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漆艺名词解释之二

2017-12-26 5页 doc 17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漆艺名词解释之二漆艺名词解释之二 打埝:制作犀皮漆器时,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未干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的工艺,叫“打埝”。 大 漆:大漆即天然漆,又名土漆、中国漆。它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属于天然树脂涂料。刚从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为乳白色胶状液体,当接触空气氧化后,逐渐转变 为褐色,紫红色,以至黑色。其主要成分为漆酚,树胶质,含氮物,水分等。由于大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独特的耐久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性、耐水 性、耐溶剂性及优越的电绝缘性等,因此广泛应用于特种工艺品、家具的涂饰及军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大漆中的漆酚有毒,能引起部分人皮肤过...
漆艺名词解释之二
漆艺名词解释之二 打埝:制作犀皮漆器时,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未干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的工艺,叫“打埝”。 大 漆:大漆即天然漆,又名土漆、中国漆。它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属于天然树脂涂料。刚从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为乳白色胶状液体,当接触空气氧化后,逐渐转变 为褐色,紫红色,以至黑色。其主要成分为漆酚,树胶质,含氮物,水分等。由于大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独特的耐久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性、耐水 性、耐溶剂性及优越的电绝缘性等,因此广泛应用于特种工艺品、家具的涂饰及军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大漆中的漆酚有毒,能引起部分人皮肤过敏。 丹波技法:李芝卿髹饰技法之一。黑色C13面上用发束卷蘸以生漆横拖,若断若续起出纹样,荫干,再髹红骨推光漆二至三道填平为止,入荫待干固后磨显出亮。能现出行云流水,犹似丹皮的效果。 丹雘:古代髹漆称“丹雘”。 单漆:在底漆上用色漆直接上漆,或先刷颜色打底后上漆称为“单漆”。 单色髹涂:以一种漆色作为涂物的面漆,即上涂漆的髹饰工艺。单色髹涂种类很多,《髹饰录》中有:黑髹、朱髹、黄髹、绿髹、紫髹、褐髹、油漆、金明、单漆、单油、罩朱髹、罩金髹等等,都是不加任何纹饰的髹涂方法。单色髹涂的应用范围最广泛。 单素:凡是在梢当之后,不再经过贴布,垸漆,糙漆等工序,接着上漆便算完成的做法,均称“单素”。 单油:在器物上直接上油称为“单油”。 弹染:福州脱胎漆器常用花卉装饰的彩画手法之一。用厚料漆平涂纹样于器物面上,待将干时贴金或银箔,再用镂染法弹染色彩明暗,最后用鼠毛笔沾黑漆开骨点苔。 蛋壳镶嵌:将蛋壳内薄膜剥净后,内厚涂生漆贴在漆器土,形成花纹,经粘贴压平,蛋壳破裂的碎纹自然而富有装饰趣味。干固后雕除不整齐的部分,经上黑漆,刷细炭粉;打磨,全面髹漆、再打磨,使其显出蛋壳花纹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镶嵌装饰技法。 底漆:施于物体表面的第一层涂料,作为面层涂料的基础。用于金属表面的,有含铅丹、锌铬黄、铝粉等颜料的防锈漆,主要起抗腐蚀作用;以及含氧化铁等颜料的打底漆,主要起填平、修补、封闭等作用。用于木面的,有虫胶漆,可起封闭作用。 点螺: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靛华:即靛花,是从蓝靛中提炼而来的。《本草纲目》草部蓝靛条:“以蓝草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其搅起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绘画常用的花青,就是用靛花研漂而成的。 垫光漆:糙漆使用的一种漆料。参阅《工部则例?漆作用料则例》。 甸嵌:即“螺钿”。 甸镶嵌:用蚌壳磨成薄片,按图案花纹锯成各种形体,然后拼粘在漆坯上,再上灰底,表面髹一层上光漆,又通过磨显后在螺甸上刻划花纹。一般的螺甸镶嵌都用乌黑臻莹的退光漆,和白色螺甸相对照,黑白分明,朴实而清丽。 雕彩漆:剔彩又名“雕彩漆”。 雕刻填彩:即“款彩”。 雕漆: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雕填:即“款彩”。 调和漆:是油漆中使用最广泛的品种,以干性油为主要固着剂,再加入着色颜料,体质颜料,溶剂和催干剂等研制而成。固着剂中可以有树脂,也可以不含树脂。 调漆油:将油熬炼,稠度提高,再用稀释剂冲薄的,叫做“调漆油”,简称“漆油”。 动物胶:属于硬蛋白质的一种。它由动物的皮、骨、筋结构组织中所含有的胶原用温水抽提而制得。如皮胶,骨胶等。 冻子:是一种透明的胶质混合料,干后坚硬。可以用它制胎;或代替漆或漆灰在器上做出花纹来,做法可雕亦可模印。 冻子胎:用冻子作胎。参见“冻子”条。 短油清漆:见“油性清漆”。 断纹:漆器因年长月久,胎骨和漆层经常不断的涨缩而产生的各种裂纹,许多裂纹富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加上可作漆器断代和质量的考证,故断后不仅不视为漆器的毛病,反以有断纹而更名贵,古有所谓“千金难买龟纹断”之说。如清代程允基《诚一堂琴谈》:“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不等,以有剑锋耸起 者为真。”《髹饰录》还有“乱丝断,荷叶断,榖纹断。”现代也有用断纹作装饰的漆器,故名为“断纹漆器”。 堆彩:摹仿剔彩的一种做法,亦称“假雕彩”。制法与堆红相似,不同的是罩各种色漆。 堆红:在漆器表面,用灰漆堆成种种花纹,再涂上朱漆。明曹昭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朱漆漆之,故曰堆红。但作剑环及香草者多,不甚值钱。又曰罩红。今云南大理府多有之。”参见“剔红”。 堆锦:用不同颜色的冻子,堆在黑色漆胎上,未干前用角抄印划出花纹来;或用模子将冻子脱印出花纹和锦地,再上颜色的做法。 堆漆: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现作堆漆可用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广泛。 堆漆装饰法:用漆堆起高出漆器的阳花纹,如浅浮雕的一种装饰技法。有平堆、浅雕和高堆不同装饰工艺。参阅《漆器工艺技法撷要》。 堆起:在漆地上用漆灰堆起花纹后施于刻划雕琢的髹饰技法。其花纹高低错落为浮雕形式者,谓之“隐起”;再加描金或描漆或描油者,称为“隐起描金”、“隐起描漆”和“隐起描油”。堆起装饰的漆器常能获得“五彩间色,无所不备”的效果。 堆色雕漆:花纹间露有较大面积的地子,再在地上剔一种或几种花样的锦纹,这种雕漆俗称“疏文锦地”。 鹅毛管:选用约2—3寸长较粗大的鹅毛管,将两端削出斜口,一端包上一张细绢,另一端可装入金银细丸粉,供洒金银粉用。亦可取竹管,包粗丝网,作为洒干漆粉用。 法灰漆:即“法漆”。漆灰的一种,可以用它做器物边棱上凸的线条。俗称“硬灰头”。 法漆:又称“法灰漆”。是用生漆、胶及骨灰凋制而成的一种漆料。 法絮漆:即“法漆”。指粘合胎骨用填补缝子及不平地方用的漆灰腻子。 矾红漆:用绛矾调的红漆叫矾红漆,是红漆中最差的一种。 矾胎:是用绛矾调漆,层层积累,上面最后上银朱漆。古代用它作假剔红。《遵生八笺》剔红下曰:“有伪造者,矾朱堆起雕镂,以朱漆盖覆二次。” 凡立水:英文Varnish的音泽。即“清漆”。 仿古漆器:模仿复制我国古代的漆器产品。由于模仿复制的目的不同,技艺水平的优劣,产品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博物馆等单位为了展示、介绍古代漆器的原貌,反映古代漆器高度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水平,必须完全按照古代漆器原件制作和生产。又如一些工艺美术生产单位的“仿古漆器”,一般仅体现出特定的风貌和时代特点,仿唐代的漆器,从造型和纹饰上能保持唐代漆器的作风,仿汉代的漆器,则从造型、色彩、纹饰上能表现出汉代漆器的面貌。 酚醛清漆:以酚醛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清漆。 粉金:颜料名。即金粉。以胶水调和,可作字画,绘画纹饰,俗呼金油。《宣和画谱?景审》:“审于《内景经》,必粉金而写之,盖亦非率尔而作也。” 浮花:浮花,是指在漆器上进行印锦、堆漆上彩、雕刻、填形,或用玉石、黄杨木镶嵌等装饰的统称。参见“沉花”。 复色雕漆:髹法与剔犀相同,雕镂只作朱面(或黑面)为花纹,地子为黄色,红(或黑)黄之间错交绿色,仅从刀口处才显现,是一种较为别致的雕漆技法。 复饰:一件器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漆艺做法,其一种为漆地,另一种或多种作加饰,称“复饰”。《髹饰录?坤集》:用洒金作地,有“金理钩螺钿、描金加甸、金理钩描漆加蚌、金理钩描漆、识文描金、识文描漆、嵌镌螺、雕彩错镌螺、隐起描金、隐起描漆、雕漆。”以及用“细斑地”、“罗纹地”、“锦纹枪金地”诸饰等等。参阅《髹饰录》或《髹饰录解说》。
/
本文档为【漆艺名词解释之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