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

2017-09-26 3页 doc 13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 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 一、案例内容 1、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1)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由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的7位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和另外4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 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分为两类:能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和保卫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前者旨在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后者旨在抵消影响货币基数的其他因素的变动,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是美国财政部和政府机关的证券,特别是美国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工作...
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
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 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 一、案例内容 1、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1)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由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的7位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和另外4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 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分为两类:能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和保卫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前者旨在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后者旨在抵消影响货币基数的其他因素的变动,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是美国财政部和政府机关的证券,特别是美国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工作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银行交易部进行。 2、中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1)背景材料。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规模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三次降低存款利率。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作为总量调节的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灵活、快捷、公平和作用范围广的特点。中央银行可以充分控制操作规模,可以经常、连续操作,对货币供应量既可微调,也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2)基本操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5月26日恢复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截至1998年底,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共进行了36次操作,累计融出资金1 761.3亿元,净投放基础货币701.5亿元,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从年初的0上升到2.22%,成为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投入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操作目标明确。 第二,交易对象有所增加。 第三,交易工具不断扩大发展。 第四,交易品种极大丰富。 第五,交易方式有所完善。 第六,适时下调回购招标利率 第七,招标数量大幅度增加。 二、案例分析 1、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了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相当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各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出现趋同的特征,越来越依赖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有在美国和英国,公开市场操作才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工具,而在其它国家主要依靠一些非市场、非价格的手段。 2、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取得一定成效 (1)实现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进而实现了货币政策的要求。 (2)初步形成了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传导的。 (3)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4)大力推动了银行同业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3、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 (1)中央银行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2)一个发达的、完善的全国性金融市场,证券品种齐全有一定规模; (3)必须具备其他工具的配合。 4、必须正视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中的诸多制约因素 (1)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和传导机制还制约着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2)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开市场业务效用的发挥; (3)我国货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公开市场业务通过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有一 定的局限性; (4)目前的债券结算系统和资金支付体系,以及债券交易清算方式不能满足公开市场 业务发展的需要。
/
本文档为【案例十 美、中两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