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的烦恼

2017-10-23 4页 doc 15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的烦恼大学生的烦恼 发布时间:2011-11-02 13:37:14 访问次数:90 大学校园“郁闷”大流行 学生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郁闷”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流行很久了。日前,吉林省某高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走访本校12个班级后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声称“郁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说,6年前,她在一个学生讨论小组上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当时还“挺当回事儿的”,后来,这个词渐渐成了很多学生的口头禅。曾有媒体进行过一项高校流行语调查,“郁闷”以55.2%的投票率高居榜首。 “郁闷“已成大学生口头禅 大四学生...
大学生的烦恼
大学生的烦恼 发布时间:2011-11-02 13:37:14 访问次数:90 大学校园“郁闷”大流行 学生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郁闷”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流行很久了。日前,吉林省某高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走访本校12个班级后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声称“郁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说,6年前,她在一个学生讨论小组上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当时还“挺当回事儿的”,后来,这个词渐渐成了很多学生的口头禅。曾有媒体进行过一项高校流行语调查,“郁闷”以55.2%的投票率高居榜首。 “郁闷“已成大学生口头禅 大四学生小王,昨晚辗转反侧,一夜没睡。“还不是因为考研和找工作的事,搞得压力太大~上网去解闷,可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回到现实中后,却发现自己更郁闷。”小王苦恼地对记者说。“郁闷啊~”这3个字简直就成了他的口头禅。 大三学生小李,虽然还没有面临就业与考研的压力,也经常把“郁闷”挂在嘴边。对学校里的一些“怪现象”看不惯,是小李郁闷的主要原因。“系里风气很不好,谁优秀大家就‘灭’谁”。每年评奖学金的时候,也总会出现这样的怪事,一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往往会遭到部分同学的不公正评价,最终只能与奖学金擦肩而过。 大学校园内的“郁闷之风”毫无停歇之势,和学生们聊起“郁闷”这个话题,大家总有很多话说。记者发现,大一学生多为“现实中的大学与想像中的象牙塔不一样”、“丧失了学习动力和人生目标”而郁闷,大二学生多为“敏感的校园人际关系”、“院系部分不正之风”,以及“校园内部贫富差距显露的社会不公”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开始因为“考研、就业与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郁闷。 大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46.7%“郁闷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反映”,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沈健教授说。去年,吉林省教育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在省内15所高校发放了3000余份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到了总体的46.7%。作为该课题组担纲者之一,沈健告诉记者,调查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倾向、抑郁、敌意、人际敏感、偏执、焦虑等方面,“而这些都会导致郁闷情绪的产生”。 吉林大学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于天罡老师称,校园郁闷流行,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动荡在高校中的反映。他表示,社会转型期,利益重新分配,竞争加剧,给人带来更多压力,并造成心理认同上的偏差,郁闷情绪比较普遍。一方面,社会问题复杂化了,而另一方面,新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有所下降,有些是在以前的大学生中就长期存在的问题,现在变得突出了。 心理专家:大学生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樊富珉教授把郁闷的大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调侃式的,对他们而言,“郁闷”不过是挂在嘴上的时髦语言,只要不舒心,都呼“郁闷”;第二种是适应不良型的,他们会经常感觉到郁闷;第三种是真有心理困扰的,这类学生反倒不说“郁闷”,却最危险。总体来讲,对于后两种大学生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沈健教授指出,大学生郁闷情绪如果长期积累,肯定会给自身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他建议大学生们加强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去适应环境,乐观面对现实,提高自我。樊富珉教授也指出,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帮助大学生排解郁闷情绪,引导大家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加自主负责地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郁闷”一词是我们认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当代大学生用“郁闷”表达上下求索的徘徊、壮志难酬的感慨、朦胧情感的困惑、愤世嫉俗的无奈和对思想教育的冷漠。大学生使用“郁闷”一词不仅是表达某种思想内容,它还传达了一种潜在身份认同信息,它反映的是人的存在特征。他们用“郁闷”表达诸如“心情不好”、“失落”、“空虚”、“无聊”、“烦”、“有压力”、“没劲儿”、“找不到方向”等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不同于“焦虑”和“抑郁”,焦虑是自己明知道没有道理却无法控制、摆脱负性情绪,而“抑郁”是一组综合症,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 然而正是“郁闷”一词的模糊性,涵盖意义的广泛性,表达了比传统的“烦恼”、“焦虑”等词更多的信息内容,从而更准确和精练地表达出了人们的某种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因此得以在大学生中流行 郁闷一词反映的大学生心理: 1.上下求索的徘徊。大学生应当如何爱国?当代的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承担着怎么样的责任?这些疑问他们很难有明确的,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体验的是徘徊、进退维谷,无从选择的结果就是“郁闷”。 2(壮志难酬的感慨。大学生渴望独立、追求成功,然而客观上现实社会为大学生准备的不仅有鲜花和荣誉,还有霜雪与挫折。市场经济本身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对生活的把握度大大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让许多大学生提前体验了为生计担忧的滋味。面对社会发展风险性的提高,大学生感受到的是提高个人自身素质的压力,是对人生目标的思考,是对前途的担忧。 3(朦胧情感的困惑。对爱情的渴望,对性的好奇是大学生生理已经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特殊表现。大学生的爱情面临另外一个很大的困惑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惨不忍睹”,夹在传统与现代裂缝中的大学生不得不用郁闷来表达他们对青春、对爱情、对性的欲说还休,左右为难的困境。 4(愤世嫉俗的无奈在许多大学的BBS上,最热门的话题、最激烈的争论、最痛心的愤慨基本上都是围绕社会的公正。但是在现实社会里,贪污腐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弱势群体失语的困境使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有着同样的“重任在肩,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他们心里无法释怀的一个结。大学生的生理一般都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心理却并未成熟,他们的价值观念通常太过理想化,缺乏现实的合理性。 5(思想教育的冷漠在大学校园里,传统思想教育课的比重很大,大一的课程基本上是进行正统的思想教育,然而这些课程的教育效果如何呢? 大学生体验的是价值真空、行为无序的寻找精神家园的心理疲惫和精神焦虑。 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学子来说,工作难找就是最大的郁闷,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这些都让她烦心。 社会剧变是大学生郁闷的根本原因。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转变成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相反在媒体的关注下,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再加上工作难找,大学生们很容易就产生深深的失落感,由此产生的强烈郁闷情绪。 大学生经常性觉得郁闷,实际上也是自我意识的复苏,往往是有所追求,在目标与现实中产生差距的时候,才会产生了“郁闷”的情绪,因此产生“郁闷”的情绪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
本文档为【大学生的烦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