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

2013-01-11 15页 pdf 235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7632

暂无简介

举报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 第五章 数字 ASIC 设计特点 5.1 信号的分类 静态同步 ASIC 中的所有信号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时钟、控制信号 和数据。 1. 简单的时钟信号用于控制所有的边缘敏感触发器;不受任何其 他信号的控制。 2. 控制信号,如“允许”和“复位”,用于使电路元件初始化、 使之保持在当前状态、在几个输入信号间作出选择或使信号通到另外的 输出端。若干控制信号可以全部来自同一个允许产生器,但受到状态计 数器的控制。 3. 数据信号中含有数据,它可以是一些单独的比特,也可以是总 线中的并...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
第五章 数字 ASIC 设计特点 5.1 信号的分类 静态同步 ASIC 中的所有信号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时钟、控制信号 和数据。 1. 简单的时钟信号用于控制所有的边缘敏感触发器;不受任何其 他信号的控制。 2. 控制信号,如“允许”和“复位”,用于使电路元件初始化、 使之保持在当前状态、在几个输入信号间作出选择或使信号通到另外的 输出端。若干控制信号可以全部来自同一个允许产生器,但受到状态计 数器的控制。 3. 数据信号中含有数据,它可以是一些单独的比特,也可以是总 线中的并行数据。 5.2 驱动能力、绝对扇出和相对扇出 从概念上讲,一片 ASIC 由若 干功能单元(部件或门)组成,每 一单元有一个或多个输入信号, 并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从 电性能看,每一输出信号受一定 强度的驱动,即具有一定的驱动 能力,它决定于此部件的晶体管 结构。类似地,每一输入端在驱 动它的部件(或外部输入端)上加 了一定的负载。像驱动能力一样, 图 5-1 驱动 4 个反相器的反相器 负载也取决于部件的晶体管结 构。 图 5-2 驱动能力为 4 的反相器 通常,单位负载和单位驱动 能力是由一个反相器(图 4-3)产 生的。反相器的输出定义为具有 单位驱动能力,而其输入则定义 为在驱动它的任何电路上加有一 单位负载。 每一个输出端驱动一个或多 个其他部件的输入端,或连接到外部输出端。原先,“扇出”一词指从 一个输出端引出的这种连接的数目,但是现在它应该计算加到每一连接 线上的等效单位负载数目。由被 驱动部件和外部输出加成的负载 总和是驱动部件输出端的“绝对 扇出”。图 5-1 示出一个驱动其他 4个反相器的反相器,4个反相器 均是单位负载。这样,它给出的 绝对扇出为 4。 图 5-3 驱动 12 个反相器的缓冲器 通常,“扇入”一词仍保持其 原来含意,即连接到一部件上的 输入端数目。例如,一个 3 输入 端“与”门具有的扇入为 3。 有些 CMOS 部件的驱动能力小于 1,这时常使用反相缓冲器增强这 种部件的驱动能力。图 5-2 示出一缓冲器,它等效于 4个反相器并联。 此部件的驱动能力为 4(并且作为负载也等于 4)。 图 5-3 给出一个驱动能力为 4 的缓冲器,它连接了 12 个反相器, 给出绝对扇出为 12。另外一个很有用的概念是相对扇出——绝对扇出 和驱动能力之比。图 5-3 中电路结点的相对扇出为 3。 电路中任一结点处的相对扇出为: 限制。然而,结点的相对扇出 基本上是两部分延迟之和: ASIC 设计中许多门级模拟 送延迟是由于栅极下面的 电电压低和驱动输入的上升时间 驱动能力 绝对扇出相对扇出 = 不像 TTL 电路,CMOS 的扇出没有固定的 决定着它的若干特性,特别是决定其电路延迟。ASIC 性能要求给予相 对扇出一个上限,它和生产工艺过程有关,通常在 8至 16 之间。 5.3 电路延迟 CMOS 电路中的延迟 惰性延迟传送延迟电路延迟 = + 程序就是根据这一简单模型设计 的。 传 耗尽层充电和放电需要时间产生 的。它取决于栅的类型,供电电 压,温度和工艺过程参数。通常, 温度愈高则载流子的迁移率愈 低、电阻愈高,故延迟愈长。供 图 5-4 电路延迟 长也使传送延迟增加。某些设计工具中的模拟程序的编写可以使其运行 于不同的状态,即慢(高温度,低供电电压)、快(低温度,高供电电压) 和三种状态。ASIC 工厂有时要求设计者在慢和快状态下对电路做 模拟后再提交生产。 惰性延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输出电路的电容和驱动门的内阻抗。惰 总延迟=传送延迟十(单位负载的惰性延迟 x相对扇出) 性延迟长的影响除使总电路延迟增大外,还使上升时间和下降时 间增 扇入的影响 4-6 和图 5-5 可 性延迟和传送延迟一样,也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它正比于结点的相 对扇出。在图 5-4 中给出总延迟和惰性延迟、传送延迟及相对扇出的关 系。相应的公式为: 惰 大。 5.4 在选择门的时候,要考 虑扇入的影响。一个门的扇 入和其驱动能力之间有一 定关系。例如,让我们考虑 图 4-6 和图 5-5 中的电路。 图中给出了 2输入端和 3输 入端“与非”门的晶体管电 路结构。 比较图 图 5-5 3 输入端“与非”门 以看出,—个 2输入端与非 门作为负载,从正电源向源极消耗电流的能力和一反相器的能力相同。 若两个输入都是逻辑 0,因为有两个 p型晶体管的并联电阻,故从低至 高的源阻抗是基本反相器的一 半。然而,它的两个输入由逻辑 0 变为逻辑 1 时,两个串联 n 型 管导通,其导通电阻是反相器的 两倍,使输出端高电位下降速度 比反相器也慢一倍,即自高向低 过渡有两倍的延迟。 ”门的 n 型管的通过电流能力(至基 比较图 4-6 和图 5-5 可见, 从第三个 n 型晶体管来的另一串 联电阻进一步降低 3 输入端“与非 本反相器的三分之一)。 图 5-6 3 输入端“或非”门 图 4-7 和图 5-6 示出 2输入端“或非”门和 3输入端“或非”门的 结构。因为 p型载流子的迁移率较低,因此这些门与其“与非”门等效 电路相比,性能较低。为了得到高性能电路,建议:和或非门相比,优 先选用:与非门。 5.5 边缘缓慢 在基本反相器中,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示于图 4-4。由图可见, 当输入电压在高和低之间变化时,将有一大电流出现。所以若边缘平缓 将使大瞬态电流出现时间拖长。 当信号是一个加到边缘敏感部件的时钟时,上升时间长的后果更为 严重。制造硅片时,工艺过程尽量保持稳定不变。然而,有些工艺过程 的条件限制使硅片各部位之间必然有所不同。工厂通常使最好的器件不 是在硅片中心生成,而是形成环状。 这样的环状布局可以使成品率最 高,并减小参数的散布,但是片上 的各个门的门限电压仍有变化。 在同步系统中,边缘缓慢加上 门限电压有差别以及本地引入的噪 声,将使时钟线上产生不同的延迟, 结果将出现我们不希望有的所谓 “时钟歪斜”现象。时钟歪斜是指 有效时钟边缘不在同一时刻出现,当用上升缓慢的边缘触发不同的边缘 敏感部件时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见图 5-7)。 图 5-7 时钟歪斜 时钟歪斜是同步系统中最严重的问之—。若歪斜的程度大于从边 缘敏感存储器的输出到下一级输入的延迟时间,则其影响将变得很明 显。它能使移存器中的数据丢失,使同步计数器发生错误。时钟歪斜可 以由适当的时钟缓冲使之减小,或者在边缘敏感器件的输出和其馈给的 任何边缘敏感输入端之间加入一定的延迟。 5.6 时钟缓冲 同步系统中时钟(及其他全局控制线,如复位线)必然负载很重。这 样有可能导致电路延迟和时钟歪 斜不能容忍。克服这个问题的 有二:线形缓冲和树形缓冲。 图 5-8 线形缓冲 5.6.1 线形缓冲 线形缓冲(图 5-8)在信号线上 使用一串缓冲器,使驱动强度逐步 增大。每一缓冲器的驱动强度 (它通常和负载一样)分配,应 使每一结点的相对扇出相同。 例如,图 5-9 示出一个反相器, 它驱动的负载等价于64个反相 器,而同样的负载可以通过一 串中间缓冲器来驱动。在每一 中间结点,相对扇出为 4。理论上最佳相对扇出为 e(2.71828…),它 使总延迟最小。 图 5-9 负载等价于 64 表面上看来,似乎不用缓冲器要比用缓冲器的更快,因为后者 层次更多。然而,应用传送延迟和惰性延迟的计算公式(按每单位负载 标称 1ns 传送延迟和 1ns 惰性延迟计算),可以得出下列结果: 1. 不用缓冲器的电路: 总延迟=1 十 64×1=65ns 2. 用上例的线形缓冲电路: 总延迟=(1 十 4×1)十(1 十 4×1)十(1 十 4×1) =15ns 所以,采用缓冲器时的总延 迟小很多,并且上升时间也更快。 图 5-10 反相器并联 ASIC 工厂为此目的而在其数 据库中设置有大功率的缓冲器, 或者容许反相器并联使用,以得 到所要求的驱动强度 (见图 5-10)。 5.6.2 树形缓冲 超过一定的绝对负载量之 后,通过线形缓冲增加驱动能力 的优点不再存在。这是由于在 ASIC 中的线条宽度有时有限,电 流大时在线上会产生大的电压 降。在这种情况下,用树形缓冲 较好; 图 5-11 树形缓冲 使用树形缓冲时,时钟电路分成若干分支,每一分支的驱动强度按 几何级数增长。在图 5-11 中示出这种方案。在实际设计中,通常使每 一分支驱动某一局部电路中的各部件。在这个局部电路内有一缓冲器, 缓冲器常由一反相器和由其驱动的功率缓冲器组成。这样做的另一个好 处是,可以保持信号的符号不变,以及在分文点处呈现一单位负载。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时钟 分配方案的各个分支在各级之 间应该具有相同的相对扇出 (图 5-12),因为不平衡的分支 是时钟歪斜的最大来源。由于 布线电容通常是一结点上总负 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好 版图后应当再次校核相对扇 出。许多种 ASIC CAD 工具中都 有扇出程序,它可以用来进行 最后的仲裁。 图 5-12 具有相同的相对扇出 5.7 传 输 门 MOS晶体管构成的门是对称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例如在p型晶 体管中,若门的Vt(门限电压)低于源或漏的电压,则沟道将导通。同样 地,当门的VT高于源或漏的电压则n型沟道导通。 MOS晶体管可以用作 为与电源隔离的开关。然而,由于门限电压的偏置,一个p型晶体管不 可能把一个负载电容拉向比Vt更近于正电源;对于。型晶体管,也不可 能使之更近于地。因此,传输门通常由一对晶体管组成,一个p型和一 个n型的(见图 4-13)。 图 5-13 用传输门实现的 D 型触发器 传输门有许多用途,包括 多路选择器、总线驱动器,甚 至做成 D 型触发器。与用逻辑 门做的同类电路相比,这种结 构通常更小并且速度更快.图 5-13 给出一个用传输门实现的 D型触发器。 传输门的使用有许多规则,设计者不能违背这些规则去使用这种 门。这些规则原则上是产生于传输门的双向性质:它在两个方向的导通 性同样好;传输门内部结点有可能处于浮动状态;在传输门串联过多时, 驱动能力有可能下降。从这一考虑出发,可以导出使用传输门的一些条 件。 5.7.1 由传输门的双向性产生的条件 打开一个传输门的时候在驱动电路中能够产生一个短暂的尖峰,此 类峰或假信号是由于所谓“电荷共享”现象产生的。当传输门驱动一高 扇出结点时这一问题特别严重。见图5-14。若线上有一边缘敏感部件(图 5-15),或者有任何异步清除(图 5-16),则这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然而, 使用门控的时钟和异步清除都是不好的设计方法,后面有几章要讨论如 何避免使用这些设计方法。 5.7.2 三态缓冲器的演变 为了防 止电荷共享现象及传输门串联过多,正确的方 法是用反相缓冲器驱动传输门(图 5-17)。从这 一电路结构可以导出一个真正的三态缓冲器的 电路,如图 5-18 至 5-20 所示。在图 5-19 中点 a和 b之间的连线可以断开。虽然电路变了,但 其功能末变,从而得到图 5-20。 图 5-15 有一边缘敏感部件时的电 路 图 5-14 电荷共享现象 图 5-17 反相缓冲器驱动传输门 图 5-16 有任何异步清除时的电路 和加缓冲器的传输门相比,这个 电路有两个优点:①面积在一定程度 上小了些;②因为在“反相器”沟道 中没有电流,故输入状态改变不再产 生电流尖峰。同样的电路也常作为外 部三态驱动器。三态驱动器压焊盘通 常作为基本的数据库部件,或者作为 门阵的部件提供给设计者,而设计者 通常不能自己用基本的门组成这种 性能的部件。 图 5-18 反相缓冲器驱动传输门 电路 5.8 三态缓冲器用于总线 控制 三态部件允许在 ASIC 中支持含 有多个数据发送器的总线系统(图 5-21),这样就产生了共享通信资源 的管理问题。这时,总线不容许浮动 或处于高阻抗,并且绝对不能有两个 或多个数据发送器同时接入引起的 竞争。浮动的总线可能位于中间电 压,它将使总线上任一接收器的 n型 和 p 型晶体管都导通(见图 4-4 中 CMOS 反相器的电流特性),这将导致接收器通道中电流过大。这就违反 了 CMOS 设计的一般规则——绝不使输入端浮动。争夺总线也是同样严 图 5-19 传输门的演变 图 5-20 三态缓冲驱动器 重的问题。若两个数据发 送器同时试图使总线上一 根线取相反的逻辑值,则 这将使结点上出现不确定 值,并且在两个数据发送 器中的电流过大。由此引 起的问题,上面已经提到过。 图 5-21 多个数据发送器的总线系统 5.8.1 译码器用于总线数据发送器选择 使数据发送器不受本 地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使 用译码器选择总线数据发 送器就消除了总线浮动或 竞争的可能性,在任一时 间只可能选择一个数据发 送器。按照这一原理设计 的典型总线访问系统示于 图 5-22。 图 5-22 典型总线访问系统 图 5-23 译码器状态相“或” 通常,总线控制译码 器是一个n至 2n译码器,因 此,从此译码器引出的信 号线数目应当是大于或等 于总线上数据发送器数目 的 2 的整数幂。总线应当 经常处于“允许”状态, 这可以用将不用的译码器状态 和有效状态相“或”的办法满 足,如图 5-23 所示。 图 5-24 总线上的电容性负载 5.8.2 降低总线负载 若一总线上有大量的数据 发送器和接收器,则在任一数 据发送器上的电容性负载可能 使性能降低到不能接受的程 度。见图 5-24。 图 5-25 总线的分接 总线上的电容性负载有三 个来源: 接收器的输入电容; 总线布线的电容; 其他数据发送器的电容 (即使它们处于高阻(断)状态)。 增大总线数据发送器的驱 动强度可以克服输入电容和布 线电容问题,但是其他数据发送 器的电容也随着驱动强度而增 大,导致驱动强度反而下降。另 外还产生一个缺点,即三态驱动 器功率增大要求占用芯片面积 也增大。解决负载大的问题第一步是把数据发送器和接收器分开接在总 线的两部分上,如图 5-25 所示。数据发送器还可以进一步用访问总线 图 5-26 总线的三态缓冲器分组 图 5-27 通过多路选择器树访问总线 的三态缓冲器分组,如图 5-26 所示。在极端情况下,可以通过多路选 择器树访问总线(图 5-27)。这要求将译码器改进以满足对总线的限制 条件,各控制位分开控制多路选择器树的各级。这样改进的译码器适合 用于控制分段的总线和多路选择器树。 5.9 电 源 ASIC 由一芯片构成,芯片上面有一实现电路功能的区域,以及四 周的压焊盘环,见图 5-28。压焊盘环可以为硅片提供电源和与外部信 号连接的通路。输入压焊盘必须具有防止外部输入过压的功能,输出压 焊盘必须向外部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此外,在压焊盘环中还有辅助测 试电路。 图 5-28 ASIC 上的电源线和地线 在大多数 ASIC 中,电 源由两条同心导线引入, 后者构成电源框架。若有 大量的输出压焊盘,并且 载有大电流或同时开关, 则电源框架有可能过载。 结果在地线或电源线上产 生尖峰,引起电路错误或 性能下降,特别是对于混 合(模拟和数字)电路更是 如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插入额外的电源和地线压焊盘。典型 情况是,每 8个同时开关的输出增加一脚。另一种可以采用的设计原则 是,若可能的话,顺序改变输出,以避免电源出现冲击。例如,这种方 法可以用于控制 7段显示译码器。
/
本文档为【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