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机械唯物主义评析2012

2017-09-25 12页 doc 29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机械唯物主义评析2012机械唯物主义评析2012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1 一、机械唯物主义含义与特征„„„„„„„„„„„„„„„„„„„1 二、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背景„„„„„„„„„„„„„„„„„2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评析„„„„„„„„„„„„„„„„„„4 (一) 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4 (二)机械唯物主义的合理性„„„„„„„“„„„„„„„5 四、机械唯物主义缺陷的...
机械唯物主义评析2012
机械唯物主义评析2012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1 一、机械唯物主义含义与特征„„„„„„„„„„„„„„„„„„„1 二、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背景„„„„„„„„„„„„„„„„„2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评析„„„„„„„„„„„„„„„„„„4 (一) 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4 (二)机械唯物主义的合理性„„„„„„„“„„„„„„„5 四、机械唯物主义缺陷的原因„„„„„„„„„„„„„„„„„„7 参考文献 „„„„„„„„„„„„„„„„„„„„„„„„„„„„„8 机械唯物主义评析 姓名:黄彪 学号:85011083 院系:政法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老师:张铁山 职称:副教授 摘要:它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把哲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科学 知识的基础上;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作了有意义的哲学概括,促使哲学重点从 本体论转移到认识论上来;以科学知识为武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局限性:机械性,用机械运动的规律来解释一切现象;形而上学性, 它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用一种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不彻底性, 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无法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从 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Abstract: the ancient materialism and intuition, the simple philosophical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specific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natural science, philosophy of meaningful philosophy focus from ontology transfer to epistemology. With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 weapons in its opposition to feudal ru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uggle. Limitations: machinery, mechanical motion rule explained everything, Metaphysi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ings and boundaries with an isolated and static perspective, Lack of thoroughness, the nature, but on the materialism in soci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unable to be carrying forward the principles, which fell idealism. 一、机械唯物主义含义与特征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 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 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 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 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 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二、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背景 人类在其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古代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它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一些原形的物质。即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缺乏科学论断。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占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它认为,封建的等级制是体现神意志的永恒不变秩序。中世纪的欧洲是西方文化和近现代文化高峰中间的低谷,充斥着愚昧和野蛮。宗教禁锢着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方近现代文化就是在与封建的基督教文化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生产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推动了经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由注重神逐渐转变为发展人,由关注天堂和地狱到更加注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促进唯物主义哲学的复兴。 在西方的中世纪,科学与宗教呈现出了激烈的冲突,几乎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受到了基督教的阻挠,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都经过了与基督教的殊死搏斗,大批的科学家受到了天竺宗教裁判所的制裁和惩罚,伽利略被长期监禁、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等。这一切的现象都说明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受到了严重的阻挠。所以必须要一种思想理论来打破宗教对人思想的束缚,解开人们思想的枷锁,以便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思想武器, 但是这个时候的德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就凸现出来了,它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 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猜测的成分,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阶层的世界观。难以满足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近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朴素唯物主义不再适合当时的思想和现实,所以这就促使一种新的思想即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来代替朴素唯物主义完成历史的使命。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17世纪运动学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在思想界出现“基本的机械运动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的思潮推动下产生的。 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自然科学获得日益迅速的发展,进入了以实验为基础的阶段。科学家们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对有机体进行解剖学的研究。这种分门别类研究的方法是以后人类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孤立地、静止地考察事物的方法被F.培根和J.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领域后,形成了形而上学的长期统治。 1868年牛顿写成了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牛顿在这部书中这部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在1687年出版。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从此,经典物理学得到定型,成为一件分析世间许多宏观物质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 经典力学的建立,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有效引擎,而近代物理学的蓬勃发展,也不可避免影响到政治、经济、法律、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来,当然它也包括哲学。自从经典力学体系得到完善以后,在18世纪的欧洲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用数学与力学原理来解释各种事物,包括哲学(牛顿的著作题目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在他以外一定会有许多人试图将数学与经典力学原理套用在非自然的哲学上)的潮流。由于牛顿在物理界的崇高威望,一切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据、将 牛顿的发现当作教条的观点和做法也就不足为奇。 当人们把研究自然界的思维方式用来解释哲学时,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形成了,人们把对社会和自然界的研究方式搬入哲学世界中,就形成了机械唯物主义。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评析 1.机械唯物主义局限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第一,机械性。它把一种特定的物质形态——原子,当做物质一般,从而混淆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第二,形而上学性。它往往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本性。第三,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的“原子”,把物质结构和物质属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同,混淆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共同本质,同时也给后来的唯心主义留下了可乘之机。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 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 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 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 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间就象— 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相同的和不动的。”又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者”。 2.机械唯物主义合理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它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坚持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自然界,并用自然科学的材料作根据,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发的、直观的、猜测的性质,同时利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来展开与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斗争,从而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及较高的历史成就。 在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进步意义,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638年,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伽利略在写出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该书以对话形式阐明了经典力学的许多重要观点。它宣告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学说及宇宙体系理论的历史使命已结束,也为后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使得人们片面地把力学规律看作是自然界唯一的最普遍的规律,并企图以此去解释整个自然界,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 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2)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考虑,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96 发过科学家拉普拉斯在《宇宙系统论》中,用牛顿力学详细地论证了太阳系年, 的演化过程,更完整的提出了星云假说。恩格斯高度了康德—拉普拉斯假说,指出它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 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了地球缓慢进化的“渐变论”,指出地壳的变化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性的剧变,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内力(地震、火山)和外力(风、雨、雪、温度变化等)的长期作用而缓慢发生的。恩格斯说“赖尔才是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质学中”,就是对他的这些观点种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高度评价。赖尔的观点,从地质学方面支持了康德学说中关于自然界生成的观点,也是打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科学依据。 19世纪30至50年代,有好几位科学家(如德国青年医生迈尔、英国业余科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英国律师兼业余科学家格罗夫和丹麦科学家柯尔丁等),从蒸汽机效率的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等等不同的侧面独立的发现、确定和完善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个定律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达到了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不仅如此,这个定律的确定,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彼此割裂的机械的观点,消 除了人们对“世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从而使得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的观点,“不再是一个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某些领域仍旧适用。 机械自然观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特别是没有退出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舞台。二十世纪以来, 量子力学的诞生使得这一学科成为一种基本方法而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产生了量子化学, 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学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 又出现了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系统科学学科,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进一步提出了模拟人脑等人工智能问题, 社会行为学、心理学和人类文化的研究也进一步填补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鸿沟, 传统的“ 学习” 与“ 本能” 概念的区别已经不再适用于人与动物特别是灵长目人科动物的区别了。所有这些新问题都涉及到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老问题还原问题。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所谓高一级层次上的现象或规律性能否还原或归结为低一级层次中的规律对此回答肯定的观点导致机械自然观的现代形态的形成。显然, 机械自然观的现代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还原论。 机械自然观的内在方面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还原。第一,用量说明质即量转化为质, 质归结为量;第二,用低层次运动形式阐发高层次运动形式, 把高层次的现象和变化归结为低层次运动的变化;第三,用部分、要素说明整体和结构, 把整体归结为部分;第四,把复杂性归结为简单性的集合;第五,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这五个方面的还原都包含着一定意义的辩证法思想。 四、造成机械唯物主义缺陷的原因 机械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的缺点,其原因自然也离不开经典力学的影响因素。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机械”,这样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人的肢体运动确实遵照着各种宏观经典力学定理进行的,可是,这种说法却忽略了人的思维,而作为人的思维承载体的人脑,其复杂性是不能一味地用机械运动原理来解释,有关人的大脑如何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产生思想,科学界至今仍在研究,虽然至今没有完全明确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的大脑绝非普通的机械构造而成。不仅对人,机械唯物主义者对于所有的事物都以机械运动的原 理去解释,当然了,正如人一样,许多事物都遵循着机械运动的过程和定律,然而,对于很多抽象化了的事物,如果单单从机械的角度去解释它们,是片面、不准确的。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者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立场去研究事物,在这里也可以看得到经典力学研究的影子:经典力学在研究过程中,确实有着将运动事物孤立出来,不考虑其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单独研究的做法,即所谓的“孤立系”、“微元体”、“封闭区域”、“瞬时量”等等。有的时候,在研究受外界干扰不是很大的物体运动过程时,这样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近似等同于完全孤立并且没有发生变化的运动过程;然而,机械唯物主义者们却简单的将孤立与静止方法拿来套用对于 他们并不了解在哲学界整个哲学体系的研究,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一个事实—— 当中万事万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变化和发展的长期存在。所以,机械唯物主义当中存在的形而上学思想,阻碍了唯物主义哲学的继续发展和进步。 最后,机械唯物主义者的不彻底性,即他们对于社会领域的研究,重又拾起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要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本身就最一对尖锐的矛盾,而他们却同时套用这两种世界观并应用于同样的研究课题当中去,而要将其这一境地维持下去自然就需要将哲学的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分开来讲,而且不是暂时的分开,是永久性的分离,这当然就犯了机械唯物主义固有的错误——孤立地看问题。机械唯物主义之所以处于如此境地,当然是与运动学的研究范围有关——对于社会学的研究,是无法建立起以运动物体作为元素的研究模型的,因而,当时的机械唯物主义者,在碰到社会学这一难关之时,也就不得不重新用上唯心主义观点了。 我们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成为新新兴的资产阶级崛起的强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新生事物的发展,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强调辩证自然观应该把机械自然观的合理成分包含在自己的“有机体”内目的并不是要恢复旧的机械自然观,而是为了把辨证自然观与素朴辩证自然观相区别开来。因此,从唯物史观来说,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3b8,14(《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2] 巴门尼德:残篇2。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3]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中译本。 33(《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 [4]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03a 20, [5]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60b34(《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 [6]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17a25,26(《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 [7] 参见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三联书店1982年。 [8]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译本;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中译本。 [9] R.艾斯勒:《哲学概念辞典》,柏林1929年第2卷。 [10]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
/
本文档为【机械唯物主义评析201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