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2017-11-15 13页 doc 30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电影悬念设置方面对世界影坛有着突出的贡献,作为悬念片的鼻祖,其得到了各国电影节的普遍认可,在世界影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观及悬念机制做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希望对以后关于学习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理论学科和学习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运用技巧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毕业生论文 前言 观众为什么如此喜爱希区柯克的电影,到底他以何取胜?其影片中的悬念又是如何产生的?有多少是我们还不知道,或者说是知之甚少的东西呢?通过...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电影悬念设置方面对世界影坛有着突出的贡献,作为悬念片的鼻祖,其得到了各国电影节的普遍认可,在世界影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观及悬念机制做较为全面的理论,希望对以后关于学习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理论学科和学习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运用技巧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毕业生 前言 观众为什么如此喜爱希区柯克的电影,到底他以何取胜?其影片中的悬念又是如何产生的?有多少是我们还不知道,或者说是知之甚少的东西呢?通过对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的分析,来最终揭示希区柯克电影的取胜之道。 一 希区柯克悬念观的形成 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能娴熟地驾驭和把握悬念这一构成情节的重要元素,而且运用得非常技巧,不落俗套。同时,他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悟出了一些有关运用悬念的规律和经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悬念观。 希区柯克的悬念观说来并不玄秘,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就是:“悬念在于给观众提供一些剧中人所不知道的信息。剧中人对许多事情不知道,观众却知 ?道,因此每当观众猜测结局如何时,戏剧效果的张力便产生了”。很多悬念片的导演热衷于给观众意想不到的结局,让观众产生“原来如此” 之感。但希区柯克却着力于把故事的线索提前告诉观众,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的心情甚至比当事人还要紧张和急躁不安。观众融入了情节并参与了剧情,这样的悬念效果带动了观众的激情,使观众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期待和紧张。希区柯克的这种悬念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着重探讨其中的三个因素:即希区柯克的童年经历、戏剧滋养和商业动机。 1(1悬念观的形成之童年经历 1 毕业生论文 注:?王心语:《希区柯克与悬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尼采曾经说过:“艺术家本来就已经是一种停滞的生灵,因为他停留在少 ?年及儿童时代的游戏之中”。“ 一方面,童年经验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成长都 ?是不可缺少的起点,艺术家终其一”生都会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葆有一颗童心,保持对社会人生的童真体验,乃是进入艺术创造的一个绝佳 ?的途径”。因而从某种意义而言,童年经验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家创作活力的一个不竭源泉。 有一次考试未能及格,他非常害怕爸爸打他。结果父希区柯克小的时候, 亲没有打他,只是写了张字条让他送给爷爷。这张字条搞得他一路上惴惴不安,心神不定,直到他把字条交给爷爷,才知道爸爸是叫爷爷打他。可能是这件事的悬念效应太强烈了,以至使他终生不忘,并启发他在影片中设置悬念时应如何运用这一机制。比如他在拍摄影片《迷魂记》时,希区柯克就做出了与原著不同的改变,当剧中与已经自杀的玛德琳很像的朱迪出现之后,他立即让观众知道,朱迪不只是一个很像玛德琳的女人,而正是玛德琳本人,只有剧中男主角斯科特还被蒙在鼓里,不得而知。希区柯克在影片中的这种改变,其产生的效应和原著相比是大不一样的。原著小说在最后才给读者和男主角一起知道事情的真相,带给读者的是惊奇,而影片给予观众的则是悬念。惊奇只能维持短暂的兴奋作用,使人感到震惊~“怎么朱迪和玛德琳竟会是一个人,”而悬念则能保持长时间的期待与担心。“为什么斯科特还不知道,他知道后会怎么办,”二者带给受众的心理影响区别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而其另一部影片《妙龄少女》,我们依旧可以看到 2 毕业生论文 注:?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255 页 ?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253页 ?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254 页 运用以上原理展开的悬念设置。在影片结尾处,女主角要在参加舞会的众多人群中找到一个患有眼病的真正凶手出来,这对于当事人和观众来说都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感觉。但导演希区柯克在此把摄影机移到了大厅的最高点,靠近天花板,放 在升降机上,摄影机摇过整个舞厅,从一对对跳舞的人中间穿过去,推至乐座,那上面有几名黑人乐师在演奏,然后镜头对准其中一名乐手,他站在打击乐器后面,镜头推至这名鼓手的特写,直至推到他两只眼睛占满整个画面为止,正在此刻,这两只眼睛的眼皮都抽动了一下:这是典型的眼神经抽搐症状。导演希区柯克用一个长镜头将上述一切一气呵成,借助一个全知的镜头,明确把凶手就在此处的信息传达给了观众,因而引发了观众的期待感,期望当事人能迅速发现和捉住凶手,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悬念效应。 1(2悬念观的形成之戏剧滋养 早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前,戏剧艺术就已经发展得几近完善,在吸引观众的悬念技巧方面更是高明。西方戏剧理论家一致认为;“悬念是戏剧中抓住观众 ?的最大的魔力”。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也明确指出:“对观众来说,一切应当明白。让他们作剧中人的心腹,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什么事情,在更多的时候,最好把将要发生的事情也向他们明白交代。希区”柯克正是这样做的,他本人也曾说过“悬念源于预告”,而这种方法恰恰正是希区柯克最为擅长并始终坚持的悬念观。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希氏电 3 毕业生论文 影”悬念观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戏剧悬念理论日积月累的研究和借鉴。 所以,我们说希区柯克在电影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戏剧对他的滋养。希 注:?《内蒙古艺术》,第65页,1998年第2期 ?《内蒙古艺术》,第65页,1998年第2期 区柯克是个地地道道的戏迷,他不仅对电影怀有浓厚的兴趣,对戏剧亦十分喜爱。在接受特吕弗访问时他曾说:“我对电影和戏剧怀有极大的兴趣。晚上我 ?一个人常常出去观看新片首映或新戏首演”。不可否认,希区柯克在戏剧方面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养分,成为其后来悬念创作道路上的奠基石。因为,他的悬念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戏剧改编而成,尤其是他早期的电影,可以明显地看出戏剧对他的深远影响,即在希区柯克做助理导演时的五部作品:《女人对女人》、《白色的影子》、《热情的冒险》、《恶棍》、《普鲁特的堕落》都是由戏剧改编而成的。而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希氏电影”——《房客》也仍然是根据戏剧《他是谁?》改编而成的,甚至该片男主角的扮演者艾弗诺?维洛也是当时英国戏剧坛上的名角,享有盛誉。而也正是由于这一部开创了惊险拍摄模式的影片——《房客》,让希区柯克引起了世界电影界的广泛关注。 1(3悬念观的形成之商业动机 福特曾经说过,“对导演来说,那些商业准则是必须遵守的。在我们这个行业中,一次艺术上的失败微不足道,而一次商业上的失败就是一个死刑判 ?决。诀窍在于制作既能取悦于大众,又能展现导演自身个性的电。影” 谈及希区柯克电影的商业动机,自然要提到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有着“梦工厂”之称的好莱坞,1939年,40岁的希区柯克在著名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的邀请下,举家迁往美国,开始了在好莱坞的电影生涯。众所周知,好莱 4 毕业生论文 坞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商业和票房为目的的大众文化产业,而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取悦观众。用希区柯克自己的话来说:“拍一部影 注:?【法】弗朗索瓦?特吕弗:《希区柯克论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世界电影》,第13页,2000年第3期 片不再是两者(导演+他的影片)玩的游戏,而是三者(导演+他的影片+观众)玩的游戏”?。希区柯克电影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重视观众,了解观众心理,能够有效地邀请观众参与到电影文本的再创作当中,并最终完成它。因此好莱坞时期的希区柯克自觉地坚持“悬念源于预告”的悬念观创作,这样的悬念效果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了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作用。突破了观众的思维定势,能够超越观众的想象力,令人拍案叫绝,让人耳目一新,带动了观众的激情,吸引了观众长时间的期待和关注,为希区柯克赢得了世界上众多观众的青睐:以他的影片为例,1944年拍摄的《爱德华大夫》成本为150万美元,竟赢得了7倍之多的利润;1945年拍摄的《美人计》,成本为200万美元,而净利润超过其8倍;1960年拍摄的《精神病患者》投资仅为80万美元,却净赚1300万美元,超过成本16倍之多。 希区柯克从来不讳言自己的真实意图,宣称:“他对悬念类型的开掘是商 赚钱绝对是其乐此不疲于悬念类型的原因之一。故而,不难业动机使然”?, 看出,商业动机是其长久坚持其悬念观的原因之一。 二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机制 悬念作为构成剧作的元素来说,是一个统一体,但其内部机制又是多样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擅长运用各种悬念机制让观众知道剧中主要角色不知 5 毕业生论文 道的事情,以及他将要遇到的麻烦和危险,从而产生悬念效应,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1跌宕起伏:悬念的情节设置 2 注:?《世界电影》,第8页,2000年第3期 ?《世界电影》,第8页,2000年第3期 以情节元素作为悬念机制在悬念类型的影片中运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且久用不衰,永不过时。只是希区柯克把它上升为一种艺术原理,归纳为一种规律,并形成了他的一种观念。希区柯克在运用此种悬念机制时,更加巧妙而富于变化,能够营造出非同寻常的更具其特性的复杂情境,所以悬念效应更为强烈。 例如希区柯克导演的《电话谋杀案》中,男主角汤姆萌生了杀妻谋财的念头。经过周密的策划,他雇用杀手执行他的杀妻,并将执行过程中的细节对杀手作了详细交代。这一切观众都一清二楚,而妻子却没有丝毫察觉,更无戒备。这时,观众必然要为妻子的安全担心,希望他能避开这场灾祸,能够摆脱死神的袭击。 阴谋按照事先的策划照常进行,已到了约定时间,但桌上的电话仍然不响,时间已过,杀手开始着急。杀手疑惑不解,观众却因杀手即将离去暂时松了口气。但当杀手刚刚走到门前握住把手正欲开门时,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镜头至此切断,杀手是否走掉,还是返身回来,则不得而知,这里有意叠加一个小悬念,令观众产生悬疑感。这时,妻子起身从里间走到外屋来接电话,像她平时接电话的习惯一样,背对窗户拿起话筒,此时杀手从窗帘后潜出,用 6 毕业生论文 丝巾勒住妻子的脖子,这一切都和事先设计的程序一样,毫无差错;气氛开始变得异常紧张,观众看到此处几乎透不过气来,眼看阴谋就要得逞之时,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妻子在垂死挣扎中,忽然从桌上摸到了一把剪刀,她使劲向凶手扎去,这是事先未曾预料到的,凶手猝不及防,反而送掉了性命。情势逆转,局面大变,杀人者反而被杀,被杀者变成了杀人者,不仅出乎观众的意料之外,同时也出乎阴谋策划者——丈夫的意料之外。 至此,悬念顿时消解,观众对妻子的担心尽释,同时转化为对丈夫的期待,看他如何应付突然事变,收拾残局。一个悬念刚被解除,又一个悬念立即产生,仿佛计算机的汇编程序出了问,导致后面接二连三地出现程序错乱。可以说悬念迭起,情节越来越吸引观众,导演把气氛收紧、放松、再收紧,使戏越来越精彩。当然这种以情节元素作为悬念机制的运用不仅仅只体现在《电话谋杀案》中,在希区柯克的许多影片中都有所表现,比如影片《爱德华大夫》中,观众已知派克饰演的爱德华患有精神病,在爱德华和彼得森在艾力克家的那个晚上,爱德华拿着剃须刀阴森森的一步步走下楼梯,恍惚中杀机暗藏,而此刻艾力克还毫无防范地递给爱德华一杯牛奶,透过牛奶爱德华看到混浊中艾力克的血,观众的心一定被提了起来:难道艾力克被爱德华杀掉了;接着就是第二天早上,彼得森发现爱德华不在床上,艾力克歪倒在沙发上,此时观众的心更是紧张到了极点,夜晚的恐惧在这时乍现:难道艾力克真的死了;不过还好,最后证明观众只是虚惊一场,那天夜晚的爱德华只是被梦魇所擒获而已,从紧张再到紧张,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这又是一种情节的跌宕。由此可以看出希区柯克运用这类悬念机制,以及把握悬念的火候和分寸,已经娴熟之至,挥洒自如。 7 毕业生论文 2(2压缩与延伸:悬念时间的设置 在惊险样式的悬念类型片中,常常会运用到时间元素作为悬念机制,因为悬念片必须以引起观众的悬疑、猜测、期待为起点,而以破解为终点。对于导演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缩短或拖延从悬疑到破解之间的时间。因为在此期间观众的期待心情最为紧张,他们急欲知道期待的结果,这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猜测和期望,所以压缩和延伸悬疑时间就成为悬念机制的有效手段,而希区柯克正是一位善于运用时间元素,并认识到时间对构建和展示悬念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导演。 又如,在他拍摄的《电话谋杀案》中,希区柯克在构置悬念时,也运用了拖延时间这一原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影片中丈夫安排谋杀妻子的计划,可以说设计得非常周密,几乎是天衣无缝。丈夫与杀手约定晚上11点往家里打电话,杀手即可趁此时机将妻子勒死。为了强调这一特定的约定时间,凶手曾经看过两次手表:一次是在他进入屋门前看过一次手表,时针指向10点53分,距约定时间尚有7分钟;第二次是在他潜入室内,躲到窗帘背后,又看了一次手表,时针指着10点58分,距约定时间越来越近,尚有2分钟。此时观众的情绪则随着时间的临近越来越紧张,对人物命运的担心与期待感也越来越强烈,心跳加快,兴奋点骤增。 然而,身在俱乐部正和朋友们聚会的丈夫,也看了两次表:一次手表上显示为10点40分,距约定时间尚有20分钟,故神情显得非常从容,和友人谈笑自若;当他第二次再看表时,表面指针仍然显示为10点40分,他立即感到表停了,时间出了差错。他必须赶紧往家里打电话。这时,他周密的谋杀计划出现了第一个误差。悬念的气氛开始紧张。而当他到达电话间前时,偏偏又遇到里 8 毕业生论文 面有人在打电话。时间在拖延,使他焦急万分,心急如火,动作受到阻碍,这时观众的心情也为之着急。这正是因为时间的延宕,加剧了悬念的效应。 再比如在影片《群鸟》中,以女主角米兰妮去学校把鸟袭击人的事告诉女老师这场戏为例,整个段落用了19个镜头,其中鸟的镜头共8个,而且是以鸟的数量递增出现的。由此表现了时间的延伸,使米兰妮的等待时间拖长了,又由于鸟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米兰妮的安全愈来愈构成威胁。起初米兰妮并不知道背后铁架上已落满了鸟群,而观众已经看到,所以观众对女主人公的安全受到威胁愈来愈担心,期待她尽快发现,离开危险境地。由此产生了悬念效应,而由于此处运用的拖延时间的手法,使得悬念效果更为紧张和强烈。 还有在影片《精神病患者》中的那个诺曼为了消赃灭尸的沉车段落,当汽车 这意外情况使诺曼和观众都惊沉到仅露出汽车顶盖时,突然停住不再下沉了, 呆了,紧张气氛立即提升。如果按照一般处理手法,在汽车下滑到河中,逐渐下沉时,即可将镜头在此处切断转场,然而希区柯克却利用汽车下沉的时间,插入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看上去仿佛有些意外,却又不失情理,最为重要的是导演利用这个停顿,拖延了时间,制造了悬念效应。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拖延时间,为人物的行为设置障碍,制造困难,打乱他的预谋计划,对于增大悬念的张力,强化气氛的紧张度,促进情况的尖锐性,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3不可或缺:悬念中的视觉语言 电影需要运用视觉语言,借助影像造型,以及声音效果,来构建和表现悬念。而在悬念片中,凶杀和作案场面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对这些场面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悬念构建的成败。希区柯克可谓是一位运用 9 毕业生论文 视觉语言悬念机制的天才,他既不模仿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把凶杀的暴力场面显示出的丑行,通过视觉语言转化为具有审美魅力的高超技艺。 我们可以通过希区柯克的影片《精神病患者》来了解他是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来表现凶杀场面的。在这场戏中,刀子实际上并没有接触到人体,但是经由各个角度拍摄后,通过蒙太奇剪接技巧的快速剪接,给人一种乱刀毙命的效果,营造出一种触目惊心的紧张气氛。然而,这场戏的意义还远不止是希区柯克对剪辑巧妙的把握。为了达到特定的艺术目的,导演特意强化了某些物象的含义,这些物象被置于一个统一的脉络之中,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力和影像的内在张力。比如,玛里恩的入浴,就被希区柯克以高调摄影赋予了涤罪的意义,淋浴暗示了重生;把玛里恩与外界隔开的浴帘,在这里带来的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刀子挥动的弧线,呼应了整部电影由高潮往下坠的剧情发展方向,还呼应着玛里恩身体的倒落等等„„而且,在这场淋浴戏中,女主角身上的禁区,观众一点也看不到,希区柯克作为一位严肃的艺术家,有意避开了利用色相刺激观众感官的做法。只是让观众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恐怖、可怕,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从而达到悬念片的审美效应。 剧中女主角玛里恩在浴室被杀的这场戏可谓是全片最摄人心魄的暴力场面,希区柯克为了拍摄这场戏,不同寻常的花了7天的时间,把摄影机的方位变换了60次,剪辑出了44个镜头,得到了45秒长的胶片。这场戏的时间之短、镜头之多、拍摄期之长、构思之精密、艺术感觉之准确,都是非同寻常的。而从镜头比例上来看,女主角玛里恩的镜头最多,从景别大小来看,完全由近景和特写组成。因此可以说镜头长度非常短,多数不超过1秒。所以速度快、节奏高、冲击力大,造成了凶杀场面的恐怖感和刺激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 10 毕业生论文 注意的是,这场戏里没有对话,只靠动作,运用电影语言在荧幕上表述出来。它所以令人惊骇、恐惧、刺激,完全是由画面形象的张力和信息传递给观众的。 在《狂凶记》,,,中也是一样,影片中的一次凶杀场面,从凶手解下领带勒在女人脖子上,直至女人被勒死,全长14分钟,希区柯克将凶杀过程以及罪犯的狰狞面目和残忍手段,透过视觉形象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在这场戏中,导演运用了一系列短镜头,以快节奏造成紧张恐怖的气氛和视觉冲击力。而当罪犯离开作案现场,女秘书从一侧走来,进入大门后,希区柯克却依旧将摄影机保持不动,等了一会,又从摄影机前过了两行人,我们才听到一声本该早就发出的女秘书的尖叫声。此处,我们明显感觉到希区柯克在有意诱导观众,看看观众能承受多大的耐心。这里的镜头固定不动,画面并无多大变化,也没有语 ,期待感也越来越强烈,仿佛言,依靠场面调度让观众的视觉感受越来越紧张 空气已经窒息和凝固那样让观众的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感到忐忑不安。而引起的这些观赏效果完全是通过视觉语言引发出来的。 三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的影响思考 希区柯克的悬念片曾对世界电影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在美国,他那些招牌式的悬念拍摄手法和令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被许多后辈导演争相模仿,一时间我们在无数电影当中都能发现他那熟悉的电影悬念元素;在欧洲,他的作品处于一种被研究的地位,因为其作品虽然是商业化的产物,却从来不失艺术上的价值,这与许多作者论电影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其在电影悬念技巧设置、电影悬念审美效应等方面都做出过很大程度的革新;在更多的国家,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则是引发了大批惊悚悬疑片的创作,并启迪了许多优秀的惊悚悬疑片的产生,比如著名波兰裔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九重门》和大卫?林 11 毕业生论文 奇的《蓝丝绒》等等。 而今天“希区柯克”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他已成为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已成为悬念惊悚的代名词。因为希区柯克创造出了他那个时代最具特色和最易识别的电影类型——悬念片。这位悬念大师,留给观众的是部部充满悬念的电影作品。这些影片不仅获得广大影迷的喜爱,而且受到电影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希区柯克电影的真正意义,在于它通过悬念设置表现影片中人物的犯罪心理、精神变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心灵深处最阴暗、最险恶的一面。观众们从精彩曲折的悬念设置中获得欣赏的愉悦,评论家们则从其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中获得启迪。因而,每当我们提起希区柯克,必然会想到他制作的影片中那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魅力无穷、让人惊叹不已的悬念设置;而每当我们研究和探讨电影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悬念设置时,也不能不想到希区柯克,想到他对悬念设置的巧妙构思和运用,想到他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贡献。 总而言之,希区柯克这位在国际影叱咤风云五十年的电影大师为世界电影史书写下了完美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斯拉沃热?齐泽克主编 穆青译,《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王心语主编,《希区柯克与悬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 3. 【法】弗朗索瓦?特吕弗主编 郑克鲁译,《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 毕业生论文 4.【英】J(E(斯隆主编 顾峨 戴莹莹译,《希区柯克研究导读》,世界电影,2000年 【英】约翰?泰勒主编,《希区柯克生平和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5. 6.【美】劳拉?穆尔维主编,《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7.王迪主编,《通向电影圣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8.赵卫东 张桂清主编,《世界电影精品鉴赏:希区柯克特辑》,南方出版社2004年, 9. 高大勇主编,《希区柯克悬念故事经典》,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10. 胡克 游飞主编,《美国电影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11.樊卫锋编,《为希区柯克尖叫》,作家出版社2002年 12.施旭升编,《艺术创造动力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13.《内蒙古艺术》,第65页,1998年第2期 14.《世界电影》,第13页,2000年第3期 15.《世界电影》,第8页,2000年第3期 13
/
本文档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