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达摩面壁禅

2012-12-27 3页 doc 20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743

暂无简介

举报
达摩面壁禅 达摩面壁禅 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北初祖庵的五乳峰上,有个名闻古今的达摩面壁洞。洞前明代石坊大书石刻“默然处,三字,石刻背面则.东来肇迹”四字在焉。相传这处洞穴,就是传为禅宗初祖达摩当年面壁的处所。 达靡是菩提达摩的简称。达摩原为南天竺的僧人,南朝宋末时航海来到广州。据说后来跋涉北上,过金陵时与梁武帝面谈佛法,因为彼此话不投机,不相契合,于是又一苇渡江,北上洛阳,最后居住在少林寺里,面壁参禅,终日默然九年,“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此后,他把《拐...
达摩面壁禅
达摩面壁禅 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北初祖庵的五乳峰上,有个名闻古今的达摩面壁洞。洞前明代石坊大书石刻“默然处,三字,石刻背面则.东来肇迹”四字在焉。相传这处洞穴,就是传为禅宗初祖达摩当年面壁的处所。 达靡是菩提达摩的简称。达摩原为南天竺的僧人,南朝宋末时航海来到广州。据说后来跋涉北上,过金陵时与梁武帝面谈佛法,因为彼此话不投机,不相契合,于是又一苇渡江,北上洛阳,最后居住在少林寺里,面壁参禅,终日默然九年,“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此后,他把《拐伽经》九卷传给弟子慧可,其.壁观婆罗门”之法遂得以发扬光大,被后代僧人尊为禅宗初祖。《续高僧传。慈可》说:“达摩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日:我观汉地 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正因为达摩传给慧可的是《楞伽经》,所以后人也有把达摩所参之禅称之为“楞伽禅,的。 说到禅法,笔者曾在延安西路佛教居士林向老师明肠大和尚提起说,坐禅入定就是气功。明肠回答。“禅定比气功的境界来得更高。. 事后细细回味,明肠的回答真是得道的高僧之言。原来我国高僧坐禅入定,其目的并不象气功那样,在于养气培元,锻炼身体,而在于明心见性,趋向真如。这样,一高一低,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关于禅定的妙处,自古以来佛经多有述及。无著菩萨《六门教授习定论》说:“由习定故能获世间诸福以及殊胜圆满之果者大师《释禅波罗蜜》卷一也说:“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唯禅为最,如得珠玉,众宝皆获。, 然而,从气功修性角度说,佛家的坐禅,虽然旨在趋向真如,参透人生真理,但是在客观上,却确确实实起到了气功所能起到的养生作用。因此到了后来,佛教的坐禅,自然也就被养生家们视为气功养生中的一种具有异彩的重要功法了。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简称为“禅万。其中文含义为“静虑,或“思维修,。《圆觉经》说:“无碍清净慧,皆因禅定生。”由于禅定有明心见性,开发智慧的作用,所以为佛门,尤其为禅宗僧人所必修。 关子达摩面壁禅法的具体情况,《续高僧传,菩提达摩传》说。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着。 文中所说安心、发行、顺物、方便,都是面壁功法,也就是壁观功法的入道之门。这种功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要点,就是理入和行入。 一。理入 理入功法,就是壁观之法,而以“理,为观想的内容。为此,3.调心调心理入,为整个壁观安心中最为重要而又难以掌握的一环。方法为: 深念含生同一真性,客坐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为理入也. 这种理入的壁观功法,要求在壁观时无自无他,坚住不移,寂然无为,把整个思想意念都凝住在室壁之L,以期达到去除心头客尘遮障,开发心智,趋向真如的目的。 关于修习“壁观.的调心问题,定真法师有关静坐调心的一段话,可以引作参考。他说;“初学静坐的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不学静坐,妄念尚少,一学静坐,妄念反多了,这是不正确的。要知道我们的念头,忽生忽灭,本来很多,不过平时在动乱之中,不易察觉,一旦习静之后,方能了了看清,比如室内虽有飞尘而不见,假使门窗透入阳光,方见尘埃纷纷飞舞,所以能察觉妄念多的正是自觉的第一步。我们只要一切摒弃不想,用坚定不移的毅力,精勤地练习观照功夫,到相当时间,妄念便自然销落而达到心意寂然的境地。这种观照功夫,假使在静坐中练习纯熟,渐渐能在平时日用之间,刻刻用心,凛然觉照,做到虽不静坐,也能如静坐时的心志静定,自将得更大的受用。 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后,面壁坐禅火候渐渐纯熟,这时也和其他禅法一样,常会进入精神上美不可言的悟的境界。对于这种悟的瑰界,近代佛教名人蒋维乔居士曾在《佛学纲要》叙说道: 禅观的悟道境界,究竟是怎样?这难以笔墨形容得出。大概功夫到纯熟的时侯,知情意的作用,均不复起,一切妄念,顿然消央;弃端呼气吸气,也几乎断绝,这时惟有一片光明,内面看不见身心,外面看不见世界。悟道的光景,就是这样。 这是一种坐禅入定,情意不起,妄念顿失的光明境界。在这种光明境界里,仿佛自身和世界都已不复存在,使人感到的只是一种美妙无比的愉悦。 面壁坐禅的时间,一般多在1~2小时之间,可是高僧坐禅,经常一坐就是一个白天或一个通宵,那就又是另一码事了。 二、行入 为了配合修好壁观安心的禅法,练功者于平日生活之中的行入.,也必须时时注意及之。行入的要领,据佛经所说.,基本上有四法,也称“四行.,其内容为: 1.报怨行 初报怨者,修道苦至,当念住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惜,今层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不怨对。经云,途苦不忱,识达谈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 这就是说,修炼壁观功法,平时遇事要有退一步想的博大胸禅,来对付舍本逐禾的“爱僧’之情,从而为遇苦不怨、奋起精进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2.随缘行 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失荣辱等苦乐之事,随时随处都可遇上。这就要求修持者抱有宠辱不惊的胸怀,摈弃患得患失的心理。如能若是,则到处随缘,感受缘起的心体寂静(心无增减)不动,从而有利于修持,增进身心健康。 3.无所求行 4.称法行 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若,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了经日: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 四名称法行,即法净之理也。 修持面壁功者为人处世,要善于过淡泊宁静的生活,不要执无穷无尽的物质贪求,这就是佛经所说的“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了。试想,一个人时时处处地贪着在物欲及其他种种欲望的追求上,又怎能静下心来作如此的修持呢?当然,要使自己从“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还是要以“法净之理”作为指导,否则终日营营扰扰,就难入壁观安心的妙境了。 佛陀认为,禅是人生宇宙的本性,属于人类心灵的原态,它的参悟,孺要一个由浅入深、层层证悟的过程,当年达摩初祖面壁达九年之久,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关于悟禅后的情景和收益,宋智明《禅门三关浅说》《见《禅》创刊号》有着一段很精要的文字.,一他说。当一个禅者经过努力的参究,一旦豁然醒悟,本来面目彻底呈现的那一段微妙的悟境,便从本质上完全改造了人生的一切,迷惑与不正见从此也就消失。此后,在禅悟者的内心深处,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来自性源的安祥之德与智慧之光,推开了一扇扇关着的大门,冲出了重重的障碍,人生处处显得自在与幸福。因此,悟的契机,犹如使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迷途返归故乡那样亲切明彻,确证微妙难想,唯证乃知。 不过从气功角度说,修习达摩面壁禅时,只要按着壁观安心的种种方法去傲,其破除迷误,增智进德,愉悦身心的作用,还是能够得到较快体现的。 达摩、慧可之后,禅宗自唐弘忍门下,分为南、北二宗,其南宗以慧能为斑首,提倡不拘形式的顿悟之法,此后又有“五家七宗,流派繁衍,不久并淹没了北宗。然而,南宗发展到南宋初年,随着“文字禅,“口头禅”的诞生、漫延,一时弊端迭起,宗风衰颓。.为了重振曹洞宗重视坐禅的传统,以与宗呆所创“看话禅”抗衡,于是自曹洞宗正觉禅师起,又大力倡导歇照之禅。所谓“默照,正觉《默照铭》说: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灵然独照,照中还妙。 露月星河,雪松云娇。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 “默,为默默忘言,洗心绝虑,寂然清静,照为昭昭现前,湛然灵明、不堕昏沉。“歇”、“照’两者既平分秋色,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交互为用,可谓:愈默愈照,愈照愈默,晦而弥明,隐而愈显,灵然独照,照中还妙。否则“玖中失照,浑成剩法,,“照中失 歇,便见侵凌。此外,对于默照禅的要妙,正觉《坐禅俄》还这样指出道. 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事触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徽,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 所说“其照无取而了,,是指其“照”虽妙,但却空阔杳冥,不起任何分别之想,如此才能一心入于定境。可见,就默照禅实质而言,意即面壁的进一步发展,而以.默照,为法为归。
/
本文档为【达摩面壁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