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2017-09-16 5页 doc 17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一般都是飞鸽传信,那么具体还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人传信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柳毅传书的故事,苏州城里滚绣坊有位书生,名叫柳毅,进京赶考,可名落孙山,打点行装返回吴地前,去京城长安北百余里地的泾阳看望同乡朋友。途中在草原牧场上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牧羊,但形容憔悴,娥眉颦蹙,却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气质。几经动问,才知道该女子乃太湖洞庭龙君的三公主,因受尽丈夫泾河龙王二儿子的欺凌虐待,最后被贬到草原放羊;但身在异乡客地,无法让数...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一般都是飞鸽传信,那么具体还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人传信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柳毅传书的故事,苏州城里滚绣坊有位书生,名叫柳毅,进京赶考,可名落孙山,打点行装返回吴地前,去京城长安北百余里地的泾阳看望同乡朋友。途中在草原牧场上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牧羊,但形容憔悴,娥眉颦蹙,却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气质。几经动问,才知道该女子乃太湖洞庭龙君的三公主,因受尽丈夫泾河龙王二儿子的欺凌虐待,最后被贬到草原放羊;但身在异乡客地,无法让数千里外的父母了解受迫害的苦情。得知柳毅来自家乡太湖之滨的苏州,便托他鸿雁传书;柳毅表示定当竭尽全力去送信。龙女也密传了到洞庭东山如何入太湖和仙界传递书信的方法。龙女递交书信后,便和羊群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天柳毅赶到泾阳朋友家拜访,了解到泾阳城就在泾河旁,泾河从六盘山流入渭河,全长 902里,龙女远嫁于此。 经长途跋涉,柳毅回到苏州城,翌日便雇了一匹白马西行,到 80里外的洞庭东山投书。柳毅到了太湖边,雇船载人载马抵达洞庭东山岛。几经问讯,找到了龙女所说的”古桔社”石碑坊和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桔树,便取出龙女所赠的绢带在树上擦拭了三下,大桔树竟然摇曳起来,一会儿,湖底龙宫侍者带了虾兵蟹将出来迎接。问清原由,侍 者便引导柳毅由井入水,进入龙宫。 见到龙王洞庭君后,柳毅便简介自己游学长安,途经泾河边邂遇洞庭龙王之三公主,公主受泾河小龙迫害,公婆又袒护儿子,及公主被逼牧羊饱受折磨的情况,并呈上书信。龙王阅后悲愁万分,懊悔自己将女儿错配了夫君。此事被洞庭君的胞弟钱塘君知道后,怒从胸中起,便统率太湖洞庭水兵和钱塘江水兵西征泾河龙王,生擒泾河小龙,并一口把他吞了,救出侄女。 洞庭君大摆筵席宴请柳毅,龙母娘娘接见柳毅,深表谢意。钱塘君亲自做媒,欲把侄女三公主嫁给柳毅;却遭柳毅严拒。翌日,柳毅辞行。龙王向柳毅赠送了许多奇珍异宝。护送的侍者分水引路,出井登陆,柳毅牵马乘坐渡船,回到城里家中。 后来几年间,柳毅几经波折,先是被“摊官”诬陷受到牢狱之灾,接着妻子重病身亡,后来续弦妻子在难产中去世。就在柳毅寂寞孤独、缺少人生知音之际,龙女装扮成良家小姐,托媒提亲,最后两人喜结良缘。龙女十月怀胎,生下一子。此时,龙女才向柳毅道破真情,龙王一家一直感激柳毅仗义解救之恩,也探听到柳毅生活中的波折,故想出此法报恩,龙女表示,愿永远侍奉夫君,白头偕老。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使者,告诉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他 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在一大泽中。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诡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归汉朝。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由于这些故事的流传并成为千古佳话,因此,鸿雁也就成了邮使的美称。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青鸟传书”的神话。据说西方女神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写信,而传书的使者是一只青鸟。它把信一直送到汉宫承华殿前。从此,青鸟也成为通信使者的另一代称。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两句就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希望与亲人通信和见面的心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还有一个“鲤鱼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汉朝。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书信上讲的是劝对方多加餐饭,同时作者也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的典故。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 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信中预告他以后将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此外,古代还有过家犬传递书信的记载,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黄耳传书”。 据《晋书?陆机传》载,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 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旗语】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
/
本文档为【古人传递信息的历史小故事_经典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