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

2017-11-12 3页 doc 13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doc】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 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 何必日利 《孟子》为四书中重要的一部,论说最详, 说理最透,《梁惠王章句》开篇就是梁惠王说: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 子回答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 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日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梁惠王开口便说利,是当时的通行语言.当 时战国七雄争霸,泰国用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 兵;楚国用吴起理政战胜了敌国;齐国先后用孙 武,田忌之徒,使诸侯感到畏惧.梁国夹在大国 之间,惠王旦夕不安,故凡有利于国家振兴之道,...
【doc】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
【doc】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 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 何必日利 《孟子》为四书中重要的一部,论说最详, 说理最透,《梁惠王章句》开篇就是梁惠王说: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 子回答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 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日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梁惠王开口便说利,是当时的通行语言.当 时战国七雄争霸,泰国用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 兵;楚国用吴起理政战胜了敌国;齐国先后用孙 武,田忌之徒,使诸侯感到畏惧.梁国夹在大国 之间,惠王旦夕不安,故凡有利于国家振兴之道, 莫不求知若渴.故惠王开口即说"何以利吾国". 可是孟子不仅不作正面的回答,反而劈头就 直斥说利之弊,并历数当时诸侯王,卿大夫及士 民百姓只求一己之私,上下追逐私利,以致社会 动荡不安,互相残杀. 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道:"余读 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 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 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日'敲l於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孟子有感于当时社会唯利是图,而提出"重 义轻利"的救世之说.虽然他的教导并不能阻止 其后历史上的残酷争斗,但是继承其说者不乏其 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思想家 董仲舒提出"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 不急其功",应该看成是对孟子思想的"跟帖", 而集程朱理学大成的南宋大儒朱熹则修改为"正 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列入白鹿洞 书院的教学纲领之中,从而成为普遍知晓的名言. 与朱熹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学者陈亮.其学说 最大的特点就是"经世致用",将功利提升到一 个明确的位置,而且将致用的目标具体化,即力 图中兴南宋,达到王道霸业的目标.按照陈亮的 观点,汉高祖,唐太宗既然能够建立国家,而且 又传之久远,其中岂能全无"道"的存在? 这是千年前的王霸义利之辩.他们之间谁胜 谁负?从明清五百余午将程朱理学奉为正统来 说,无疑是朱子的粉丝多.但是近代来,中国 面?隘瓜分豆剖的变局,列强争霸有似于孟子时 代,只不过那时在禹贡九州之内,而近代则是 襄球游戏,太需要功利理论了,近代梁惠王之 类的人太多,朱子遭到了彻底批判. 光阴荏苒,重新审视过去的争论,寻找各 派学说的合理成分,确实是时候了.本来呢, 任何学说都可能被批判,但是并不曾被消灭, 而现代社会虽然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 类的和谐却并不成倍增长,对于"义和利"这 一 千古论题的重新追问很有必要. 私利与公利 普罗大众的观点是反对私利,赞成公利, 甚至毫不利己,一心为公.梁惠王"何以利吾 国",讲的公利;三国时吴王孙权说:"吾不能 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如人",要开战 是出于国家利益;蜀汉皇帝刘禅不顾其子刘谌 的自杀进谏,要投降是担心蜀国的百姓遭受战 争之苦;北宋真宗皇帝打不过辽国,签订澶渊 之盟,求和是为了使中原文物免遭蛮族蹂躏. 讲的都是公共利益,谁可质疑? 但是在堂而皇之的掩盖下岂无私利?历代 帝王们骄奢淫逸,纸醉金迷,不受约束,都是 在"朕即是国家"的名义下取得的,清代大学 者黄宗羲读史别有,敢于放炮.他说:"凡 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 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 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栽固为子孙创 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故对于君权的不加制约, 对公利的一概盲从,都将导致小百姓些小私利 的绝无保障. 其实,公利也好,私利也罢,都需要合理 的限定,需要社会的共同约定,才不会出 现孟子所说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的"率兽而食人"的不平等社会现象, 也才是普天同济,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道.? 雷树德,1962 年生,湖南长沙人. 1985年湘潭大学历 史系毕业,现为湖南 图书馆研究馆员.自 幼爱好读书,涉及图 书馆学,历史,文学, 思想史,对联,书法 等. 出版^?困书馆与闲读f2011~第1期69
/
本文档为【【doc】两千余年的利义之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