再提升就显得太快了。所以,遭到了中令(也相当于宰相)的反对。中宗气愤得脱口说了一句导致他被废黜的话:“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有什么不可~别说一个侍中了。” 裴炎见中宗如此刚愎自用,便向武则天寻求支持,武则天马上将众大臣召集到了乾元殿,还有羽林将军程务挺等人也带兵入宫,宣布了太后废黜中宗的命令。中宗不服气地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 就这样,中宗的第一次即位不满两个月就草草收场了。他被废后,做了庐陵王,搬到了均州,就是现在湖北的十堰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所在地。后来,又移到了房州,即现在的湖北房县。 唐中宗 - 迎来转机 韦皇后公然在唐中宗眼皮底下“红杏出墙 中宗被废后,逐渐想明白了,原来母亲是如此厉害,如此残忍,他害怕自己和前边的哥哥一样也会命丧黄泉,最后,还是意志力比他强的韦皇后及时劝解,这才静下心来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这一等就是十八年之久,如果没有一点意志力,很难在不如意的情况下坚持下来。这中间中宗常会叹息不止,韦皇后便在旁边毫不客气地大声斥责他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再慢慢劝解,鼓励他坚持下去,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的。从这方面来看,他以后再次即位后,被韦皇后管制着也是很自然的事,这和他的父亲高宗李治有些相似。 等来了希望 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公元698年的三月,中宗李显被武则天派人暗中接回了京城洛阳(洛阳本来是个陪都,即京城之一,高宗时便一直在洛阳住,武则天的名字“则天”原是洛阳宫中一个楼的名字),又被立为太子。 这次接回来,是武则天在大臣们的劝说下,采取的一项策略性行动。当时,武则天的侄子们,包括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非常想做太子,准备以后接替武则天做皇帝。在他们的鼓动下,还有人联合数百人请求立武氏后裔为太子,废掉当时的太子李旦,结果被宰相假托圣命将领头的人处死。斗争的日趋激烈使武则天也很焦急,最后在宰相狄仁杰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武则天终于决定将中宗招回来。 武则天知道,假如以后让侄子即位称帝,她这个姑姑因为是嫁出去的人,所以不可能被放进宗庙里祭祀,享受死后的荣耀。但如果让儿子即位,即使他们对自己再有怨恨,也不会把她这个母亲怎么样的。在当时,封建法制中的“十恶”罪名已经有了,对父亲和母亲必须孝顺,否则就上犯了“十恶”之一的“不孝”罪。封建的伦理道德、武则天的封建意识决定了她的这个决定。 同时,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常借口这个皇太子的问题发兵骚扰,这时很重要的外部因素。 唐中宗 - 二次登基 唐中宗的碑文 到了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的病情加重,而这时在身边常陪侍她的是男宠张易之兄弟俩。就是宰相们和太子也很难见到武则天。宰相们害怕武则天一旦病逝,张易之兄弟借机作乱。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其他大臣和京城的将军,领兵五百前去请太子、即原来的中宗李显即位。李显害怕得要命,不敢去,最后是属下将他抱到了马鞍上。 政变因为谋划得好,又有军队支持,取得了全胜。张易之兄弟被杀,然后,张柬之对武则天说张易之兄弟要谋反,已经被诛杀,请求她让位给中宗李显。年迈的武则天只好同意了。她让出了皇宫,自己搬到皇城西南的上阳宫养病。李显再次即位后,给母亲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日,中宗正式恢复了大唐的国号,武则天建立达十五年的“周”王朝到此结束。旗的颜色也从大红色改回到唐朝原来的黄色。将长安重新定为首都,洛阳去掉了“神都”的名号,还是陪都。 唐中宗 - 韦后谋权 韦皇后 韦皇后效仿武则天 武则天的行为、至高无上的权势让韦皇后这个儿媳妇羡慕不已,她也常想着有一天也像武则天那样做个高高在上的女皇帝。长时间的软禁式生活养成了她坚毅的性格,加上对中宗的有效的控制,这都是她的优势。所以,等中宗再次即位后,权力便很自然地就转入了韦皇后的手中。 在韦皇后的安排下,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中央的政府机构,堂兄韦温是礼部尚书,其他的人也有的做了将军。为了巩固地位,韦皇后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武三思最后成了控制政权的实际上的天子。 原来领导政变的宰相们见此情景,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昏庸的中宗不但不听从,反而将事情告诉了武三思,最后,张柬之等人死于武三思之手。没有了作对的宰相,武三思便一手把持了朝政。 武三思为了确保中宗和韦皇后的信任,和他们极为信任的秘书上官婉儿勾搭在了一起,促使后宫淫乱之风再起。后来,上官婉儿得到同意,在外边修建了自己的私宅,和大臣们上朝一样,早上去侍奉皇后,晚上回自己府上。这个恶例开了以后,在当时竟成了一种风气。 中宗对武三思毫不介意,和韦皇后一同听政回到后宫后,便看着武三思和韦皇后在床上下棋,自己在一边观看,没有了君臣之礼,中宗的可怜地位可见一斑。 中宗时期,公主们像得到解放一样,活动和权势都超过了皇子们,这也是武则天示范作用的结果。她们利用中宗的信任,纷纷卖官鬻爵,竟相建造豪华宅第,还像男子拥有众多妻妾一样,广纳男宠淫乱。 太子反击被杀 这种混乱的政局使太子李重俊猛然醒悟过来,公元707年,在右羽林将军的支持下,领兵政变,将武三思等人杀死,又进攻后宫,想杀掉韦皇后。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弄着中宗逃到了玄武们的门楼上,中宗采纳了婉儿的主意,下诏重赏杀掉太子的人。结果,太子被倒戈的将士们杀死。 唐中宗 - 悲惨结局 唐中宗定陵朱雀门石狮 中宗时期的这种混乱局势导致了边境的不稳,北面的突厥进犯骚扰,西面的吐蕃也发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将养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结婚,这才平息了西部边境。 同时,西域地区也变乱四起,突厥部落之间的纠纷在唐朝官员的挑拨下急剧恶化,西域遭到了冲击,中宗最后出面说和,事变虽然平息了,但唐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几乎全部丧失。 中宗的被害是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一手造成的,她们俩一个想效仿武则天,一个想做皇太女,以后接替父亲做女皇。但中宗成了她们面前共同的障碍,于是残忍的合谋便产生了。 公元710年的六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指使人将毒药放进中宗喜欢吃的馅饼里,结果中宗中毒而死。然后,将中宗最小的儿子,只有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暂时送上皇位。韦皇后和原来的武则天一样摄政,掌握大权,准备以后取而代之。 她们做着美梦,想把李旦、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太平公主除掉,然后,像武则天一样建立新的王朝。没想到李隆基却先下了手,率领羽林军上万骑包围后宫,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将韦氏一派基本除掉。李旦又一次登上皇位,但由于夹在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没有实权,所以这次仅仅两年就厌烦了,主动让位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他将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中宗 -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所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结果对后世的影响也颇大,直接导致了此后李唐王朝的中断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的先奏。 武后谋废中宗的原因 中宗的无能和急于求成:中宗的无能[3]是他被废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急于求成,挑战武则天的权威。中宗继位后,由于为先皇守丧,政事都暂时取决于母后武则天,但丧期过后,母后仍无意还政,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便提拔妻子韦皇后的娘家人试图向母后挑战,任人唯亲,更说出“让天下”的气话[,却反而成为母后废他的把柄。 武后的政治野心:武则天自成为高宗皇后以后就开始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高宗驾崩后更无人可制,擅自临朝称制,无意还政,而且已经图谋自立为女皇帝了,她当然不愿意不听话的中宗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废黜他,让更听话的睿宗来当傀儡皇帝。 裴炎助武后废中宗的原因 有关裴炎历史上颇有争议,因为其人心术不正,曾经排挤多位名臣(如裴行俭),被人猜测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7],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临朝称制(见弘道大事记)以后,又助武 后废中宗,但终于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而被杀(见光宅大事记),死后也没多少人同情他,反而认为他活该[8];但也有人认为他对唐室忠心不二;还有人认为他只是贪图权位的普通政客,并非想要篡权。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废中宗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若他真有篡位野心,那么废中宗只是他行动中的一步,之后他就要全面控制朝廷,效法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权臣(如曹操、司马懿、刘裕、高欢、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后取而代之。 若他真对大唐无二心,那么他参与废中宗是因为他不想让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韦后一族)手中。 若他只是贪恋权位的普通政客,那么他参与废中宗是为了防止宰相权力受到削弱,或者是纯粹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够当上皇帝,权势可以更加巩固。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掌控了军队的力量:太后掌控了羽林军,政变当天羽林军的参与是政变成功的军事基础,即获得了武将的支持。 有宰相集团的相助:政变时裴炎是中书令、宰相之首,宰相中的其他人也多是裴炎门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们相助,便获得了文官的支持。 突袭的成功:太后发动政变当天是农历的双日,按理不上朝。太后在双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来不及准备,政变时只能束手就擒。 武后废中宗后的影响 武太后发动废中宗的政变是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大唐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变,只是玄武门之变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发动的是一次极成功的不流血政变。 太后废黜中宗后,立傀儡皇帝睿宗,从此正式临朝称制,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史称“则天朝”或“则天时代”的正式开始,为她成为千古第一女皇铺平了道路。 太后废黜中宗也遭来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业反应最强烈,他于该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 [1]改元为光宅)的九月在扬州发动反对太后的兵变,号称“匡复”,复称“嗣圣元年”,但很快被镇压。 唐中宗 - 基本信息 年号 嗣圣 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家世 唐中宗李显的三代祖辈 父亲: 唐朝皇帝 唐高宗李治 祖父: 唐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祖父之父: 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 祖父之母: 追尊太穆皇后 窦氏 祖母: 文德皇后 长孙氏 祖母之父: 隋朝右骁卫将军 长孙晟 祖母之母: 长孙晟之妻 高氏 母亲: 则天顺圣皇后 武氏 外祖父: 魏忠孝王 武士彠 外祖父之父: 隋朝东都洛阳郡丞 武华 外祖父之母: 武华之妻 赵氏 外祖母: 荣国夫人 杨氏 外祖母之父: 隋朝纳言 杨达 外祖母之母: 杨达之妻,姓氏不详 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宜城公主 皇后 和思顺圣皇后 赵皇后 韦皇后 韦庶人 妃嫔 上官昭容(上官婉儿) 某氏,生节愍太子李重俊 子 长子李重润 懿德太子 次子李重福 庶人 三子李重俊 节愍太子 四子李重茂 唐殇帝 女 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 宜城公主,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 定安公主,始封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开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苏彦伯。务廉卒坐赃数十万,废终身。 永寿公主,下嫁韦鐬。蚤薨,长安初追赠。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以郡主身份下嫁武延基。大足中,忤张易之,为武后所杀。帝追赠,以礼改葬,号墓为。 安乐公主,李裹儿,七公主。帝迁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姝秀辩敏,韦后、中宗尤爱之。下嫁武崇训。被起义军一刀刺死。 成安公主,字季姜。始封新平郡主。下嫁韦捷。捷以韦后从子诛,主后薨。公主逝世后,其女韦氏,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被封为东光公主。和亲外族,下嫁奚的首领李鲁苏。 金城公主,李奴奴,邠王李守礼之女,唐中宗养女。 年表 公元656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出生。 公元680年,继长兄李弘被杀之后,李贤又被废为庶人,李显因而被立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 公元684年,李显被母亲武则天废掉,改为庐陵王。 公元698年,李显被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立为皇嗣。 公元705年,大臣们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让位,李显第二次即位,恢复大唐国号。 公元706年,突厥大举进攻内地,吐蕃也跟着作乱,李显不得不把养女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平息了这次少数民族的作乱。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武三思等人,但随后被反戈一击的士兵杀死。 [2]公元710年,李显被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 唐中宗 - 网友恶搞 话说唐中宗李显是历史上最牛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哥哥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于是历史给了他一个很光耀的名字:七位帝皇丸。 唐中宗 - 评价 虽然李显是中国历史商朝太甲以后的第一位两朝天子,但是他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是一位不光彩的历史人物。然而,他派张仁愿修建三受降城,巩固了河套,嫁金城公主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在巩固边疆有一定贡献。 中国历代君王之唐朝皇帝 唐太宗 唐睿宗 唐宪宗 唐宣宗 唐玄宗 唐殇帝 唐高宗 唐文宗 唐武宗 唐哀帝 唐昭宗 唐顺宗 唐高祖 唐德宗 唐僖宗 唐肃宗 唐敬宗 唐代宗 唐懿宗 唐中宗 唐穆宗 唐朝君主陵墓 君主 陵墓 地点 唐献祖 建初陵 河北省隆尧县魏家庄 唐懿祖 启运陵 河北省隆尧县魏家庄 唐太祖 永康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 唐世祖 兴宁陵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 唐高祖 献陵[唐] 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 唐太宗 昭陵 陕西省醴泉县九嵕山 唐高宗 乾陵 陕西省乾县梁山 唐义宗 恭陵 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 唐中宗 定陵[唐] 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 桥陵 陕西省蒲城县 唐让帝 惠陵[唐] 陕西省蒲城县三合村 唐玄宗 泰陵[唐] 陕西省蒲城县金粟山 唐奉天帝 齐陵 陕西省临潼新丰 唐肃宗 建陵[唐] 陕西省醴泉县武将山 唐承天帝 顺陵 唐代宗 元陵 陕西省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 崇陵 陕西省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 丰陵 陕西省富平县 唐宪宗 景陵[唐] 陕西省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 光陵 陕西省蒲城县 唐敬宗 庄陵 陕西省三原县 唐文宗 章陵 陕西省蒲城县天乳山 唐武宗 端陵 陕西省三原县腾张村 唐宣宗 贞陵 陕西省泾阳仲山 唐懿宗 简陵 陕西省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 靖陵 陕西省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 温陵 河南省偃师市 唐景宗 和陵 山东省荷泽市 唐朝皇帝 更多历史 知识详见 历史百科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更多历史 知识详见 历史百科 德明帝 — (高祖追— — — 皋陶 崇) 先天太上 — 皇(玄宗— — — 李敬 追崇) 公元前唐圣祖462年—(高祖追玄元帝 — — 李耳 公元前崇) 302年之 后 公元351兴圣帝 — (高祖追— — 李暠 年—公元 崇) 417年 唐献祖 (高祖追宣帝 — — — 李熙 崇) 唐懿祖 (高祖追光帝 — — — 李天锡 崇) 唐太祖 (高祖追景帝 — — — 李虎 崇) 唐世祖,—公元(高祖追元帝 — — 李昞 573年 崇) 神尧大圣 大光孝皇 帝(初谥公元566大武皇李渊 年—公元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唐高祖 武德 帝)(曾635年 谥神尧皇 帝)(光 孝帝) 文武大圣 大广孝皇 帝(初谥公元599文帝)李世民 年—公元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唐太宗 贞观 (曾谥文649年 武圣皇 帝)(广 孝帝) 天皇大圣公元628大弘孝皇李治 年—公元公元650年—公元655年 唐高宗 永徽 帝(初谥683年 天皇大 更多历史 知识详见 历史百科 帝)(弘 孝帝) 公元656公元661 年—公元年—公元公元664年—公元665年 显庆 龙朔 麟德 661年 663年 公元666公元668 年—公元总章 年—公元公元668年—公元674年 乾封 咸亨 668年 670年 公元674公元676 年—公元年—公元公元679年—公元680年 上元 仪凤 调露 676年 679年 公元680公元681 年—公元年—公元公元682年—公元683年 永隆 开耀 永淳 681年 682年 唐义宗公元683(高宗追孝敬帝 弘道 李弘 公元652年—公元675年 年 崇) 大和大圣 大昭孝皇 帝(初谥— — 李显 公元656年—公元710年 唐中宗 孝和皇 帝)(昭 孝帝) 玄真大圣 公元684大兴孝皇 年正月—帝(初谥嗣圣 李旦 文明 唐睿宗 公元684大圣贞皇 年二月 帝)(兴 孝帝) 公元689684年二公元684年正月—月—684年—公元光宅 永昌 载初 公元689年九月 688年 年十一月 公元689武周 武 年—公元则天(690 690年 年-705年) 大和大圣 大昭孝皇公元656帝 (初谥李显 年—公元景龙 公元707年—公元710年 唐中宗 孝和皇710年 帝) (昭 孝帝) 公元695少帝 (殇— 李重茂 年—公元公元710年 唐隆 帝) 714年 玄真大圣李旦 公元662公元710年—公元711年 唐睿宗 景云 更多历史 知识详见 历史百科 大兴孝皇年—公元 帝 (初谥716年 大圣贞皇 帝) (兴 孝帝) 公元712公元712太极 — 让帝(唐玄宗追崇) 延和 年 年 公元679 李宪 年—公元— —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明孝帝) 唐玄宗 741年 公元685公元712 李隆基 年—公元先天 年—公元开元 公元713年—公元741年 762年 713年 公元742奉天皇帝 天宝 年—公元— (唐肃宗李琮 ,—公元752年 756年 追崇) 文明武德 大圣大宣 — — 孝皇帝 李亨 公元711年—公元762年 唐肃宗 (宣孝 帝) 公元756公元758 至德 年—公元乾元 年—公元上元 公元760年—公元761年 758年 760年 公元761承天皇帝 — 年—公元— (唐代宗,—757年 李倓 762年 追崇) 睿文孝武 — — 皇帝 (孝李豫 公元726年—公元779年 唐代宗 武帝) 公元762公元763 宝应 年—公元广德 年—公元永泰 公元765年—公元766年 763年 764年 公元766 大历 年—公元— 广武王 李承宏 779年 神武孝文公元763— 皇帝 (孝李适 公元742年—公元805年 唐德宗 年 文帝) 公元780公元784建中 年—公元兴元 贞元 公元785年—公元805年 年 783年 至德大圣公元761大安孝皇李诵 年—公元永贞 公元805年 唐顺宗 帝 (安孝806年 帝) 更多历史 知识详见 历史百科 昭文章武 大圣至神公元778孝皇帝 李纯 年—公元元和 公元806年—公元820年 唐宪宗 (神孝820年 帝) 睿圣文惠公元795孝皇帝 李恒 年—公元长庆 公元821年—公元824年 唐穆宗 (文惠孝824年 帝) 睿武昭愍公元809孝皇帝 李湛 年—公元宝历 公元824年—公元826年 唐敬宗 (愍孝826年 帝) 元圣昭献公元809孝皇帝 李昂 年—公元宝历 公元826年 唐文宗 (献孝840年 帝) 公元827公元836 大和 年—公元开成 年—公元至道昭肃孝皇帝 (肃孝帝) 唐武宗 835年 840年 公元814公元841圣武献文孝皇帝 (一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李炎 年—公元会昌 年—公元唐宣宗 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献文孝帝) (大孝帝) 846年 846年 公元810公元847 李忱 年—公元大中 年—公元昭圣恭惠孝皇帝 (恭惠孝帝) 唐懿宗 859年 859年 公元833公元859李漼 年—公元大中 咸通 公元860年—公元873年 年 873年 惠圣恭定公元862孝皇帝 李儇 年—公元公元873年—公元874年 唐僖宗 咸通 (定孝888年 帝) 公元874公元880年—公元年—公元公元881年—公元885年 乾符 广明 中和 879年 881年 公元885唐昭宗公元888年—公元圣穆景文孝皇帝恭灵庄闵孝皇帝 (景文孝帝) 光启 文德 (唐襄年 888年 宗) 公元867公元889李晔 年—公元公元890年—公元891年 龙纪 大顺 年 904年 公元892公元894年—公元年—公元光化 公元898年—公元901年 景福 乾宁 893年 898年 公元901公元904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哀帝) (哀孝皇帝) (后天复 天祐 唐哀宗 更多历史 知识详见 历史百科 年—公元年 唐明宗追崇) (一说唐 904年 景宗)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注释与参考:[1]^维基百科[2]^名人简历:唐中宗被引用:唐中宗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我来补充互动百科联盟: 做-百科中心 媒体: 标题: URL: 作者: 日期: 保存取消开放分类:我来补充中国历史中国君主中国封建帝王中国皇帝历代皇帝历史各国历史君主唐朝唐朝皇帝封建帝王开放分类:[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同义词:李显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唐和皇帝昭孝帝唐中宗李显同义词:[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 详细:
/
本文档为【唐中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