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包老师点评过的文章

2017-09-15 23页 doc 45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包老师点评过的文章包老师点评过的文章 广场上弹吉它的弟弟 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了,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它出门,去广场上上班了。 家门附近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平时闲人多过路的人也多,弟弟踩着一地的阳光,慢慢踱向那个花坛,坐在花坛的边沿上,开始工作。只是他所谓的工作,和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性质一样,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是很认真地说。 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说:“山人自有妙计~”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
包老师点评过的文章
包老师点评过的文章 广场上弹吉它的弟弟 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了,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它出门,去广场上上班了。 家门附近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平时闲人多过路的人也多,弟弟踩着一地的阳光,慢慢踱向那个花坛,坐在花坛的边沿上,开始工作。只是他所谓的工作,和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性质一样,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是很认真地说。 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说:“山人自有妙计~”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工夫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迈着微瘸的腿,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晚上弟弟下班,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不但没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再说,大哥,我挣的钱并不比你少啊~你别像地主婆一样剥削我~”这孩子,真是神经了~ 夜里,弟弟房里传来劈哩啪啦的打字声,我无聊地玩儿了一会儿,竟伏在电脑前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屏保的图案在眼前变幻,已经过 了零点,弟弟的房间里已没有了声音。我继续上网,到一个网站上看小说,看弟弟的长篇玄幻,他同时开了两本,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现在书摊上四处都是盗版。但是却看得我着急,我常批评他:“大白天的时间再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无聊的读者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那样的时候,他会斜我一眼:“读你书的人就不无聊,而且,我知道,你也在看我的书,你这个正统的作家怎么也无聊起来了,”我悻悻:“我只是想看你怎么成为太监的~看你想象力那么放得开,最后怎么往回收~”他回以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弟弟一个秋天都在往广场上跑,就像有瘾似的,依然是一分钱也没拿回来。有一天,我对他说:“你先给我弹唱一首,我看是不是你把那些人都吓得不敢从广场经过了,我觉得最近咱们这儿行人特少~”他倒是没拒绝,坐在那儿给我弹唱了一首Beyond的《再见理想》,唱得倒是有那么几分味道。唱毕,他说:“看你层次可能高些,才唱的这首,我在外面唱的,都是大众喜欢的。你弟弟我的嗓子可不是盖的~”我回以颜色:“别看你唱歌不上税,吹牛可是要上税的~” 我知道弟弟有段时间在恋爱,而且十有八九去广场上唱歌是为这事。那个秋天,每一天他的情绪都在微妙地变化,或幸福甜蜜,或伤感多思,或黯然,或兴奋,而且,他的玄幻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和他的心境契合着。只是有一天晚上我看他的更新,男主人公和那个心爱的女人竟然分手了,让我震惊不已,回想当天,弟弟并没有反常的情 绪,没有那种失恋的痛苦和忧伤,反而有种平静中透着的安静与满足,真是奇怪的孩子~ 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就不出来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这家伙,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是像你想象中那样骗钱的~”我不理他:“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你了,” 一天天地寒冷起来,我平时足不出户,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正是下午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包围在一小簇人群里,看不见人,却听见吉它声歌声传出,这小子,一首流行歌曲倒是唱得也满动人的。我挤进去,看见他面前的琴盒里已经装了不少钱。我躲在一边,一会儿,人都散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还说:“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今年冬天更冷~”终于明白,这小子挣的钱居然这样消费出去了,整个一个秋天,他等于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钱~ 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呲牙裂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原以为最幸福的事,是和心爱的人相伴偕老,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给别人以帮助;原以为最痛苦的事,是恋人陌路,可是经历了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这种痛苦微不足道。” 第一次,在深深的夜里,听着隔壁弟弟熟睡的声音,在电脑前,我没有伏案而睡。 (选自《青年文摘》) 【创作感言】创作这篇文章时,只是想通过故事达一种人间美好的情感,或者是亲情,或者是对陌生人的关爱,或者是爱情,只是都综合到一起,似乎只是在表达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最纯真的东西。这个故事,我用了一种以前我也常用的写作手法,就是以正常人的笔触去写残疾人,只在最后点明是残疾人,这样结构的好处,就是可以给人一种最终的震撼,或者是感动。(包利民) 世界给我最痛之吻 去附近一所中学看一个朋友,她在那里当教师,作为班主任,总有一些琐琐碎碎的故事,如晨露点点,易动人心。见我来,她欣喜异常,似是又可以尽情倾吐。可是她并未如往常般,而是拉我去见校长。原来,她和校长说好,要我给她们班的学生讲一堂作文课。 对她的先斩后奏,只能报以一笑,虽无准备,还是被赶进了教室。对于她班的学生,也不算陌生,有时她上课时,我也充当学生旁听。忽然看见一个陌生的男生,有些委缩,不敢抬头。便多注意了他几眼,看不见他的脸,似乎与别人格格不入。对于讲作文已是轻车熟路,以趣味引发兴趣,是惯常之道。于是便有了一个话作文,话题就是“吻”,我先是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忽然,那个男生抬起头来,并站起身,大声说:“老师,你居然也是这样讲~我有些相信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右颊上,有一块儿红色的疤,隆起,牵扯着嘴角有些歪。他的眼神很是炽热,神情因激动而有些狰狞,我努力不流露出一丝的惊讶,只是问:“还曾有人对你说过吗,”他点头:“嗯,邻居家爷爷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觉得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难忘的故事,便又问:“那个爷爷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呢,”他眼神黯了一下,只是一瞬间,他便大声说:“因为我脸上的疤~”我注视着他,学生们也都屏息静气,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讲。 他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县城,出生时便没有父亲,事实上就是现在,他也不知道父亲是谁。他成长得也算顺风顺水,虽然母亲对他冷冷淡淡,虽然常被别的孩子嘲笑,可是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只是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最痛的时候才到来。那时的他,个子已经很高了,相貌也相当英俊,而母亲越发不喜欢他。他私下里会想,也许是因为自己长得越来越像那个所谓的爸爸,才会让母亲如此厌恶。可转念间,觉得母亲也尽够可怜的了,便也没有什么怨怼之心。 事情发生在暑假,有一次他约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去玩儿,不想却被母亲遇见。母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他。那天回去后,母亲着实地训了他一顿,他很委屈,并没有觉得做错什么。同时也在想,是不是母亲觉得我这么小就会约女孩子玩儿,从而不高兴,还想,也许那个父亲也是如此,对母亲始乱终弃吧。也是奇怪,那个年龄的他,一下子能想到这么多东西。越发觉得母亲的不易,便也没有生气,早早地上床睡觉。 夜里,他忽然被一阵剧烈地疼痛惊醒,睁开眼,房间里亮着灯,先看到的是母亲血淋淋的嘴,用手抚摸痛处,才发现右脸已经血肉模糊。他一下子呆住了,而母亲,仿佛精神不正常了,看着他的脸,说: “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去找女生玩儿~”他捂着脸,强忍着钻心的痛,想笑,却没有笑出来,艰难地说:“妈妈,你亲得我太用力了~” 是的,他依然恨不起来,也没有对人说起伤的原因。随着伤痛的渐渐平复,他的心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虽然他变得很丑,可他并不觉得难堪,只要母亲高兴,这也不算什么。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没有悔意,他亦没有恨意,日子依然这样流淌。他以为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如此也好,所以心里全是希望和憧憬。 初一的时候,换了一茬的同学,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脸而自卑,甚至相当活跃,还当上了班干部。每天放学,会和一个女生同路,幸好那女生早他到家,所以并不担心被母亲看见。一个冬天的晚上,他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反常态,用手轻抚他冻得痛红的脸,然后轻拥住他,用脸去温暖他那块红红的疤痕。那一刻,他仿佛梦中,从记事起,母亲从未这样亲昵地对过他。幸福如水荡漾,所以当再一次巨痛从旧处传来,他的心从高空跌落,还没有从幸福的云端清醒,痛苦的深渊便已在望。 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轻声问:“是不是从这次就开始恨你的母亲了,” 他慢慢摇头,说:“没有,就算想恨也无从恨起了,那不久之后,我母亲就自杀了~我只是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欠世界什么,为什么世界会如此对我,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恨这个世界了~我不再上学,在外面跑了快半年,也做过许多坏事。这都是前年的事了。” 他现在跟着老姨一家在一起生活,老姨找到他时,他正在收容所里。来到这个城市,他也无心上学。后来和邻家的爷爷很是投缘,那个爷爷睿智无比,让他有着极为亲切的感觉。禁不住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爷爷听完,说:“第一次时你的心态多好,妈妈的那一吻太用力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吻啊,虽然那么疼,可是你心里还是爱她怜她,妈妈不在了,世界还在,你也该爱这个世界,怜这个世界~” 他看着我的眼睛,说:“老师,原本我来上学,心里还是有些放不下。可是今天听了你的课,想起爷爷说的话,我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总有值得我去爱去怜的地方。我会记住妈妈的两个吻,不是以恨的心情,虽然那么疼,可是就像老师所说,会让我清醒,会让我有力量的。”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着这个孩子,他的目光已经变得清明无比,而且透出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来。心中也有了一种带着痛的感动,我知道,这会是我这一生讲得最好的一堂作文课。 (选自《辽宁青年》) 【创作感言】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当时我有一种感动或者是震动,一个小小的少年,也曾经历过那么许多的挣扎无助,可是只要相信世界,相信生活,一切就会因为心态的改变而改变。此文虽然带有感悟的性质,却是淡化了原来纯感悟文的方式,主要以故事来道理,并不侧重道理,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品悟。这也算是一种尝试,毕竟,单纯的故事说理已经让人厌烦,找到一种大家愿意接受的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包利民) 一条河流的名字 一 一条河,流淌在大地上,北岸是旷野,在远处,是散落的村庄,而南岸的远方,便是高楼林立都市的影子。河流奔淌在繁华与恬静之间,隔断着两个世界。 于是河边有了渡船。来来往往间,便有人融入了各自的陌生。驾船的是父女,他们都一脸从容,让船儿悠悠向岸而行,而渡客们却是神情各异,不过眼中都有着同样的向往。不过那来往的不同方向的眼睛里,有着对田野的平静,也有着对繁华的渲染。然后船靠岸,向南向北,不回顾。 或者,回顾的时候,已经寻不到渡船。岁月沧桑,变幻了太多的东西,只有河流依然。有时,只有回望间才会发现,曾经的对岸风景,原是自己漠视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已无法回头,或者,找不到舟楫。 聪明的人,把回首间的思念与遗憾放在心里,却珍惜着现在。而更多的人,却是来回奔波,到得最后,分不清异乡他乡,一生于疲累和劳碌中度过。 只有河流不变,还有曾经渡船上驾船人的静默。两岸光阴两岸世界,是不同的向往不同的归宿。渡河时,记得河的清澈,记得来时的风景去处的憧憬,无论未来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心境,都永远如站在渡船上般从容而充满希望。 这条河的名字叫流逝。 二 山山岭岭之间,有一条细细弯弯的河,起源于几个山间的泉眼,流入一个隐蔽的水潭。它的身躯从未现于红尘喧嚣之中,就那样静悄悄地从始至终。没有大河澎湃的雄浑,也没有大江奔流的壮观,没有众人信步闲情的欣赏,也没有被冠以十景八景的美名。它有的只是幽草旁生黄鹂深鸣,或载风载雨漂红送绿,周围,只是四时变幻的岭树山云。 熙来攘往的世上,有那么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人,平平淡淡地生活,普普通通地工作。他们从未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刻,终其一生都是人海中最静默的一滴。只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低落,在尘埃之中,他们如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笑对着蓝天。从从容容之间,充满了情趣。在他们的身边,永远是最美好的生活。 那些人如果见到那条河,可能会有一种找到心灵家园的感动。我们感动于那条河,也感动于那些人。那样的一条河,蜿蜒于深山密林间,四时风月与共,实是人生至纯至美。 它的名字叫平凡。 三 记忆中有一条冰封雪盖的河。它在极北极远的大地上,每一年只有三个月的开河期,其余的,都是无际的严寒。 当年我到达那条河边,它只是凝固了一条河的形状,仿佛一切都被冻结。与那时的心境很契合,站在风里,心里与外面同样的冰冷。 我等不到春暖,看到满河流水的歌唱,一如我等不到未知的归宿,看不清前方的路。 守着这样一条冷而静的河,使心情雪上加霜。原来世事的风霜比极北的寒冬更厉害,可以冻结那么多的美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长久下去,就像很难消融的河。有一天,在河上看当地人凿冰捕鱼,厚厚的冰层开了个洞,我俯身去看,蓦见冰下流水莹然,那一瞬间,差点落下泪来~ 原来,再寒冷的天气也无法将一条河完全冻结~冰底的流水不绝,依然远去,极静极缓,没有片刻停留。那一刻,心底轰然一声,仿佛坚冰崩解。于是生命中便嵌进了这条河。它的名字叫希望。 (选自 《思维与智慧》) 【创作感言】写一条河的名字,其实是写三种生命里现象或者应该把握珍惜的东西。一条河,流淌在不同的地方,便有了不同的意蕴。就像一些人,就像一些美丽的情绪。如果我直接就写流逝、平凡和希望,就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好。以一条河不同的特征,去契合每一种,成就一种完美的生命。以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去写,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体,这样的创作手法,也是很有特点的。由横向的点组成立体的面,由不同的小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确是一种很有用的写作方法。(包利民) 与猫并扇坐在窗后 很小的时候,一直不喜欢猫,虽然那时的农村几乎家家有猫。可能不喜它们的昼伏夜出,不像狗般讨人欢心,且带着一身慵懒诡异之气。并时常在极深的夜里,幽灵般归来,穿行于炕上热睡的家人之间,使我于梦中惊醒,望见一双碧莹莹的眼睛。 转变发生在高考的那一年。在县城里上学,三年间只有寒暑假回到乡下。忙忙碌碌于宿舍教室之间,凄凄惶惶于书山题海之中,日子沉重而迅疾。忽略掉太多青春中的色彩斑斓,就连梦里也是一片泥泞。想起家里的那只黑猫,便无由地羡慕起来,它可以在阳光下惬意地舒展身躯,睡得安详平稳,可以在黑黑的夜里精神抖擞,高来高去地自由驰聘。没有什么负荷拖住它轻盈的脚步,也没有什么压力困囿它的心。 高考结束后,自知十分不理想。回家等消息的那段时光,起初是很焦躁而煎熬。有那么一天,正是午后,家人都去田里干活。我坐在炕里头,双肘支在窗台上向外无神地看。黑猫忽然醒来,从我身旁跃上窗台,从在我的手边,也眯眼向外观望。窗外,八月的阳光正火热,南园中的老杨树,每片叶子都在微风中舞蹈,更远处,是村南无边的草甸,目光的尽头,蓝与绿融合于地平线。沉重的心情蓦地轻松起来,身旁的黑猫亦是安静无比,每一根毛尖都绽开着一朵金色的阳光。它的目光似也望向天地的极远,只是不知它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便喜欢上了那样沉默的时刻,与一只猫并肩坐在窗后,看外面变幻的天地,就像坐拥流年,看日影西沉,没有伤感,只有无边无际的安宁与平和。知道落榜消息的时候,没有当初想象中的悲伤失落,当时正与黑猫坐在那儿张望那一片天地的辽阔,消息只如一枚石子入水,只有涟漪,没有波澜,而轻波散尽,依然水澄天清。 家人视我此时极为反常,反而担心了好多时日。多年以后,已远在千里外的城市,生活变更了一种新的忙碌与艰辛,却更易销磨心绪,沉沦麻木。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到得后来,竟忘了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每日里的沉默,早已没有安宁的意味,更像是一种无言的承受。当年的黑猫已无法入梦,漫漫的风尘,早已埋葬了往昔的短暂无忧。 只是有那么一天,去邻家,与一只猫邂逅,往事才苏醒过来,破土而出,发芽拔节,瞬间生长成一片葱茏。当年的黑猫在心里也清晰起来,还有那许多窗后的日子,仿佛时光流转,尘埃落尽,往事如昨。回到住处,坐在窗后,向外望去,虽然身旁没有了当年的黑猫,可我知道它就坐在那里,一如从前。外面是小兴安岭初秋的晴爽,岭树山云,氤氲变幻,而我,曾错过了多少四时的宁静与感动~ 与一只猫并肩坐在窗后,坐在流年深处,忽然便明白了所有烦恼的来处。生活一直美好,只是我没有能心平气和地安坐,更无法驰心骋怀地遥望,心于躁动中蒙尘,疲惫不堪。我想,从此,是离不开那只猫了。 (选自《联谊报》) 【创作感言】其实猫就坐在那里,不言不动,它也不会有着我们一般复杂的思绪,我们想到的,都是自己内心的反映。猫,只是引起我们思索和感悟的一个出发点而已。其实,有些东西有些道理就在我们心中,只是在黯淡的际遇之中,我们彷徨失措,很少去想,去相信。而在那些时刻,总会有些东西瞬间触动我们的心,让我们豁然而悟。所以,写这篇文章时,就是想写一种这样的顿悟或者感受。而且,此文标题很特别,一个好的吸引人的别致标题,可以让人有看下去的渴望,所以,标题也是很重要的。(包利民) 最朴素的 一 一个漆黑的夜,刚刚下过雨,我和父亲走在泥泞的乡间路上。 我努力去分辨着脚下的路,怕会踏进积水里。眼前暗暗,只是偶尔会见到一片淡淡的亮,就像平整的路面,于是抬脚上去,却是一个水洼。父亲说:“亮的地方是水,黑的地方是路。”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让年少的我费解了许久。多年以后远走他乡,境遇黯淡,艰辛辗转,有时急不可待地踏向看似光明的去处,却往往陷入更糟糕的处境。忽然记起当年父亲的话,才明白,不只是下过雨的夜路之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那些有光亮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坦途,更可能是积水之渊。 二 春已深,积了一冬的雪消融殆尽。大地上干干净净,只有阳光清清亮亮。那时正身处大山间的小城,郁郁不得志,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过着平淡而艰难的生活。 那个阳光暖暖的午后,独自去山间散心,满怀抑郁,只能向岭树山云挥洒。在山前见一极深的大坑,其间有白影,于是顺着慢缓的坑沿溜下去。到了坑底,惊讶地发现,那些白影,竟是一些完整存在的雪~ 面对见了一冬的雪,此刻,竟是涌起一份莫名的感慨与感动。因为在深深的坑底,温度低,阳光照不进,反而使雪更长久地留存了下来。这使我想到了故乡的村庄里,早年间的老井,在盛夏的时候,井底依然有晶莹的冰。 从坑底出来,再见柔暖的阳光,心中再也没有了阴影。是的,也许身处最底层,更能长久地保持一颗洁白之心。 三 儿时,街口有一残疾人,修理自行车,由于腿疾,他走路姿势奇特,常常引得小孩们围观哄笑。那时我只是远远地站在一边,看,心理却有着几分难受。因为我最喜欢的一个亲戚,也是腿有残疾。时日一久,那修车人见到我总是慈祥地笑,我也回报他以温暖的笑。而他对那些孩子却是冷眼相对,全无一点慈祥之意。 直到上中学后,有一次问他为何如此对我,他说,因为你首先是尊重我的。忽然明了,有时,不嘲笑,也是一种尊重。 有一次,一个教过的老教师路过我的城市,到我家做客,多年未见,她已是垂垂老矣。在我的书柜里,她发现了当年上学时,她写给我的一封信,立刻泪水盈眼。那时候,她离开我们学校,去了另一个城市,后来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写了封信。她没想到事隔多年,我也几易栖身之地,却依然保存着那封信。 她说,谢谢你的珍惜。其实,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许多东西,我都留着。是的,不抛弃,就是一种珍惜。 四 我儿时的伙伴,依然驻守在故乡的小村,种着地。而和他年龄相仿的,都已经远走他乡,打工,做生意,许多已经混得风生水起,再差也比种地强得多。别人都劝他,让他也出去闯闯,他不应,似乎很喜欢种地。 去年回到故乡,除了他,大多已是物是人非,沧桑满眼。他陪着我转遍儿时一起玩过的地方,时光重叠之间,我唏嘘不止。村南的甸子上,有一处,极幽僻,人迹罕至。那里生长着几棵杏树,又到花开时节,暗香浮动。那时我们常偷偷跑来,欣赏那一树春花灿烂,或是品尝那盈口的甘甜。 他的眼中清澈无比。心知他真的是喜欢上了那份淡泊,平平静静,平平安安,岁月静美。就如这几棵杏树,虽无人觉,依然自在地开花结果,岁岁年年。 忽然记起那首诗:“木末芙容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纷纷开且落,如此的人生,也许正是奔波的人心中偶尔想到的精神家园,也许正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 【创作感言】这篇依然是由几个小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所表达的也各不相同,却都是围绕着最朴素的来说,朴素的人生,朴素的情感,那些朴素着的,都是最美的,即使平凡平淡,却有着闪光的内涵。一直想要写一些关于朴素的人或者事,却是千头万绪,无从下笔,只是零零散散的几了几小部分,放在一起,也算是一种表达。总有这样一个习惯,随手写下许多短章,有空的时候,把相近主题的放在一起,就像这篇。这个习惯也不错,可以不浪费一点点的灵感。(包利民) 马背上的乡愁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居然看到了一匹马。一匹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棕马,配带着漂亮的鞍子,站在公园里。不断有人骑着它在草坪的周围慢慢地走,体验着在马背上的感觉。我走近它,正逢它也抬头看我,大大的眼睛里映着面前的碧草,仿佛一片原野铺展开来,直连接到思念的另一头。我交了钱,骑上马背,摆脱了主人的牵扯,棕马似知我心思般,放步小跑起来。 我闭上眼睛,耳旁的嘈杂如隔世般遥远,仿佛从远处吹来旷野的气息。那一瞬间,就像仍身在故乡,仍是那个小小的少年,在无边大地上,策马飞奔。 那时家里也有一匹棕马,极高壮,跑起来四蹄生风。马背上极稳,从未把小小的我抛下去。那样的时刻,清风扑面,仰头看天,云影鸟影将一片蓝天晕眩得摇摇晃晃。而远处的乡村,也在马蹄声中起伏不定。每天都要骑着马去遛上一会儿,喜欢万物过眼的快感。就这样,五月的原野从身旁掠过,八月的阳光从身旁掠过,十月的萧瑟,十二月的飞雪,三月的轻寒,四季在马背上变幻着,匆匆且流连。那时何曾想到,年少的光阴也如此急急而过,如马背上的那些风景,还未细看,已成过往。 这许多年来,骑着一匹无形的马,越过那么多的水阻山隔,故乡早已变成不可回望的遥远。想起当年的那匹棕马,早已不知埋骨何方。记忆中的,只是当年搬离那个小村时,与它依依告别的一刻。那匹棕马,不知为我家里流了多少汗,从田里劳作归来,还要驮着我四处跑。那个小小的儿童,就是在它的背上,慢慢长成强壮的少年。奔跑的年龄,游走的风景,故乡却成为永远的底色。 当年从没去猜过,一匹马会想些什么,只是在心里单纯地喜欢着它的忠诚与温顺。却在离别的那一刻,看到了它眼睛里的湿润与晶莹,还有走出很远后,身后传来长长的熟悉的嘶鸣。现在想来,依然不知一匹马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这个世间,幸好的是,因为离别,我没有看到它轰然倒下的那一刻。在我的心中梦里,它永远都是奔跑的身姿,定格着一段带着泥土清香的岁月。 骑在公园里的马背上,紧闭的双眼不觉间潮湿。离开时,这匹棕马转过头来,眼睛里有着很深的意蕴,也许,它也在回想着天高地阔纵蹄狂奔的岁月。一如我,也常自怀念那些无忧而自由的时光。 那个夜里,我又看到了当年的那匹棕马。蹄声敲痛一枕旧梦,依然神飞骏驰,驮着长风,驮着阳光,驮着所有美丽的往昔,向我依依奔来。 (选自《潮州日报》) 【创作感言】许多人都在写着一些乡土情怀的怀旧文章,我也写过许多,那些故乡的事物常常入梦。我写过农家院里许多动物,猪狗牛羊, 都是以带着乡情乡愁的心情去回忆,去描写。而这一篇,却是采用了最常见的手法,只是通过一匹公园的马,回想起家乡的马,通过骑在公园里的马背上,去回想那些曾经在马背上度过的岁月。这篇文章无论结构还是语言,都不是很有特色,唯一可取的,就是融入了一种真实的情感在里面,有一种留恋与眷念,可以引人共鸣。(包利民) 照片里的流年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种在岁月中留下痕迹的渴望吧,于是,每个人,都对照片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快门按动的瞬间,定格的,不只是一个刹那的微笑,更是年华里的一声足音。只是,当长长的岁月渐行渐远,当泛黄的照片罗列眼前,却是一种带着伤感的回望,透着幸福的沧桑。 曾经在老家的木箱里,翻出一叠古老的照片,积满了尘埃,那些黑白的画面,一如那段模糊的岁月。照片中的男女那么年轻,一种时光掩不住的激情。那是我的祖父祖母,从记事起,他们就是垂垂老矣,何曾知道,他们也有过如此青春的容颜。是啊,看着自己儿时的留影,也是有着太多的慨惋,那样的时刻,如隔河遥望,那一片不可碰触的年华,圣洁遥远。 很久很久以前,别说在祖父年轻时,就在我自己的童年,照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是在农村,只是在某些特别的时刻,才会请人来照相。那时,照相是一件新奇的事,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在镜头前,紧张而兴奋,而正是那些生涩而僵硬的形象,最为让人怀念。甚至可以清晰地记起当时的种种细节,包括那一瞬间的心境。 那时的照片,时间跨度很大,相隔最近的两张,也要半年以上,而长的,可以是几年。那些没有照片留下的年月,即便有难忘的时刻,也是不甚明了,如河流中没有浪花的一段。每一张照片,在回忆里,都固守在某一点,细细地凝望,那一点上,便会辐射出太多的情节, 于是,其前后的日子便会逐一亮起。就这样串连起所有的过往,如网纠结,而照片,就是那些相交集的结点。 而如今,相机早已不知更新了多少代,各种各样,数码相机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如果愿意,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一天,都可以留下太多的刹那。漫长的成长,匆匆的岁月,可以被分解成无数凝固的瞬间。不必担心被时光侵染,如今的照片,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电脑之中,再无泛黄之忧。只是,再清晰再持久的照片,也无法擦亮蒙尘的昨日。 万分的怀念曾经的底片,那时常常拿着那些暗而薄的胶片,对着阳光细看,分辨着上面朦胧的影像。那时不会想到,终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朦胧,欲辨无方。 人们都说,当一个人愿意经常翻起相册时,心境就已经老了。前路无多,便有了回望的空间和时间。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太多的厚重,一如岁月在心,一种沉默的寂寞。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可以用几张特定的照片来概括。满月照,百天照,周岁照,然后学生照,身份证照,结婚照,一直到最后的遗像。尘埃落尽,枝枝蔓蔓折尽,生命竟也可以如此简单明了。 是的,那些照片,真的是承载了太多的岁月流年,也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沧桑变迁。情之所系,非只是那一纸方寸,更多的,是寸心间的所思所感。所以,岁月,才会如此多感,又是如此多情。 (选自《人民文摘》) 【创作感言】明里写照片,暗里写流年,其实更是在写沧桑与变迁, 在写着那些流逝了的美好与回忆。同样是一种怀旧的文章,其实怀旧的文章,回忆性的文字,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于其中,才会让读者有着共鸣,有着一样的情绪涌动。一篇文字可以把读者和作者的心沟通,自然算是比较成功的。所以,在创作方面,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华美的词句,悠美的语言,只要是自己用心写的,只要蕴含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打动别人。(包利民) 刹那芳华 时光 一片影子在慢慢地移动,时光的脚步迈过无数个黑夜与白昼。 如水的澄澈中,却是浓得化不开的眷恋与怀念。多少流年沧桑,漫漶的是废墟,生动的是内涵。 一只鸟没入远空,如石入水,层层涟漪,叠叠心绪。走过那么多的万苦千甜,回望时只有一种感觉,幸福,是历尽了风稠雨密的超然,是渡尽劫波的淡然,是岁月酿就的一坛酒。 沉醉了回忆,清醒了人生。 落幕 每一天,每一处,都有人粉墨登场,演尽世间百态,道遍炎凉冷暖。那些观众,入戏的随喜随悲,清醒的,冷眼热心,不觉间也成了角色,被人们观看。 总有落幕的时候吧~那之后,或无尽的苍凉凄清,或余音绕梁,人潮散尽,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寂寞。 更像一场无尽的轮回,重复着相似的剧幕。世界如铁打的戏台,演员如流水不绝。 正如夜的落幕,开始了太阳的登场。反反复复,希望与期待也尽在其中。 门 一扇进来的门,一扇出去的门,中间连接长长的一生。 不停地走进一扇扇的门,却发现门后的世界与梦想的巨大反差,然后再去寻找一扇出去的门。 那么多的门敞开在前面的墙上,那么多的人在向门前拥挤。却很少去想,自己到底想进入怎样的一扇门,更多的时候,只是挑最容易进入的那扇,进去后,却是悔,甚至一生的悔。 就这样辗转往复,中间千万条路交叉纵横,最初的门与最后的门却岿然不动,生与死。 路 多少路上风雨飘摇,多少路上阳光普照,或者一条长长的路上,也会有风雨,有阳光。可是如果没有了行人,就不是路。 可是如果没有了同行的人,就不是一条真正的路。 风雨与共,阳光共享,有一行足迹陪伴你,再远的路,也走得安静从容。 更多的时候,走在同一条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 那又算得什么,可以同行同路,前方就有共同的归宿。早到迟到皆无妨,只要与你在同一条路上。 花落 伤感于一朵花的凋零,那灿烂的美好的过程,进行到极致,却是一个如此落寞的收场。 甚至有人会在花开正好的时候,就已想到了凋落的悲凉时刻。于是觉得,花开是为了花落,进一步去想,就是,活着的过程就是为了走向死亡。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落花的枝头,结出的小小果实。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结局。沉湎于璀璨的过程,悲悯于落红的无情,却忽视了这一切背后的收获。 过程虽然重要,结局也是最终的慰藉。 所以说,那些果实,无论大小,无论甘苦,在珍惜过的心里,都是最完美,最甜美的。 青春 是一幅画前的构思,还未落笔,无数的色彩、繁杂的图案已经交替出现在洁白的画布上。 面对一枚树叶看到了森林的斑斓,凝神一朵花儿泛起了无边的灿烂。 是翻开一本书前,对着封面激动的遐想;是走上一条路后,对前方的期待和憧憬。 是入睡前对行将到来的美梦舒心的展望,是张开眼睛对满窗霞光的微笑。 是的,多年以后,青春是那幅永远没完成的画,是想珍惜却又错过的那些花与叶,是对那本书缺失情节的遗憾,是那条路上擦肩而过的风景,是那场虚幻的梦,又是一生中最美的晨光。 (选自《思维与智慧》) 【创作感言】这一组散文,只是一种对心情的零星诠释。也可以说成是散文诗,是一种单纯的说理性,且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这类纯散文的文章,没有故事的生动,没有深入浅出的说理,只是用美好的语言说着种种事物,给人以感慨或者感动。总的标题之所以说是刹那芳华,其一是指,这些所写之事物都是一生中转瞬即逝的美好,别外,就是每一篇都是自己的心于无意间的瞬息闪念。我记得是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先想到了逝去的青春,于是动笔写,然后,一连串的词出现在脑中,便一挥而就,连缀成篇。有时,一篇文字的诞生,只是刹那间的芳华绽放。(包利民) 月光下的诗人 月亮是诗人眼中心上的一盏灯,百般心绪皆为其映亮,如果没有了月亮,那些诗会失却了太多的韵味。而那些沐浴在月光中的诗人,虽心境迥异,却都是恬淡朦胧,一如远离尘嚣那轮万古不变的白。 月圆时人易思归,而诗人敏感的情思中,乡情会与月色同飞千里,无远不至。李白曾在月下喟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杜甫的眼中,却是“月是故乡明”。故国家园,也成了诗人灵魂的憩息地,无论十年百年,不管千里万里,那份牵挂永无断绝。而将那份情感推向极致却又澄澈无比的,是卢纶,他的“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之句,真真是唱彻千古,让无数游子慨然共鸣。 而那些失意之人,眼中的月或缺或残,无论盈亏,皆是冷而孤。那种情感,凄寂彷徨,或伤情念远,或自怜身世,都是生命中浓得化不开的苍凉。李商隐在中宵咏出“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杜甫亦曾有过“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之叹。及至后来的大词人柳永,更是凄切无比,“杨柳岸晓风残月”,离愁尽付其中。 更欣赏那些在月光下能将各种愁思怅绪挥洒得积极之人,在他们眼中,月缺总有圆时,美好的希望无处不在。老杜虽沉郁,虽失落,却依然有着对未来的美丽畅想,本已“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到最后却成“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意象,虽然“何时”遥遥无期,但毕竟,心存希冀。 李白月下的失意也只是一时一地,他更多的,是随月色横飞的俊逸与豪迈,可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亦可“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实在孤寂之时,更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光下的李白,血肉丰满却又超俗近仙,那样的心境之中,诗里的月光更是充满情意。 而王维却是与众不同,他幽居终南别业,闲情遣足,水穷云起,月光,与他的精神世界相契合,却充盈着空灵的禅意。最喜欢他的那首《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色如水,濯洗着他的精神世界,而他的幽思,却又感染着月色。如此,便有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而王维的无尘目光,却能于静中见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云破月来,山鸟惊栖,本是寻常而又难见之事,也只有王维的一颗禅心,一双慧眼,方能状此情此景。 是的,诗人之心如月,于是月亮便有了千种情怀。李白于月下思念故人王昌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心此月这下,虽千里若比邻。张九龄亦是深谙此情,所以才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之句,而天上的那轮月,却是两颗心的叠加,两处相思共付明月,则月下之人便息息相通,虽不能朝朝暮暮,却是地久天长。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一轮月,照过盛世,也照过离乱,照着边关大漠,也照着矮檐闺阁。一张亘古不变的容颜,却 牵引了古人来者的太多思绪,于是看到了月亮底下那么多的身影,看到了那么多真挚的心,如月无尘。 (选自《教育导报》) 【创作感言】像这种文章其实是很多很常见,也易写易懂,属于那种浅显类的文化散文。写一个古代的诗人,如果不想泛泛而谈,那么就截取其中的特点或者片段,就如我写的李白,只是从他诗句中描写月的方面着手,从月的各方面来解读李白内心的东西。所以,这类文字还是比较容易写就的,大家都可以写,而且会写得很好。其实这种文字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原创文章,更倾向于是对诗词名句的赏析,所以也要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或者是情感,或者是观点,或者是感慨,如此,才算是完整的。(包利民) 正在消失的村庄 房草 在我童年的乡村,基本没有砖瓦房。那些土坯房,如年迈的老人,在黑土地上不知站立了多少辈,经风历雨,伤痕累累。那些房子,又被称为草房,因为,房顶上,是特有的苫房草。那是一种特别的草,在甸子上生长着,如大地的头发,细而长的茎,中空,秋天的时候,金黄一片。割来,整齐地苫在房顶,防寒耐雨,庇护着一个屋檐下的温暖。 那时的村庄,那么多的土房,要看谁家日子过得还不错,或者谁家的主人勤快,从苫房草上就能得出答案。那些焕然一新时常修葺更换的,必是对生活有着积极希望的人家。后来,果然是那些人家,率先盖起了砖房。 如今,那些草房已成为正在远去的回忆,随之消散的,还有那些与草房同在的东西。只是,回忆渐浓,也正在古老成心底的沧桑。那些草仍在无边的甸子上摇曳,再也没有机会站上高高的房顶,它们也正在成为最普通的草,渐渐地无人能识。 井 井是一个村庄的心脏。那种最早的大井,位于村子正中,砌得齐齐整整的井台,磨得溜光的辘轳把儿,颤悠悠的井绳,还有黑亮亮的胶皮桶,就形成了一个村庄的圣地。 每天的一早一晚,是井畔最热闹的时刻。太阳还没露头,井台上已是一派喧嚣。那些排着队等着打水的人,互相打着招呼,扁担和水桶就横在身侧,清风停驻在微乱的发间。辘轳转动着,发出吱吱的响声,和远远近近的鸡鸣犬吠交织在一起。男人们挥动着臂膀,将一桶桶清凉凉的水摇出地面,将红红的朝阳从东天边摇起。 黄昏时分,炊烟已经消散,人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地踱向井边,坐在犹有太阳余温的井台上,吸着烟袋,开始了海阔天空的聊天。从井口扑出的清凉之气,将暑气一扫而空。暮色渐渐地扑落下来,渗进了老井里,人们烟袋锅上点点的火光,也点亮了夏夜最早的那颗星星。 冬天的时候,井台边是孩子们的乐园。那些冰在那片空地上,亮亮的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一张张兴奋的脸。 后来,那口老井终于被封了,因为家家都有了一种更方便的手轧井。于是,老井默默地结束了它的使命,它在一代代的流传中,贡献出多少甘美的水,哺育过多少这里的人,没人能算清。它像留在村中间的一个句号,最后终归虚无,而它仍在浸染着记忆,清凉着一段过往。 到得现在,连那种手轧井也没有了,自来水登堂入室。井,越来越遥远了。 土墙 可以说,土墙是有着自己的生命的。它没有那种触手的冰冷与坚硬,亦不是高高在上,它们只是默立在那里,驮着一身的阳光和长风,或者秋月冬雪,就算一身斑驳,也如垂暮的老人,一种温柔的静穆。 土墙是有着生命的。那些土是从甸子上挖回来的,和了泥垒成墙,经过雨润之后,一些潜藏的种子便发芽了,或是不知名的花儿,或是一种常见的草。夏天的时候,菜园的墙头上,会插满了栅子,园内的瓜果蔬香,或花儿竞放,会招惹得蜂蝶纷纷越垣而过,而那些盈盈的蜻蜓,就婷婷地立在栅尖上。所以,土墙并不寂寞。 土墙有时也会坍塌的。毕竟是土墙,如果不及时维护,它们终会倒的。一座土墙的倒塌,并没人感到悲哀。因为,它们重归土地,生命仍在继续。只要有泥土,它们总会站成墙的。那时的想法,真是天真。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泥土不再成墙,代替它们的,是红红的砖。 那些漂亮的砖墙,曾一度刺痛我的眼睛。后来,也就习惯了,便想,砖,也不过是泥土的另一种形式,只是内涵没有那么丰富,不过既然同为泥土,在心里,就当土墙还在吧。 (选自《中国电视报》) 【创作感言】这又是一篇描写故乡描写乡村的文字,通过一系列的曾经存在着的事物,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怀旧之慨。那些曾经念念不忘的事物,如今却是再也难寻,有一种失落,有一种感叹。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乡村的发展进步,是的,一切都越变越好,虽然依然是浓浓的怀念,可是隐藏着的欣慰和喜悦,却是乡愁背后东西,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如此平静地描述着那些事物。正在消失的村庄,正在走向更好,却永远也走不出我的心底。(包利民)
/
本文档为【包老师点评过的文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