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庄屈为心儒貌道骨_李白儒道思想纵横谈

2012-12-01 2页 pdf 511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9072

暂无简介

举报
庄屈为心儒貌道骨_李白儒道思想纵横谈 107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杨朝红 艺文论坛 晚清诗人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 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 极为精警。但在李白的人格和思想中起主导 作用、占支配地位的是儒还是道?长期以来, 众说纷纭。研究李白, 就不能不从他的作品 中探讨他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本文 试图通过李白从政生涯和创作历程对其思 想状况作一考察, 探讨儒道对于李白的意 义。 一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在中国历朝历代思想界均占据主流地位,李 白也无例外地沾染儒风。在其著述中对儒家 以天下苍生为念的...
庄屈为心儒貌道骨_李白儒道思想纵横谈
107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杨朝红 艺文论坛 晚清诗人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 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 极为精警。但在李白的人格和思想中起主导 作用、占支配地位的是儒还是道?长期以来, 众说纷纭。研究李白, 就不能不从他的作品 中探讨他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本文 试图通过李白从政生涯和创作历程对其思 想状况作一考察, 探讨儒道对于李白的意 义。 一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在中国历朝历代思想界均占据主流地位,李 白也无例外地沾染儒风。在其著述中对儒家 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政治思想示了明确的 赞同,抱持积极的入世态度: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谢公不 徒然,起来为苍生”( 《赠韦秘子春》);“申管 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慧,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 移文书》)。 对孔夫子的敬仰之情亦表露无疑: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 小儒安足悲。”(《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余亦 不火食, 游梁同在陈”(《送侯十一》), “大雅 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 垂辉 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古风》 五十九首其一),“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 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终 歌》) 李白对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经邦济世治 国平天下的政治才干亦非常自负: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五月东 鲁行答汶上翁》)“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留别王司马嵩》)臣……怀经济之才, 抗巢 由之迹, 文可以变风俗, 学可以究天人, 一命 不沾, 四海称屈。”(《为宋中丞自荐表》);“但 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 巡歌十一首(其二)》)。 终李白一生,秉持儒家奋发有为的入世 态度,从未放弃干谒求仕,一直在努力寻求 由布衣而卿相、一飞冲天的入世之路。为此, 他不惜违背自己“不屈已,不干人”的处世准 则,赴东都洛阳向玄宗进献《明堂赋》,干谒 广汉太守、益州长史、荆州长史,干谒玉真公 主、秘书监贺知章等等,真可谓“遍干诸候”、 “历抵卿相”,为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 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但细细考察他的言行,我们却可以发 现, 李白从来不是个标准的儒家。 李白抱有入世济代、立不朽功业之心, 然终其一生,从未提出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 具体的政见、策论。探寻李白从政生涯,更没 有展现出儒家应有的政治情怀。 李白一生曾两度涉入政坛,即中年应诏 翰林和晚年入永王李璘幕府。 中年应诏翰林,是李白生平中最接近 权力中心的一次。天宝元年受玉真公主等的 推荐,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待遇极为优渥: “汉家天子驰驷马, 赤车蜀道迎相如。天门九 重谒圣人, 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 岁, 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 麟阁 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 著书独在金 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 象床绮席黄金盘。当 时笑我微贱者, 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 南平太守之遥》)“圣主还听《子虚赋》, 相如 却欲论文章。”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 郞赠辛判官》)。 从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在长安三年间, 李白游离于政治以外,不仅没有提出有价值 的时政方略或政治建议,而且与当时的各种 政治势力均若即若离,连当时权倾朝野的李 林甫,对李白本人、对李白的政治主张也从 无褒贬之词。有学者认为玄宗仅赏识李白的 文才, 以文学侍臣视之,“昔子之入秦也, 上 方览《子虚》之赋, 喜相如同时。”(独孤及《送 李白之曹南序》),使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但 从李白后来所作诗文来看,他极为留恋长安 时期的生活,没有表露对玄宗以文学侍臣待 [摘要] 李白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念受到儒和道的深刻影响, 但李白从来不是标准的儒家。李白思想中占支配地位的是道家。功成 身退理想是李白儒貌道骨的体现。 [关键词] 庄屈 李白 儒道 思想 之而有所不满,反而沉醉于个人功名恩遇之 中:“幸陪鸾辇出鸿都, 身骑飞龙天马驹, 王公 大人借颜色, 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 赠杨山人》)。 入永王幕府,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 治错误。同为诗人,当时高适远隔千里就看 到了李璘的发展及其必败的结局, 他对肃宗 “陈江东利害, 且言璘必败”(《旧唐书》卷111 《高适传》) , 而李白身处永王军中,近在咫 尺,却对永王政治野心浑然不觉, 其政治上 的幼稚显露无遗,这恐怕与其自称的“怀经 济之才, 抗巢由之迹, 文可以变风俗, 学可以 究天人”的儒者、政治家形象难以相符。 儒家主张三纲五常,强调君臣之间的从 属关系,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奉儒守官的 杜甫恪守儒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李白却主张 君臣之间是“主客关系”,渴盼平交诸侯,“戏 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 阴记》)。 李白赞同儒家的政治理想,但却以纵横 家的心态来实现这种理想。他不想做章句腐 儒,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求仕老 路,而是想象“八十西来钓渭滨”的姜太公, 因缘际会,由布衣而卿相,大鹏展翅,扶摇万 里,卓然立不世之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 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 溟水”(《上李邕》)。李白羡慕历史上出身寒微 却终能一飞冲天的市井浪子韩信(“淮阴市井 笑韩信”《行路难》)、贫贱者冯谖(“弹剑作歌 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奴隶者 伊挚(“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羡慕用屠沽兴贩者姜尚 (“君不见 朝歌屠臾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梁甫 吟》),他所崇敬的人格典范是纵横家鲁仲连。 但李白虽极力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政治、军事 才能,相信“为士者终有遇合之时”,却又缺 少纵横家所必需具备的实际的政治才能。 宋代的儒者对李白多所责难。王安石 编选李、杜、韩、欧《四家诗》,置李白于第四, “蔡天启尝问为何下太白,安石曰:‘才高而 识卑鄙,其中言酒色盖什八九。’”王安石的 评论作为有宋一代关于李白争论的发端,此 后对李白的批评贯穿宋代数百年始末。苏辙 则认为:“李白诗类其为人, 俊发豪放, 华而 不实, 好事喜名, 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 兵则先登陷阵, 不以为难; 语游侠则白昼杀 人, 不以为非, 此岂其诚能也?白始以诗酒奉 事明皇, 遇谗而去, 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据 江淮, 白起而从之不疑, 遂以放死。今观其诗 固然。”(《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宋儒从纯正 的儒家立场和价值观念出发,对李白剖析不 可谓不深刻。应该承认,一方面李白颇有儒 风,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 生”、“安黎元”,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对李白人 庄屈为心 儒貌道骨 ——李白儒道思想纵横谈 格的形成并没有起到支配的作用。事实上, 李白自幼深受道家思想薰陶,成年后又入道 教,做道教徒,贯穿李白一生,虽百折千回而 不改其志的是道家思想。 二 李白崇道首先是受时代潮流的驱使。唐 代崇道,盛唐尤甚。唐代统治者奉老子李耳 为祖先,道教被列为儒、道、佛三教之首。唐玄 宗竭力尊崇、扶持道教,下诏令长安、洛阳及 全国各州均置玄元皇帝庙;宠幸道教人士,赏 赐丰厚;玄宗对奉道之人亦青眼有加,贺知章 曾请度为道士,玄宗令百官饯行,又亲自 诗作贺,贺氏之荣,盛极一时。李白青少年时 期所在的四川地区,是当时道教中心之一。 这种浓厚的崇道氛围对李白世界观的形成 有深刻的影响。 李白的身世、性格特征与成长环境使其 与道家思想上产生强烈共鸣。李父从碎叶而 移居四川,又系经商为生,商人们“年年逐利 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张籍:《估客乐》), 奔波东西,见多识广,无拘无束,与道家云游 四海、追求自由的精神相合,李氏家族从未 强调以儒家学说教导子弟,故李白生长在比 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五岁诵六甲, 十 岁观百家, 轩辕以来, 颇得闻矣”;道家特别 是庄子追求自由、个性解放,不受礼教所束 缚,不为富贵所羁绊,追求自然、真率、崇高 的美,深得李白青睐,自内心深处高度共鸣。 《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李 白《 拟古其八》“: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拟古其三》云: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 我谁身?”思想上一脉相承;《 拟古其十》云“: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风月长相知,世人 何倏忽。”《感兴第五》云:“吹笙坐松风,泛瑟 窥海月。”《对酒》云:“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 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流鸾啼碧树,明 月窥金垒。”深得《庄子‧德充符》中的“与物 为”的精髓。《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 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 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与《庄子‧ 齐物论》中罔两和景相互问答的形式有异曲 同工之妙。 李白的一生,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少年时 代、养望待时的青壮年、进入仕途乃至仕途 受挫的中晚年时期,均热衷于游仙访道,与道 家结下不解之缘,结识了司马承祯、吴筠、元 丹邱、胡紫阳等当世名道,与他们谈玄论道, 酬唱往还,操术修身。他炼过大丹,受过符 箓,还曾送妻子许氏去学道。直至晚年流放 夜郎归来,仍念念不忘“弃剑学丹砂,临炉双 玉童。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流夜郎半 道承恩放还兼欣克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 甚至“倾家事金鼎”(《避地司空原言怀》)。他 醉心于道家所倡导的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遗世独立,隐逸求仙,追求自由的精神。他在 多首诗作中表现出轻王侯、重自由、蔑视权 贵的思想。“出则平交王侯,遁则俯视巢许”、 “手持一支菊,调笑两千石”、“戏万乘若僚 友”,使显宦脱靴贵妃捧砚,决不“摧眉折腰 事权贵”。 李白通过吟咏仙人的自由生活和情景, 表达自己想要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理想, 体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尊崇。现存李白千 余首诗作中,游仙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 人叹为观止。“十五游神仙, 仙游未曾歇”,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答 王十二》)“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清舟”(《宣州 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人间不可以托些, 吾将采药于蓬邱”(《悲清秋赋》),“客有鹤上 仙,飞飞凌太虚。扬言碧云里,自道灭期多” (《古风》其七) 。李白游仙,古人亦有评论:范 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公好神仙,非 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而求之,欲耗壮心遣 馀年也。”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亦云:“李 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身欲为神仙者殆 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 凌倒影,或欲留玉舄而上蓬山,或欲折若木而 游八极,或欲结交王子晋,或欲高揖卫叔卿, 或欲借白鹿于赤松,或欲餐金光于安期,岂非 因贺季真有谪仙之目,而因为是以信其说耶? 抑身不用,郁郁不得志而思高举远引耶?”“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 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家的哲学思想构架, 对李白之影响非同一般,可谓是道根深植, 道骨傲然。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虽然与佛徒也有 密切接触, 对名僧也有厚谊, 虽然也受到佛 家思想的薰染,但其终生相从, 至老初衷未 改的仍然是道家。李白少量释家题材作品的 确通于禅境,但多数佛教题材的诗歌把佛教 理论道家化。即用道家与道教的眼光来观照 审视佛教的诸种表现, 进而把它们彻底地仙 化。如“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目皓沙上 月,心清松下风。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秋夜宿龙门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 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览云测变化,弄 水穷清幽。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 云月,佳趣满吴洲。”(《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 天竺寺》)等,到佛教寺院里寻“佳趣”,明显 注入了强烈的道教仙境意识。在李诗《与元 丹丘方城寺谈玄作》中,更是把庄子的齐物 论与佛教的空无观、禅定说相混同,把佛家 理论道家化。 三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李白系统 地阐述了他所衷心向往的理想人生模式:功 成——名遂——身退”: “李公仰天长吁, 谓其友人曰: 吾未可 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一身, 安能餐君紫霞, 映君青松, 乘君鸾鹤, 驾君 虬龙, 一朝飞腾, 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 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 匣其瑶瑟, 申管晏之 谈, 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慧, 愿为辅弼, 使寰 区大定, 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义毕, 然后与陶朱、留侯, 浮五湖, 戏沧州, 不足为 难矣”。 这种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模式,正是李 白庄屈并心,儒貌道骨的真实写照。盛唐昂 扬奋发的时代精神,道家的清新、玄奥和追 求自然造化使李白的自我主体意识得到极 度的张扬,他高度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 的宏伟志愿就是“奋其智慧, 愿为辅弼, 使寰 区大定, 海县清一”,这是儒家“达则兼济天 下”政治理想的具体体现,但李白的出发点 从来不是儒家的,李白并未认真研读儒家的 政治思想,虽然搬来儒家的政治鸿图,实现 这个理想的途径却被李白设定为近似于纵 横家的“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更无法按 照儒家的政治主张拿出具体的施政方略。无 论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人格上李白从未遵照 儒家的标准自己的行为,所以与其说提 出这个人生理想是接受儒家政治理念的结 果,倒不如说实现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了能 更好地“浮五湖,戏沧州”。万变不离其宗,李 白终生追寻的人生的归宿、最高的理想境界 始终是神仙世界,道教乐土。 儒貌道骨——这是李白最真实的写照。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文艺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79. [2]老子 《道德经》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鲁迅 《鲁迅作品选集》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0. [4 ]李泽厚《华夏美学》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8. [5]张岱年 《中国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1985. 作者简介 杨朝红,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 事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研究。 108
/
本文档为【庄屈为心儒貌道骨_李白儒道思想纵横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