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

2017-10-01 38页 doc 223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1(文/李守力) 【提要】 针对易学界对十天干生旺死绝表的应用存在严重分歧,本文从考古文献和古代文献出发,溯本追源,考证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并论证其在以命理学为主的象数学中的实用价值。 【正文】 1、目前据考古文献记载,五行寄生十二宫最早的源头是战国时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时期:战国秦昭王38 年(公元前267年)。 《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提到《日书》乙种第七类为《五行书》,原文如下: 木生亥,牡卯者未。乙63 火生寅,牡午者戌。乙229...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1(文/李守力) 【提要】 针对易学界对十天干生旺死绝表的应用存在严重分歧,本文从考古文献和古代文献出发,溯本追源,考证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并论证其在以命理学为主的象数学中的实用价值。 【正文】 1、目前据考古文献记载,五行寄生十二宫最早的源头是战国时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时期:战国秦昭王38 年(公元前267年)。 《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提到《日》乙种第七类为《五行书》,原文如下: 木生亥,牡卯者未。乙63 火生寅,牡午者戌。乙229 金生巳,牡酉者丑。乙230 水生申,牡子者长。乙231 这是关于五行与地支关系的一段重要材料。可惜由于照片不清晰和释文有误,未能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现将此文与《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关系对照: 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 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 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 金生于巳,牡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 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一行以外,其余各行的地支排列与《淮南子》相同。区别较大的是, 放马滩秦简《日书》除了缺“土 放马滩秦简的生、牡、者,在《淮南子》中作生、壮、死。其“牡”字,是“壮”字的误释或通假。其“者”字,则是“老”字的误释或通假。这样,根据《淮南子?天文训》的正文,我们可以将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如下: 木生亥,壮卯,老未。 火生寅,壮午,老戌。 金生巳,壮酉,老丑。 水生申,壮子,老辰。 放马滩《日书》明文区分生、壮、老三个阶段,并且以代表生的亥、寅、巳、申居前,代表旺(壮)的卯、午、酉、子居中,代表墓(老)的未、戌、丑、辰列后。这与后代五行家所使用的三合局完全一致。由此证明先秦时代的确已有完整的三合局存在。 2、《淮南子》: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公元前143年),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进献于朝廷。《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生、壮、死”关系是先秦的继续。 直到隋朝《五行大义》,对五行与地支的关系则有全面叙述,此即五行寄生十二宫理论的首次出现。 3、《五行大义》:共五卷。隋萧吉撰。传称萧吉出身齐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 《五行大义》一书在中国术数史上极有价值,因为它传承了汉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术数成果。据专家考证,《五行大义》资料的积累和初稿的编撰,很可能开始于584年,594年。 《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引文: 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 木,受气于申,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火,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带于辰,临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金,受气于寅,胎于卯,养于辰,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带于未,临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水,受气于巳,胎于午,养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土,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进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义又不合,欲还于未,未是木墓,木为土鬼,畏不敢入,进休就辰,辰是水墓,水为其妻,于义为合,遂葬于辰。昔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故知合葬非古。然季武子云:“自周公已来,未之有改。诗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盖以敦其义合,骨肉同归,水土共墓,正取此也。”又以四季释所理归于斯。 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長【辰】为水土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袒踊之哀,岂待移日。高堂所说,盖为浮浅。其生王意,又别是一家。 《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 辰土,受气于申酉,胎于戌,养于亥,生于子,沐浴于丑,冠带于寅,临官于卯,王于辰,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未土,受气于亥子,胎于丑,养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戌土,受气于寅卯,胎于辰,养于巳,生于午,沐浴于未,冠带于申,临官于酉,王于戌,衰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丑土,受气于巳午,胎于未,养于申,生于酉,沐浴于戌,冠带于亥,临官于子,王于丑,衰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孝经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给天下。” 《龟经》云:“土,木动为辰土,火动为未土,金动为戌土,水动为丑土。”又云:“甲乙寅卯为辰土,丙丁巳午为未土,庚辛申酉为戌土,壬癸亥子为丑土。” 凡五行之王,各七十二日。土居四季,季十八日,并七十二日,以明土有四方,生死不同,此盖卜筮所用。 若论定位王相,及生死之处,皆以季夏六月为土王之时。《礼记》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后。”此则岁之半,处四时之中央,天社,地神,人鬼,又并在未,坤亦在未卦,主于土,故云:“土德于未,终于丑。” 易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则明土王定在于未,墓定在辰也。 五行皆以父母临官中生者,取其盛壮能生养义。唯金在火中生者,巳中有方壮之土,能生金也,金非火不革其形,故金在火位中生。又云“金生鬼中”者,金父土戊己,寄治丙丁,父不能独养,要须母也,金在南方值己火,金得火方化,金化而水生,戊己土有化生之水,则金不畏火,己含水气,则金之继母也。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 以上《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引文。 据《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制表如下: 这张表就是最早的五行寄生十二宫。受气,今做绝;生,今做长生;王,今做帝旺;葬,今做墓。 《五行大义》有一句重要的话,也就是《论生死所》的最后一句:“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死还复生”,即生死轮回,先秦阴阳家与道家并无轮回转世理论,所以《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显然受到佛法影响。我们知道,佛法在中国自汉明帝始兴,至南北朝为高峰,隋唐持续。《五行大义》正是酝酿于南北朝时期,不可能不受到佛法的影响,况且萧吉祖父之弟就是历史上对佛教贡献最大的梁武帝。 佛法有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行,识,相当于受气阶段,名色相当于胎,六入相当于养,触相当于生,受,爱相当于沐浴,取近冠带,有近临官,生近帝旺,老近衰病,死近死葬。 《五行大义》叙述习惯与今不同:《五行大义》叙述起于受气,胎,养,终于病,死,葬。这更符合人生历程。今之五行寄生十二宫叙述起于长生,沐浴,冠带,终于绝,胎,养。 五行中的四象木火金水与地支十二宫关系完全形成,但是对于中央土,出现寄行于寅,而且衰病合并为一项都是在申,理论上仍不圆满。 当时仍然对此存在其他的说法,如有“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長(辰)为水土墓”之说,萧吉认为“高堂所说,盖为浮浅”。 萧吉又引《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列表如下: 这个四季土的生旺死葬表以后并没有流传。因为受气一项是两个地支,理论也不圆满。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2-1(命理学演变与土的寄生)(文/李守力) 【本文主题】星命术到八字命理的演变,水土同行与火土同行的 演变。 前文(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1)重点论述了“五行生旺”自战国、西汉到隋朝的起源和演变。以1986年发现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公元前267年)为最早,公元前143年《淮南子》继承了先秦“五行生壮死”理论,直到隋朝初年《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正式形 成。 又,后来1998年考古发现的孔家坡汉简《日书》(公元前195年)“水生申,壮子,老辰;木生亥,壮卯,老未;火生寅,壮午,老戌;金生巳,壮酉,老丑。”(103—104号简)。 这无疑是公元前267年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持续传承。 李零先生对九店楚简96~99号简(公元前278年)的考证,认为简文生旺墓陰陽消長之意已在其中。由于简文缺失太多,对于同一简文,刘乐贤、陈松长、李守奎等并未支持李的观点,最后结论尚难肯定。 所以我们仍旧把五行寄生十二宫最早的源头确定在战国时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时 代。 《淮南子?天文训》之后, 五行大义之前, 比较有影响力的论述则为: 《京氏易传》卷下:“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亦云上生之位),申中有生水。丑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土兼于中。”此仍然没有超出“生壮死”的范畴。(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 隋朝初年《五行大义》一书,标志五行寄生十二宫理论正式形成。关于土的寄生,历来争议很大,所有的观点都在《五行大义》里列出。 先秦竹简不见土之寄生,只有木火金 水。 《淮南子》认为“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此是火土同行的滥觞。 《五行大义》首先提出“土,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此是火土同行的继续。但当时已经出现了水土墓的说法,如有“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辰为水土墓”之说,萧吉认为“高堂所说,盖为浮浅”。可见“水土同墓”尚属非主流理论。 但是后来的发展,“水土同行”理论却脱颖而出,与“火土同行”理论平分秋色,两者旗鼓相当。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必须回到隋唐前后时期的天文学星命学大背景中去。 至于中国占星学何时朝向命理学发展,从江晓原博士《天学外史》、《天文西学东渐集》,李零《中国方术史》,以及薄树人教授编《中国天文学史》的叙述,可判断应是在魏晋南北朝,印度占星学随着大量佛经东传后,结合中国本土的阴阳五行学说慢慢地蕴酿发酵,而在隋唐开花结子,有以下8个证据可以说明中国七政四余与印度占星学的关 联: 1.黄道12星座的名称出现在中国是隋《日藏经》、唐《宿曜经》传入后才见到的,虽然中国也有类似12次的称呼,但两者名称及意义完全不同,应知道黄道12星座是重要因素之 一。 2.上述之《宿曜经》记载黄道12宫,各宫有一主管行星,即: 子?土?宝瓶宫 丑?土?磨竭宫 寅?木?人马宫 卯?火?蝎虫宫 辰?金?秤量宫 巳?水?双女宫 午?日?师子宫 未?月?螃蟹宫 申?水?夫妇宫 酉?金?金牛宫 戍?火?白羊宫 亥?木?双鱼宫 这项内容是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相当重要的项目,因命宫主星及其他宫主星是论断的要素。黄道12宫主星也同样在佛经东传之前,未在中国本土发现过。 3.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命宫的订法为印度占星学命宫定法的最简单型式,前者不考虑出生地点,仅以太阳所在黄道12宫起生时顺数至卯所在之黄道12宫即是命宫。由于印度占星学采整个星座宫位制,在一般情形,若系日出卯时,所得命宫结果不致差异太大。 4.命宫定出后,即按逆时针方式列出后天12宫,这个步骤中、印皆同,除了第12宫中国定名为相貌宫,而印度定名不幸宫,名称和意义略有差异外,其他11宫完全相同,同样地在印度占星学未东传前,也未在中国本土发现。 5.中国采用罗喉及计都完全是印度占星学的同名称同性质之隐曜。 6.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的重要赋文《西天聿斯经》几乎95%是印度占星学内容及论断方法,其中5%掺杂中国的28宿和神熬。 7.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各派强调的身宫概念,完全移植自印度占星学以月亮所在位置称为月亮身宫盘“Chandra Chart”的概念,尽管琴堂派以逢酉安身论身宫,然果老派或耶律派的身宫取法和“Chandra Chart”一模一样。 8.东海大学哲学系邝芷人教授在《阴阳五行及其体系》第10章阴阳五行与中国禄命法,提出果老可能是Horo的音译,Horo是天宫图Horoscope的简称,亦即果老星宗或七政四余命理学源于印度或西方系统甚明。(以上引自:《印度占星学与中国七政四余的关联》作者未知) 印度占星与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于唐朝产生了七政四余星命学,中国七政四餘命理学发展的过程曾有三个重要派别,其主张差异如下表: 《张果星宗》一书,相传为唐玄宗所礼遇的道士、後来名列八仙之一的张果所撰,但是在此所收者应属明万历中叶陆位的辑本,但这并不代表此书纯然是一部明代的托古伪作。薮内清根据杜牧的《墓志铭》中有关星盘的记载,指出《星宗》的星盘与近代星家所用不同,却和唐代已知部份的宫位排列法一致,认为此书颇有来历,可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的占星法内容。另外,有一位现代研究《星宗》的人士根据书中星图所表现的“岁差”,推得这些图当在唐德宗以後,北宋初之前 测绘。 《耶律真经》乃辽宗室耶律纯於984年出使高丽时,向该国精通占星术的高僧国师乞学而得。学者張哲嘉曾经比较各种星家、密教典籍以及宣化所出土辽代墓葬星图的宫位名称,发现这本相传辽代星书是唯一与出土文物相合者。 《琴堂指金歌》书末的跋语云此书“作於唐而秘於宋”,和《琴堂步天警句》一脉相承。(以上引自:張哲嘉《中国星命学中案例的运用》) 中国七政四餘命理学的起盘步骤: 1.确定求算命主的生辰八字,即诞生时的年月日时资料以干支列出四柱八字。 2.根据出生年干查60甲子生年神煞表。 3.按年干列出化曜,排七政四餘相对应的禄、暗、福、耗、荫、贵、刑、印、囚、权。 4.按年干排十二长生。 5.根据年干支列出常用的特殊神煞与七政四餘相关诸星,如科名...之类。 6.定命宫:以日躔宫位起生时顺数至卯。 7.从命宫逆时针排后天12宫。 8.定命度:以日躔度数查命宫同络度数,即為命度,位於28星宿的何宿何度。 9.定身宫:月亮(太阴)所在的黄道12宫。 10.注意岁差调整后的量天新尺,各星宿入宿度在迴归黄道的经度。 11.将迴归黄道星历表中的七政四餘一一计算填入所使用的量天新尺之适当位置。 12.定行限:从生日逆数至前一中气几月几时,按每三日一岁算,折為几岁几加上10岁从相貌宫上限,其他各宫管辖不同大限年数一一列 出。 由于七政四余命理学理论体系十分庞大,不仅需要有熟练的阴阳五行辩证逻辑,更需要复杂的天文学星象知识。这无疑不是常人所能掌握的,期待有简化的理论体系,于是李虚中四柱法应运 而生。那么,七政四余是如何向四柱八字演化的呢,我们看上面列出的七政四余起盘步骤,李虚中继承了七政四余的四柱干支法,60甲子神煞,十二长生,命宫,行限(即大运,中气改为节气),正是隐去十干化曜,使用通变星十神,如下图表: (上图引自《四库全书 星学大成》 简化制表如下: 李虚中又去掉了专业性极强的命度,身宫,量天尺,黄道星历,终于使星命学大大简化,从此完成了命理学的飞跃。约300年后,徐子平对李虚中命理学再次简化为子平术,一直传承至 今。(李守力按:明清兴起的紫微斗数的四化星禄权科忌即是从此十干化曜演变而来,化禄即是七政四余的天禄,化科即是七政四余的天贵,化权即是七政四余的天权,化忌即是七政四余的天刑。将紫微斗数的四化星和张果星宗十化星做个比较,雷同之处很高,尤其甲年完全相同,庚年也是天同化忌。紫微斗数继承了七政四余兄弟财帛十二宫之类并加以调整。紫微斗数用虚星(虚拟星宿,非真实星宿),于是把七政四余全省略了,四柱干支也省略。与四柱八字使用太阳历起盘不同,紫微斗数使用太阴历起盘,太阴为月,主性情,所以紫微斗数测人性情最验。而太阳为日,主能量,所以四柱八字测人命运起伏最验。由于阴历有闰月,紫微斗数的定数预测体系必然遭到严重的逻辑挑战,这也是紫微斗数不能成为命理学主流的重要原因。) 所以只要溯本追源,找到命理学源头,研究五行寄生十二宫,方为正途。让我们回到星命第一书《果老星宗》。其他星命术与《果老星宗》在阴阳五行问题上皆是一脉相承。 在《果老星宗》一书中有五行长生例: 五行长生例,以生年纳音所取:生败冠官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生即长生,败即沐浴,冠即冠带,官即临官,帝即帝旺。制表如下: 此五行长生例,其他星命术皆沿用之。至此我们找到了“水土同行”理论脱颖而出,与“火土同行”理论平分秋色旗鼓相当的历史渊源。 此后“水土同行”与“火土同行”之争一直萦绕在学者心头千余年,至今也没有科学的结论。 (后续: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2-2(文/李守力))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2-2(命理学演变与土的寄生)(文/李守力) (接上) 此后“水土同行”与“火土同行”之争一直萦绕在学者心头千余年,至今也没有科学的结论。 明朝万民英(1521——1603)编著的《三命通会》无疑是最具综合性的四柱命理学汇集。该书汇集了“水土同行”与“火土同行”的各种论点: 《三命通會》卷二:論天干陰陽生死 論曰: 五行長生之理與萬物亦同。且如日之初出時,光明可觀,至午離宮,光明愈甚,月之初出,巧若蛾眉,至望光明圓潔;若人之生,自少至壯,自老至死,常理也。人之初生也,嬰孩啼笑而已,至壯賢愚方辨,萬物皆一同。 观点1:(戊土生于寅,反对戊土生于申) 戊土生於寅,【寅】中有【火】,【戊土】生焉,三陽之時,土膏以動,萬物發生,是【戊】生於【寅】也。【土】旺于四季,【火土】有如母子相生,所以【戊】隨【丙】、臨官歸祿於【巳】,【己】隨【丁】、 臨官歸祿於【午】。【戊土】生於【寅】、【己土】生於【酉】明矣。若以【戊】生【申】、【己】生【卯】, 何不以【壬戊】歸祿於【亥】、【癸己】歸祿於【子】,後人妄作擬土歌,有『戊己當絕在巳懷』之句,以【戊】生【申】、【酉】沐浴、【戌】冠帶,陰陽間隔,謬戾甚矣。 观点2:(土长生于寅,又长生于申) 或曰:五行長生有母、而後有子,歸母成孕之說也,獨【土】一行,分體用厚德載物,居中不用者,【土】之體也,敟於四維、各旺四季,【土】之用也。體生於【巳】,乘父母之祿,用生於【申】,維父母之位‎‎。【水土】生【申】,陰陽家之說;【土】生於【巳】,醫家之說。考五星書,【申】為陰陽宮,故【水土】俱生【申】,【坤】位【水土】,原不相離,而「土隨水源」之說,亦為有理。四行有一生,獨【土】長生於【寅】、又生於【申】,一物而有兩生,以坤艮土之方位,坤屬西南,土至此而得朋,故曰利亨。 观点3:(土长生于寅,又长生于申) 《壺中子》曰:『坤之厚重,積土成功。』土生於此者、然也。 復言【戊土】生【寅】、寄祿於【巳】者,隨母得家之義也。是以土無正位,生物多方,又何疑矣。 观点4:(分辰戌丑未,从属于本五行,与《五行大义》辰戌丑未同) 蔡氏曰:『東方【寅卯】木、【辰土】生於【亥】,南方【巳午】火、【未土】生於【寅】,西方【申酉】金、【戌土】生於【巳】,北方【亥子】水、【丑土】生於【申】。』 到清朝康熙乾隆盛世,两代帝王出于对阴阳五行象数学化规范化的高度,命人编撰了《御定星历考‎‎原》和《钦定协纪辩方书》,提要说:“神煞之说自汉代已盛行矣。夫鬼神本乎二气,二气化为五行,以相生相克为用。得其相生之气则其神吉,得其相克之气则其神凶,此亦自然之理。所谓某神某神,不过假以记其方位,别其性情而已,不必以词害意也。历代方技之家,所传不一,辗转附益,其说愈繁,要以不悖於阴阳五行之理者近是。是书简汰诸家,删其鄙倍,而括其纲要。於顺天之道,宜民之用,大圣人之於百姓,事事欲其趋利而远害,无微之不至矣。” 清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奉敕编《御定星历考原》(五行生旺): 木长生于亥,火长生于寅,金长生于巳,水长生于申,土则亦长生于申,寄生于寅,葢坤艮之位也,各由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絶、胎、养,顺历十二辰,按天道循环生生不已,故木方旺而火已生,火方旺而金已生,金方旺而水已生,水方旺而木已生,由长生而顺推,稚则必壮,盛则必衰,终而复始,迭运不穷。此四时之所以错行,五气之所以顺布也。至于土则旺于辰戌丑未为四库,葢水火木金皆藏于土而位乎中央,故《易》于坤曰:“万物皆致养焉”,于艮曰:“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可与此互相发矣。 清乾隆四年梅毂成等奉敕撰《钦定协纪辩方书》云: 五行长生之义,《考原》之说甚明。而土之生于寅申,则引而未发。由今考之,水土之同生于申也,申为坤,坤为地,水土所以凝也;土之寄生于寅也,寅为孟春,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所以和同,草木所以萌动也。是故洪范家独以土生于申为五行之体,阴阳选择诸家皆以土生于寅为五行之用。盖长生在寅则临官在巳,乃为土旺金生,与木火水同为一例。然则以土为生于寅者,所以顺五行相生之序,固与《月令》土旺于夏秋之交以顺四时相生之序者同出于理之自然而非为臆说也。 所以至此最具象数学标准化规范化的五行寄生十二宫理论是: 但是从形式逻辑看,这无疑不能具备科学化的标准。命理学到达到科学的标准,必须要求唯一性。为什么水火相冲,但火土,水土又能同行呢, 这涉及中国象数学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 从阴阳,四象,五行,六气,八卦,十干,十二地支,二十四山,从简单的象数模型,到复杂的象数模型,其必然存在“逻辑破缺”。这种逻辑破缺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按宇宙常数4.6692,宇宙(4.6692)=有序部分(4)+混沌部分(0.6692)。有序部分的四就是四象木火金水,0.6692就是土。土,即是混沌,卢森堡之测不准原理也。此混沌部分在八卦模型即是坤艮,在十天干模型即是戊己,在十二地支模型即是辰戌丑未,即使到了最细致的二十四山,仍然有玄空飞星下卦与替卦之分。 象数模型越细致,无序混沌的范围就越小,对宇宙人生客体模拟的程度就越高。但是高度细致的象数模型,研究者需要高度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象数模型的建立又必须与人类的智商相适应。 那么,到底有没有即具规范化标准化,又具科学化的五行旺衰理论呢, 有~那就是地支藏干理论。 实际上阴阳五行理论发展到地支藏干理论,其科学性已经具备。因为这时具备了唯一性。地支藏干理论不仅把五行寄生十二宫的精华全盘接受,它的逻辑破缺也被限制在测量误差范围之内了。这就像万有引力公式一样,公式虽然是近似的,但足以反映客观现实(限于宏观世界),计算偏差在测量误差之内。 至于为什么说地支藏干理论(人元司令理论包含在内)是五行寄生十二宫最具备科学化标准的象数模型,由于篇幅所限,需另设专题探讨。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4-1(佛法对易学的渗透)(文/李守力) 【本章主题】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绝”与“沐浴”的演变。(绝即投胎,沐浴即裸形 ) 前言: 在上一章(论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3)我们历述了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自东周、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至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变迁。从中我们看出有两个最明显的变化 :一是在南北朝时期的萧绎和萧吉二人突然把排序由“长生”为起点改为绝(系包、受气)为起点,而且名词“绝”的变化非常大,从郭璞的“止”,到萧绎的“系包”,又到萧吉的“受气”,自唐以后都称“绝”。对于这一问题,上一章我已经提出是印度文明影响的结果,但并未展开论述,本章将细致 分析。二是“沐浴”,自唐以后“沐浴”与“败”同时使用。这一问题我试图从阴阳五行理论本身论述之。 一、五行“绝”演变探微: 1、首先介绍一下南宋吴曾已经考证“绝”是“系包”的缩写,明代孙昭也持此观点。 南宋初期吴曾撰《能改斋漫录》(撰于1141年前)引: 卷五 五行無絕理 今諸命書(如唐李虛中本朝林開之(大論五行十二位(自長生沐浴冠帶臨官衰旺老病死墓絕胎養(配於子丑十二辰(以見五行生壯老(然予嘗疑五行無絕之之理(蓋本於京房易傳寫之誤耳(京氏曰(四絕者(巳為水土絕(申為木絕(亥為火絕(寅為金絕(且五行本乎陰陽(使世一日而無陰陽(其可乎(則五行決無絕之之理(蓋絕乃系包字傳寫之誤(乃兩字合為一耳(嘗攷唐左拾遺李鼎祚所修梁元帝陳樂產唐呂才六壬書(名連珠集(其論五行之所始終(一曰水(其系包在巳(其胎在午(其養在未(其生在申(其沐浴在酉‎‎(其冠帶在戌(其臨官在亥(其旺在子(其衰老在丑(其病在寅(其死在卯(其入墓在辰(至於火則曰(其系包在亥(至於木則曰(其系包在申(至於金則曰(其系包在寅(凡巳申亥寅(各稱系包之所在(蓋五行既墓(其生也必有萌芽以先之(故始有所系而繼之以胎(以明無絕之之理(其義甚明(且黃帝八五經五行十二變篇云(一變而生(二變而浴(三變而冠(四變而臣(五變而君(六變而委(七變而病(八變而死(九變而藏(十變而止(十一變而渾(十二變而育(止而渾(渾而育(育而生(晝運齊日(夜運擬星(五吉七凶(自然之經( 明孙昭也持此观点,孙昭作《系包考》曰: 其曰絕者,謬甚矣~或系包二字之訛,如帝虎亥豕則止訛本字,此則合二字為訛耳,其弗矣乎。黃帝經五行十二變,曰生、曰浴、曰官、曰臣、曰君、曰委、曰病、曰死、曰藏、曰止、曰渾、曰育。蓋止者系包也,渾者胎也,育者養也,古語有之曰,人之府三焦,丈夫以藏精,女子以系包。系包此胎之所凝也,其說尤較明著云。 “系包”一词出于梁元帝“論五行之所始終 ”: 一曰水(其系包在巳(其胎在午(其養在未(其生在申(其沐浴在酉(其冠帶在戌(其臨官在亥(其旺在子(其衰老在丑(其病在寅(其死在卯(其入墓在辰 ( 梁元帝认为“系包”是五行之所始,然后才是胎,养,人的出生列于第四位。 系,有拴、挂、拘、绑、附的意思。包,原意是子宫,胞。系包,即是依附于子宫。可见,系包就是受精卵。 梁元帝的侄子萧吉把“系包”改为“受气”,其理更明。男子主气,女子主血,精细胞属气,卵细胞属血。受精卵故称“受气”。 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以其天人师,世间解的无上智慧,为我们说出了胎儿从形成到出生的全过程。其经典见于《佛说入胎经》、《修行道地经》、《佛说胞胎经》和《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等。佛学对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的描述(每七日一个阶段,共38个阶段),与当代人体胚胎学有着 惊人的相以。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佛法大兴。梁武帝有菩萨皇帝之称,梁元帝,萧吉皆是梁武帝家族。他们家掌握了大量的佛典。所以萧绎萧吉二人的五行寄生十二宫理论与佛经暗合就一点也不奇怪 了。2、下面从佛典论述“系包”。 系包即受精卵。在佛典中称为:【名色】,【羯罗蓝】。 【名色】 (梵巴na^ma-ru^pa,藏min%-dan%-gzugs) 名与色的合称。十二因缘之一。又称名色支。为五蕴之总称,即以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此,‘名’相当于精神作用,‘色’相当于肉体。《大乘义章》卷四〈十二因缘义〉释其语义,谓(大正44?547)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名色】(梵巴na^ma-ru^pa,藏min%-dan%-gzugs ) 名与色的合称。十二因缘之一。又称名色支。为五蕴之总称,即以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此,‘名’相当于精神作用,‘色’相当于肉体。《大乘义章》卷四〈十二因缘义〉释其语义,谓(大正44?547b): ‘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故楞伽云,以名宣说无色四阴。故说为名。色相形现可以现见当相名色。十二因缘通而论之皆是名色,良以此支色心始具,名色相分段故偏名支。’ 此谓色蕴之相显著,故就当相称之为色。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即主为心)冥漠难彰,故从表诠总以为名;且十二因缘皆以五蕴为体,故合称之为名色。虽如此,然今系特于色心始具之位立此称。 依说一切有部所说,在十二缘起之中,名色系由识所起之结生第二刹那以后的胎内五位。《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三云(大正27?119a):‘云何名色,谓结生已未起眼等四种色根,六处未满中间五位,谓羯剌蓝、頞部昙、闭尸、键南、钵罗奢佉,是名色位。’《俱舍论》卷九云(大正29?48b):‘于母胎等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名识,结生识后,六处生前中间诸位总称名色。’即结生初刹那位之五蕴称为识支,而第二刹那以后、色心始具、未起眼等四色根、六处未圆具间的胎内羯剌蓝等五位则称为名色支。 【参考资料】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瑜伽师地论》卷九、卷五十六、卷九十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顺正理论》卷二十六;《俱舍论光记》卷九;《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本);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 【羯罗蓝】 梵语kalala,巴利语同。指父母之两精初和合凝结者。又作迦罗逻、歌逻逻、羯剌蓝。为胚、胎之义。意译作凝滑、和合、杂秽、胞胎、膜。为胎内五位之一。即托胎以后初七日间之状态。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七(大五四?六二二上):‘羯逻蓝(梵语,旧言歌逻逻,此云凝滑。父母不净和合,如蜜和酪,泯然成一;于受生七日中,凝滑如酪上凝膏,渐结有肥滑也。) 瑜伽师地论卷一之中,以此位为色与心、心所之共同安危之所依处,故称为„依托’;书中并阐明此位乃吾之‘识’之最初依托处。,杂阿含经卷四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卷三十八、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人 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俱舍论卷六、瑜伽师地论卷二、俱舍论光记卷九、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玄应音义卷二十四、慧苑音义卷下,(参阅‘胎内五位’3933)【佛学大词典 】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4-2(佛法对易学的渗透)(文/李守力) 3、下面试析羯罗蓝如何演化为“绝 ”: 名色,是十二因缘的名称,有两个词组成,名指精神,色指肉体。五行寄生也是十二数。 羯罗兰,则是译音。华语尚简(如“佛”是“佛陀耶”的简化),所以可简化为“羯”,与“绝”谐音。“羯”字生僻,以“绝”代之。 羯罗兰,意译为胞胎,所以梁元帝称“系包 ”。 而且,“绝”,从系从色。与“名色”近同。 此“绝”,必非“絕”字,“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说文解字)。 而“绝”从系从色,色:从人从卪(说文解字)。 所以“绝”字应该有两种写法:絶、絕。“绝”应是“絶”,而非“絕”。 4、李虚中的旁证: 《李虚中命书》(卷下:衰旺取时)引文: 死兮无物,墓藏为造化之终,绝煞有鼎新之气,气尽后成胞胎凝结始分形状。此长生之气,言五行至绝受气而成形,十二支位之经乃代谢自 然。 李守力按:李虚中明确把“绝”与“受气”连用。并说“绝”有鼎新之气 。 5、《三命提要》的旁证: 《三命通会》卷二:論五行旺相休囚死並寄生十二宮 五行寄生十二宮: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絶、胎、飬,循環無端,週而復始,造物大體與人相似,循環十二宫亦若人世輪迴也。 《三命提要》云: 五行寄生十二宫,一曰受氣,又曰絶,曰胞,以萬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二曰受胎,天地氣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氣,如人受父母之氣也;三曰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四曰長生,萬物發生向榮,如人始生而向長也;五曰沐浴,又曰敗,以萬物始生,形體柔脆,易為所損,如人生後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絶也;六曰冠帶,萬物漸榮秀,如人具衣冠也;七曰臨官,萬物既秀實,如人之臨官也;八曰帝旺,萬物成熟,如人之興旺也;九曰衰,萬物形衰,如人之氣衰也;十曰病,萬物病,如人之病也;十一曰死,萬物死,如人之死也;十二曰墓,又曰庫,以萬物成功而藏之庫,如人之終而歸墓也。歸墓則又受氣,胞胎而生。 李守力按:《三命提要》仍然把受氣(又曰絶,曰胞)放在首位。《三命提要》难于考证,受气在首,可能是唐朝以前的著作 。 6、《星学大成》的旁证: 《星学大成》卷二 定纳音长生十二位: 胞絶 絶中逢旺少人知,却去当生命里推;反本还原宜细辩,忽然迍否莫 猜疑。 胞神一位名为絶,尅陷妻奴家道劣;不惟朝暮走忙忙,羊食狼贪无 以别。 论纳音定子息歌: 长生之位中旬半,沐浴一双保吉康,冠带临官三子位,旺中五子自成行,衰中二子病中一,死中至老没儿郎,除非养取他人子,入墓之时难保双,受气为絶一箇子,胎中头女有孤娘,养中三子只留二,男女宫中仔细详 李守力按:胞与绝连用,受气与绝连用。 二、“沐浴”同“败”辨析: 沐浴:木沐浴在子,火沐浴在卯,金沐浴在午,水沐浴在酉 。 沐浴者,无德之生,所以为败。 何为德,德,直心而行曰德。即上下贯通也,天地人三才上下贯通,圣人之德。 所以凡贯通即为德。 星命学(或通胜择日)中有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德秀贵人,今以此论证德之本义: 1、论天德贵人 【原文】正丁二坤(申)中,三壬四辛同,五乾(亥)六甲上,七癸八寅同,九丙十归乙,子巽(巳)丑庚中。 其法以生月分见之,正月生人见丁,二月生人见申即是也。 【意译与解说】《考原》曰:天德乃三合之气。寅午戌合火局,所以火为德。寅为正月,遇丁火;戌为九月,遇丙火;午为五月,遇乾戌火库,皆为命有天德。亥卯未合为木局,所以木为天德。卯为二月,遇坤未为木库;未为六月,遇甲木;亥为十月,遇乙木,皆为命有天德。申子辰合水局,所以水为天德。辰为三月遇壬水;申为七月遇癸水;子为十一月,遇巽辰为水库,就是命有天德。巳酉丑合金局,所以以金为天德。巳为四月,遇辛金;酉为八月,遇艮丑为金库;丑为十二月,遇庚金,亦为命有天德。寅申巳亥是五行长生正位,所以配以阴天干。辰戌丑未是五行正库位,所以配以阳干。而子午卯酉乃五行当旺正位,故以墓库相配。 李守力按:天德贵人,取贯通阴阳相济之义也 。 2、论月德贵人 【原文】寅午戌月在丙,申子辰月在壬,亥卯未月在甲,巳酉丑月在庚。 其法从寅起,丙甲壬庚,逐月顺数,周而复始,亦须在日上见之,更有福神助为吉。 【意译与解说】《协记辨方》云:月,阴也。阴没有德(李守力注:阴之德在阳),以阳之德为德,属于阳干的都是德。所以寅午戌月属火,就以丙为德。申子辰月属水,就以壬为德。亥卯未月属木,就以甲为德。巳酉丑月属金,就以庚为德。因为从德来讲,当然是以当旺的那一行 为德。李守力按:月德贵人,亦取贯通阴阳相济之义 。 3、德秀贵人 【原文】 寅午戌月, 丙丁为德, 戊癸为秀;申子辰月, 壬癸戊己为德, 丙辛甲己为 秀; 巳酉丑月, 庚辛为德, 乙庚为秀;亥卯未月, 甲乙为德, 丁壬为秀. 【解说】夫德者,本月生旺之德;秀者,合天地中和之气、五行变化而成者也。又曰;德者,阴阳解凶之神;秀者,天地清秀之气,四时当旺之神。 以上所述,可见德之本义,贯通曰德。 4、【学堂】金命见巳,辛巳为正;木命见亥,己亥为正;水命见申,甲申为正;土命见申,戊申为正;火命见寅,丙寅为正。 【词馆】甲干见庚寅,乙干见辛卯,丙干见乙巳,丁干见戊午,戊干见丁巳,己干见庚午,庚干见壬申,辛干见癸酉,壬干见癸亥,癸干见壬戌。 李守力按:学堂词馆,均取五行纳音贯通之义也。学堂为何取于长生,生,即印星,印即文化,灌输,学习。 而沐浴亦是生,为何成了“败”,“桃花煞”、“咸池”凶煞, 盖上下不通,不通即无德,无德即是违背礼法。所以沐浴虽主聪明,但着重于风 流也。木逢亥为长生的物理含义:此亥水即植物根系所吸收水分也,亥水与木可渗透交融也。盖亥水与木上下贯通,亥水生木,有德之生也。 木逢子为沐浴的物理含义:此子水即喷洒于树冠树叶之水滴也,子水与木并无渗透交融,只是擦肩而过矣。盖子水与木并不贯通,子水之生木,只能洗涤木之灰尘,使木裸形耳。 其他皆同此理。 故沐浴确有裸形之义,用于人事,则有裸形之事。 “沐浴”名“败”,浸透了古人研究命理的智慧。其他神煞,“禄”、“刃”之别亦是此 理。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3(尘封两千年的四部经典)(文/李守力) 2009-10-18 16:40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3(尘封两千年的四部经典)(文/李守力) 【本章主题】:历述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自东周、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至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变迁。 本文首次披露了尘封两千年左右的四部五行象数理论经典:《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公元前267年),孔家坡汉简《日书》(公元前195年),梁元帝《五行之所始终》(552年前后),郭璞《八五经》(318年)。 1、《天水放马滩秦简》(公元前267年)提到《日书》乙种第七类为《五行书》,原文如下: 木生亥,牡卯,者未。乙63 火生寅,牡午,者戌。乙229 金生巳,牡酉,者丑。乙230 水生申,牡子,者长。乙231 2、孔家坡汉简《日书》(公元前195年)(103—104号简): 水生申,壮子,老辰; 木生亥,壮卯,老未; 火生寅,壮午,老戌; 金生巳,壮酉,老丑。 3、《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关系: 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 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 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 金生于巳,牡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 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淮南子》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公元前143年),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进献于朝廷。《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生、壮、死”关系是先秦的继续。 4、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京氏易传》卷下:“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亦云上生之‎‎位),申中有生水。丑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土兼于中。”此仍然没有超出约百年前《淮南子》“生壮死”的范畴。 5、《五行大义》:共五卷。隋朝初年萧吉撰。传称萧吉出身齐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据专家考证,《五行大义》资料的积累和初稿的编撰,很可能开始于584年,594年。 《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排序:受气,胎,养,生,沐浴,冠带,临官,王,衰,病,死,葬。 受气,今作绝;生,今做长生;王,今作帝旺;葬,今作墓。 《五行大义》有一句重要的话,也就是《论生死所》的最后一句:“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死还复生”,即生死轮回,先秦阴阳家与道家并无轮回转世理论,所以《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显然受到佛法影响。我们知道,佛法在中国自汉明帝始‎‎兴,至南北朝为高峰,隋唐持续。《五行大义》正是酝酿于南北朝时期,不可能不受到佛法的影响,况且萧吉祖父之弟就是历史上对佛教贡献最大的梁武帝。 从江晓原博士《天学外史》、《天文西学东渐集》,李零《中国方术史》,以及薄树人教授编《中国天文学史》的叙述,可判断应是在魏晋南北朝,印度占星学随着大量佛经东传后,结合中国本土的阴阳五行学说慢慢地蕴酿发酵‎‎,而在隋唐开花结子。 《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叙述习惯与今不同:《五行大义》叙述起于受气,胎,养,终于病,死, 葬。今之五行寄生十二宫叙述起于长生,沐浴,冠带,终于绝,胎,养。 不要小看这种名词叙述顺序的演变,《五行大义》叙述顺序合于印度佛教文化传统,今之叙述顺序合于道家文化传统(即生长化收藏,春夏秋冬顺序)。 6、南宋初期吴曾撰《能改斋漫录》(撰于1141年前)引: 卷五 五行無絕理 今諸命書(如唐李虛中本朝林開之(大論五行十二位(自長生沐浴冠帶臨官衰‎‎旺老病死墓絕胎養(配於子丑十二辰(以見五行生壯老(然予嘗疑五行無絕之之理(蓋本於京房易傳寫之誤耳(京氏曰(四絕者(巳 為水土絕(申為木絕(亥為火絕(寅為金絕(且五行本乎陰陽(使世一日而無陰陽(其可乎(則五行決無‎‎絕之之理(蓋絕乃系包字傳寫之誤‎‎(乃兩字合為一耳(嘗攷唐左拾遺李鼎祚所修梁元帝陳樂產唐呂才六壬書(名連珠集(其論五行之所始終(一曰水(其系包在巳(其胎在午(其養在未(其生在申(其沐浴在酉(其冠帶在戌(其臨官在亥(其旺在子(其衰老在丑(其病在寅(其死在卯(其入墓在辰(至於火則曰(其系包在亥(至於木則曰(其系包在申(至於金則曰(其系包在寅(凡巳申亥寅(各稱系包之所在(蓋五行既墓(其生也必有萌芽以先之(故始有所系而繼之以胎(以明無絕之之理(其義甚明(且黃帝八五經五行十二變篇云(一變而生(二變而浴(三變而冠(四變而臣(五變而君(六變而委(七變而病(八變而死( 九變而藏(十變而止(十一變而渾(十二變而育(止而渾(渾而育(育而生(晝運齊日(夜運擬星(五吉 七凶(自然之經( 吴曾说的本朝林开之,即北宋命理学家林开。林开这个名字常出现于宋朝以及宋以后的命理书籍中(譬如五行精纪、三命通会),叶飘然先生根据一些文献资料考证,其著作有《五命秘诀》,所谓五命是以年、月、日、时、胎而论,该书对宋以后的命理发展有较大影响。 至于《能改斋漫录》引用的《京氏易传》有关“四絕”的说法,今见《京氏易传》、《京房易传》所有版本均无。只有“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亦云上生之位),申中有生水。丑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土兼于中”之句,此与《淮南子》同一体系。况且在京房以后的郭璞、梁元帝、萧吉都没有使用名词“绝”。鉴于文献没有旁证,暂时不采信吴曾的这一说法。 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 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是时仍官左拾遗。尝充内供奉,曾辑梁元帝及陈乐产、唐吕才之书‎‎,以推演六壬五行,成《连珠明镜式经》十卷,又名《连珠集》,上之于朝,其事亦在乾元间。代宗登极后,献《周易集解》,其时为秘书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李守力按:在李鼎祚献书的乾元和代宗登基期间的761年,一代命理学家李虚中恰好出生,他恰好也是后来的殿中侍御史。李鼎祚与李虚中作为两代易学大师,同时又是两任殿中侍御史。) 《连珠集》虽然在乾元759年左右进献朝廷,内容却是对梁元帝、陈乐产、吕才《六壬书》的修定。 其论“五行之所始终”应是梁元帝时期的,因为唐朝星命书五行长‎‎生例已是长生,而非系包。 梁元帝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梁元帝萧绎是《五行大义》的作者萧吉的堂叔,据专家考证,《五行大义》资料的积累和初稿的编‎‎撰,很可能开始于584年,594年。所以梁元帝“五行之所始终”理论至少比《五行大义》早了30年。 黃帝《八五經》,宋晁公武(约1105一1180)撰《郡斋读书志》,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1254年-1324年)《文献通考》均有该书的说明: 晁氏曰:序云黄帝书。“八五”,谓八卦、五行。虽后人依 ,而其辞亦驯雅,相墓书也。 陈氏曰:《序》称大将军记室郭璞。《后序》言:“余受郭公囊书数篇,此居一,公戒以秘之。丞相王公尽索余书,余以公言告之,得免。”末称大兴元年六月,盖晋元帝时‎‎。王公,谓导也。然皆依 耳。其书为相墓作。 李守力按:大兴元年,即晋元帝318年。郭璞(276年—324年),故郭璞作《八五经》可信。《八五经》“五行十二变篇”云:“一变而生(二变而浴(三变而冠(四变而臣(五变而君(六变而委(七变而病(八变而死(九变而藏(十变而止(十一变而浑(十二变而育(止而浑(浑而育(育而生(昼运齐日(夜 运拟星(五吉七凶(自然之经(” 《八五经》比梁元帝“五行之所始终”以及其叔侄萧吉《五行大义》早了240多年。 郭璞是当时最著名的道教学术大师,其《八五经》的“五行十二变”顺序开始于“生”(长生),完全符合道家传统。南北朝以及隋朝时期,佛教一度成为为主流文化,故当时以《五行大义》为代表的五‎‎行寄生十二宫改用以“受气”为首的印度化排序。到了唐朝,皇帝李姓,尊崇老子,儒释道三教并行,官方编书者多为儒士,儒道同源,故确定了以“长生”为首的排序并一直延续至今。 此即吴曾所说“唐李虚中本朝林开之(大论五行十二位(自长生沐浴冠带临官衰旺老病死墓‎‎绝胎养”。 以下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在各个时代的变迁,如下表: 从这张表中,我们看出有两个最明显的变化。一是在南北朝时期的萧绎和萧吉二人突然把排序由长生为起点改为绝(系包、受气)为起点,而且名词“绝”的变化非常大,从郭璞的“止”,到萧绎的“系包”,又到萧吉的“受气”,自唐以后都称“绝”。一是“沐浴”,自唐以后“沐浴”与“败”同时使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是下一章的主题。(待续)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4-1(佛法对易学的渗透) (2009-10-19 11:22:31)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4-1(佛法对易学的渗透)(文/李守力) 【本章主题】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绝”与“沐浴”的演变。(绝即投胎,沐浴即裸形) 前言: 在上一章(论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3)我们历述了五行寄生十二宫名词自东周、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至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变迁。从中我们看出有两个最明显的变化: 一是在南北朝时期的萧绎和萧吉二人突然把排序由“长生”为起点改为绝(系包、受气)为起点,而且名词“绝”的变化非常大,从郭璞的“止”,到萧绎的“系包”,又到萧吉的“受气”,自唐以后都称“绝”。对于这一问题,上一章我已经提出是印度文明影响的结果,但并未展开论述,本章将细致分析。 二是“沐浴”,自唐以后“沐浴”与“败”同时使用。这一问题我试图从阴阳五行理论本身论述之。 一、五行“绝”演变探微: 1、首先介绍一下南宋吴曾已经考证“绝”是“系包”的缩写,明代孙昭也持此观点。 南宋初期吴曾撰《能改斋漫录》(撰于1141年前)引: 卷五 五行無絕理 今諸命書(如唐李虛中本朝林開之(大論五行十二位(自長生沐浴冠帶臨官衰旺老病死墓絕胎養(配於子丑十二辰(以見五行生壯老(然予嘗疑五行無絕之之理(蓋本於京房易傳寫之誤耳(京氏曰(四絕者(巳為水土絕(申為木絕(亥為火絕(寅為金絕(且五行本乎陰陽(使世一日而無陰陽(其可乎(則五行決無絕之之理(蓋絕乃系包字傳寫之誤(乃兩字合為一耳(嘗攷唐左拾遺李鼎祚所修梁元帝陳樂產唐呂才六壬書(名連珠集(其論五行之所始終(一曰水(其系包在巳(其胎在午(其養在未(其生在申(其沐浴在酉(其冠帶在戌(其臨官在亥(其旺在子(其衰老在丑(其病在寅(其死在卯(其入墓在辰(至於火則曰(其系包在亥(至於木則曰(其系包在申(至於金則曰(其系包在寅(凡巳申亥寅(各稱系包之所在(蓋五行既墓(其生也必有萌芽以先之(故始有所系而繼之以胎(以明無絕之之理(其義甚明(且黃帝八五經五行十二變篇云(一變而生(二變而浴(三變而冠(四變而臣(五變而君(六變而委(七變而病(八變而死(九變而藏(十變而止(十一變而渾(十二變而育(止而渾(渾而育(育而生(晝運齊日(夜運擬星(五吉七凶(自然之經( 明孙昭也持此观点,孙昭作《系包考》曰: 其曰絕者,謬甚矣~或系包二字之訛,如帝虎亥豕則止訛本字,此則合二字為訛耳,其弗矣乎。黃帝經五行十二變,曰生、曰浴、曰官、曰臣、曰君、曰委、曰病、曰死、曰藏、曰止、曰渾、曰育。蓋止者系包也,渾者胎也,育者養也,古語有之曰,人之府三焦,丈夫以藏精,女子以系包。系包此胎之所凝也,其說尤較明著云。 “系包”一词出于梁元帝“論五行之所始終”: 一曰水(其系包在巳(其胎在午(其養在未(其生在申(其沐浴在酉(其冠帶在戌(其臨官在亥(其旺在子(其衰老在丑(其病在寅(其死在卯(其入墓在辰( 梁元帝认为“系包”是五行之所始,然后才是胎,养,人的出生列于第四位。 系,有拴、挂、拘、绑、附的意思。包,原意是子宫,胞。系包,即是依附于子宫。可见,系包就是受精卵。 梁元帝的侄子萧吉把“系包”改为“受气”,其理更明。男子主气,女子主血,精细胞属气,卵细胞属血。受精卵故称“受气”。 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以其天人师,世间解的无上智慧,为我们说出了胎儿从形成到出生的全过程。其经典见于《佛说入胎经》、《修行道地经》、《佛说胞胎经》和《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等。佛学对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的描述(每七日一个阶段,共38个阶段),与当代人体胚胎学有着惊人的相以。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佛法大兴。梁武帝有菩萨皇帝之称,梁元帝,萧吉皆是梁武帝家族。他们家掌握了大量的佛典。所以萧绎萧吉二人的五行寄生十二宫理论与佛经暗合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下面从佛典论述“系包”。 系包即受精卵。在佛典中称为:【名色】,【羯罗蓝】。 【名色】(梵巴na^ma-ru^pa,藏min%-dan%-gzugs)名与色的合称。十二因缘之一。又称名色支。为五蕴之总称,即以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此,‘名’相当于精神作用,‘色’相当于肉体。《大乘义章》卷四〈十二因缘义〉释其语义,谓(大正44?547)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名色】(梵巴na^ma-ru^pa,藏min%-dan%-gzugs) 名与色的合称。十二因缘之一。又称名色支。为五蕴之总称,即以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此,‘名’相当于精神作用,‘色’相当于肉体。《大乘义章》卷四〈十二因缘义〉释其语义,谓(大正44?547b): ‘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故楞伽云,以名宣说无色四阴。故说为名。色相形现可以现见当相名色。十二因缘通而论之皆是名色,良以此支色心始具,名色相分段故偏名支。’ 此谓色蕴之相显著,故就当相称之为色。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即主为心)冥漠难彰,故从表诠总以为名;且十二因缘皆以五蕴为体,故合称之为名色。虽如此,然今系特于色心始具之位立此称。 依说一切有部所说,在十二缘起之中,名色系由识所起之结生第二刹那以后的胎内五位。《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三云(大正27?119a):‘云何名色,谓结生已未起眼等四种色根, 六处未满中间五位,谓羯剌蓝、頞部昙、闭尸、键南、钵罗奢佉,是名色位。’《俱舍论》卷九云(大正29?48b):‘于母胎等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名识,结生识后,六处生前中间诸位总称名色。’即结生初刹那位之五蕴称为识支,而第二刹那以后、色心始具、未起眼等四色根、六处未圆具间的胎内羯剌蓝等五位则称为名色支。 【参考资料】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瑜伽师地论》卷九、卷五十六、卷九十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顺正理论》卷二十六;《俱舍论光记》卷九;《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本);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 【羯罗蓝】 梵语kalala,巴利语同。指父母之两精初和合凝结者。又作迦罗逻、歌逻逻、羯剌蓝。为胚、胎之义。意译作凝滑、和合、杂秽、胞胎、膜。为胎内五位之一。即托胎以后初七日间之状态。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七(大五四?六二二上):‘羯逻蓝(梵语,旧言歌逻逻,此云凝滑。父母不净和合,如蜜和酪,泯然成一;于受生七日中,凝滑如酪上凝膏,渐结有肥滑也。) 瑜伽师地论卷一之中,以此位为色与心、心所之共同安危之所依处,故称为‘依托’;书中并阐明此位乃吾人之‘识’之最初依托处。,杂阿含经卷四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卷三十八、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俱舍论卷六、瑜伽师地论卷二、俱舍论光记卷九、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玄应音义卷二十四、慧苑音义卷下,(参阅‘胎内五位’3933)【佛学大词典】 (待续)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4-2(佛法对易学的渗透)(文/李守力) 3、下面试析羯罗蓝如何演化为“绝”: 名色,是十二因缘的名称,有两个词组成,名指精神,色指肉体。五行寄生也是十二数。 羯罗兰,则是译音。华语尚简(如“佛”是“佛陀耶”的简化),所以可简化为“羯”,与“绝”谐音。“羯”字生僻,以“绝”代之。 羯罗兰,意译为胞胎,所以梁元帝称“系包”。 而且,“绝”,从系从色。与“名色”近同。 此“绝”,必非“絕”字,“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说文解字)。 而“绝”从系从色,色:从人从卪(说文解字)。 所以“绝”字应该有两种写法:絶、絕。“绝”应是“絶”,而非“絕”。 4、李虚中的旁证: 《李虚中命书》(卷下:衰旺取时)引文: 死兮无物,墓藏为造化之终,绝煞有鼎新之气,气尽后成胞胎凝结始分形状。此长生之气,言五行至绝受气而成形,十二支位之经乃代谢自然。 李守力按:李虚中明确把“绝”与“受气”连用。并说“绝”有鼎新之气。 5、《三命提要》的旁证: 《三命通会》卷二:論五行旺相休囚死並寄生十二宮 五行寄生十二宮: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絶、胎、飬,循環無端,週而復始,造物大體與人相似,循環十二宫亦若人世輪迴也。 《三命提要》云: 五行寄生十二宫,一曰受氣,又曰絶,曰胞,以萬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二曰受胎,天地氣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氣,如人受父母之氣也;三曰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四曰長生,萬物發生向榮,如人始生而向長也;五曰沐浴,又曰敗,以萬物始生,形體柔脆,易為所損,如人生後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絶也;六曰冠帶,萬物漸榮秀,如人具衣冠也;七曰臨官,萬物既秀實,如人之臨官也;八曰帝旺,萬物成熟,如人之興旺也;九曰衰,萬物形衰,如人之氣衰也;十曰病,萬物病,如人之病也;十一曰死,萬物死,如人之死也;十二曰墓,又曰庫,以萬物成功而藏之庫,如人之終而歸墓也。歸墓則又受氣,胞胎而生。 李守力按:《三命提要》仍然把受氣(又曰絶,曰胞)放在首位。《三命提要》难于考证,受气在首,可能是唐朝以前的著作。 6、《星学大成》的旁证: 《星学大成》卷二 定纳音长生十二位: 胞絶 絶中逢旺少人知,却去当生命里推;反本还原宜细辩,忽然迍否莫猜疑。 胞神一位名为絶,尅陷妻奴家道劣;不惟朝暮走忙忙,羊食狼贪无以别。 论纳音定子息歌: 长生之位中旬半,沐浴一双保吉康,冠带临官三子位,旺中五子自成行,衰中二子病中一,死中至老没儿郎,除非养取他人子,入墓之时难保双,受气为絶一箇子,胎中头女有孤娘,养中三子只留二,男女宫中仔细详 李守力按:胞与绝连用,受气与绝连用。 (待续)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4-3(佛法对易学的渗透)(文/李守力) 二、“沐浴”同“败”辨析: 沐浴:木沐浴在子,火沐浴在卯,金沐浴在午,水沐浴在酉。 沐浴者,无德之生,所以为败。 何为德,德,直心而行曰德。即上下贯通也,天地人三才上下贯通,圣人之德。 所以凡贯通即为德。 星命学(或通胜择日)中有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德秀贵人,今以此论证德之本义: 1、论天德贵人 【原文】正丁二坤(申)中,三壬四辛同,五乾(亥)六甲上,七癸八寅同,九丙十归乙,子巽(巳)丑庚中。 其法以生月分见之,正月生人见丁,二月生人见申即是也。 【意译与解说】《考原》曰:天德乃三合之气。寅午戌合火局,所以火为德。寅为正月,遇丁火;戌为九月,遇丙火;午为五月,遇乾戌火库,皆为命有天德。亥卯未合为木局,所以木为天德。卯为二月,遇坤未为木库;未为六月,遇甲木;亥为十月,遇乙木,皆为命有天德。申子辰合水局,所以水为天德。辰为三月遇壬水;申为七月遇癸水;子为十一月,遇巽辰为水库,就是命有天德。巳酉丑合金局,所以以金为天德。巳为四月,遇辛金;酉为八月,遇艮丑为金库;丑为十二月,遇庚金,亦为命有天德。寅申巳亥是五行长生正位,所以配以阴天干。辰戌丑未是五行正库位,所以配以阳干。而子午卯酉乃五行当旺正位,故以墓库相配。 李守力按:天德贵人,取贯通阴阳相济之义也。 2、论月德贵人 【原文】寅午戌月在丙,申子辰月在壬,亥卯未月在甲,巳酉丑月在庚。 其法从寅起,丙甲壬庚,逐月顺数,周而复始,亦须在日上见之,更有福神助为吉。 【意译与解说】《协记辨方》云:月,阴也。阴没有德(李守力注:阴之德在阳),以阳之德为德,属于阳干的都是德。所以寅午戌月属火,就以丙为德。申子辰月属水,就以壬为德。亥卯未月属木,就以甲为德。巳酉丑月属金,就以庚为德。因为从德来讲,当然是以当旺的那一行为德。 李守力按:月德贵人,亦取贯通阴阳相济之义。 3、德秀贵人 【原文】 寅午戌月, 丙丁为德, 戊癸为秀;申子辰月, 壬癸戊己为德, 丙辛甲己为秀; 巳酉丑月, 庚辛为德, 乙庚为秀;亥卯未月, 甲乙为德, 丁壬为秀. 【解说】夫德者,本月生旺之德;秀者,合天地中和之气、五行变化而成者也。又曰;德者,阴阳解凶之神;秀者,天地清秀之气,四时当旺之神。 以上所述,可见德之本义,贯通曰德。 4、【学堂】金命见巳,辛巳为正;木命见亥,己亥为正;水命见申,甲申为正;土命见申,戊申为正;火命见寅,丙寅为正。 【词馆】甲干见庚寅,乙干见辛卯,丙干见乙巳,丁干见戊午,戊干见丁巳,己干见庚午,庚干见壬申,辛干见癸酉,壬干见癸亥,癸干见壬戌。 李守力按:学堂词馆,均取五行纳音贯通之义也。学堂为何取于长生,生,即印星,印即文化,灌输,学习。 而沐浴亦是生,为何成了“败”,“桃花煞”、“咸池”凶煞, 盖上下不通,不通即无德,无德即是违背礼法。所以沐浴虽主聪明,但着重于风流也。 木逢亥为长生的物理含义:此亥水即植物根系所吸收水分也,亥水与木可渗透交融也。盖亥水与木上下贯通,亥水生木,有德之生也。 木逢子为沐浴的物理含义:此子水即喷洒于树冠树叶之水滴也,子水与木并无渗透交融,只是擦肩而过矣。盖子水与木并不贯通,子水之生木,只能洗涤木之灰尘,使木裸形耳。 其他皆同此理。 故沐浴确有裸形之义,用于人事,则有裸形之事。 “沐浴”名“败”,浸透了古人研究命理的智慧。其他神煞,“禄”、“刃”之别亦是此理。 寄生十二宫是指: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它是每一个具体五行在十二个月中从生长到死亡过程。按照《三命通会》的说法,十二宫的名称和解释是: 【长生】 “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 【沐浴】 又叫“败”,“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冠带】 “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 【临官】 “如人之临官也”。 【帝旺】 “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 【衰】 “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 【病】 “万物病,如人之病也。。 【死】 “万物死,如人之死也”。 【墓】 又叫“墓库”,“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 【绝】 又叫“受气”,或“胞”,“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胎】 就是“受胎”,“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 【养】 就是“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 五行寄生十二宫表: 五行 地支 寄生十二宫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绝 胎 养 木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火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土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金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水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以上是古代的五行寄生十二宫,其特点有; ,土寄于水. 1.顺行 2.与地支三合的关系,生旺墓形成三合,如木生在亥,旺在卯,墓在未,故亥卯未三合属木.同理寅午戌三合属火,巳酉丑三合属金,申子辰三合属水. 3.可用于各种五行的旺衰查询: ?天干,如四柱中甲乙日出生于寅卯月,是日元旺相有气(甲乙属木,临官帝旺在寅卯). ?地支,如在六爻中,子爻发动化巳,是化绝(子属水绝在巳).辰日占事,亥爻、子爻是入日墓(亥、子属水,墓库在辰). ?纳音,如古代推命以年为主,甲子年出生纳音属金,若大运逢酉,就是帝旺之运(金旺在酉). ?三合,如古代推命以沐浴为桃花、咸池,亥卯未三合属木,沐浴在子,故亥卯未年出生,月日时支逢子,是命带桃花. 在择吉中以三合的绝胎养为三煞,亥卯未年属木,三煞在申酉戌方(绝胎养方). 阴阳天干寄生十二宫表 : 天干 地支 寄生十二宫 天干地支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绝 胎 养 甲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丙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戊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庚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壬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乙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丁 酉 申 未 己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辛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癸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这是天干寄生十二宫,其特点: 1.阳干顺行,阴干逆行. 2.土寄于火(戊寄于丙,己寄于丁). 3.阳死则阴生,阴生则阳死.如甲木生在亥,死在午,则乙木生在午,死在亥. 4.刃禄关系,古代以临官为禄,禄前一位(帝旺)为刃,甲禄在寅,刃在卯.乙禄在卯,刃在寅. (有的理论认为:乙禄在卯,刃在辰.在此不作探讨)--作者:飞雄,
/
本文档为【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