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科学名词解释

2017-10-11 3页 doc 13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科学名词解释儿科学名词解释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胎儿。 郝氏沟又称肋膈沟,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的一道横沟,卧位时尤其明显。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本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小儿单纯性肥胖: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胎儿。 郝氏沟又称肋膈沟,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的一道横沟,卧位时尤其明显。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本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小儿单纯性肥胖: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病。 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严重缺氧和混合型酸中毒使肺动脉痉挛或其肌层增生(长期低氧血症),使肺动脉阻力增高,右心压力增加,导致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同时有可使处于功能性关闭或未闭的动脉导管重新活保持开放,导致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 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高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清紫,有上肢正常。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又称为肺透明膜病: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川崎病也就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房间隔缺损 ASD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 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80,在生后3个月解剖性关闭。 法洛四联症TOF是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高血压脑病本病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太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肾病综合症以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克)、血清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以水肿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前两项最为典型。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 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红细胞利用蛋白量逐渐增加,至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0*10/12/L ,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性缺陷或因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前者称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后者称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 骨髓外造血;指出生后,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是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
本文档为【儿科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