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锄禾日当午

2017-12-27 22页 doc 79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 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 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
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 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 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 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 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 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1 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译文〗一只只白如雪的大鹅, 弯着长长的脖子仰天高歌。 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鲜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点评〗这首咏物诗构思巧妙,有声有色,颇具画意。诗中语言朴素自 然,描绘了浮游水面上鹅的活泼可爱。相传此诗是骆宾王七岁时作 〖作者〗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唐代文学家,诗人。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 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 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 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 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 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 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 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 池上 白居易 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简析]作者用 白 描 的 手 法 ,将 一 “ 偷 莲 ” 小 童 的 憨 态 描 绘 得 惟 妙 惟 肖 。诗 中 最 传 神 的 当 是 “ 不 解 藏 踪 迹 ” 一 句 , 写 尽 小 童 顽 皮 、 纯 真 情 态 。 3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缘:因为。 3.个:这样。 4.秋霜:指白发。 [简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 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 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 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 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 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 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4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 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 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 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 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 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 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 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5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 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 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 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 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 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6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 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 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 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 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唐 代诗人。 7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 “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 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 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 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 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 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 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 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 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 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 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 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 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 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 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 “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 “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 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 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 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 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 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 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 “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 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 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 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 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 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 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8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 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 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鹳雀楼:故址在今山西永济县。 依:贴。 尽:落下。欲:想。 9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 的寺院楼非常高。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 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 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高。危楼就是高楼,指建筑在山顶的寺院楼。百尺, 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 大声。语,说话。恐,怕。惊,惊动。天上人,传说中天上的神仙。 10 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春天,花儿开了,叶儿绿了,多么好的美景啊!可在另一处地方,却是另一番情景—— 一个离别的情景。 七岁女的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白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这时,七岁女 送别哥哥时有依恋不舍的深情。 七岁女和哥哥在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哥哥,您在路上一定 要当心啊!”妹妹说,“一有空,一定要回家来看我呀!”哥哥说:“我会的,我一定会回 家来看你的!” 妹妹似乎有点哭出来了:“唉!可惜我们不能像天空中的大雁一样在一起 飞翔。”“是啊!”两个人在亭子边十分难过,他们多想一同去远方啊! 两人在亭子边站了好久,过了一会儿,船夫说:“小伙子啊,你到底坐不坐船呢?我看你们 还是快点分别吧!”船夫的话把站在那里的哥哥给提醒过来了,他向七岁女挥了挥手,就上 了船„„ 我想:这首诗的作者对他的哥哥十分敬爱的,而且相处了那么多年,感情十分深刻,如 果我是小作者的话,我也会像她那样留念哥哥的。 11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 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 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但武则天念其才 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 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 则天的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 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 诗人苦闷的心境。 杂诗 12 王维 【】 ?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著花:开花。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 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 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 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13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文解释】 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 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词语解释】 空:空寂。 时鸣:不时地啼叫。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 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 朗诵指导: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要突出“落”、“空”、“惊”、“鸣”等词。 14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 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 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 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 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 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 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 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 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 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 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15 静夜思 [唐]李白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静静的夜晚, 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 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 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怀疑,以为。 举:抬、仰。 16 相思 [唐]王维 借物抒情,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红豆生长在我国南方, 春天发出几条新枝。愿你多采摘些红豆,这种东西最能 引起亲爱的人的思念。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 征爱情或相思。 君:你。 采撷:采摘。 17 江南春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这首优美如画的写景名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黄莺成对地在青 翠的柳树上欢唱,一行白鹭在蓝天悠然飞翔。窗外西方岷山顶上堆着千 年的积雪,门前河边停泊着下东吴去的万里航程的船。 黄鹂:黄莺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 东吴:指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18 [宋]王安石 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那墙角边的 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的花朵。远看就 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飘过来。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 暗香:清幽的香气。 19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 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 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 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 字眼,使得这一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 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也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20
/
本文档为【锄禾日当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