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

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

2012-12-13 4页 pdf 68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827

暂无简介

举报
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 1 ●述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12期 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 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29) 通讯作者:马长生 Email:chshma@vip.sina.com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 失常。房颤可导致心悸等不适,与心力衰竭(心 衰)及血栓栓塞事件等有关 [1,2];此外,还发现 其与独立于血栓栓塞事件的死亡率升高相关。根 治房颤无疑将获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近年来,众多临床试验均显示,无论是维持窦...
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
1 ●述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12期 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 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29) 通讯作者:马长生 Email:chshma@vip.sina.com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 失常。房颤可导致心悸等不适,与心力衰竭(心 衰)及血栓栓塞事件等有关 [1,2];此外,还发现 其与独立于血栓栓塞事件的死亡率升高相关。根 治房颤无疑将获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近年来,众多临床试验均显示,无论是维持窦性 心律,还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其住院次 数方面,射频消融均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AAD)治疗。临床研究中绝大多数患者行导管 消融前均已服用过至少一种AAD。新近发表的临 床试验表明导管消融有可能成为房颤的初始或一 线治疗手段。 1 房颤药物治疗现状 通过简单口服药物治疗能治愈房颤且无或很 少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是房颤治疗的最理想选择。 然而,现阶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多 非利特、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决奈达隆及维纳 卡兰等)有效性仍不高,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 显。RACEII研究 [3]表明宽松心率控制组一级复 合终点不劣于严格心率控制组,但宽松的心率控 制策略临床应用更为方便,患者就诊次数明显减 少,该研究结论改变了指南关于心率控制策略的 推荐。AFFIRM研究[4]表明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 策略对房颤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差别,但近期一 项基于加拿大医疗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显示,随 访前4年节律控制组与室率控制组死亡率相仿,但 到第5年(HR=0.89;95%CI:0.81~0.96)和第8 年(HR=0.77;95%CI:0.62~0.95)时,节律控 制逐渐显现出优势,似乎再度引发关于律率选择 的争议。事实上节律控制在改善预后方面本应该 优于室率控制,正如AFFIRM试验亚组分析发现 的,节律控制组的获益可能是被AAD的不良反应 抵消:维持窦律降低了53%的死亡率,但却带来了 49% AAD相关的死亡率。随着对房颤机制认识的 深入和导管消融的发展,以彻底根治房颤为目的 的导管消融为最终能转复和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带 来了希望。 2 导管消融进展迅速,证据充分 2009年,Nair等对6项已公开发表的房颤导 管消融对比药物治疗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 发现,与药物组比较,导管消融组在1年的随访 期间可以减少65%的房颤复发。随后Wilber等在 2010年也发表了比较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和导管 消融治疗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研 究-ThermoCool试验[5],该研究入选19家医院167例 阵发性房颤患者(6个月内至少有3次房颤发作并 且至少1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随机分为 导管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随访9个月后发 现,导管消融组66%的患者无房颤复发,而药物组 仅有16%;在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上,导管消融组 为4.9%,而药物组为8.8%。2010年,Cappato等[6] 对全球房颤导管消融的第2次调查(182个中心, 16 309例患者)显示,同2005年第1次调查结果相 比,成功率明显提高(70%︰52%),其中阵发性 房颤成功率为83.2%,持续性房颤成功率为75%, 长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为72.3%;并发症 2 ●述评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12期 发生率则进一步降低(4.5%︰6%)。 2.1 导管消融作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研 究 RAAFT[7]是首个关于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 的随机对照试验。自美国、德国及意大利4个中心 共计70例房颤患者(96%为阵发性房颤)被随机分 配至导管消融组或AAD组。导管消融组策略为在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指导下行肺静脉前庭隔 离(PVAI)。由于当时尚无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该研究使用的是8 mm的消融导管。试验终点为1 年随访期间的房颤复发、住院次数及生活质量。 结果表明AAD组患者房颤至少复发1次的发生率 为63%,而消融组为13%,相对风险下降80%(P< 0.001);导管消融组住院率显著降低(9%︰ 54%,P<0.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组的 并发症发生率则相似(PVAI组12.5%,AAD组 11.5%)。随访期间,AAD组有高达51%的患者 交叉到导管消融组,提示导管消融作为房颤一线 治疗的优越性。2012年美国心律学会(HRS)年 会公布的RAAFTⅡ研究纳入了127例首诊阵发性 房颤患者,61例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66例患 者接受药物治疗,随访24个月,导管消融组房颤 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且药物治疗组并发 症远高于导管消融组。新近发表在N Engl J Med的 MANTRA-PAF试验[8]是继RAAFT试验后又一个更 大规模的比较导管消融与AAD作为症状性阵发性 房颤一线治疗的多中心随机试验,欧洲共有10个 中心参与。研究纳入294例患者,146例患者接受 导管消融治疗,148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在3、 6、12、18、24个月随访时,接受连续7天的动态 心电监护,计算累计7天的房颤发作负荷。随访24 个月,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治疗组房颤负荷较低; 导管消融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与症状性房颤复发率 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12~24个月生存质量显著 优于药物治疗组。 2.2 导管消融作为房颤一线治疗的队列研究 Tanner 等 [9]报道2001年至2009年间共有连续的434例症 状性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至其中心行导管 消融治疗,其中72例直接选择导管消融作为一线 治疗,另外362例患者则至少服用一种AAD无效 后再行导管消融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 压、糖尿病及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构性 心脏病及房颤类型方面均相似;但前组患者的左 室射血分数(LVEF)较后者高[(62%±7%)︰ (59%±10%),P=0.02]。随访12个月后发现, 导管消融一线治疗组成功率为78%,而先药物后消 融组则为64%(P=0.03);两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 率则无显著差异(P=0.58)。另外,Namdar等P=0.58)。另外,Namdar等P [10]报道 1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效肺静脉电隔离(PVI) 达100%。随访(14±9)个月发现,89%无房颤复 发。并发症方面,共2例患者出现介入相关并发症 (11%),其中1例为一过性的膈神经瘫痪,20分 钟内自行恢复;另1例则在腹股沟区出现假性动脉 瘤,需要外科干预。来自真实世界所得的结论与 随机对照试验一致。 2.3 导管消融的花费-效益比问题 Khaykin等[11] 从公共卫生保健费用支付者的角度,应用加拿大 卫生保健费用估量方法,利用RAAFT试验对导管 消融作为房颤一线治疗手段在花费-效益比方面进 行评估。评估发现,尽管导管消融组患者初期的 费用较AAD组要高,但由于后者的房颤复发率更 高,住院率也随之升高,导致相关费用的增加抵 消了消融组在初期治疗时费用的增加,随访两年 后发现,二者在花费上已无明显差别。目前导管 消融在技术与策略方面较早期RAAFT试验时已有 相当改进。譬如,只要患者术前4周国际标准化比 值(INR)一直保持在目标值范围,围术期即可不 停用华法林。事实上,Khaykin等的分析可能还低 估了导管消融作为房颤一线治疗在花费-效益比上 的现状。 2.4 特殊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 应当指出的是, 评估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的相关试 验的入选患者相对年轻,因而不能将其有效性及 安全性的相关结果简单地外推到老年房颤中去。 Zado[12]及Corrado[13]等分别进行的一些相关研究已 初步表明导管消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年龄 无明显关系。目前持续性房颤行导管消融与AAD 的比较的资料较少,Oral等[14]将146例持续性房颤 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胺碘酮组或电复律组,后者可 3 ●述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12期 联合行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随访1年后发 现,消融组有74%的患者无房颤复发,而胺碘酮组 则为58%(P=0.05);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随访中 胺碘酮组7%的交叉到导管消融组,进一步证明导 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另外,伴左室 功能不全的房颤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挑战。 对于这类患者,Ⅰ类AAD由于其负性变力效应、 潜在的致心律失常效应及导致死亡率升高的可能 而应避免使用。Ⅲ类的多非利特虽可减少患者住 院率,但其本身却可引起QT延长进而导致心律失 常的发生。因此,胺碘酮仍为最好的选择,但其 严重的心脏毒性又限制了其在这类患者中的长期 应用。荟萃分析(两项随机试验和七项观察性研 究)发现,354例心衰患者成功消融后,EF平均 值较基线水平提高了11%(P<0.001)。目前,关 于伴左室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后获益 的证据均高度一致,这主要体现在对EF值的提高 上。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一种AAD显示过这样 的获益。这提示导管消融作为伴左室功能不全的 房颤的一线治疗手段极有可能是合理的,当然仍 需与AAD的随机对照的试验来验证。 2.5 导管消融适应证—指南建议 随着房颤消融 策略趋于成熟、术者的积累以及消融器械的 进步,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导 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欧洲 心脏病学会(ESC)2010指南[15]指出“对于无或伴 轻微心脏病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考虑到导 管消融的有效性和有经验医生进行导管消融相对 安全,导管消融可以是经过选择的患者的初始治 疗”。ESC在2012年对房颤指南进一步更新[16],将一 线治疗的推荐级别从Ⅱb提高到Ⅱa。美国心脏病 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律学会(ACCF/ AHA/HRS)2011指南[17]中虽然未强调一线治疗的 问题,但是将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的推荐级别 从Ⅱa提高到Ⅰ。同时,2011年ACCF/AHA/HRS 指南较2006年指南在导管消融适用范围方面也有 所扩展,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是合理的 (证据等级A),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阵发性房 颤导管消融可能是合理的(证据等级A)。 2.6 成功导管消融后是否还需继续抗凝? 同 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优势之一就 是能根治房颤,消融成功后患者有可能不需要终 身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从最近发表的几项 观察性或回顾性研究结果来看,房颤成功消融后 停用华法林似乎是安全的,但还缺乏较大规模、 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目前的专家共识认 为,卒中高危患者即使消融成功后也不宜停止抗 凝。尽管如此,对于消融成功后是否需要继续服 用华法林还存在争议。房颤导管消融第二次全球 调查显示[6],在17%的电生理中心,卒中高危房颤 患者在成功消融后停服了华法林。 3 结语 目前房颤的药物治疗疗效仍不满意,一系列 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 导管消融相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窦性心律 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优越性,指南亦提出了“对于 无或伴轻微心脏病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导 管消融可作为初始治疗”,随着适应证的逐渐扩 大以及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房颤导管消融,至 少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室上速时代”即将 到来。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杜昕,王士雯.心房颤动与脑卒中[J].中国心脏 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4(2):6-10. [2] 胡大一,孙艺红,周自强,等.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 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2003,42(3):157-161. [3] Van Gelder IC, Groenveld HF, Crijns HJ, et al. Lenient versus strict rat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N Engl J Med, 2010, 362(15):1363-1373. [4] Wyse DG, Waldo AL, Dimarco JP, et al. A comparison of rate control and rhythm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N Engl J Med, 2002, 347(23):1825-1833. [5] Wilber DJ, Pappone C, Neuzil P, et al. Comparison of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10, 303(4):333-340. [6] Cappato R, Calkins H, Chen SA, et al. Updated worldwide survey on the method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human atrial fibrillation[J].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0, 3(1):32-38. [7] Wazni OM, Marrouche NF, Martin DO,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vs antiarrhythmic drugs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4 ●述评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12期 sympto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a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05, 293(21):2634-2640. [8] Cosedis NJ, Johannessen A, Raatikainen P,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s initial therapy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J]. N Engl J Med, 2012, 367(17):1587-1595. [9] Tanner H, Makowski K, Roten L,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s first-line therapy--a single-centre experience[J]. Europace, 2011, 13(5):646-653. [10] Namdar M, Chierchia GB, Westra S, et al. Isolating the pulmonary veins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ne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the cryoballoon[J]. Europace, 2012, 14(2):197-203. [11] Khaykin Y, Wang X, Natale A, et al. Cost comparison of ablation versus antiarrhythmic drug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RAAFT pilot study[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9, 20(1):7-12. [12] Zado E, Callans DJ, Riley M, et al.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and risk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elderly[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8, 19(6):621-626. [13] Corrado A, Patel D, Riedlbauchova L,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outcom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in septuagenarians[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8, 19(8):807-811. [14] Oral H, Pappone C, Chugh A, et al.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vein ablation for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J]. N Engl J Med, 2006, 354(9):934-941. [15] Camm AJ, Kirchhof P, Lip GY,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 Eur Heart J, 2010, 31(19):2369-2429. [16] Camm AJ, Lip GY, De Caterina R, et al. 2012 focused update of the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 update of the 201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 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J]. Eur Heart J, 2012, 33(21):2719-2747. [17] Wann LS, Curtis AB, January CT, et al. 2011 ACCF/AHA/ 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pdating the 2006 guidelin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Circulation, 2011, 123(1):104-123. 收稿日期:2012-11-29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12期重点号安排 第1期 抗菌药物管理 执行主编:肖永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第2期 H型高血压 执行主编:霍 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第3期 骨科运动医学 执行主编:陈世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 第4期 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 执行主编:黄 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第5期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执行主编: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第6期 顽固性高血压 执行主编:孙宁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 第7期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执行主编:魏 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 第8期 冠心病康复治疗 执行主编:高 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第9期 儿童哮喘的治疗 执行主编:申昆玲(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 第10期 脑卒中康复治疗 执行主编:张 通(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 第11期 动态血糖监测 执行主编: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第12期 帕金森病的治疗 执行主编:樊东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信息窗·
/
本文档为【导管消融能否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