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格式] 死亡的阴影

2017-09-21 14页 doc 30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格式] 死亡的阴影[word格式] 死亡的阴影 死亡的阴影 天津音乐学院(天籁)2010年第4期 JoURNALoFTIANJINCoNSERVAToRYOFMUSIC(SoUNDSoFNATU RE) 吕冬 LUDong 内容提要: 关键词: 死亡的阴影生命的绝唱 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 音乐结构与表演分析 《中提琴与钢琴奏呜曲》op.147是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 最后一首作品.这首传世之作不仅是作曲家晚年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并且由于其 丰富的技巧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而...
[word格式] 死亡的阴影
[word格式] 死亡的阴影 死亡的阴影 天津音乐学院(天籁)2010年第4期 JoURNALoFTIANJINCoNSERVAToRYOFMUSIC(SoUNDSoFNATU RE) 吕冬 LUDong 内容提要: 关键词: 死亡的阴影生命的绝唱 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 音乐结构与 《中提琴与钢琴奏呜曲》op.147是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 最后一首作品.这首传世之作不仅是作曲家晚年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并且由于其 丰富的技巧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演奏家和听众的广泛欢迎.本文从演奏者 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作品中对于中提琴技巧的探索和创新,以及作曲家思想境界的 演变. 死亡主题主体结构特色手法 一 ,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0p.147的创作背景 前苏联作曲家迪米特利?迪米特利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 一 .他的创作几乎涉猎古典音乐的所有体裁,作为一位配器大师,作曲家对管弦乐各乐器的特性 与表现力有着丰富而又深刻地认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每部重要作品中,许多杰出的范 例都有中提琴参加,这些精彩的范例开创了对中提琴音色特征的新认识.中提琴那明丽的音色 与独特的表现力这两大个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自己的交响乐中作曲家极大地发展了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乐器的音域被大大的拓宽,而且 由于作曲家与前苏联国立贝多芬四重奏团多年的密切合作,也使得四重奏等室内乐体裁成为作 曲家最为擅长的体裁之一,而其中的第十三弦乐四重奏是献给前苏联中提琴学派创始人瓦吉姆 ? 鲍里索夫斯基教授的.这首作品中的中提琴部分更是价值不可估量的瑰宝.? 作曲家要创作这首作品号147的奏呜曲是在完整地听过了M?瓦因伯格?和G?佛利特? 的中提琴奏鸣曲之后,他认为上面两位作曲家对中提琴演奏的挖掘和拓展是远远不够的,具体表 现为对中提琴独奏特性的展现,技术表现力的丰富,都使肖斯塔科维奇感到意犹未尽.要知道作 ?”关于《第十三弦乐四重奏》,可以说,室内乐文献中尚无其他相似的例子能够如此完善和自由的展示中提琴这件美妙的乐器 和它取之不尽的丰富的艺术表现性能.”——《中提琴艺术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53页. ?前苏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曾于197l,1978,1982年创作三首中提琴奏鸣曲. ?前苏联作曲家,曾于1971,1985年创作三首中提琴奏鸣曲. 76 收稿日期:2010—10,18中图分类号:J6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530(2010)04—0076—06 作者简介:吕冬(1979一),男,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天津,300171). 吕冬:死亡的阴影生命的绝唱 曲家经过多年在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且积累了诸 多的心得体会,而这时为这件美妙的乐器写一首作品的念头就更加坚定了. 在作曲家去世前一个月刚刚完成的这首奏鸣曲是献给前苏联着名中提琴演奏家,莫斯科柴 科夫斯基音乐学院F?德鲁日宁教授的.伴随着这首作品的诞生,巨大的悲剧阴影在作曲家的 心头愈加沉重,作曲家清楚地意识到死亡正无法回避地一步步向自己走来.从第十三交响乐的 创作开始,死亡主题就在作曲家的作品中渐渐占据上风,比如第十五弦乐四重奏,第十五交响乐, 为米开朗杰利的诗配乐的声乐套曲等,而最后就是这首中提琴奏呜曲. 1975年7月1日作曲家给F?德鲁日宁教授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写了一首中提琴作品,并询 问了几个中提琴演奏中的技术问题,这意味着这首奏鸣曲已经基本完成了(作曲家从没有对外谈 论作品的草稿和创作过程).? 这首伟大的作品1975年10月1日首演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演奏者是F?德鲁H宁和 M?孟姜. 二,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音乐结构与表演分析 在这首伟大的作品中作曲家极好地挖掘了中提琴在艺术表演方面的可能性与潜能.运用了 各种各样的音色和技术手段,如音阶形式的滑音glissando和具有崭新内容的拨弦pizzacato等. 按照作曲家最初的想法,这首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分别有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一叙事曲,第二部 分一谐谑曲,第三部分柔板(纪念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但是最终这些标题并没有在手稿上 出现. 第一乐章 1.音乐主体结构分析 奏鸣曲式4/4Moderato图示如下: 一 级结构匡弄雨面I尾声1 引子+主部+引入+主部+次级结构I+ ?+?连接部+副部副部+结束部 展引材副材主题材料引材主材副材引材主材副材引材 主材 小节长度4+32+34十4317+11+154+19-4-42+2615 乐节+乐段+乐节+乐段+乐段+陈述结构乐句群乐节群 乐句群+乐段乐句群 调性调式CCg—bbe,b一C—gCCa—CCC 1—45—36114—13O131—141156—160161—18O 小节位置227—26l 37—7O71—113142—156181—222223—226 2.音乐表演分析: 这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开始以中提琴独奏Solo的形式奏出中速的,五度音程分解和 弦,充满了深刻而又静观内省的情绪: to.J:lo4 .’ p ?7月1t3上午,作曲家打电话给中提琴家德鲁日宁,告知他自己新创作了一首中提琴奏鸣曲,约他共同探讨一些细节.还在 电话里询问在中提琴上连续快速演奏四度双音是否方便.(见第二乐章第111小节). 77 天津音乐学院(天籁)2010年第4期 从演奏者的角度来分析,第一乐章的开头就充满了挑战,中提琴演奏者必须以最大的注意力 集中到几乎完全以空弦构成的五度拨弦上,因为这条主题旋律非常的平稳,冷静,而中提琴四条 不同的琴弦o 副部主题的突然到来伴随着极大的激动不安和焦躁的情绪.此时此刻,戏剧冲突占据支配 地位.在展开部的发展过程中,它承受着巨大的变动,最后尾声在高音 区极弱的力度下还要展现 情绪的细微差别,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作曲家愁苦和无助的感觉,从而将乐章的悲剧性突出地表 现出来.在第一乐章的最后是一段中提琴的独自.作曲家在这里使用了G?乌斯特沃尔斯卡娅 三重奏终曲里的主题.乐章结束在安静而又十分警觉的音乐. 第二乐章 1.音乐主体结构分析 奏呜曲式2/4Allegretto图示如下: 一 级结构匣丽1厩回 引子+主部+次级结构I+?+?连接部+副部I+? 连接部+副部 主题材料引材主材副材副材新材料连接部材副材展副材 小节长度2+36+10+255O+33+1462+5510+84-30 乐汇+乐段群+陈述结构乐句群乐节群乐段群+乐段群乐句群 乐句+乐段 调性调式BBGde,a—g一D,aGBB 1—23—3874—123124—156 小节位置171,232233,287288—335 39,4849—73157—17O 2.音乐表演分析: 这个乐章的主题旋律取材于俄罗斯民族歌曲《洗衣歌》,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特点. 曲式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再现部省略了主部主题.小快板Allegretto在这个乐章里充满了 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多种多样的音乐语言,在力度方面也有着明显和巨大的对比.这里充斥着 辛辣的讽刺,嘲笑以及破碎的激情和发泄似的倾诉.在演奏上中提琴家必须首先面对的困难就 是在表现呈示部主部主题辛辣讽刺音乐形象的时候,右手的弓法和敏锐地触弦Staccato,在细微 78 吕冬:死亡的阴影生命的绝唱 处体会弱奏Piano的时候又要在半音阶上行时刹那问起飞向强奏Forte.在不规则的节奏型和 不断往复的变化中着重体现着恶毒讽刺的气氛: 在这段音乐中又有一段强烈的对比.在连接部的后面,短促激烈的音型在旋风般的运动中 嘎然而止,代之以不祥的舞曲旋律,旋律进行呈小间距环绕的特点.要演奏好这段以民间舞曲为 基础改编的旋律,恰当的展示出情绪的转变,需要演奏者具有极大的天赋和才能: espr 54 在不长的喘息之后,很快那精力充沛的,弹性十足的旋风般的运动又卷土重来.在双音基础 上高把位的上行四度滑音之后,主题出人意料地停息了.在一连串音阶爬升至高音区的强音之 后,取而代之的是中提琴强烈的悲剧独白,这也是整个奏呜曲的最高潮之一: v/———? ———— 一富lJ_昌雷冒雷冒雷重量量蛋冒esp% cre$c. 经历了曲折的演变之后,音乐形象又回到了毫不留情的第一主题,只不过这一次在力度上起 了变化,是弱奏Piano. 第二乐章的结尾浓缩了作曲家浓郁的感情.音乐几乎全部取自他另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歌剧《赌徒》(取材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副部主题也来自作曲家早年为纪念自己父亲而作的一 首双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1.音乐主体结构分析 并列三部曲式4/44/52/3Adagio图示如下: 一 级结构引子ABC尾声 次级结构I+?引入+a+a1引入+BC+da 主题材料引材A材B材C材d材A材 小节长度10+34+l0+214+4122+1926+35 陈述结构乐段乐段乐段乐段乐段 ———— 凋性调式DDgg—e—c—DD—C 小节位置11314——4748,9293—133l33,194 2.音乐表演分析: 奏鸣曲的终曲承载着这首作品最深的感情.柔板开始时中提琴忧伤而又乐观的独自,在四 度下行旋律音程中娓娓道来: 79 天津音乐学院(天籁)2010年第4期 lagi0J:8o J,碾lmo 这种四度下行的主题,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乐章的第48号,展现了激动的,强有力的情感. 而此时此刻则完全相反.它好像欲言又止,结结巴巴的引出了乐章的主旨——经过作曲家改造 的贝多芬的《月光奏呜曲》.在这里,钢琴部分的引入材料是以分解 和弦的形式形成的伴奏音型, 中提琴的开始是一个跨小节同音重复,作曲家采用的节奏型是弱起的顺分符点,这就直接造成了 旋律的静止和节奏重音的弱化. areaG Pcsper. 整个乐章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意义,就在于阐释作曲家深刻的人生哲学.在整个末乐 章,洋溢着贝多芬庄严的灵魂气息,造成了一种神秘的幻像.心平气和的主题经常被和弦拨奏所 阻断,而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就是紧张的双音音型,由中提琴单独奏出.最重要的高潮由最困难 的,最令人生畏的和弦来表达,并且伴有高音区的双音和撕心裂肺的四度旋律.最终中提琴独奏 宣叙调的到来预示着贝多芬奏呜曲已经无可挽回的消亡.在乐曲的最后,中提琴的特性又得到 了新的发挥,低音区在旋律的不断流转中,以获得朦胧,暗淡的色调.而高音区的音色也有了惊 人的变化——异乎寻常的柔软和优美: V 纵观整部作品,我们看到了许多肖斯塔科维奇欣赏的作曲家的影子,开始时的五度空弦拨 奏,仿佛阿尔班?贝尔格”纪念天使安琪儿”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结尾三连音与八分音符 的组合,又明显有贝多芬命运主题的影子;第二乐章里的向上的倚音和加重的波音,不由得又使 我们想起了马勒的交响乐……引用其他作曲家的特色手法,已成为肖斯塔科维奇独具一格的创 作风格之一,他引用的音乐和音乐暗示具有伦理学的性质.这标志着他向那些伟大作曲家顶礼 膜拜,但他永远是他自己——在压抑的环境中处处体现着自己人性光辉的肖斯塔科维奇.? 结束语: 肖斯塔科维奇的《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在苏联和其他国家出版后,很快在全世界众多的中 提琴演奏家们的演奏中得到一系列引人人胜的诠释.当今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首奏鸣曲已成为现 代中提琴上演曲目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迪米特利?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是在管弦乐和室内乐 音乐中继续发展中提琴独具特色的音色属性的新阶段.如果再加上这首中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和 完成,那么这一切更证明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在中提琴艺术史上具有空前重大的意义. (该文获得2009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艺术周全国论文邀请赛优秀奖) 参考目: [1]S?波尼亚托夫斯基:《乐器中提琴》,莫斯科音乐出版社,1974年. E2]S?波尼亚托夫斯基:《中提琴艺术史》,莫斯科音乐出版社,1984年. ?鲍里斯?基兴柯《关于中提琴奏鸣曲》,载《苏联音乐M975年第l1期,87页. 80 吕冬:死亡的阴影生命的绝唱 [3]昊育绅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4]F?德鲁日宁:《生活,创作与回忆》,莫斯科音乐出版社,2001年. [5]M?亨托娃:《肖斯塔科维奇》,莫斯科音乐出版社,1986年. E6]Y?巴什梅特:《梦想车站》,莫斯科Vagrius出版社,2003年. [7]D?肖斯塔科维奇:《Sonataforviolaandpiano》,DSCH出版社,1997年. [8]《外国音乐词典》,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 [9]《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上接第59页) 表6 [责任编辑:刘文平] 按照题材内容和创作时间分组 Int.I(魔号三部曲)II(器乐三部曲)IIIIV Sym.1Sym.2;Sym.31Sym.4Sym.5ISym.61Sym.7Sym.8《大地之歌》 lSym.9 纯器乐(A)乐队与人声(B)纯器乐(A)乐队与人声(B)隗器乐(A) 带有”回旋性”或”对称性”的乐曲布局 结语 “乐章分组”现象在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中 是”普遍存在”和”形式多样”的,它使得交响曲 内部结构和乐章关系发生”重组”.而”乐章 组”本身作为一种乐章功能的”整合”,又衍生 出了与传统交响套曲以”乐章”为单位不同的 结构功能.从以上关于乐章分组的分析中还 不难看出,”乐章分组”甚至已形成为了马勒交 响曲中一种有助于”标题性”内容表现的曲式 风格.此外,关于乐章分组中可能存在的”混 合”以及由此扩展开去所形成的”乐曲分组”等 情况,又是”曲式混合”这一普遍存在的曲式现 象在马勒交响曲中的一种特定体现,这又能为 当代的曲式研究提供更多样的参考和例证. 参考文献: [1]《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TheNewGrove 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2001年版), 第12卷. [2][英]肯尼迪,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The Concise0xfordDictionaryofMusic)第四版,唐其 竞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3]杨儒怀:《论边缘曲式》,《音乐分析论文集》,中国文 联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4]李秀军:《马勒——通往二十世纪的重要作曲家》, 《人民音乐》,i993年第7期. [5]李秀军:《再论马勒对2O世纪西方音乐的影响》,《音 乐研究》,2002年第1期. E6]李秀军:《生与死的交响曲——马勒的音乐世界》,三 联书店,2005年8月北京第一版. [73[德]布鲁诺?沃尔特(B.Walter)着:《古斯塔夫?马 勒》,马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l1月北京第 一 版. [8]周化:《马勒——19世纪最后的浪漫主义代表》,人民 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北京第一版. [9]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1O]钱亦平,王丹丹着:《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u]军驰:《交响曲艺术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12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刘文平]
/
本文档为【[word格式] 死亡的阴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