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2017-09-02 13页 doc 30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庙镇小学 张美 一、教材分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是对我国登山健儿1960年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真实记录,赞扬了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文章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1960年4月9日,中国登山健儿来到第一高峰脚下,做好北路登顶的各项准备。5月初,他们在海拔8500米处建立“突击营地”。5月中旬,暴风雪停止了,攀登峰顶的时机已到。24日清晨,登...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庙镇小学 张美 一、教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是对我国登山健儿1960年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真实记录,赞扬了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文章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1960年4月9日,中国登山健儿来到第一高峰脚下,做好北路登顶的各项准备。5月初,他们在海拔8500米处建立“突击营地”。5月中旬,暴风雪停止了,攀登峰顶的时机已到。24日清晨,登山队决定由王富洲等四人突击登顶。五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了“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无奈之下,其余三人踩着刘连满的双肩攀上了绝壁。夜幕降临了,队员们借着雪光继续攀登,夜更深了,他们一个个一步一步顽强地爬上最后一段雪坡。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这里气压变化不稳定,没有植被,空气中氧气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需要勇气、毅力和充分的准备。我国登山健儿登顶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凡的气概。教学时,抓时间线索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详略得当。重点叙述了四人来到了被外国探险家称作的“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第二台阶,珠穆朗玛峰海拔8680米的北侧攀登路线上,任何一个登顶者也无法忘记的地方。它横亘在珠峰北坡传统路线上8680米-8700米之间的岩石峭壁,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途上,这里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从1921年到1938年,英国人用了17年的时间,七次到北坡侦察、攀登,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到达最高的地方就是第二台阶,因此,英国人给北坡攀登路线的定义是:飞鸟也无法逾越。), 那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都没有。可是如此困难重重的绝壁,我国登山健儿刘连满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做“人梯”,硬是让同伴踩着肩膀,攀上了绝壁。这种奉献精神,这种团队的合作精神可谓可歌可泣。逾越了第二台阶,对于后来的100米冲顶所遇到的困难险阻已经不算什么了,黑夜、携带的氧气用完、疲惫至极„„我们的登山队员咬着牙,屏住呼吸,一步,一步„„最终,爬上了峰顶。教学中,首先出示《1960年前珠穆朗玛峰攀登大事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第二台阶”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原因,再组织学生圈划品读我国登山健儿怎样攀登的句子,通过圈关键词提问、互相合作释疑,从而感悟登山健儿的品质。第4、5段,登山队员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但作者却用了比较少的笔墨来描述,教学中帮助A、B类学生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 1 文中重点语句(一)是“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句中“又陡又滑”、“连一点儿„„也没有”,形象地写出了“第二台阶”的“不可逾越”;但是面对绝壁,我们的队员用手“抠”,用脚“蹬”、 “使出全身力气”攀援。看出我国登山队员面对眼前巨大的困难没有放弃,而是那样的勇敢、顽强。 重点句子(二)是“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队员们犹豫了。眼下空气十分稀薄,站着不动都感到喘不过气来,怎么能顶得起一个人呢,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句中抓住刘连满的“斩钉截铁”,队员们的“犹豫”、“噙着”等词语,表现出了我国登山健儿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具有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主要通过品读句子四步法来感悟。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根据课题,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标点,抓句中关键的词语尝试质疑。本课录属于第七单元中的第五课,在前几课的方法训练下,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质疑的基础上,传授释疑的方法与步骤,帮助学生达到自主建构学习过程。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有10个生字,课前,学生已做了预习,课上可以结合讲读课文时分散学习,生字上难点还是有的,字音上,蹬、钉(后鼻音),斩、骤(翘舌音),噙(前鼻音);字形上,“蹬、骤、噙、堪”容易写错。因此,一、在预习题中,通过辨字组词,帮助学生掌握;二、随文学习时,老师再略作点拨,帮助学生巩固。在识字方面,基本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掌握,课上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或者对难写的、容易写错的老师再作指导,帮助学生巩固。 通过十周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预习课文“五步法”。在质疑方面,能根据题目、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但是问题的有价值以及释疑方面,还缺少方法和技巧,仍需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本,圈出关键词提问,互相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感悟真谛。 本课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登山健儿攀登的重点句后,尝试着一步步把感悟句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自读句子,接着圈出关键词提提问题,随后组织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时,老师做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感悟。感悟重点句子的学习方法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感悟句子,从而体会中国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另外,我们农村的三年级孩子对于登山运动、珠穆朗玛峰等是比较陌生的, 2 特别是1960那个年代,离现代的孩子们距离实在太远,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此次登顶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缩短孩子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访问家长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课上,老师再做一些必要的讲解与点拨,努力帮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能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 总之,学习课文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反复读课文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中心。这样,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学习过程结构,达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B、C类学生):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课文10个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积累词语10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 2、能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根据时间顺序了解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过程,圈画描写中国登山健儿攀登的句子,通过感悟句子四步法,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从而初步领悟我国登山健儿的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3、能边读边思,在课题、句子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发展性目标(A类学生、B类学生的一部分):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悟句子四步法、语言训练等方式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领悟我国登山健儿的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3、能边读边思,根据课题、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 4、通过课文内容的梳理、重点段落的品读,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根据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领悟我国登山健儿的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 2、学生:预习课文 课前:播放有关珠穆朗玛峰、登山运动员的视频。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研究进展分析 3 本学期,我着重训练了学生课前有效预习及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文章内容不理解之处、矛盾处等方面提出问题。本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质疑 学生提问的质量不高,还有释疑的方法上比较欠缺。 能力。但是,发现较多 八、科研目标 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与合作释疑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自己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中,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 九、教学过程 课前:有感情背诵《南极风光》中描写精彩的片断。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世界第一高峰)出示珠穆朗玛峰(要求看清山峰的名称读准确)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藏语是“女神”的意思。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13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险峻,也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 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哪像今天课文所写的年代是1960年, 我们丰衣足食,那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吃的、穿的,国家建设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刚刚组建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从北路首次(第一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 2、补齐课题,齐读课题。(提醒“攀”字的书写) 3、围绕课题多角度质疑。 预设:1)哪些人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2)他们是怎样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3)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还没学习课文之前~先对珠穆朗玛峰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对课文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作简介~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学习课文。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出示登山进程表,思考:在出示的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 时间 登山进程 1960年4月9日 5月初 5月中旬 4 5月24日清晨 5月25日4时20分 3、交流:用“(什么时间)中国登山队队员(干什么)”句式来说一说。 4、连起来说说中国登山队登山的过程。自由说、个别交流 5、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登山的经过。 设计意图: 课前~学生已预习~字词基本过关。对于文中难读、难写的生字将随文学习。因此在此环节中~重点针对学生的问题“登山队员是怎样攀登世界高峰”~老师出示表格~让学生通过登山的进程图~根据时间的变化~说说登山队员们登山的过程~最后再连起来说说~既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也是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这一能力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艰辛。 1、理解“第二台阶”的“不可逾越”。 1)课文重点写了登山队员最后一天一夜的登山过程。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突击营地海拔8500米出发,经过5小时的拼搏,来到了“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8680米(板书)的地方。 2)学习、理解“逾越”。 3)为什么非常有攀登经验、设备先进的外国探险家认为“第二台阶”是“不可逾越”的呢,出示一份资料: 1960年前珠穆朗玛峰攀登大事表 北路(中国境内) 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到达6985米,没有越过。 1922年,英国登山队再次攀登,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人而告失败。 1924年,英国登山队到达北坡“第二台阶”8680米下边,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 1933年,英国登山队登山到达8570米,又失败。 1935年,英国登山队,到北坡海拔7000米,附近而返。 1938年,英国登山队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 4)轻声读,思考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圈划、感悟登山健儿攀爬的句子。 过渡:那么,面对这样不可逾越的绝壁,我们的登山队员是怎样攀登的呢,请同学快速读读课文第3节,找找登山健儿攀爬的句子。 1)默读课文,用曲线圈划句子。 2)交流: 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5 3)学习重点句一: ?轻声读读第一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你能抓住其中哪些关键词提问题吗,预设:为什么登山健儿用手“抠”,用脚“蹬”呢, ?追问:“抠”是手部的动作,脚部的动作是--“蹬”,那么,为什么不用手“抓”,脚“踩”呢, ?联系上下文想想,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集体交流。 ?师引读:面对这样又陡又滑的绝壁,面对这样只有一点缝隙的岩面,我们的登山健儿---(朗读句子) 交流:你感受到了我国登山健儿怎样的品质,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了“自读句子-圈词质疑-合作解疑-读中感悟”的方法与步骤学习了这句句子,那么接下来大家尝试着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句。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摇篮~教师在学习重点句子时~启发、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尝试提出恰当、合适的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同桌讨论、反复朗读~来感悟句子。 5)小组学习句(二),老师巡视指导,对于相对薄弱的小组,老师参与其中。 6)大组交流。 随文学习“噙着”、“斩钉截铁”等词语。 语言训练:可是,队员们却犹豫了,上--„„,不上,„„ 朗读句子。 7)过渡:攀上了绝壁以后,队员们把刘连满拉上了第二台阶。这里离峰顶只有一百多米,但是刘连满已经耗尽了全身的体力,他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刘连满躺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上,默默地写下遗书,卸下氧气瓶,把仅有的氧气留给队友,把登顶的机会留给队友,留给自己的是没有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深深遗憾。 8) 学生交流:感受到了我国登山健儿怎样的品质呢,(团结协作、勇于献身) 设计意图: 在老师归纳学习感悟重点句子的方法与步骤—“自读句子、圈词质疑、合作解疑、读中感悟”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第二句话~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句子~进一步巩固品读句子的方法与步骤~帮助学生达到自主建构学习过程。 3、学习课文第4、5节。 过渡:花了5个小时,登山队员终于登上了第二台阶。此时天色已晚,离峰顶还有一百多米,我们的登山健儿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6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自主学习课文4、5节,圈画相关句子。 1) 2)交流。随文学习、理解词语“骤然”、“疲倦不堪”。 3)想象:还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4)追问:遭遇这么多困难,为什么作者没有做详细描述呢, 5)师生配合读课文4、5节。 4、体会成功后的喜悦。 师:前方再也没有路了,抬头只有无尽的天空,珠穆朗玛峰在三个中国人的脚下。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啊,成功了~)他们在珠峰的顶端插上了五星红旗,向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人们宣告了一个好消息--我们中国人终于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我们是第一个从珠峰北麓登顶的中国人。 想象说话:当我国登山健儿登上珠峰,插上五星红旗后,我们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外国人又会怎样说, 设计意图: 中国登山队员登顶的成功~向全世界人们宣告了中国人终于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中国人是第一个从珠峰北麓登顶的。此环节~发掘文本空白点~启发学生想象:中国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外国人又会怎么说,帮助学生感受此次攀登珠峰的意义以及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记住这个神圣的时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 2、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 3、不忘记刘连满,他同样是英雄~ 4、老师总结。 [板书] 35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8844.43米 登 顶 咬紧 屏住 8680米 “第二台阶” (不可逾越) 抠 蹬 蹲 踩 攀 8500米 “突击营地” 勇敢 顽强 协作 7 附一课文 35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1960年4月9日,中国登山健儿来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脚下,做好从北路登顶的各项准备。5月初,他们在海拔8500米处建立了“突击营地”。 5月中旬,连绵的暴风雪停了,太阳的金辉把珠穆朗玛峰映照得晶莹夺目。5月24日清晨,中国登山队果断决定:由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四人突击登顶。 四名队员从“突击营地”向峰顶进发。经过5个小时的拼搏,他们终于来到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队员们犹豫了。眼下空气十分稀薄,站着不动都感到喘不过气来,怎么能顶得起一个人呢,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队员们借着雪光继续攀登。 夜更深了,远处山下一片漆黑,他们离峰顶越来越近了,还剩下最后一段雪坡。尽管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但看到峰顶就在眼前,征服世界第一峰的愿望就要实现,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逾 阶 抠 蹬 斩 钉 噙 骤 惫 堪 阅读芳草地 1(预习课文,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如果有不理解的,想想该怎么办, 逾越 攀援 斩钉截铁 词句活动室 1(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 (( 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 (( 2(读例句,想想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再把句子补充具体。 例: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这儿空气十分稀薄, 。 这儿四季如春, 。 8 附二 [课后练习]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一、基础题: 1、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 xún yú yuè tái jiē pān yuán zhîu rán zhēnɡ fú ( ) ( ) ( )( ) ( )( ) wán qiánɡ pí bèi bù kān yîu dǒu yîu huá zhǎn dìnɡ jié tiě( ) ( ) ( ) ( ) 2、辨字组词: 逾( )噙( )陡( )骤( )堪( )登( ) 愉( )禽( )徒( )聚( )甚( )蹬( ) 3、从文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猛然( ) 疲倦( ) 克服( ) 近义词: 反义词:武断( ) 浓厚( ) 光明(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登山健儿:王富洲、( )、( )和刘连满在攀登“第二台阶”时,他们双手( ),脚尖( )向上爬。几次失败后,他们不灰心,不泄气,眼里( ),一个接一个( )刘连满的( )攀上了绝壁。当他们看到峰顶就在眼前时,一个个( ),( )。终于在1960年( )月( )日登上了( )峰顶,为祖国争了光。 二、提高题: 1、照样子,写句子:(选择其中的两句写一写) 例: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这儿空气十分稀薄, 。 罗丹雕塑女像时十分投入, 。 爸爸从不轻易浪费时间, 。 2、想象:当王富洲带着队员们登上了封顶,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我们中国人会怎么说,怎么做,外国人又会怎么说,请你试着写几句话。 9
/
本文档为【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