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2017-10-17 49页 doc 82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靳三针疗法精讲 从治疗过敏性鼻炎开始 靳三针就是三针就可以治疗好病,三次就可以好了----- 的。 1 2 3 4 5 6 7 8 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手太阴肺经 9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临床表现】 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臑或臂内前廉痛,掌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 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靳三针疗法精讲 从治疗过敏性鼻炎开始 靳三针就是三针就可以治疗好病,三次就可以好了----- 的。 1 2 3 4 5 6 7 8 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手太阴肺经 9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临床现】 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臑或臂内前廉痛,掌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 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肺经行于胸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臑、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 肺经有热,可见烦渴、咽干;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中府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 在胸部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云门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侠白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尺泽 主治:咳嗽,咯血,舌干,胸胁胀满,肘臂挛痛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10 孔最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头痛,肘臂挛痛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列缺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偏、正头痛,项强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太渊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鱼际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 主治:喉痹,中风昏迷,癫狂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11 手阳明大肠经 12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临床表现】 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商阳 主治:咽喉肿痛,下齿痛,中风昏迷,发热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间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13 三间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合谷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上肢病变。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 主治:头痛,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耳聋,癫痫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偏历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温溜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下廉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上廉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手三里 主治:肘挛不伸、手臂麻木、腹胀,吐泻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曲池 主治:手臂肿痛,上肢瘫痪;热病,腹胀,吐泻,痒疹 14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手五里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臂臑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7寸。 肩髃 主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中热,半身不遂,风热瘾疹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巨骨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天鼎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直下1寸。 扶突 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口禾髎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水沟穴旁0.5寸。 迎香 主治:鼻塞,口、眼歪斜,鼻衄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15 足阳明胃经 16 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临床表现】 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鼻衄; 惊惕狂躁;或消谷善饥,脘腹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 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受限。 【证候分析】 胃经多气多血,受邪后易从阳化热,则见里实热证。里热内盛则壮热;邪热迫津外出致汗出;胃火循经上炎,则见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口唇疮疹;若风邪侵袭,可见口角歪斜,鼻流浊涕;热盛迫血妄行,则鼻衄;热扰神明,则惊惕发狂而躁动,胃火盛,致消谷善饥;胃中有寒,则脘腹胀满;胃经受邪,气机不利,则所循行部位如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且活动受限。 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17 巨髎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地仓 在面部,口角旁约0.4寸,上直瞳孔。 大迎 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取穴。 颊车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牙关紧闭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头维 主治:头痛、目眩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人迎 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水突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气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8 缺盆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气户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库房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屋翳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膺窗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乳中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乳根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不容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承满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梁门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19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关门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太乙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滑肉门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天枢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外陵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大巨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水道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归来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经闭、茎中痛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距前正中线2寸。 气冲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20 髀关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伏兔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阴市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梁丘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犊鼻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足三里 肚腹三里留),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 主治:(主治一切胃、肠病—— 痢疾、便秘、下肢痹痛、水肿、虚劳羸瘦、喘咳痰多 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上巨虚 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条口 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下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21 丰隆 主治: 痰多、咳嗽、咳喘、下肢痿痹 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溪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 阳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陷谷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 主治:上齿痛、咽喉肿痛、口歪 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厉兑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22 足太阴脾经 23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临床表现】 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身体皆重。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泄、水闭、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足大趾不用。 【证候分析】 脾经血少气旺,如果经气发生变动,因其脉连舌本,所以发生舌根强硬现象。脾病失运,所以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若阴盛而上走阳明,故气滞而为嗳气;脾主肌肉,湿邪内困,故身体皆重。脾不健运,筋脉失养,则舌本痛,肢体关节不能动摇。足太阴的脉,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下急痛。脾经有寒,则为溏泄;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为黄疸,不能卧。足太阳脾经起于大趾。上膝股内前廉,故为肿,大趾不用等病 隐白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大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24 太白 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 主治:月经不调、腹脘痛、上吐下泻、肠鸣、消化不良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商丘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三阴交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经闭、不孕、难产、产 后恶露、遗精、遗尿、小便不利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地机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遗精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阴陵泉 主治:尿失禁、癃闭、阴痛、腰脚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血海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25 箕门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冲门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府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结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大横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腹痛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哀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食窦 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天溪 在胸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乡 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周荣 在胸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6 手少阴心经 27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临床表现】 心胸烦闷疼痛、咽干、渴而欲饮、目黄、胁痛、挠臂 神门 极泉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青灵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28 少海 主治:前臂麻木、肘关节痛、心痛、腋痛 屈肘,在肘横纹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烦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少府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少冲 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29 手太阳小肠经 30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临床表现】 耳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颈项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 小肠经属阳,其病多热。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的缘故。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 少泽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前谷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31 后溪 主治:头痛、腰痛、落枕、肩臂痛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 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阳谷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养老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支正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小海 主治:头痛、耳鸣、项强、肘臂痛等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肩贞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臑俞 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天宗 在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32 秉风 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曲垣 在肩胛部,冈上窝33 足太阳膀胱经 34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头痛,项背强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腘)如结,踹如裂;癫痫、狂证、痔疮;腰脊、(腘)窝,腓肠肌、足跟和小趾等处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膀胱经行于背部,易受外邪侵袭。邪客体表,卫阳郁滞,故是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本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故是头痛,项背痛;又因足太阳经起目内眦,还出别下项、抵腰中、过髀枢、下合(腘)中、贯踹内,故本经有病,疼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好象被人拉拔一样,腰好象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象结扎一样不能弯曲,踹部(即小腿肚)象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属各曲不利,其所过部位均疼痛,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热邪极盛则发生癫痫、狂证;热聚肛门,气血壅滞,则酿生痔疮。 睛明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攒竹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35 眉冲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曲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五处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承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通天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络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玉枕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大杼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骨会。 风门 主治: 伤风咳嗽、项强、胸背痛 36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厥阴俞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心俞 主治: 心胸烦闷、心痛、失眠、健忘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督俞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 主治:心痛、胃痛、咳血、吐血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肝俞 主治: 胁痛、吐血、黄疸、背痛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的背俞穴。 胆俞 主治:口苦、干呕、腹胀、胁痛、黄疸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的背俞穴。 脾俞 主治:腹胀、泄利、水肿、食谷不化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的背俞穴。 37 胃俞 主治:胃痛、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三焦俞 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主治:腰痛遗尿、阳萎、月经不调、耳鸣、耳聋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 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 主治:腰扭伤、便秘、泄泻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小肠俞 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膀胱俞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中膂俞 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 38 白环俞 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4骶后孔。 上髎 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次髎 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痛经、遗精、肠鸣腹泻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中髎 第3骶后孔中,次髂穴下39 委阳 在腘横纹外侧端,在股二头肌键40 阳纲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意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胃仓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肓门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下,旁开3寸。 志室 主治:腰痛、遗精、阳萎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 胞肓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秩边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合阳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承筋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寸。 41 承山 主治: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 现三角形凹陷处。 飞扬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足太阳膀胱经 的络穴。 跗阳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昆仑 主治:坐骨神经痛、头项强痛 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仆参 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申脉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京骨 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 束骨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 足通谷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 42 至阴 主治:胎位不正、难产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 足少阴肾经 43 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临床表现】 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气短喘促,咳嗽咯血;饥不欲食,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心烦、易惊、善恐、口热舌干,咽肿。 【证候分析】 肾虽属阴,内藏元阳,水中有火;肾又为五脏之本,则易影响其脏腑而出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证候。肾主水,水色黑、肾精亏损,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金水相生,肾虚子病及母,故咳唾有血或气促而喘。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于胃,致饥不欲食;心肾不交,故心烦,易惊、善恐和民主胸疼痛;病邪沮滞肾经,则腰脊下支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 涌泉 主治:头痛、头晕、眼花、失音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44 然谷 在足内侧缘,足舟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太溪 主治:齿痛、耳聋、耳鸣、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大钟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中。 水泉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照 海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复溜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交信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筑宾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阴 谷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腊肌肌腱之间。 45 横骨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大赫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气穴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四满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中注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肓俞 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商曲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石关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阴都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通谷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46 幽门 上腹部脐上六寸(巨阙)旁开五分处。 步廊 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神封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灵墟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神藏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彧中 位于胸部,当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 俞府 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47 手厥阴心包经 48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临床表现】 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 目黄等。 【证候分析】 心包为心之外围,49 大陵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劳宫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中冲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50 手少阳三焦经 51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临床表现】 耳聋、心胁痛,目锐眦痛,颊部耳后疼痛,咽喉肿痛,汗出,肩肘、前臂痛,小指、食指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三焦之脉上项系耳后,故本经受邪,热邪上扰,则见耳聋,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故为汗出。三焦是主气所生病者,气机抑郁,则心胁不舒而痛,肩肘,前臂疼痛,小指、食指活动障碍,都是由于经脉循行之所处,经气不利所引起。 关冲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液门 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中渚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颈、肩、背、肘、臂酸痛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阳池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外关 主治:热病、头痛耳鸣、耳聋、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支沟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52 会宗 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三阳络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四渎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井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清冷渊 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消泺 在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穴连线的中点处。 臑会 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肩髎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天髎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天牖 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53 翳风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颊肿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瘈脉 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颅息 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角孙 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耳门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和髎 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丝竹空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54 足少阳胆经 55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 【临床表现】 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头痛颔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为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证候分析】 胆经为人体气机出入之枢纽,邪客于此,气机失常,则见胆液外溢而口苦,胆郁不舒,故善太息。足少阳之别,贯心循胁里,故心胁痛不能转侧;足少阳之别散于面,胆木为病,故面微有尘,体无膏泽。少阳属半表半里,阳胜则汗出,风胜则振寒而为疟。其它各证,皆为其经脉所及经气不利而成。 瞳子髎 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听会 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56 上关 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頷厌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二交点处。 悬颅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厘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曲鬓 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率谷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天冲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浮白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头窍阴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完骨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57 本神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阳白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头临泣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目窗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正营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承灵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0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脑空 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风池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伤风感冒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 主治:肩背痹痛、颈项强痛、难产、诸虚百损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58 渊腋 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辄筋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日月 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 京门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带脉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五枢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维道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居髎 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环跳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 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59 风市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七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中渎 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在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膝 阳关: 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阳陵泉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胁肋痛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交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外丘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光明 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 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阳辅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悬钟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60 丘墟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足临泣 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地五会 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 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侠溪 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窍阴 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61 足厥阴肝经 62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临床表现】 腰痛不可俯仰,面色晦暗,咽干,胸满、腹泻、呕吐、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 女少腹痛。 【证候分析】 足厥阴的支脉与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部下部之间,故病则为腰痛不可俯仰。肝血不足,不能上养头面,致面色晦暗;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故病则咽干,肝经上行夹胃贯膈,下行过阴器抵少腹,故病则胸满,呕吐、腹泻,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等。 大敦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行间 、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在足背侧,当第1 太冲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中封 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蠡沟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中都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63 膝关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曲泉 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阴包 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足五里: 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阴廉 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急脉 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章门 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期门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64 65 督脉 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 本经所主病候:角弓反张,脊柱强直,成人癫病,小儿风痫,痔疾等。 主 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热病,骶、腰、背、头、项各部病症,及相应的 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带下。 命门 主治: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腰脊强痛、虚损腰痛 大椎 主治:热病、骨蒸盗汗、头痛、项强、肩、背痛 风府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眩晕、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百会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语、不寐、内脏脱垂 66 67 任脉 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 中极 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疝气 关元 主治: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不孕,产后出血、 中风脱症、虚劳体弱 气海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虚劳体弱 下脘 主治:胃脘痛、腹胀泄泻、呕吐、呃逆 中脘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饮食不化、咳喘痰多 上脘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 膻中 主治:气喘、胸闷、心痛 68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 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 身十二经各有 -- 少商 大肠 -- 商阳 心包 -- 中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 肺 冲 三焦 -- 关冲 心 -- 少冲 小肠 -- 少泽 脾 -- 隐白 胃 -- 厉兑 肝 -- 大敦 胆 --(足)窍阴 肾 -- 涌泉 膀胱 -- 至阴 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 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69 【荥穴】 是主管人体发热问的穴位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 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 主治六腑疾病“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 【 原穴】 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 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 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置,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 70 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络穴】 是个十字路口 12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又各分出络脉,上面各有一个络穴。络穴就好比是两条经络的交会点,它的作用是把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所以,一些兼有两经问题的毛病,找络穴来治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 其络六通里治疗。 ? 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 证。如手太阴肺经 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 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络穴:经穴分类名。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郄穴】 从古代开始,急病都是通过郄穴来治的,所以,凡是急性发作的小毛病,您尽管去找郄穴,让它帮您打头阵,肯定没错。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的腧穴。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亦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郄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称为“募穴 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71 【募穴】 经穴分类名。或称腹募。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又《太平圣惠方》:“募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临床上募穴可与背俞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穴”。 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五输穴 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 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分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 ”,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荥 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2.原穴、络穴 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72 3.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4.背俞穴、募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俞”,有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5.下合穴 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六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6.八会穴 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7.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8.交会穴 crossing point)。交会穴多分布于 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 头面、躯干部。募穴治本经的慢性病。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6?1九针十二原》。 73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74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 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75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76 全身穴位 1寸,大拇指的宽度 1.5寸,食指、中指并拢的宽度 2寸,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3寸,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4寸,五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腹部:(以脐为中心) 单穴 水分:脐上1寸 下脘:脐上2寸 建里:脐上3寸 中脘:脐上4寸(抑制食欲) 水上脘:脐上5寸 阴交:脐下1寸 气海:脐下1.5寸 石门:脐下2寸 关元:脐下3寸 中极:脐下4寸 曲骨:脐下5寸 双穴 天枢:脐旁开2寸(便秘、腹泻1-3分钟) 滑肉门:天枢上1寸 太乙:天枢上2寸 外陵:天枢下1寸 大巨:天枢下2寸 水道:天枢下3寸 归来:天枢下4寸 大横:脐旁开4寸(便秘、腹泻1-3分钟) 腹结:大横下1.3寸 减肥穴:天枢与腹沟连线的1/2处 上肢穴位 合骨:食指与拇指之间肌肉隆起最高点 外关:手背横纹线中点上2寸(抑制食欲) 支沟:手背横纹线中点上3寸 内关:手内横纹线中点上2寸 间使:手内横纹线中点上3寸 腕骨:手背横纹线末端下1.5寸 曲池:曲肘,肘纹线末端凹陷处 手三里:曲池下2寸 肩与:肩峰下凹陷处1寸 天泉:腋下2寸 下肢穴位 前腿 髀关:大腿根终点偏外侧 77 伏兔:膑骨(膝盖骨)上6寸偏外侧 血海:膑骨上2寸偏内侧 箕门:血海上6寸偏内侧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0.5寸 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 下巨虚:上巨虚下3寸 条口:下巨虚上1寸 丰隆:条口偏外侧1.5寸 三阴交:内踝骨上3寸 复溜:内踝骨上2寸,偏根渐出 阴陵泉:膝盖高骨下凹陷处 地机:阴陵泉下3寸 解溪:内踝骨与外踝骨前连线中点处 行间:第一脚趾与第二脚趾间上0.5寸 内庭:第二脚趾与第三脚趾间上0.5寸 太冲:行间上1寸 申脉:外踝骨下凹陷处 照海:内踝骨下凹陷处 后腿 环跳:髋骨与尾骨连线外1/3处 承扶:臀纹线中点 殷门:承扶下6寸 委中:膝盖与后洪横纹线中点 承山:委中下8寸,小腿人字形中点处 永泉:脚底面上1/3处,人字形肌肉中点处 然谷:内踝骨与涌泉穴连线侧交点出 涌泉:脚底面下1/3人字形中点处 背部穴位 以大椎为起点 大椎:第7颈椎与第1胸椎刺突间 大抒: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胛骨最高点) 膏盲俞:第4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督俞: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下1寸)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督俞下1寸)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下1寸) 胆俞: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下1寸)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下1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下1寸) 三焦俞: 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8 夹背:(膀胱经上)大椎旁开0.5寸,34个穴位总称 胸部穴位 膻中:两乳头之间中点处 乳根:乳头垂直下方,乳房连接处 期门:乳根下1寸 天池:乳头旁开1寸 天溪:天池斜上1寸 缺盆:天突旁开3寸,锁骨内侧凹陷处 气户:缺盆斜下方,锁骨外凹陷处 重点减肥穴 营养过剩型肥胖:支沟、外关、胃俞、夹背 遗传型肥胖:夹背、血海、涌泉、 督俞 产后型肥胖:腕骨、气海、膈俞 更年期型肥胖:中极、肝俞、胆俞、血海 激素型肥胖:上巨虚、下巨虚、胃俞、脾俞 偏食型肥胖:胃俞、脾俞 自幼发胖型肥胖:腕骨、膈俞、夹背 嗜睡型肥胖:申脉、照海、脾俞、夹背 月经不调型肥胖:地机、血海、夹背、督俞、脾俞 局部减肥 腹部减肥的重点穴位:建里、神阙、关元 上肢减肥的重点穴位:曲池、天泉 臀部减肥的重点穴位:环跳、承扶 下肢减肥的重点穴位: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减肥手法: 顺时针搌油 双手搓热温脐 顺时针打圈 双手交替推脂、提脂 压“半”字形 排胃气、排肠气 收腰 做呼吸操 走菱形 79
/
本文档为【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