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修订]

2017-09-19 17页 doc 38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06

暂无简介

举报
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修订]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修订]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于一言一行都有严格和礼仪规定。《周礼》曾经是我国古代人的生活守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礼早就被人们遗弃了,有些礼早已改变了方式和内涵,而有的礼虽然现在人不再用了,但在书中、娱乐中、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多了解一些,至少当你看到电视剧里古人的某些不寻常行为时,不会感到莫名其妙。 跟天帝对话/祭天 冬至日这天,满朝臣子一大早就到皇宫集合,然后,按照官级大小列队,在殿外等侯。 “皇上驾到——”跟着宫里嗓门最亮的太监一声吼,盛装的皇上从后宫走出来。今天的皇上没有穿上殿的龙袍...
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修订]
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修订]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于一言一行都有严格和礼仪规定。《周礼》曾经是我国古代人的生活守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礼早就被人们遗弃了,有些礼早已改变了方式和内涵,而有的礼虽然现在人不再用了,但在书中、娱乐中、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多了解一些,至少当你看到电视剧里古人的某些不寻常行为时,不会感到莫名其妙。 跟天帝对话/祭天 冬至日这天,满朝臣子一大早就到皇宫集合,然后,按照官级大小列队,在殿外等侯。 “皇上驾到——”跟着宫里嗓门最亮的太监一声吼,盛装的皇上从后宫走出来。今天的皇上没有穿上殿的龙袍,而是换了一件很特别的衣服。衣服上除了有龙纹图案,布满了日月星辰和山川。真是有够创意。皇上腰里插着一只圭,手里握着一根长长的圭。圭就是祭典时帝王或诸侯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 三军列队,禁卫军、仪仗队、文武大臣,宫娥太监,像众星捧月一样守在皇上的龙车周围,浩浩荡荡向南郊的圜丘进发。 圜丘是一个圆形的祭坛,因为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形是天的形象。在祭祀的前一天,人们就把祀器和牲畜准备好了,皇上与百官也要斋戒,省视祭品。一切准备做好,就等行祭天大典了。 一行队伍来到圜丘,皇上站在圜丘东南,面向西,这时侯鼓乐齐鸣,皇家乐队署演奏起《中和韶乐》。是一种大型祭祀专用的乐曲,古代人把《中和韶乐》看作神圣的乐曲,只有在极重大的场合才演奏,就像我们现在人结婚时要奏婚礼进行曲,祭奠时要奏哀乐一样,不能乱用。皇上牵着献给天帝的牛羊等祭品到祭坛前,当场宰杀、洗净,然后放在燔炉上烧烤,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玉器、绵帛等也扔进去,一起燃烧。烟火高高地升腾着向天空 冲去,让天帝闻到气味。 等牺牲品快要烧完,皇上要对着上天行三跪九叩大礼,高举手里的圭,连叩头边念着:“感念天帝圣恩,让我的国家昌盛富有,百姓安居,祈求天帝给予众生风调雨顺,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祭天是号称天子的皇上特有的职权,因为古时候,人们都认为皇上是天帝的儿子,只有他才能资格跟天帝交流,其他人根本够不上资格跟天帝对话。祭天活动正是天子跟天帝交流的方式。 然后,天子站起身,和群臣目送烟气升空,直到牺牲品全部烧完。 “祭典完毕,请皇上回宫——”祭司高喊一声,皇上坐上龙车,起驾回宫。 皇上的任务完成,其余的时间就等着天帝降福于人间了。这种盛大的场景在一些古装剧中常常看到,从明代,皇帝在北京特意为天帝建了一座天坛,意思这里是天帝的宫殿。每年都要在这里行祭天活动,到了清代,乾隆更是把天坛建得金壁辉煌。至于这一年,百姓是否会过上幸福生活,皇上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该享乐享乐,该争战的争战,一旦百姓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也怪不得他吧,全部归于天帝心情不好就行了。 跟地神对话/祭地 古人敬爱天地,有祭天大典,也有祭地大典,就是天子们跟地神的对话。在古人心中,土地生长万物,供人们温饱,像慈母一样无私地为人类奉献,是跟天一样重要的角色。他们奉天为父,奉地为母。 跟祭天相反,祭地的时间在夏至,地点在北郊的方丘上举行,通常选在有水环绕的地方建方丘,这象征着四海环绕大地。 程序跟祭天差不多,前一天,皇上和百官就要斋戒,并准备好祭典用的祭品。按照事先计算好的时辰,皇上率着祭祀大队开往北郊。 不同的是,这次的祭品不放在燔柴炉里烧,祭品也不是洗 得白白净净的,而涂上黑色,玉器则用黄色的琮代替,这都是取土的黑及黄色。 把祭品摆在祭台上,皇上行三跪九叩,跟地神对话: “尊敬的地神,蒙您的恩泽,我神州百姓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今天特些来行祭拜,感谢您的博远恩德,祈求您保佑今年人间五谷丰登。” 对完话,就地控坑,把祭品埋进去。 祭典就此完毕。同样,皇上率领大队伍起驾回宫,等着地神送来丰收的年景。 跟古人相比,我们对地球可真是大不敬了。因为地球现在被人类破坏的已经在**了,无止境地开拓、无休止地挖掘矿藏、无所顾忌地污染海洋、无穷尽地砍伐森林,地球已经千疮百孔。 天为父,地为母,请不要再伤害我们的母亲啦~ 大圣人拜七岁小孩为师/祭孔 大圣人孔子曾经被七岁小孩问住,并谦虚地拜那个小孩为师。那是发生在他周游列国时候的事。 公元前489年,楚国和吴国两军对峙,眼看着随时都会打起来,而负函(现在的河南信阳)就成了两国交锋的第一战场。这时候,孔子正在被楚大夫叶公请到那里讲学,只好因战势中止了,去往楚国都城郢都,应楚昭王邀请前去讲学。 孔了及他的弟子子路、子贡、颜回等人经过大别山时,正值金秋十月。他们一路欣赏秋日景色,一边探讨仁义之道,时尔在风景优美的地方采风,写些文章。 这天,看看天色要晚了,孔子吩咐车夫:“赶快一些,赶在天黑前找到村子住宿。” 车夫答应着甩着响鞭,车就飞一样向前跑。 突然,嗄蹬~车停了,孔子险些被怂出去。 “为什么突然停车,”孔的心扑扑跳着,问。 “前面有一群小孩挡着道,过不去。”车夫回答。 “请他们让一下。” 子贡跳下车,走到那群小孩身边, 问:“小孩,看见马车来了怎么不让道,被碰到了怎么办,” 只见领头的小孩一挺胸:“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绕道走吗,”说着,几个孩子把垒的“城堡”守卫起来。 子贡有些生气了,怒目圆睁:“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这是孔夫子的车~” “哼,孔夫子又怎么样,”小孩不屑地把胳膊在胸前一抱。 孔子见争吵不下,就亲自走下车看个究竟。 小孩对于这个行为优雅的长者根本当透明人一样,继续垒自己的“城堡”。 “孔子和蔼地摸了摸小孩的头,说:“小朋友,请你们把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好吗,” 小孩抬起头答:“我们正在忙着筑城呢,不能搬开,请你们绕道吧。” 孔子到处讲学,什么调皮的学生没遇到过呀。他笑了笑:“我出一个问 好啊。”小孩豪不犹题,如果你答不出来就得给我们让道。” “ 豫地答应了。 “你说是父母亲还夫妻亲啊,”孔子问。 “夫妻亲。”小孩想也没想,冲口而答。 孔子摇摇头:“不对,没有父母哪有夫妻啊,” “夫妻亲,没有夫妻哪有父母啊,”小孩理直气壮地辩解。 孔子说:“父母把儿女从小抚养大,教育成人,当然是父母亲了。” “夫妻在一起要生活一辈子,共同劳动,一起睡一起吃,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儿女长大就要离开父母,把以夫妻亲。” 孔子没有话说了,因为他也觉得小孩的话很有道理啊,于是,躬身施礼:“你说得很有道理,真是神童,老夫这里有礼了,只是我们要要事急着过去,请借道给我们用一用。” 小孩晃晃脑袋:“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让车,还是车让城呢,” 子路早就快气疯了,见老师竟然向一个小孩施礼,就气哼哼地说:“你们这是什 么城堡啊,只是小孩的游戏~” 小孩想了想,觉得理亏,就问:“那你们告诉我,有什么重要的事,” “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孔了回答。 “既然您能到处传道授业,那肯定很有知识了,”小孩问。 “是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无所不知。” “是吗,那我问你,您知道自己有多少根眉毛吗,”小孩一脸坏笑地问。 “本人又看不见眉毛,怎么能知道多少根,”孔子怔怔地回答。 小孩又问:“你上知天文,那你说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天上的星星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 “是吗,太阳少,只有一个,那你知道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小孩又问。 “这个,这个,还真没研究过啊。”孔子羞愧得脸上火辣辣的,对着小孩深施一礼:“楚地多人才啊,老师,请您多指教~” 小孩:“指教不敢,我正忙着,后会有期吧。” 孔子即刻命人绕道而行。 这个把孔子问倒的小孩叫项橐。因为这个典故,项橐被写进了《战国策》,孔子与项橐对问的成了千古美谈。这个故事也更全现了大圣人孔子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高尚情操。 孔子一生故事数不胜数,对后人都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论语》一书记灵了他一生的从政、治学、教育及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考和经验总结。像我们平时熟悉的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哲理都是从孔子语录中整理出来的。他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最早创办了私立学校,弟子在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在当时,都是各国重要的人才。他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为教材,开设了礼仪、音乐、射箭、书法、数学六门课程。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五千年,还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从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孔子旧宅曲阜立庙,把他生前的衣服、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每到孔子生日这天,即9月28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从隋朝开始,“先师”成了对孔子的专有尊称。现在祭孔大典已经成了世界性的追思活动。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师 诸葛亮死后,他的兵法谋略被世人争抢,他的用兵笔记称作《诸葛亮兵法》。一时之间成了天下勇士梦寐以求的秘集。 诸葛亮死前把军事大权交给了文武双全的姜维,可是年轻的姜维虽然知道小主公刘禅对于行军作战什么也不懂,但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大展拳脚地布阵出兵。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芦请来的,又被小主公尊称为相父,我姜维算得上什么呢, 当时,新近兴起的司马父子诡计多端,其他诸侯已经无力敌抗了。姜维愁得在军营中坐卧不安。没事就翻看《诸葛亮兵法》,厚厚的一本诸葛亮亲笔书快让他翻烂了。 这天,姜维翻到这么一页,这页记载的不是行军布阵方法,也不是战势总结。而是一篇文章,叫《出师》,姜维立刻舒展了眉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呢,让姜维愁云尽释, 在国家危险时,群主选择贤能的将领担任主帅。出师前要进行授权仪式。仪式的过程为: 先斋戒三天,然后入太庙拜见君主。君主面向北站立,将帅面向北站立,由太师把钺(古代的一种兵器,青铜做的,形状像斧子;用作礼仪的钺多是玉做的)奉给君主,君主手持钺交给将帅,说:“这件兵器代替我从此进入军队中,将军可以随意掌控它。”接着命令,“将军带兵,见敌人势弱则进攻,待敌人强势则后退,不要认为自己是将帅而看不起兵士,也不要坚持一个人的意见想法,而不听取大家的意见,更不要仗着自己有 攻就失去忠信。兵士们不坐,自己也不要坐;兵士们不吃,自己也不独吃。跟兵士们共甘苦,同患难。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身先士卒,一定会消灭敌人的。” 将帅接受任拿后,就开凿出一条出征的路来,率领军队由此出发。行军前,君主会去送行,半跪在地上,推着军车的轮子说:“是进是退,将在外,可以不怕请示君主的命令,都由将军自己定夺即可。 看完这段话,姜维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丞相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于是,他下定决心,上朝向刘禅请求赐给自己钺,以完成丞相未完的大业。 《诸葛亮兵法》里所记载的这段话正是古代军队出师的礼仪。 坚决不理发/留发 细心的你常看古装戏,肯定发现了一件事:古人不论男女都留长发。甩着一头长发,英勇跳江就义的屈原,还有被流放到塞外牧羊的孙武,还有豪放的李白也写过“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呢。 留长发很酷吗, 不是。这又要提大思想家孔子了。他说过一句话,影响得中国人几千年都不肯把头发剪短。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给的,做儿女的不应该随随便便剪断或者使它们受到伤害,这是孝道的最基本最开始的要求。这就是说,理个发就是对父母的大不孝了。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他的话就是至理圣言,谁也不能违背,尤其是到了清代,有“断发断头”的说法。 理发这个词是从汉代开始有的,理发,即整理头发。那里的理发就是指盘发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把头发剪掉。到了南北朝时期,为了造型好看,就稍稍剪掉一部分头发了,不像以前那样,男人也梳得这一个小辫,那一个抓揪的。从唐代开始,帽子业发展起来,为了戴上 向征学问和地位的帽子,人们也不得不把多余的头发剪掉。等到了清朝,依照满人的习惯,把头发前额部分都要剃光,这时候,理发师父就多起来了,理发业也立刻兴旺起来。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不但男人几天就得去理发,女孩也根据心情不断地变换发型,理发师不仅要会剪发,还要会局染烫、拉直,理发的名词越来越多啦。 “你说古人不理发,那和尚可是一根头发也没有哦~” 知道你就会这么问。古人在哪种情况下必须断发呢, 一是出家。佛家认为头发是“三千烦恼丝”,这么多头发会跟大脑争夺营养,扰乱人的心神,使人不能全心全意地修行,所以出家前要把头发全剃掉,不论是和尚还是尼姑。 哈,近来上课总睡觉,可能大脑营养不够用,是不是要把头发剃掉呢, 二是代命,好代替生命。古代人犯了死罪都要砍头,而有些人犯了死罪,有各种“保护伞”就不必被砍头,而是把头发割下一缕,表示砍了头了。曹操就曾这样蒙混过关,保住了一条命。有一次他的马受到惊吓跑到田里,把身苗踩得乱七八糟,按照他自己制定的法律要被砍头,可是,谁能杀他呀,就只好割掉他一缕头发了事。 三是陪葬。自己最亲近的人死了,人们往往会割下一缕头发放在死尸体旁一起入葬。哎,那时候没有照片这样的东西,也只好放下比生命还珍贵的头发陪伴最亲的人了。 四是陪伴。看古装剧时,常看到女子割断头发憎给要分别的男朋友,代表自己永远陪在对方身边。 再就是当做药引子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也有提到,有些药在煎时需要头发做药引,为了把亲人的病治好,献出一缕头发又算得了什么呢, 怎么样,你的剪发理由是上述的哪种, 幸运的胡子和倒霉的胡子/古人留胡须 关羽和张飞死后,他们的儿子关兴和张苞争着抢着做先锋,这可把刘备难住了。刘备让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并让他们历数各自父亲战功,谁父亲的战功多就由谁做。 张苞仍然是他父亲的性格,一步抢上前,说:“我父亲喝断长板坡,夜战马超,智取瓦口,义释颜严,有勇有谋~”说完,他退到一边翘着扫帚状胡子看关兴。 关兴不但长得像关羽,性格也很像,稳重而有条理,只是口才一般,他想了半天说:“我父亲胡须长数尺,献帝曾当面称他作美髯公,先锋当然归我做了~” 刘备张着大嘴,心想:凭着美髯就能做先锋啊, 云端里的关化更是气坏了,大骂:“这不肖子,我当年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官斩六将,水淹七军的壮举你不说,专讲一口胡子有什么用,难道两军交锋甩一甩胡子就可以了吗,看来你这先锋是泡汤了。” 这是后人编的一个笑话了。在古代,男人是很注重胡须的,胡须的美还是恒量美男子的一个标准呢。 传说宋朝有个叫蔡襄的人因为胡子长得好而有名。后来竟然惊动了仁宗,仁宗专门设宴招待他,看着他那漂亮有型的胡子问:“先生这胡子晚上睡觉时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放在外面啊,”这么一问可要命了,其实他本来并没这么在意胡子,只是白天常对着镜子修剪而已。这回可好,蔡襄睡不着了,一到晚上,精力全集中在胡子上,怕压到、怕折断、怕弄乱,折腾来折腾去,彻夜难眠了。后来,他妻子想了一个办法,缝了个纱袋,每天睡觉前都把胡子小心翼翼地装进纱袋里,他才安心睡觉。 胡子长在他的脸上可真是幸运了,受到这么好的待遇。可是,有位美髯公的胡子可倒大霉了。 这位叫谢灵运,是南朝时的诗人,因为有一嘴好胡子被称为美髯公。他这嘴 胡子不知道迷倒多少人,比他的诗还要迷人。后来,他的才华遭嫉妒被诬陷入狱。在他被斩首时,监斩官觉得这么一个才子死了很可惜,就问他:“死之前有什么要交待的事吗,” 谢灵运感激地望一眼监斩官,捋捋胡子:“我死无所谓,只是我这把好胡子,拜托大人您在我死后,把胡子割下来,给维摩诘菩萨像做胡子吧~” 南海只洹寺立刻塑了一尊维摩诘像,把他的胡子沾了上去。这样,人虽死了,美须还存于世上。 没想到,两百年后,唐朝的安乐公主来寺里进香,玩兴大发,跟公女们玩起斗百草,竟然一把就把菩萨上的美须拔下来,对着伙伴们说:“你们拿的只是地上草,地上的草怎么比我这人身上的草呢,瞧我这,谢灵运的胡子,你们有吗,” 美须变杂草,真是倒霉啊~ 在古代,汉族男子必须留胡子,并不由喜不喜欢决定。胡须是男子汉的象征,没有胡须的是太监,再就是艺人为了演出需要,才时时注意剃掉刚刚冒出头的胡须。后来,胡须的打理成了一门艺术,胡须长得好不好,是恒量美男子的标志之一,而且捋胡须也是很流行的潇洒的动作呢。 历史上被称为美髯公的人有不少,像汉高祖刘邦、关羽、谢灵运。近代的名画家张大千那飘飘洒洒的胡须是不是很有仙风道骨啊, 再区分几个词,“胡”是指长在嘴边的毛,上唇的叫“髭”,两颊上的叫“髯”,卷曲的髯叫虬髯;上唇的根据形状有“八字胡”、“一字胡”,下巴上的叫“山羊胡”,两鬓和下巴相连的叫“络腮胡”。 送什么礼物好呢,/折柳告别 毕业了,同桌转学了,你想送他一件礼物作为纪念。跑到礼品店一看,最不起眼的水晶座也要15块钱。你倒空储钱罐,又想方设法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 舅大姨那儿连撒娇带哄骗弄到了一笔钱,忽然又觉得买便宜的送不出手了。这一分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呢,即使见到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块嚼木糖醇,一块去街心公园写作业,一块上课偷偷晾脚丫子,一块去过街天桥揭穿假乞丐了。哎,送礼物可真是劳神伤财的事啊。 还是古人好。怎么好呢, 古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地走到柳树下。送的人顺手折下一枝柳枝,双手捧给要走的人。对方也郑重地双手接过,离别的泪水就哗哗流下来了。折柳送别是古代非常珍重的送别仪式。一枝柳条,只是随手折的,却比奇珍异宝的意义还大。 送别的时候也不像现在这样,买张站台票,陪好友在车站等着,然后大包小包帮他拎上去,赶在开车之前尽快下车,不然就得跟着坐到一站再想办法回来,送别人把自己也送出去了。这倒是不可多得的礼物 )。 古人送别都有固定的地点,多是在长亭、桥头或河堤,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有柳树。除了折柳枝相送,还要饮酒(酒水自带)、唱曲、临场做诗。在我们知道的诗人中,有好多都做过送别的诗,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里写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最有名的要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了: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首诗里,一个听笛声,一个喝酒,但都没忘了折柳,可见柳是送别时必不可少的道具了。而且这折柳仪式,在当时,跟现在约会选择环境幽雅的咖啡馆差不多,是很时尚的事。 哎,古人真小气,对吧,你肯定是这么想的。折树柳枝就把朋友打发走了,至少也亲手做个沙漏让朋友珍惜时间啊~何况,折柳是破坏环境的行为 哦~没错,所以现在人们不再行这种送别仪式了,不能因为送朋友落下个破坏树木的罪名吧~ 那么送什么好呢,意义非凡,又不用“倾家荡产”,送张碟怎么样呢,花儿乐队的,里面一定要有那首《鹊桥汇》哦~ 十四五岁,该结婚了/冠礼、笄礼 当我们长到18周岁就算是成年人,拥有身份---证了。身份证上写明你的住址、出生年月、国籍。在古代,没有身份证这东西,但是有隆重的成年仪式,男子成年礼叫做冠礼,女子成年礼叫做笄礼。 我们在电视中常常看到,古时候的儿童无论男女都扎两个抓髻,穿的衣服也差不多,如果这个孩子长得中性一些,就很难分辩出男女了。当长到一定的年龄都要行成人仪式。男孩不再梳抓髻,而是束发,戴帽子,冠,是帽子的意思,再正式取名、字、号,比如小名叫狗剩的这时候要改了,叫王富贵、李斗财这样正式的名字;女孩行笄礼,笄是簪子,女孩变换发型,把头发挽起,用布包住,插上发簪,起初叫丫丫的也不能叫了,要起淑贤、凤仪这类的名字。无论男孩女孩,成年后仍被叫到小名就会视为羞辱。 古代的冠礼在什么时候呢,冠礼这一成年仪式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周制规定男子在二十岁,女子在十六岁,但因地方不同、情况不同往往会有所变化。有时候王子们为了早一点天执掌朝政,会刻意提前,周文王在十二岁时就行了冠礼,周武王十五岁。而普通百姓家也常常在孩子十四五岁就为他们举行成人仪式,为的是早一点结婚生子。 男孩子行完冠礼,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挑起养家立事的重任,一方面行为举止要彬彬有礼,去别人家串门不能嘭地一声推门而进,而是先轻轻扣门,问:“有人在家吗,小生某某前来拜会,请赐一见。”当主人开门出来时, 要深深施礼,对方还礼,请他进去(一行一请之间大概半小时过去了)。 女孩行完笄礼,规矩就更多了。平时连家门都不能出,不能随便约上小伙伴去扑蝴蝶,也不能跑到街上围着捏糖人的看热闹,每天窝在家里做针线。做针线干什么,除了为家人缝补衣服,主要是为自己做嫁妆。因为对于女孩来说,行笄礼就是郑重告诉人们,我已到了出嫁年龄,想求亲的尽管来吧。 古人认为家族人丁兴旺是福气。有好多人家在孩子没出生时就订下娃娃亲,生怕他们长大娶不上媳妇,嫁不出去。大多数人在十四五岁就成家了。想一想十四五岁的你,还吭吭叽叽地跟爸爸妈妈要什么宇宙战车、耐克鞋呢吧, 请你快离开/端茶送客 你要发疯了,不停地做着翻眼睛、甩鼻涕、踢皮球的动作。 沙发上那女孩为什么那么讨厌呢,从坐在那就滔滔不绝地说她又考了双百,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参加钢琴比赛了,甚至连她有个留学的叔叔也拿来炫耀。 正好你这次又考糊了,你在班里什么“官”也不是,你什么特长也没学,你连叔叔都没有。 “对待客人不可以那么没礼貌,即使是不欢迎对方,也不能表现出来~”妈妈爸爸肯定这样教训你了吧,~ 其实,你的小动作,在大人眼里只不过是不友好、调皮、不懂事,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可是没教养、非常非常失礼的事呢。 那么,在古代,当你不欢迎一个客人,想他快点走,要怎么表示呢, 在古代,家里来客人串门、谈事,当事情谈完后,不能直接说:“好了,该就的都说完了,请回吧~”或者说:“没别的事了吧,没事我还忙着呢。”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客人一进屋,主人就会给客人倒茶,放在几案上,我们现在家里来人也是这个礼节。 当事情谈完后,如果客人还不起身告辞,主人就会把茶碗端起来。客人呢,不管口渴不渴,都要端起茶抿一口。这时候,家人就会喊:“送客~”客人便告辞了。这是送客和告辞的礼节。 如果不懂这些,人家主人端起茶,说:“请用茶。”你毫不客气地咕嘟咕嘟喝几口,抹抹嘴,伸着空碗:“茶不错,再来一碗。”那可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但这礼节现在用得不多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劝人家喝茶,人家肯定会端起来喝掉的。遇到不客气的人可能还会要求:“我喝冰茶~” 所以呀,如果是你不反感的客人,告辞时,你要挥手说:“再见,希望常来~”的话;遇到讨厌的客人呢,也不能像轰鸭子一样轰人家,或者在一边吹胡子瞪眼睛,你可以委婉地说自己有事离开一下,这样,人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吃了吗,/见面有礼 见面礼并不是一见面就要送礼物,而是一种打招呼的礼节。 漫长的假期结束了,同学们都背着书包冲到学校。在校门口,你遇到了死党,迅速扑上去,胳膊一横,跟他勾肩搭背,顺势捅了他一拳:“嘿,来了,”然后,愤愤不平地拿下胳膊,“你怎么又长高了,” “因为我要超过你,所以长高了。”他得意地伸伸舌头。 这是你们的见面礼吧, 让时钟倒退,刷刷刷,嗖嗖嗖,哧哧哧,退到二百年前。 你正向学堂门口走,远远看见同桌也走过来。你立刻正正衣襟,两手抬起在脸前抱拳,注意,左手握住右手,拱到眉毛水平高,上下摇着:“食昧。” 他也同样拱手:“好久不见。” 什么意思呢,虽然你们是连对方吃饭爱叭嘴都知道的朋友,长时间不见,也要规规矩矩地行见面礼,而且左手握右手,叫吉礼;只有在对敌人行礼时才右手握左手呢,那叫凶 礼。拱着手问:“吃了吗,”他呢,不能答:“刚吃完。”或者“没吃呢,你请我吧。”这就失礼了。他要避开你的问话,而是说:“很久不见了”这样的话。 好虚伪哈,明明没有请客的意思,还问人家吃了没。 尽管你对他个子比你高耿耿于怀,可还是立刻跟他站在一边,共同讨厌女生的叽叽喳喳了。 “娇娇,你看,我的新书包。” “妈妈带我去必胜客了,你去过吗,” 这是女生们的问侯语。 让时钟倒退,刷刷刷,嗖嗖嗖,哧哧哧,退到二百年前。 两名女孩面对面走过来,不约而同把双手手指相扣,放在左腰侧,弯腿屈身,说道:“王小姐成福”“李小姐万福”,然后,才跑过去牵着手一道说笑而去。 这是同辈之间的见面问候,古人的见面问候讲究可多呢。到了清代,划分得更细,见长辈时,有: 请安:是一种小礼,两手下垂,站立,鞠躬,说:“请姑母安”“请父亲安”等; 打千:这是一种大礼,男人先哈腰,左腿向前伸并弯屈,右腿在后,左手扶在膝盖上,右手笔直下垂,说:“请大人安。”女人就微微低头,两手贴在腹部前相交,膝盖下蹲,同时说:“请大人安。” 蹲安:是清代女子专门行的礼。双腿平行站立,两手相握放在左腰中间,膝盖略屈,成半蹲状,同时说:“请某某大人安”或者说“某某吉祥”。这种礼节每天都要进行几次,早晚要向父母请安,见客人时也请安。 跪安:这是清代皇室专用的礼节。皇帝召见大臣时,大臣必须行这种礼。先迈出左腿,右腿跪在地上,然后,收回左腿,直立起身,右腿最后站起来。跪的时候并不叩头。这是整个跪安礼全过程。如果是听完训示,主人说:“你跪安吧~”臣子边行礼口里要边响亮地说:“喳~”这个应该很熟 悉了,清代电视剧里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这个“喳”了。 觉得复杂吧,比起古人,我们现在人真没礼貌啊,钻进背窝才跟爸爸妈妈说“晚安”,要是赶上这天心情不好,被子往头上一蒙,任妈妈怎么拍也装作不理,好幸福,也好任性哦~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八拜之交 如果感到投缘,就做朋友;如果感情超好,那就做好朋友;如果超投缘,那么就要结成异性兄弟了。 在《三国演义》中,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摆香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这算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吧,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人说他跟某某有过八拜之交,从他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了。在古代,结成异性兄弟常称作八拜之交、金兰之好。 八拜之交是怎么来的呢, 宋代有个叫文彦博的人,他听说国子监的博士李稷很傲慢,谁都瞧不起,认为天下没几个有真才能的人。他心里很不高兴,因为李稷的爸爸曾是他府上的一个谋士,他说:“按辈份,这个李稷要叫我叔叔,他这么傲慢,我有资格教训教训他。” 正好这一年,他去北京做太守。李稷听说了就去拜望。文彦博正想趁机教训一下他,就让他一个人在客厅里干做着,喝了好几杯茶水,也不出去相见。直到李稷再也喝不下茶水,厕所也去了两回,他才出来。一见面他就说:“我和你父亲是朋友,你见了我应该行拜八拜之礼。”李稷虽然心里很生气,可碍于他是长辈,只好原地跪下,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各拜一次。 八拜之交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是说本来有世交的晚辈见对方长辈时要行的礼节,也用来说结拜的异性兄弟,表示无比尊重和亲近,无论何地都生死与共。 历史上 有哪些名人的交情可称得上八拜之交呢, 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之交 战国时期有个音乐家叫俞伯牙。他谈的琴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赞美,可是,他一直认为没有人能真正听懂自己的琴声。 有一年,他奉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这天,船行到汉阳江口,不巧起了风浪,只好停在一座小山下。夜晚时分,一轮明月升上天空,俞伯牙坐在船头,专心致志地弹起琴来。渐渐的,他沉到自己的琴声里,弹了一曲又一曲。忽然,他发现岸国有个有一动不动地站着,一不小心,嘣地一声,把琴弦拔断了。那人也是一惊,慌忙说:“您不要疑心,我只是个打柴人,路过这里,听到您的琴声美妙,不由得站在这儿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一看,果真是个打柴人,心想:一个樵夫也能听懂琴声,怕不是装高雅吧,于是问:“你既然能听懂琴声,那么你知道我弹的是什么曲子吗,” 打柴人笑着说:“您刚才弹的是孔子称赞弟子颜回的曲子,只可惜弹到第四句时琴断了。” 他说的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由大喜,立刻把他邀请到船上来。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的琴说:“这是瑶琴,传说是伏羲氏造的呢。”俞伯牙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立刻又弹了几曲,叫打柴要辩识。打柴人随着他的曲调分析,当琴声雄壮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当琴声低回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流水源源不尽。” 俞伯惊喜交加,眼泪都流了出来。自己的琴声,这么多年没人能听懂,而眼前这个樵夫竟然能懂,真想不到,在这避远的地方竟然能遇到知音。于是相互报了名子,当即焚香跟钟子期结拜为兄弟。彻夜长谈,并约定下一年中秋仍在这里会面。 第了第二年中秋,俞 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见钟子期的影子。他便坐下弹起琴来,希望钟子期听到琴声能快一点来赴约。可是弹了很久也没到钟子期。 第二天,一位老人来到江口:“您是不是俞伯牙先生,” “正是。您知道钟子期在哪吗,”俞伯牙焦急地问。 “他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叫人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听俞伯牙谈琴。” 俞伯牙悲痛万分,来到钟子期坟前,谈起了《高山流水》,谈完后,长叹一声:“我惟一的知音已不在了,我还弹琴给谁听呢,”说完,挑断了琴弦,再也不弹琴了。 他们的友谊一直流传下来,被世人称为知音之交,知音在现在,用来形容朋友之间心灵相通。 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 战国时候,秦国强大,常常欺负其他国家。有一次,赵国无意中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立刻写信给赵国,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声璧。赵王一看就知道这是秦王使诈,他只不过想把璧骗到手,绝不会割城池给赵国的。就召来大臣们商议对策,蔺相如上前说:“大王不要着急,就让我带这块玉去秦国吧。” 蔺相如带着玉到了秦国,献上各氏璧。秦王捧着玉左看右看,赞不绝口,就是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一看,秦王果然没诚意,就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玉有一点瑕玼,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向后退了几步,退到柱子旁,义正辞严地说:“我看大王并没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玉,现在它在我手上,你要是强逼我,我就和这璧一声撞在这柱子上。”说着,就把璧举向柱子。秦王慌忙阻拦:“一切好商量,不要撞坏了玉。” “那好,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大王您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才行。”蔺相如说。 秦王满口答应,双方约好了交付的日期。 蔺相如一回到馆驿,立刻叫跟随化了妆术带着璧偷偷回赵国去了。等到了典礼的日子,蔺相如沉着地说:“和氏璧已经回到赵国了,大王您如有诚意就先画出15座城池给赵国,我们立刻派人把璧送过来。不过,全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是不讲信用的。” 秦王的诡计没有得逞,只好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大夫。后来在渑池立了功,又被赵王封为上卿,比老将廉颇的职位还高。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他说:“ 我廉颇争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他蔺相如只靠卖弄嘴皮子,竟然做那么大的官,等我碰见他,一定给他好看~”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就刻意回避廉颇,连上朝都装说有病。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过来,急忙命人把车往回赶。手下人很不解,说:“相国,世人都蔺相如怕廉颇,您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问:“你们说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 “当然是秦王厉害了。”手下人答。 “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谁都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我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起来,秦国还不趁机来攻打我们,” 他的话传到廉颇那里,他想了想,觉得蔺相如说得很对,自己却计较职位的高低,真是太小心眼了。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就便是有名的负荆请罪。 蔺相如热情地迎接他。从那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保卫赵国。他们的友谊被称为刎颈之交,意思是割脖子也不会舍弃的交情。 陈重和雷义/胶膝之交 东汉时期,在豫章郡,也就是现在江西南昌,有两个人, 叫陈重和雷义。他们以品德高尚、舍已为人而闻名,而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们的友情,被人称颂为胶膝之交。胶,用于沾东西,膝也是抹到哪都不爱掉。可见他们的友宜有多牢了。 他们是由于互相欣赏而走到一起。似乎上比着做好事,谁也不愿意输给谁。 当时豫章郡的太守听说陈重德才品行,就举存他做孝廉。孝廉就是孝敬父母、办事廉政的意思,凡被举荐的人都会被授予官职。陈重呢,却多次想把这机会让给雷义,他认为雷义比自己更有资格。太守不肯。陈重也不去应职。直到第二年,雷义也被举为孝廉,两人才一声去就职。 做了官以后,他们仍然像以往一样,一起研读《鲁诗》和《春秋》。一天,有个小吏家里意外失火了,烧得一无所有,这个人本来欠了好多债,这么一场大火,债主们害怕小吏人走财空,都上门来讨债,小吏被逼得走投无路,差点悬梁自尽。陈重知道后,就暗地里替小吏还了债。小吏得知后非常感激,来向他道谢,他却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那个人跟我同名同姓吧,你不要谢我,也不欠我的。” 那个雷义呢,他在职期间,曾经为一个罪犯辩护,使他减了刑。那个人为了感谢他,就亲戚朋友借,凑了二两黄斤送到雷义的家里。雷义哪能里肯收。这人没办法,趁雷义不在家,就偷偷把金子放在他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过了好多年,雷义修房子时才发现。他拿着金子到处找那个人,可是他早就搬走了,谁也不知道却了哪里。雷义只好把金子送交县衙,充入官库了。 后来,雷义因为替同事承担罪名被免了官。回到家乡后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执意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假装发疯,披头散发到街上去宣传陈重的才能。乡里到处都流传着他们两人的故事:胶和膝 可以融为一体,都不如陈重雷义荣辱与共,生死不分离。他们的友谊被后人称为胶膝之交。 生死、名利是最能考验友情的吧,像陈重雷义这样在利益面前互相推让的朋友又有多少呢, 管仲和鲍叔牙/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小时侯听人说这个词,我总想可能是两个动物之间的友情,鲍当然是鲍鱼,或者是豹子,那么另一个是谁呢,等到大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两个人。 管仲年轻时,家里很穷。鲍叔牙欣赏他的才能,就找到他一起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的。可是赚了钱后,管仲分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不惯,气愤地说:“管仲是个贪财的人,主人不要再跟他交往了。” 鲍叔牙摇摇头:“他拿得多并不是为了自己,是要奉养家里的母亲。” 仆人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看着管仲不顺眼。 后来,两个人又一起去打伏,管仲总是在躲在后面磨磨蹭蹭,不肯往前冲,大家背地里议论管仲:“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急忙帮他辩解:“你们误会了,他并不是怕,是怕死了后母亲没有照顾啊。” 管仲听说后,很感激鲍叔牙,叹口气说:“这世界上最了解的我的人就是鲍叔牙了。” 后来,齐国的新国王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又推辞说:“管仲比我有才能,应该请他来做宰相。” 于是,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辅佐齐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鲍叔牙呢,甘心做管仲的下属。后人们称他们之间的友谊为管鲍之交。 此外还有刘关张生死之交,孔融与弥衡的忘年之交,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八拜兺之交。什么样才算是朋友,互相说谎欺骗大人的不算是朋友,那叫狐朋狗党;放了学一块去街边吃吃烤串, 也不算是朋友,那叫酒肉朋友;互相纠正缺点,有了困难伸出援助之手, 伤心难过时陪在你身边,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更多励志文章查看:www.365xxjd.com
/
本文档为【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修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