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

2017-09-21 6页 doc 20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 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指 出:目前我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 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 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 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 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指 出:目前我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 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 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 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4]。另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 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 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与 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 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 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适度满 足个人的基本需要。部分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包含 以下几点: 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 的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 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 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行为符 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 有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如个人因素、家 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就大学生而言,其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点: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学习的压力,但长期处 于高度学习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 理疾病。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约15%是贫困生,其中4%—6%是特困 生。调查表明,45%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 力,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缓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情感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众多个案表明,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 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极端。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 生的主体,长期以来对他们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 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 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这种不适应 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 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 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懂如何与人沟通,缺乏交往的技巧。有的同学 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比如不当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及学 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 于紧张等。 教育部调查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 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种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最易受“心理断乳期”困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心 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广州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查测结果显 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着重体现在 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恐惧等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 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地生差。调查认为,大学新生离开 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 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 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 三个方面: 3.1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校在新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 23%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进入 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 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在大 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 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 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调查还发现45%的新生特别关注周围人给予的评价,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 摇。 3.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调查中有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 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 的失落感。中学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 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 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 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 对专业学习的困惑。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 索性。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绑”,但又不知如何 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 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 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3人际交往困难。调查中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 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 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 界封闭起来。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 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 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 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4.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 4.1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 怀和教育。学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新生营造一 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 境,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 报告、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讲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可能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提高心理预测力。带领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组织有意 义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 态,对思想出现波动的同学,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集体 的温暖。 4.2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学生掌握咨询的途径和方式。如 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询的作用,他们可以主动去心理咨询,在辅导老师 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理压力。建立新生心理档案,进行 跟踪调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开设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心 理沙龙,出版心理健康读物等。 4.3拓宽思路、发挥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过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由于学分制的推广 和公寓制的实行以及不及格率的产生,大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化,责任 心不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加强新生的心理,必须拓宽思路,开辟新 的渠道,充分发挥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横向渠道的育人功 能,使新生能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 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让新生 了解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心理适应不良的表 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培养他 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4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病 人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 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 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已 的心理保健医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 自信、乐观、坦诚、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学费的增 加与就业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尤其对大学新 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昂贵的学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 系、学习兴趣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心灵。如果不及时调节,会 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地阻碍他们顺利完成学 业。全院师生员工都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
/
本文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_556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