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

2017-09-29 12页 doc 28KB 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 071 传统脉动?CHUANTONGMAIDONG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张晓龙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戏剧影视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历史题材,这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大量的古代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一部分,体现了一种道德风尚和文化内涵,是古代华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毋庸讳言,在部分作品中,特别是在一些“清宫戏”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疏漏,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例如,有的称谓错误,官员们“臣”和“奴才”自称的混淆;有的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 071 传统脉动?CHUANTONGMAIDONG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张晓龙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戏剧影视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历史题材,这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大量的古代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一部分,体现了一种道德风尚和文化内涵,是古代华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毋庸讳言,在部分作品中,特别是在一些“清宫戏”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疏漏,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例如,有的称谓错误,官员们“臣”和“奴才”自称的混淆;有的礼仪仪节使用错误,如施礼时,中国古代男子“尚左”,故男子抱拳施礼必须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示尊重,女子尚右,反之则为大大的失礼。而在许多影 1 视剧作品中,常出现不分男女地混用。在一些称谓礼俗、婚礼、丧葬礼、宴客礼、尊师礼、祭祀礼、朝会礼、乘车礼仪等方面,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情况也不鲜见。这样的错误不仅使作品在质量上大打折扣,而且由于电视剧在民众中有很强的传播力,会给观众造成中国礼仪知识上的“误读”。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艺术院校和演艺界进行中国古代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传授。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文化内涵 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礼仪文化建设。“礼”最早的起源与祭神有关。《礼记》中说:“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祖先崇拜的一种祭祀仪式,具有强烈的神秘感与敬畏感。庄严的祭祀仪式使氏族部落成员深刻感受到个人意志必须服从全体意志,个人与氏族部落密不可分,个人对氏族部落必须绝对忠诚与服从,从而以强大的精神威慑力与统摄感实现对全体成员的普遍强制性。同时,祭祀仪式又融入了原初的是非善恶、长幼尊卑等社会道德价值与伦理关系,一开始就与伦理道德浑然一体,对社会生活具有整合规范功能,这在后来“神道设教”的礼乐中得以不断巩固、强 2009年/第4期(总第311期)?戏剧文学 072 2 化。 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核究竟在哪里呢,“礼”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首先, 价值。礼是人与人间秩序建立的公共标尺,也是统治阶层治理国家的有效手段。和谐有序的生活对于国家整体利益和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家需要秩序,社会需要秩序,个体更需要秩序。礼来源于生活中,首先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渗透于人际交往行为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最后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古代的“家礼”包含许多日常生活中子女的衣、食、居、行、立、坐等各种生活行为和习惯,都有一套礼节的规范,不能随意而行。“礼”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主要是关于个人修身养性之道德,强“礼” 内省和自律。孔子曰:“克己功夫调内圣、 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视”、“听”、“言”“动”、乃人之具体生活行为。礼仪文化使之制约于礼乐制度之中,先是形成一种类似法律的强制制其本质是指度,随后逐步内化,久而成性。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 孔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将“礼”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 3 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礼”是“仁”的外化,即“仁”的具体化和政治化。“礼”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而统摄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 仪式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秩序。社会学家认为,仪式行为是社会秩序的展演,是社会通过对自身的反省建构人文关系的手段,对社会结构的巩固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仪式是宗教活动的最主要层面,宗 仪式表达教需要借助仪式产生控制力量。 了人们所依存的某种人之外的神圣力量,这种东西通常就是“精神或道德的力量”。中国自古注重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良好的道德教化功效。任何仪式都有着共同安宁的社会心理功能,使人产生超脱感、感、安慰感、亲切感等。同时,仪式活动也是增强一个群体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仪式的功能是将文化价值根植于现实生活,通过创造制度、规定仪式来积淀为习俗。 仪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人文活动,进行仪式活动时,每个人做什么、说什么都有一套规定,所有的人都必须按特定的程序做特定的事,所有参与者的动作都紧密有地配合。有时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展开,时是无声与有声相结合,传递着某 4 种精神或意义,每个细节、每个动作都有着象征意义和价值。中国古代的各种祭祀活动,位次、动作、衣着、祭品的选择,都其程序、 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视为禁忌。仪式的人文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之中。 三、中国古代礼仪在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表演专业开设古代礼仪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礼仪和民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表演专业学生了解中国礼仪文化的渊源,深刻理解中国礼仪文化深层的思维特性,从而避免在表演过程中违反表演专业接触古代礼仪的范围历史常识。 是相当广泛的,本文通过阅读整理大量文献,归纳整理了舞台剧和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的一些礼仪、礼俗,以便窥见一斑。 (一)朝会仪礼 1.班位:中国古代的官位以右为尊,(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因功升迁,“位在廉颇之右”,因而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朝堂上的位置以东为尊,以西为卑。封建社会重文轻武,文臣列于东,武臣列排在西。 传统脉动?CHUANTONGMAIDONG 073 2.座次: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 5 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在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堂上座位以南向上座为尊,西向(面向西)次之,东向再次,北向最次。室内座位以东向为尊,南向为次之,北向更次,西向最次。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待。项羽、刘邦都是楚将,各领一军,互不统属,项羽留刘邦饮酒,则刘邦是客,理当居于尊位。而项羽却自恃强大,傲然上坐,表现了他的骄傲与浅薄。刘邦屈居于项范增之下,依然不动声色,充分表现了伯、 他善于审时度事、忍小全大的不凡气度。 (二)乘车礼俗 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6.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6 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7.称爵名: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8.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建安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9.谦称有多种: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用 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 7 下;小可是有 古代的车位一般以左为尊,御者在中,陪乘在右。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兵车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持弓,右边戈士持戈主帅居中,御者在左,矛。帅车以中为尊,武士(护兵)在右。 (三)称谓礼俗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自称姓名或名。 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二是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三是称孙权” 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等。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 2009年/第4期(总第311期)?戏剧文学 074 8 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老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拙等;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汉、 国君为寡君。 10.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四)丧葬礼俗 很多重大的国事活动要在宗庙进士一庙。 行。古代皇帝即位时,在宗庙内拜祖先、会受印玺、称之为“庙见”,庙见表明正群臣、 则表式掌握了国家政权。如果宗庙被毁,明国家灭亡。 以上只是举例。表演专业的学生和演员在对中国古代礼仪和民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利用表演形体课的教学实践,能自如地对一些基本礼仪进行直观的形体表现,使他们在日后的表演实践中能运用自如。其次,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知识,且能熟练地运用形体语言将之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增强创造人物形象时的信念感,表里一致地把握历史人物形象,达到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形神通过对历史兼备的古典人物形象。另外, 研究、运用,使受众群懂得并资源的开发、 9 掌握古代礼仪文化。我们应从中国古代文化入手,充分利用开发历史资源,培养演员的人文修养。 作为表演系形体课教学的组成部分,古代礼仪教育应以礼仪为主体,以民俗、风俗研究为辅,着重从形体礼仪方面入手。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古代礼仪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他们有的从历史学的角度去分析,有的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去阐释,有的对礼仪中的服饰进行专题研究,有的则从社会道德层面进行剖析。根据广泛调查研究,戏剧影视表演学科中对于这一课题的针对性研究尚属空白,在拍摄历史题材剧目和塑造古典人物形象对古代礼仪的掌握和运用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戏剧与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作品又是大量且丰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古代礼仪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课,一方面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后能胜任对历史剧人物角色的塑造,抓住以符合历史、时代规范的礼仪动作细节,期对规定情境中的人物进行更好的体现。 葬礼分为五个阶段:复、殓、殡、葬、服。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复”。为死者穿裹死者,为死者招魂,这叫衣衾并把尸体放入棺材叫“殓”,盛着尸体,棺材的套棺叫“椁的棺材叫“柩” (guǒ)”,停棺待葬叫“殡”,即棺材椁埋入地下叫“葬”。如《祭妹文》:“今予殓汝葬汝。”墓穴称为“窀(zhūn)穸(xī)”, 10 埋土“坟”。埋葬时用殉葬品,上古有人隆起称 殉,即用活人为陪葬品,后来用“俑”———像人形的偶像。随葬物品称为明器(冥。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服丧期间在器) 墓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坟墓叫“庐墓”或“庐冢”。如《游褒禅山记》所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古代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要穿一定的丧服,有斩衰(服期三年)、齐衰(服期一年)、大功(服期九个月)、小功(服期五个月)、缌麻(服期三个月;缌)五等。衰(cui)就是《肴之战》说:“子墨衰絰”,絰是丧服丧服。上的带子。 (五)祭礼 古代从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天子、诸侯祭祖先在宗庙。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是依靠祖先得来的,所以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并求取庇佑。国家有了大事,一定到宗庙祭告,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宗庙是国家的象征。其数量和建立有严格规定,天子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传统脉动?CHUANTONGMAIDONG 075 参考文献:[30]李志慧.中国古代文人风尚[M].陕西人民出 上海人民出 2004年5月.版社, 11 [M]陕西人民出[31]孙福喜.中国古代皇家礼仪》版社,2004年5月 [32]王镜轮等.历代宫廷生活》[M],金城出版社,1998年12月. [M],湖南教育出版[33]陈戊国等.中国礼制史》社,1998年12月 [34]徐杰舜.汉族风俗史》[M],学林,2004年12月.[35]吴丽娱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M].中国书店[36]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出版社,2001年1月. [M].上海音乐出[37]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版社,1989年2月. [38]王炜民.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古代礼仪[M].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 [39]黄勇.人生礼俗》[M].京华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M].中共中央党[40]朱筱新 校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 [M].上海社会科[41]费成康.中国家族传统礼仪》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汉传佛教与民俗》[42]李林.梵国俗世原一家——[M].学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12 [43]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华书局 [44]李冉苒.电影表演艺术概论(电影艺术基础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0月.论系列)[M [45]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46]张惠芳.金忠明.中国教育简史[M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47]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48]詹栋梁.社会教育学[M1983年6月.公司, [49]【美】阿瑟?艾夫兰著 邢莉常宁生译.西方 艺术教育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50]【美】布朗.科赞尼克著马壮寰译.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51]徐翔主编.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文库-论声乐/台词/形体[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0月.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1]文渊阁.四库全书[M].电子版版社,1999. ].中华书局,巴蜀书[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M1985年影印本.社, [3]孙希.旦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87.].上海古籍出版 13 社,1998.[4]刘何.国语[M [5]朱彬撰,饶钦农点校.礼记训纂[M].中华书1996.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杨宽.战国史[M [7]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中华书局,1962.[8]班固.汉书[M [9]应勋.风俗通译[M].中华书局,198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0]司马光.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1985.[11]李昉.太平御览[M [12]孙治让.周礼正义[M].中华书局,2000.[13]孙希旦.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98.].中华书局,1965.[14]范晔.后汉书[M[15]应勋.风俗通译[M] .中华书局,1981. [16]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1959.[17]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18]常金仓.周代礼俗研究[M版社,2005年1月. [19]余云华.中华民俗文化丛书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鞠躬跪拜[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中国社会出[20]朱鹰.中国民俗文化.礼仪[M版社,2005年6月. [21]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2005年5月. [22]朱宇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礼仪生活[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12月. ].山东画报出版[23]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M社,2000年10 14 月. ].安徽科学技术出[24]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M版社,2004年7月. ].高等教育出版[25]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1994年6月.社, [26]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中国戏剧出版1984年9月.社, [27]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28]杜家骥.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M].商务印1996年7月.书馆, [29]赵丕杰.中国古代礼俗[M].语文出版社,1996年5月. .黑龙江人民出 责任编辑刘勤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5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运用_张晓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