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趣谈古人的名、字、号

2017-10-27 3页 doc 14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趣谈古人的名、字、号趣谈古人的名、字、号 现代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为什麽古人取了名之外,还要取字呢,这主要是出于礼仪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在对人的称谓方面更是特别的讲究。《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
趣谈古人的名、字、号
趣谈古人的名、字、号 现代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为什麽古人取了名之外,还要取字呢,这主要是出于礼仪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在对人的称谓方面更是特别的讲究。《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一般自称,则称名,以示谦恭;称他人,则称字,以示尊敬。如果称别人时直呼其名,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带有蔑视之意,当然,如果是长辈称晚辈,则另当别论。 有趣的是,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某种意义的联系。战国时的屈原,名平,字原。其名和字的意义相近。三国时的曹操,名操,字孟德。其字中的“孟”表示排行老大,而“德”与“操”则义同。同时代的孙权,名权,字仲谋。其字中的“仲”表示排行老二,而“权”与“谋”的意义则相近。唐代的杜甫,名甫,字子美。“甫”指对男子的美称,这与其字的含义正好吻合。再举几个宋代文学家的例子。 苏轼,名轼,字子瞻。“轼”指车箱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古人多凭轼远望,故在《曹刿论战》中有曹刿“登轼而望之”的叙述。可见,“轼”与表示“向前看”之意的“瞻”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而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名和字之间意义的联系则更明显了。苏辙,字子由。“辙”指行车的路线、方向,即“车轮所由始也”,这与“由”字所表示的“经由、经过”的意义是有相同之处的。再如陆游,字务观。“游”者,“务观”也,意义联系甚为密切。辛弃疾,字幼安。家人给他取名为“弃疾”,是希望他去除疾病,身体平安,这与其字“幼安”的含义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古人取名和取字,绝非率意而为,而是注重名和字之间意义联系的:名和字之间的意义或相同,或相近,或相关。 这种名和字之间意义的联系,一直到近现代都能找到例证。其中最典型、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毛泽东的名和字。毛泽东,字润之,其名中的“泽”和其字中的“润”意义联系何其密切~当然,到了现代,我们取名时不再取字,也就无所谓名和字的联系了。 除了名和字之外,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正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但仔细分析,深人考察,仍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李白号“青莲居 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像乔吉号“惺惺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二)强烈的抒情色彩。如: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 (三)深刻的寓意。 明朝末年画家朱耷,在明亡时取号“八大山人”。“八大”二字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寄托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自号“朱衣道人”。明亡后,衣朱衣,居土穴中,清廷几次请他赴京应博学鸿词科试,都被他拒绝,坚决不与满清合作。“朱衣”表面看是红色的,实际上是明朝的象征,因为明朝皇帝姓朱,红是明的意思,寄寓着对明朝的深厚感情。 (四)特定名词的运用 。古人起别号多用一些特定名词。称“先生”的,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甫里先生”(陆龟蒙),“龙川先生”(陈亮),“兰谷先生”(白朴);称“公” 的,如“石公”(袁宏道),“任公”(梁启超);称“子”的,如“幽忧子”(卢照邻),“知非子”(司空图), “归来子”(晁补之);称“老人”的,如“少陵野老”(杜甫),„老泉”(苏询),“千岩老人”(肖德藻),“随园老人”(袁枚),“颖滨遗老”(苏辙),“滹南遗老”(王若虚);称“翁”的,如“醉翁”(欧阳修),“放翁”(陆游),“笠翁”(李渔);称“叟”的,如:“正斋叟”(关汉卿),“蒙叟”(钱谦益)。 总之,古人的名、字、号是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其中是大有学问的,这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
本文档为【趣谈古人的名、字、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