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2012-12-31 3页 pdf 303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5149

暂无简介

举报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 一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高凌伟 (深圳大学研究生部 广东 深圳 518060) 教育时空 ‘帽 【摘要】七等生描写了“隐士”李龙第在遇到洪水之后不理会妻子的呼喊却去救一个妓女,导致妻子被洪水冲走的事件。七等生心中 的道德观是与常人不同的,在他看来,为了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大爱”可以牺牲一切。但是他的真正“自我”和“大爱”又 有其宗教和道德来源,受柏格森影响很大,本文将对二者的关系作一分析比较。 [关键词]自由 开放道德 封闭道德 自我 自由 中图分类号:B824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 一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高凌伟 (深圳大学研究生部 广东 深圳 518060) 教育时空 ‘帽 【摘要】七等生描写了“隐士”李龙第在遇到洪水之后不理会妻子的呼喊却去救一个妓女,导致妻子被洪水冲走的事件。七等生心中 的道德观是与常人不同的,在他看来,为了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大爱”可以牺牲一切。但是他的真正“自我”和“大爱”又 有其宗教和道德来源,受柏格森影响很大,本文将对二者的关系作一分析比较。 [关键词]自由 开放道德 封闭道德 自我 自由 中图分类号:B824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9—914X(2008)11(b)-0045-01 台湾作家七等生一直是台湾作家中的一个另类。自六十年代他 开始发作品以来,就一直以其作品中描写人物行事的不依常理引来 许多争议,但是虽然争议不断,他的作品却一直能够直指人性,震撼 人心。他的作品以道德命题和自由命题居多,所以探究他的道德与自 由思想的来源就成厂研究他的重要方面,七等生古怪的笔所挖掘的 “彷徨的一代”的孤绝的灵魂中,也折射了台湾“现代人”的人际关系: 而在后期的写作中。七等生调整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从先前侧重于描 写人的内在世界,到放笔描写真实的客观世界,揭露它的矛盾,拉近 了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但是早期的作品,如他引起争议最大的代表作 ‘我爱黑眼珠》更能直接地反映他的道德观。 一、人物形象分析 七等生曾说过,“我纯然为我掌握的理念写作。”“不断地在 自我个体与整体宇宙间的关系逐步做哲理的思考。”[11因此七等生的文 学世界由他的理念构成,而他中心的议题,一个是道德命题,一个是 自由命题。在《我爱黑眼珠》中,七等生并没有对李龙第的行为进行 分析,而只是进行直观的叙述。 小说开篇就交代丁男主人公李龙第的形象:他是一个隐居者,没 有职业,靠着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整日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有 深透的思想,与世无争地生活在内心世界。而他在乘坐汽车之时所看 到的世界,也非常荒谬不经,人人似乎都在为一些无足轻荤的事情而 忙乱奔波。此时,李龙第心里思念着美丽温柔并且非常爱自己的妻子, 给妻子买了她爱吃的面包以及一朵花:但是事情却在洪水暴发之时出 现了意外:他去救了一名妓女一当然,在救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个女 人是一名妓女,当他和妓女待在安全的屋项上时,对面屋顶上他的妻 子晴子看到,他,继而发现他把本属于自己的雨衣和面包都送给r妓 女,在李龙第丝毫不理会她的情况下陷入愤怒,最后堕卜I屋顶被洪水 卷走。而在此时,李龙第的想法是:“你说我背叛了我们的关系,但是 在这样的境况中,我们如何再继续我们的关系呢?唯一引起你愤怒的 不在我的反驳,而在你内心的嫉妒:不甘往日的权益突然被另一个人 取代。至于我,我必须选择,在现况中选择,我必须负起我做人的条 件,我不是挂名来这个世上获取利益的,我须负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 的荣耀之责任。无论如何,这一条鸿沟使我感觉我不再是你具体的丈 夫,除非有一刻,这个鸿沟消除了,我才可能返回给你。上帝怜悯你, 你变得这样狼狈褴褛的模样⋯⋯”12] 李龙第的行为是十分让入迷惑的,一方面,在小说的前半部 分,作者多次描写了他对晴子的爱,他在等待晴子来和自己看电影的 时候买了晴子喜欢的葡萄面包,甚至4i顾生活的拮据买了一朵香花给 她。在发现洪水爆发之时,他甚至想着“假如这个时候他还能看到他 的妻子晴子,这是上天对他何等的恩惠啊。李龙第心焦愤慨地想着: 即使面对不能避免的死亡,也得和所爱的人抱在一起啊。”⋯在此时, 他都愿意和晴子共同赴死,然而在他救了,一个凶病几乎被淹死在楼梯 之下的女人,然后把她背上了屋顶之后,他在那个瞬间是这样想晴子 的:“我但愿你L三经死了:被水冲走或被人们践踏死去,不要在这个时 候像这样出现,晴子。现在.你出现存彼岸,我在这里,中间横着一 条玎;能跨越的鸿沟。我承认或缄默我们所持的境遇依然不变,反而我 呼应你,我势必抛开我现在的责任。我在我的信念之下,只伫立着等 待环境的变迁,要是像那些悲观而静静像石头坐立的人们一样,或嘲 笑时事,喜悦整个世界都处在危难中,像那些无情的乐观主义者一样, 我就丧失了我的存在。一【¨ 现在评论界对七等牛笔下的李龙第的行为大概有以下几种解释: 1.李龙第置自己妻子的呼喊于不顾去救助一个妓女,正是弗洛 伊德理论中“原我”的体现,体现了他本质上龌龊的灵魂; 2.隐喻:这是一个关于在理想和现实中选择的命题,晴子象征 理想,妓女象征现实,最终主人公作出了选择,现实社会的苦难 需要有人担负起责任; 3.认为小说阐释的是一个关于爱,责任,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以为用弗洛伊德的“原我”理论来解释是不合情理的:因为他 在救助妓女之前并小知道对方是妓女,仅仅凶为对方是弱质女流,而 他在救助妓女之后也没有和妓女发生任何关系,就送妓女离开了。关 于“隐喻”的理解,七等生一般很少讨论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在这里 晴子如何象征理想?妓女又如何象征现实?因为晴子没有在洪水中几 乎被淹没所以要牺牲她?这种解释是不通情理的。至于关于爱、责任 以及存在的『口J题,在此篇中疑团重重,爱与责任似乎都应该是对晴子, 然而男主人公李龙第的选择却是救助妓女。显然也不能完全解释李龙 第的行为。 在此时,究竞是什么在指引着李龙第的行为呢? 二、伯格森的道德观与李龙第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龙第于危难之时去教人,体现了怜悯、人 道及人类爱,表现了他超脱世俗的仁爱精神;而这一种观点笔者比较 同意。因为要讨论七等生的道德观与自由观,就不得不提柏格森的。开 放道德”理论。柏格森把社会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从原始部落 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现代国家,都是封闭社会。封闭社会的特征是: “社会成员抱团扎堆,对其他人漠然置之,防范着攻击或进犯,警惕着 疆界,事实上,处于永无休止的斗争中。人类社会从自然之手诞生时, 就是这个样子。”⋯封闭社会的形成,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理想,而 是出于人类自我保存的生存本能,所以它是封闭的,排他的。而一旦 形成之后,它与别的出于同样原因形成的群体,必然处于残酷的生存 竞争中。为了不至于在生存竞争中落败,它必须不断地巩固自己,保 持自己的凝聚力。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对它的每一个成员有所规定和 强制,所谓道德,就是这种规定和限制。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个人 不得不服从。在一开始是被迫,但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有了所谓 的义务感。所以义务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说穿了它只是社会压力 感而已。当然,人也小是完全被迫的,“我们每个人既属于他自己又属 于社会”⋯,人有他社会的一面,所以他一股会服从社会的压力。但 不管怎么说,义务的起源显然是非理性的,它实际上是保持社会凝聚 力和社会秩序的手段。但是,也冈为封闭社会道德起源的这种强制性, 它必然有压迫和禁锢的一面。人们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同时,却往往 违背,个人的意愿与良心。而在为厂自己社会的名义下,道德效力往 往只及于自己社会的成员,而对“非我族类”则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封 闭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也是封闭的,它是静态和专制的。 在封闭社会的封闭道德之外,还有一种道德,这种道德不是专 属于某一个封闭的社会,而是属于全人类的理想社会。这种道德不 是通过社会压力让人遵守,而是通过那些道德理想主义者的感召力。 伯格森称之开放的和动态的道德,“开放”是指它本质上是普遍 的,追求伞人类的联合:“动态”是指它努力要改变社会,而不 是照旧保存它。开放的道德是出于对人类普遍的爱,这种爱归根到 底是生命的冲动,可见,开放的道德是起源于超理性的东两。如 果说封闭的道德起作用是由于社会的压力,那么开放的道德起作用则 是由于那些摆脱r自己社会制度与秩序的狭隘束缚的圣人和道德理想 主义者的伟大的感召力,他们并非要推翻一个社会,而是要改造一 个社会。社会由于他们才得以向创造力小断开放,在道德和宗教方 面不断前进。但是人不能自由地选择他所在的社会.所以他总要受 到他所在社会道德的、宗教的、习俗的限制和束缚。人在多大程 度上能够摆脱这种限制和束缚,一方面决定于社会的限制与束缚的大 小,另~方面也取决于个人对这种压制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个人 的勇气和胆识。只有那些具有超凡的见识和过人的胆识的勇士,方 并抗博毛145 万方数据 为有源头活水来 梁美莉 (山东省荣成市第五中学 山东 荣成 264314)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难学的知识简单化,生活化是我们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 语态 时态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08)11(b)-0046-01 前一段时间,电视上播放了‘三国演义》,这篇鸿篇巨著吸 引了很多观众,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小错的电视剧。看着它,我 们也思索着我们自己,领略到了距我们几千年的古代英雄的气概的同 时。也对现在社会的变迁有r更深的感慨。如此优秀的电视剧,我12 岁的侄子却不以为然,究其原冈一丈一二的和尚摸不着脑袋,剧中的人 物在说些什么,他一句也昕不懂。原来如此! 我想到r日常英语教学。我们的学生都是高中生了。但对于他们 来说,上英语课就好像是几岁的孩子看《三国演义》一样。试想想,满 口的。之,乎,者,也”怎么能够让他们听情昵?我认为对于学生来 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将文言文白话化,贴近他们的生活,用他们能听 懂的语言去教导他们,将繁琐的知识引入和讲解简单化,将抽象的课 文生活化和幽默化,我认为这是教育中最凼材施教的一点。 在讲解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时,我就着实费j,一番心思。因为时 态对于学牛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既难掌握又枯燥的内容,再加j二县有一 定难度的被动语态,学牛对此肯定会索然无味。怎么办呢?当时对面的 同事正在吃苹果,我灵机一动,一个好的方法便浮出水面: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老师在他们眼里多少还是有一点神秘感 的。于是我把课文的引入设计成“给学生三次机会询问我的情况”,学 生们当时都非常激动。当然了,他1fJ的问题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果真 很快他们就进入丁我给他们设计好的“陷阱”。当一个学牛问到。How oldareyou?”时,我并小急于网答而是让全班学牛都来猜4猜。有 的猜24岁,还有的说26岁,当然他们猜的都是令我很高兴的数字。试 想一下,哪个女人不希望别人说自己年轻呢?当我最后告诉他们“I 锄31.”时,学生们都人吃一惊。这个时候就轮到我出场r:“Doyou knowwhyI lookyoungerthanIam?ThiSiStheSecretJ” 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苹果,“I 1ikeeatingapplesverymuch.” 后面的内容就是英汉夹杂的翻译:每天我都要吃一个苹果(Everyday I eatanapple.)。昨人我没有吃苹果(YesterdayI didn’ t eatanapple)。所以今天我要吃两个苹果(SotodayI Wi1l eattwoapples.)。Justnow.whenIcameintoyourhead teacherMiSSSun扭office.她也正在吃苹果(Shewaseating anappletoo)。Whensheknew1wouldeattwoapplestoday。 她说她今天要吃三个苹果(Shesaidshewouldeatthreeapples today.)。SocanyouguesswhatMiSSSuniSdoingnow?学 可冲破封闭的社会道德压力,去追求属于本真的“人”的那些东 西,他们敢爱、敢恨、敢死。 而李龙第的行为逻辑,旺然只能用“开放道德”的理论来解释,即 李龙第对妓女的教助实际是源于他对人类普遍的爱,他追求的是人类 的联合,而这种爱对他而言是一种生命冲动,他的道德舰超越了“封 闭道德”理论,也就是晚李龙第的道德并非仪仪是效力于自己社会的 成员,而“非我族类”的人群则可以小去理会他的死活。李龙第在面 对妻子的叫骂时想“唯一引起你愤怒的不在我的反驳,而在你内心的 嫉妒:不甘往口的权益突然被另一个人取代”,认为自己“必须选择, 在现况中选择,我必须负起我做人的条件,我不是挂名束这个世上获 取利益的,我须负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荣耀之责任。尤论如何,这 一条鸿沟使我感觉我不再是你具体的丈夫”,李龙第以为妻子这时是没 有顾全大局的,自己选择的是“做人的条件”,而他们之问有一条“鸿 沟”,只有“鸿沟”消除他才可以重新成为晴于的止夫一这条鸿沟就 是指李龙第此时己经4:再是作为晴了的丈夫的存在,而是一个“人”, 超越厂道德群体与社会群体的人。所以此时他不能理会晴子,他只是 一个要救助妓女的人。李龙第在这里的形象其实更接近于柏格森所说 的具有超凡的见识和过入的胆识勇士,凶为他“冲破了封闭的社会道 德压力”,去追求J,属于他本真的“人”,而冲破他所在的社会对他的 压力、限制与束缚显然需要极大的勇气。 七等生认为.作品要追求“真”,首先要求作家“自我”的“真”。 所以。他特别强调“自我”,在他看来,“自我”才是最真的、 46I舛技博艺 生们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sheiSeatingapples.”“Doyou knowhowmanyapplesI hayeeaten?YeS.Ihaveeaten thousandsofapple8.”这个时候我望着手中的苹果,做出一副垂 涎欲滴的样子问:“Doyouknowwhat1 wanttodonow?Yes。 1wanttoeattheapple.CanIeatitnow?No.ofcourse nOt.”因为我们上课时是不能吃任何东西的(Becausewecan’t eatanythinginclaSS)。 短短的十几分钟,我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将要讲解的内容都呈现在 他们面前,枯燥的时态在他们面前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的苹果和他们所 喜欢的老师的形象,不仅教给了他们应掌握的知识,而且拉近'r帅生 问的距离,最后还有对上课纪律的要求,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还有一次新课引入让我’记忆犹新。高二英语第一单元是有关科学 家名言警句的话题。科学话题在学牛眼里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我决定 从学牛的牛活入手,将科学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现在的学 生都喜欢七网,而且上网也主要是游戏和聊天。我的开场白就是从QQ 开始的。“HowmanyofyouhaveQQnembers?”学生们一听是聊 QQ,顿时来了兴趣。我接着问:“Whensomeonesendsyousome messagestogetthepermiSSiontobeyourgoodfrlend, whatareyoumostinterestedinofhiSinformation?”有 的I口l答是性别,有的回答是年龄,当然回答最多的是对方的个性签名。 斟为从个性签名中可以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方一点情况。这是我请几个 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签名,然后帮他们分析他f『J的个性,接着在全班 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讨论。个性签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 活观,也可以看做是他们的座右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崇拜的人或 信奉的一句话,这是他们生活的指南针,而成功的科学家更是如此,由 此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到r科学家的名言警句上。 学生一天要卜七八节不同的课,很容易疲劳,特别是到了对于他 们来说就好像是小学牛读文言文一般的英语课时,情绪就更加低落。 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难学的知识简单 化,生活化是我们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当然这要求教师在 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多收集资料,多动脑筋,使自己的课堂引入设计 的巧妙,新颖,有趣味性。 只有/卜断的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才 能将英语教学变枯燥化为生活化,寓快乐于教学中。 才是最可信赖的。他特别强调在他的作品表现人物的心灵,他主张 用心语写自我的心性、心脉、心像、心声。他说:“心’这个东西,是 一切力量的总源,天同和上帝都包容在这个。心’中,而邪恶的魔鬼, 无不时刻想抢夺占领这个佳地,以作为他施展恶戏的大本营。”很显 然,在这里,他把作家比作“耶稣”。的确,七等牛的创作“一贯以凝 视人类灵魂深处,剔抉人性隐微为主。”他还说:“我的写作一步~步地 揭开我内心黑暗的世界,将我内心移l存的污秽,一次又一次地加以洗 涤清除。”这就是七等生的心灵选择,这使他的许多作品具有了浓厚的 宗教意蕴,表现出了深切的入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七等乍‘我年轻的时候》转引自:刘登翰等‘台湾文学 史》(下)福州海峡出版社. [2][3][4]七等生《我爱黑眼珠》台湾作家小说选集.1982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6](法)亨利·柏格森‘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2000 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7]七等生<我爱黑眼珠》台湾远景出版社. [8]七等生‘耶稣的艺术》台湾远景出版社. 作者简介: 高凌伟,深圳大学研究牛,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号: 0070020304,本文指导教师:黄永键。 万方数据 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以《我爱黑眼珠》为例 作者: 高凌伟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广东,深圳,518060 刊名: 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 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2008(22) 参考文献(5条) 1.七等生 我爱黑眼珠 1982 2.七等生 我年轻的时候 3.七等生 耶稣的艺术 4.七等生 我爱黑眼珠 5.亨利·柏格森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立平 七等生小说的理念世界与宗教情怀[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9) 2. 朱立立 台湾文学浪漫性的个案研究--七等生小说浪漫精神辨析[期刊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6) 3. 刘坚.Liu Jian 《J.A.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时间和意识分析[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7(6) 4. 姜萍 即食的存在——简析七等生《我爱黑眼珠》[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3) 5. 苏小红 寻找第一个自我[期刊论文]-文苑2008(22) 6. 朱立立.Zhu Lili 荒谬境遇中的自我抉择和伦理拷辨--台湾作家七等生小说的精神现象分析[期刊论文]-华文文 学2004(4) 7. 魏少敏 乔伊斯作品中折射出的哲学意蕴[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10(5) 8. 任现品 《苦闷的象征》:西方文化思潮的创造性整合[期刊论文]-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2) 9. 左贵凤 绵延中的生命之流[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9) 10. 宛风庆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与绵延理论[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08(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bzkjbl200822040.aspx
/
本文档为【解读七等生的道德观——以《我爱黑眼珠》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