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数值分析Ch9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2012-11-15 45页 pdf 1M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9442

暂无简介

举报
数值分析Ch9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一、国共合作的酝酿1、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过程①一大:不与其它党派合作②二大:坚持党外合作A列宁的影响B马林方式:个人加入C达林方式:整个组织加入③西湖会议:党内合作④三大:正始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2、孙中山致力改组国民党①国民党的成立②苏俄的帮助A为什么愿意帮助?B孙为什么接受帮助?③的发表(1923.1)④的发表(1923.11)马林(1883-),荷兰人荷京大学毕业,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1916年成功地促成印尼共产党与伊斯教联盟结成统一战线1920年8月列宁任命他...
数值分析Ch9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一、国共合作的酝酿1、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过程①一大:不与其它党派合作②二大:坚持党外合作A列宁的影响B马林方式:个人加入C达林方式:整个组织加入③西湖会议:党内合作④三大:正始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2、孙中山致力改组国民党①国民党的成立②苏俄的帮助A为什么愿意帮助?B孙为什么接受帮助?③<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1923.1)④<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发表(1923.11)马林(1883-),荷兰人荷京大学毕业,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1916年成功地促成印尼共产党与伊斯教联盟结成统一战线1920年8月列宁任命他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形成1、时间、地点、代表人数(1924.1)2、大会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②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的各项具体办法③选举产生了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3、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P82)4、五权宪法与建国三时期①五权宪法立法权:国家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立法院)行政权:治理整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权力(行政院)。司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和行使审判的权力(监察院)考试权:通过考试来挑选国家管理人才监察权:“裁判官吏”的权力②“权能分立”A:人民权就是“政权”,是一种管理政府的权力。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B:政府权就是“治权”,替人民做工的权力。包括五权人民和政府的关系:车主与车夫,师与机器的关系③建国三时期:军政、训政、宪政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概况①西方2本著作:诺恩、尤丁:《罗易赴华使命——1927年的国共分裂》波多野善大:《国共合作》②苏联:基本上持肯定态度③中共:持肯定的态度。④台湾:否认国共合作四、黄埔军校的创办(1924.5-1927.8)A: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宗旨: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门联:升官发财,请往别处(上)贪生畏死,勿入斯门(下)革命者来(横)校训:“亲爱精诚”(孙)第一首校歌(1924年制定)的歌词是: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第二首校歌(1926年制定)的歌词是: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毕业五期学生,共7399人共产党: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张国焘、林彪、徐向前、陈毅、陈庚、罗瑞卿、许光达牺牲的:黄公略、王尔琢、周逸群、段德昌、吴光浩、周保中、许继慎、卢德民(秋收起义总指挥)、袁国平、冯达飞(红八军代理军长)、彭干臣、左权、刘志丹、赵尚志、赵一曼等等国民党政府中: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汪精卫、何应钦、陈诚、顾祝同、白崇禧、陈果夫、李济深、邵力子等等均与黄埔军校有关。在国民党军队内,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黄埔学员达40多人。如名将黄维、宋希濂、候镜如、胡宗南、杜聿明、李延年、范汉杰、李默庵等等黄埔军校校门黄埔军校的校园黄埔军校学生周恩来在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学生宿舍黄埔军校教室一角黄埔军校学生训练课黄埔军校学员训词黄埔军校学生毕业证书黄埔军校21期学员朱炎初晚年生活蒋介石为什么能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A与陈其美的关系B永丰舰救孙C军事才能我党中知军事而肝胆照人者,今日不可多得,唯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尤过之.保定军校1912.10-1923.8.共办9期,毕业生6500余人名人:吴佩孚、齐燮元、孙岳、李景林、孙传芳、于承斌、蒋介石、张群、杨杰、陈调元、李济深、商震、季方、叶挺、赵博生、董振堂、边章五、季振同、张克侠、邓演达、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黄绍?、黄琪翔、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沣、 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郝梦龄、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薛岳、陶钧、胡宗锋等等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74年建立1900-1931招收过中国学生。如蒋介石、蒋百里、蔡锷、张绍曾、吴禄贞、蓝天蔚、李烈钧、唐继尧、阎锡山、何应钦、孙传芳、刘存厚等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门西点军校1802.7.4.美国军事学院。位于纽约北部80公里的西点镇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学员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入学条件:年龄17-22岁、身高1.68~1.98米1889年招收外国学员;1976年招收女生占地:1800英亩——16000英亩3700多人成为将军,2人成为美国总统美丽的西点军校西点军校的校园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741.4.位于伦敦,占地875英亩1947年改称现名名人:丘吉尔、蒙哥马利、亚历山大等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校门女王视察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1918。1925.11改为现名,位于莫斯科名人:崔可夫、格列奇科、朱可夫、马利诺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沃罗诺夫、比留佐夫等刘伯承、左权、刘亚楼、杨至诚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课堂圣西尔军校1803年由拿破仑始创位于巴黎郊外的圣西尔而得名科埃基当:占地达500公顷训词:“为打胜仗而受训”每年录取新生160-170名为法国陆军培养了近6万名优秀的军官圣西尔军校夜景圣西尔军校为学员举行葬礼三、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一)工人运动。表现为:1、安源工人运动继续发展(1922-1930)2、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1924/7)马兰(法)——范鸿泰(越南)——“新警律”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现场广州工人工会组织队伍问慰纱面租界罢工工人3、五卅运动(1925/5-9):①导火线:顾正红案②经过③意义(P92)顾正红(1905-1925)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人1925年2月入党。刘军、马如飞:《顾正红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顾正红追悼会(左)及故居(右)五卅惨案发生前聚集在南京路上的民众五卅惨案时的上海租界巡捕房的英国巡警五卅惨案中武装镇压示威者的英国巡捕五卅惨案南京路上被枪杀的群众五卅惨案后游行的上海市民五卅运动时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李立三在群众大会上演讲五卅惨案后太原群众声援上海工人大罢工五卅惨案后北京群众示威声援上海工人20多万人在广州东校场集会声援上海工人罢工苏联工人举着“不许干涉中国”的横幅隆重集会4、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26年10月苏兆征、邓仲夏影响最深、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蔡洛、卢权:《省港大罢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苏兆征(1885-1929),珠海市人工运领袖。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五大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上,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9年2月25日病逝遗言: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要革命,等待我们去组织起来。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县人工人运动领袖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八七会议后,任中共江苏、广东省委书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就义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吗?”邓回答: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兵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著有《中国职工运动史》、罢工的香港、广州工人和各界群众10万多人举行游行省港罢工工人示威游行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5、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①起因:为配合北伐战争②时间:1926.10.231927.2.221927.3.21,③结果:第三次成功,成立了临时上海市政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6、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1925年5月1日在广州成立1925年5月会员54万1926年7月会员120万1927年春发展到200万1927年6月发展到290万人(二)农民运动1、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①广州农运讲习所1924年6月-1926年9月,共六届,招收学员940人,毕业797人②中央农民运动所1927年3-7月,毛泽东——武昌,共培养800多人大门:天下为公(横)打倒土豪劣绅(上)实行农村革命(下)2、毛泽东的两篇文章:①《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发)农民问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发)瞿秋白: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布哈林:文字精练,耐人寻味3、农民运动继续发展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17省200多个县,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1927年6月增加到915万谭克纯:《大革命时期湖南、湖北两省农民运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5。梁尚贤:《湖南农民运动中“左”的错误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06/4(三)废除不平等条约与国民会议运动1、废除不平等条约(P87)①时间:1924年7月—11月。②性质:群众性的反帝运动2、国民会议运动(1923.7-1925.3)性质:反军阀争民主运动。3、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927年1-2月)武汉革命军接管英租界(四)孙中山逝世孙中山12月31日的讲话稿文此次来京,曾有宣言,非争地位权利乃为救国。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州政府,使国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责任,惟满清虽倒,而自由平等早已被其售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民地之地位。因而吾人救国之责,尤不容缓。至于救国之道多端,当向诸君缕述。惟今以抱恙,不得不稍俟异日。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孙文孙中山的国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的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对苏联政府的遗嘱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中山)人1940年国民政府评价: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中华民国国父,永远的总理中共:革命先行者毛: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统一1、平定广州商团叛乱:1924.10.10-15。2、第一次东征:1925年2-3月3、平定刘杨叛乱:1925.64、第二次东征:1925.10-115、南征邓本殷。1925.10-1926.26、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成立。1925年7月1日成立国民政府。7月6日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26日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第2军—谭延闿;第3军—朱培德;第4军—李济深;第5军—李福林;第6军——程潜;第7军—李宗仁;第8军—唐生智。四、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五、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和中国政局1、江浙战争(1924年9月)2、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府(1924.10)3、孙奉战争(1925.10)4、郭松龄反奉倒戈事件(1925.11)5、吴张联合反冯(1925.12-1926.8)6、反奉倒段运动:7、西南军阀的混战第二节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北伐战争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①北伐是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换言之,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②北伐是为了打破北洋军阀联合围攻的“中国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为巩固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台上左一为蒋介石)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缴获敌人的武器③进行北伐是国民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的需要,是人心所向。“此时吾党海内外同志迅速出师北伐之请愿、函电盈尺,而全国人民吁恳早日北伐之代表纷至沓来,兼之吾革命政府一年来努力之经过,尤足使军阀寒心……本党因知军阀之兵数财力十倍于我,然鉴于党内外人心之趋向,革命精神之须一往之前,因于6月5日召集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一致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于是总理毕生未竟之志: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之工作,遂开始矣。”④为进行北伐,国共两党都积极进行准备“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2、北伐战争的经过3、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是北伐取胜的最根本保证②广大官兵奋勇杀敌③苏联的大力援助④北洋军阀内部的腐朽没落4、关于北伐战争领导权的问题。①由国民党领导的②由中共领导的③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二、关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1、陈独秀右倾错误的理论基础(二次革命论)①否论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领导力量②否认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③夸大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④革命的前途只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2、陈独秀右倾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A:三次大让步:国民党二大(政治上)、中山舰事件(军事上)、整理党务案(组织上)B:1926年12月的汉口特别会议C:1927年4月5日《汪陈联合宣言》2、陈独秀右倾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A:三次大让步:国民党二大(政治上)、中山舰事件(军事上)、整理党务案(组织上)B:汉口特别会议(1926.12)C:《汪陈联合宣言》(1927.4.5)D:四一二政变的专心扶汪E:五大后的继续让步解决工人纠察队对马日事变的态度扣压”五月指示”十一条决议总结: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表现①放弃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只讲联合不讲斗争②反对在民主革命阶段夺取和掌握政权,反对共产党参加政府工作③放弃对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④忽视农民的伟大作用,对农民运动的阻止和压制三、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历史经验和教训(一)关于失败原因1、党内右倾错误说2、党内“左”倾错误说3、共产国际右倾错误说4、共产国际“左”倾错误说5、党内合作形式说6、三大政策局限说7、两种革命运动说学界主流看法: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同盟叛变主观上:陈的右倾错误;党处于幼年时期;共产国际指导错误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始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一、内政方面(一)厉行清党,镇压革命A成立清党委员会(1927.4)B颁布《制止共产党阴谋》《中华民国刑法》(1928)C颁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1931)(二)确立“训政”体制,实行“以党治国”1、1927年6月的《训政纲领》(政权与治权集中)2、1928年10月的《国民政府组织法》(五权集中)(三)财政经济政策1、整顿金融,建立国家金融体系①控制银行(四行两局、小四行、北四行、南三行)②改革币制A:废两改元(1933)B:法币政策(1935。内容四点。评价)2、整理财政,健全财政机构①整顿税收:关税自主;整顿盐税;实行统税②建立财政行政机构3、划分国家与地方财政收支界线4、整理旧债,举借新债,发行公债5、扩大经济统制政策1933年的《实业四年计划》1935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其它如:整顿交通、保护商人财产、调解劳资纠纷、保护和提倡国货。评价:解决财政困难、保护民族工商业、为抗战奠定基础等(四)农业政策1、成立主管理农业的机构2、颁布《佃农保护法》(1927)、《土地法》(1930)3、废除田赋附加和预征4、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改良农业生产技术5、提供农村信贷,组织农村信用合社会6、兴修水利对农业政策的评价(五)编遣军队,缩减军费开支1、全国编遣会议2、军费的缩减(六)思想文化道德宣传1新生活运动2”新文化”建设3对革命文化的围剿A剥夺出版自由B查禁进步书刊C使用恐怖手段二、外交方面(一)列强对华政策与南京政府的建立武力恫吓与分化利诱张伯伦:英不准被挤出中国马慕瑞:不能使中国成为苏俄的代理人,否则将意味着西方在远东势力和利益的垮台(二)外交方针①不采取暴力手段②废除不平等条约③打倒帝国主义,但并非排外性质(三)以夷制夷的策略1、联日制苏的失败田中义一:阁下何不以南京为目标,统一长江为宗旨,何以急急北伐为?2、联英美制日的失败3、改订新约运动蒋介石:以和平方法与不妥协之精神与缔约各国分别缔结新约,并立即开展谈判,如缔约各国拒绝谈判,或谈判无结果,中国则根据国际公约,废除旧约。改订新约三原则:A:条约已届期满者,废除旧约,另订新约B:尚未期满者,以正当之手续解除另订C:旧约已期满新约未订者,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五)对俄绝交和中东路事件第二节苏维埃革命的开展一、南昌起义(一)南昌起义的酝酿(由来)1、明确爆动的思想(7.12-13)2、确定暴动的方向和力量三种方向可选(黄慕颜)是使用农民还是军队的力量3、确定地点(7.18)贺昌、颜昌颐4、确定时间(三次九江会议及南昌会议)(二)南昌起义的经过及意义(P148-149)(三)起义军南下与失败1、南下经过南昌——进贤(蔡廷锴)——临川——宜黄——广昌——任田(钱大钧)——瑞金——会昌——瑞金——(福建)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大埔、三河坝(分兵)——潮汕地区——揭阳——汤坑、山湖(陈济棠、薛岳、王俊)——揭阳(古大存)——海陆丰地区——流沙附的乌石2、为什么要南下?其一,从敌人的分布态势看其二,从湘鄂赣粤的农运形势看其三,从党中央的态度看其四,想得到苏联的援助叶挺:欲维持我们的生存以为革命奋斗,也必须找一个内不受军阀的包围,外不受帝国主义所封锁的地方,全国十八省唯有广东才适合这个条件,它的地理及社会结构适合于革命的生存。(四)起义军余部及部分领导人的去向(四)起义军余部及部分领导人的去向1、余部的去向起义军的编制:第11军(叶挺)下辖第10师(蔡廷锴)、第24师(叶挺)、第25师(周士第、李硕勋)第20军(贺龙)下辖第1师(贺锦斋)、第2师(秦光远)、第3师(周逸群)第9军(朱德,实际只有1个营的兵力)A:第24师:一部分由董朗带领与叶镛、徐向前汇合在海陆丰支持斗争;一部由徐成章带领到海南岛。B:第25师、第3师与第9军到达湘南C:第1、2师在海陆丰后投降了。2、起义军部分领导人的去向A:汕头会议与流沙会议B: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的去向C:贺龙、谭平山的去向D:郭沫若的去向(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E:朱德、周士第、陈毅的去向F:周逸群、陈赓的去向G:刘伯承、恽代英的去向H:李立三、张国焘、林伯渠、贺昌、秦光远、郭亮、彭拜、李硕勋的去向加相关内容,下次讲课时最好加上人名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一)中国革命道路的表述A红色政权的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共同认识和行动——到农村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1、南昌起义——需要有一个“站脚的地方”2、秋收起义——到农村(最初目标:取浏阳直攻长沙)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9.19浏阳文家市会议——余洒度9.29永新县三湾改编10.3宁冈县古城会议——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10月改造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1928年4月底井冈山会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井冈山根据地的范围: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以及吉安、安福、遂川、酃县各一部分。5个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罗荣桓3个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14个上将:邓华、朱良才、陈伯钧、陈士榘、李聚奎、宋任穷、肖克、杨德志、杨至诚、张宗逊、赵尔陆、彭绍辉、贺炳炎、黄永胜18个中将:王紫峰、王辉球、李寿轩、毕占云、肖新槐、杨梅生、张令彬、赵熔、欧阳毅、姚吉、唐天际、曹里怀、赖毅、谭冠三、谭家述、谭希林、谭甫仁、韩伟1928年1月24日,毛泽东在遂川县写的对联: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看今朝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经过1、袁王简介袁文才(1898-1930),江西宁冈人,早年参加周亚春的绿林马刀队。1926年11月入党,曾红四军第11师32团团长,红四军参谋长。王佐(1898-1930)井冈人,早年参加朱聋子的绿林队,曾任红四军32团副团长,红军纵司令员。匡胜、刘晓农:《井冈双雄:袁文才、王佐传》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王佐袁文才袁文才旧居王佐旧居2、土客籍矛盾(袁文才与龙超清)A:对打土豪的看法B:焚烧新城巽峰书院的矛盾(谢述庭、唐品轩)C:在人事权力上的矛盾(文根宗——甘金皇)D:袁王个冲突3、袁王被错杀A:袁从东固逃回宁冈(刘辉霄、谢桂标、刘天林)B:宛希先之死(龙庆楼、刘真、王怀、朱昌楷、彭清泉)C:罗克绍事件(谢希安)D:袁王在永新被杀(1930.2.24)(朱昌楷、彭文祥;谢角铭、王云南)3、方志敏领导的弋横农民起义4、黄麻起义——巴掌打跳蚤,容易落空5、其它起义,如渭华起义、川东起义等评析:南昌起义还未看重农村。八七会议把农村作为次要地位。向井冈山进军表明看重了农村的地位。(三)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过程第一阶段,井冈山时期(1927.10-1928)是理论形成的萌芽阶段。形成了红色政权的理论,初显“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两篇文章:《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和《井冈山的斗争》(1928.11)第二阶段,赣南闽西时期(1929-1930)是理论形成的基本阶段。形成以农村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显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两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初)和《反对本本主义》(1930.5)第三阶段,从1936-1939,是理论达到成熟和发展的阶段。较完整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几篇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12)、《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1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等(四)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一,五个原因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社会基础)。②第一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存在。③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④相当力量的正规红军的存在。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第二,五个条件①有很好的群众;②有很好的党;③有相当力量的红军;④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⑤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总体思想:依靠群众,取得阵地,利用矛盾,发展力量。2、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①内没有民主,外没有民族独立。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②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伟大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有优势,在农村比较薄弱。3、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方式或途径①必须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三者的关系:根据地是基础,土地革命是内容,武装斗争是支柱,②必须反对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③必须是先占乡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④必须以乡村工作为主,城市工作为辅,城市配合乡村。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是对前者的发展。3、核心和着眼点不同(五)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意义“红军”名称的由来南昌起义——打着国民党的旗号,称“国民革命军”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黄麻起义——“农民自卫军”。11月14日吴兰的对联: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广州起义——“工农红军”1928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正式把各根据地的武装定名为“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三、中共党内连续出现三“左”倾错误的原因(1927.11-1935.1)(一)关于左派与右派、”左”倾与右倾的来历1、在东西方社会生活中,左右表示一种礼仪。在中国有两种情况"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在欧美以右贵left的古意是“弱的,无用的”。right的古意是“正直的,公正的”2、在18世纪末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左右被赋予政治性含义。它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左右就成为区分人们立场、观点、态度的政治概念。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称为“右派”或“右翼”动摇于“左派”与“右派”之间的派别称之为中间派3、现代西方政治学中的左派(激进)与右派(保守)区别政治上:左派:主张平等高于自由;关心社会公正。右派:主张自由高于平等;关心个人权利。经济上:左派:主张国家控制;高税收高福利。右派:主张自由竞争;低税收低福利。文化上:左派:强调世界性;关心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右派:强调民族性;关心主体民族和社会精英。教育上:左派:主张国家办学;强调人人获得教育的平等机会。右派:主张私人办学;主张通过竞争来分配教育资源。国防上:左派:强调协商,主张绥靖政策;鸽派。右派:加强军备,喜欢武力威胁;鹰派。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左派右派含义的引伸A:马克思、思格斯:左派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右派是代表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左派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右派是资产阶级反动派。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为左倾;思想保守、向反动势力妥协或投降的为右倾。B:列宁和斯大林: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为“左”倾,保守派为右倾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政党内的政治路线错误。C:毛泽东:“左”倾表现为认识超越于时代和当前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右倾表现为认识落后于时代和当前的客观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5、“左”倾的左字为何加引号表示贬义或否定之意6、左派、右派,”左”倾、右倾,左翼、右翼的区分与联系A:左派中”左”倾与右倾B:右派中的左翼与右翼C:左、中、右的关联左派中保守做法称为右倾,激进的做法称为”左”倾。右派中保守做法称为右翼(保守派),激进的做法称为左翼(自由派)。其中稳健的做法通常被称为中间派。(二)三次“左”倾错误出现时间及特点1、第一次:时间:1927.11-1928.4代表人物:瞿秋白、罗米那兹特征:“左”倾盲动主义——带有浓厚拼命色彩的盲目蛮干。标志:《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1927.11)。危害:革命力量继续受损2、第二次:时间:1930.6-9代表人物:李立三特征:“左”倾冒险主义——迫不及待形成标志:《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6)危害:红军减员,部分根据地丧失3、第三次:时间:1931.1-1935.1代表人物:王明、博古、米夫、李德特征:为“左”倾教条主义标志:《两条路线底斗争》和六届四全会的召开。危害:白区力量损失100%,红军被迫长征4、三次“左”倾错误的共同特征①在思想上,脱离客观实际②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③在革命形势和任务问题上:“不断高涨”论和“进攻路线”④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搞“城市中心论”⑤在经济上,忽视中间阶层的利益⑥在军事上,单纯的军事观点和冒险的“进攻路线”⑦在组织上,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三)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成熟。A:思想上不成熟。一是错误估计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二是只追究个人责任,未从思想上进行根除三是不能辨别中间阶级。原因:党年幼,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B:组织上不成熟。一是领导集体不成熟二是宗派主义、惩办主义和命令主义横行原因:传统文化中的皇权至上体制是其重要根源。2、中国社会的性质、经济结构及阶级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中共的影响3、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其根源在于共产国际集权主义的领导方式。A在革命的道路问题上,搞中心城市武装起义B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界线。C在斗争策略上的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4、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左倾错误领导人的品行、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另:党的活动经费的来源瞿秋白(1889-1935)江苏常州人李立三(1889-1967)湖南醴陵人王明(1904-1974)安徽金寨人向忠发(1880-1931)汉川人顾顺章(1904-1935)上海人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一、九一八事变(一)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1、1927年金融危机和东方会议是侵华的前奏关东大地震——田中内阁上台后——东方会议——《田中奏折》2、1929年经济危机是直接起因(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4月的“万宝山事件”;6月的“中村事件”(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走上侵略战争道路,从此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在远东的策源地。3、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军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4、带来国共在政策方面的某些变化。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长征”一词的来历最初:战略转移、西征、远征王明最早使用“长征”一词(1934.11)红军内部最早使用:“长征到川贵边地域”1935.2.23徐向前:“万里长征”(1935.6.12)毛泽东:“二万五千里”(1935.11.5)(二)四路大军长征1、中央红军:江西瑞金等地—12个月—11省—2万5千里2、红25军:河南罗山何家冲—10个月—4省—约1万里3、红二、六军团:湖南桑植—11个月—8省—2万余里4、红四方面军:彰明、青川、平武等地—19个月—6省—1万多里。四支长征部队总行程6.5万多里,黎平会议旧址一、四方面军会师于懋功(三)长征落脚点的演变1、出发时,计划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2、黎平会议: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1934.12)。3、遵义会议:在成都的西北或西南地区建立根据(1935.1)。4、扎西会议:在川滇黔边落脚(1935,2)5、会理会议: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1935.5)6、两河口会:在川陕甘落脚(1935.6)7、俄界会议: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落脚(1935.9)8、榜罗镇会:在陕北落脚(1935.9)(四)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A:长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①顺乎当时国内变化了的形势②蒋介石集团决心剿灭红军③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斗争的需要④在军事上、政治上变被动为主动⑤一、四方面军的历史比较B:应着重从物质条件方面去进行探讨。①苏区地盘缩小,没有回旋的余地②根据地经济窘困,缺乏坚持斗争的物质条件③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兵员得不到补充C:有主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①客观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北。②由南方向北方转移不是革命的“发展规律”。③“左”倾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主要原因另:单人麟:红军长征的主因是经济问题马佩英: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五)关于红军长征的准备问题A:有淮备,并非“仓促行动”①扩大了红军队伍②粮食、武器弹药得到补充③派出了先遣队④成立了留守机构⑤与南线的广东军阀陈济棠谈判B:无准备,是“仓促转移”①没有作战略转移的思想准备②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③没有作长期战略转移的准备④物资准备也不充分C:有一定的准备,但不能估计过高。①思想准备主要限于上层核心领导,对是留是走犹疑不决②没有远离苏区举行长征的准备③物资上有些准备(六)红军长征的精神①坚定的必胜精神。②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依靠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三、1931-1937年中日关系的演变1、1931年以九一八事变为中心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九一八事变—伪满州国蒋的方针:“力避冲突”,依靠国联压迫日本撤军2、1932年以一二八事变为中心和尚事件—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蒋的“四不”方针:不绝交、不宣战、不订割地之约、不签丧权之字。5.5:《淞沪停战协定》“攘外必先安内”成为处理外内关系的基本准则。3、1933年以长城抗战为中心东北军何柱国—长城抗战—日占热河和冀东蒋仍采取“四不”方针——《塘沽协定》4、1934年以天羽声明为中心天羽声明的三点内容——蒋《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1934.12)—冈田内阁新政策5、1935年以华北事变为中心。6、1936年以广田三原则为中心最后关头论:五全大会、五届二中全、五届三全会7、1937年以七七事变为中心评析:日本的侵略是一步一步地扩大国民政府:妥协不抵抗——渐趋强硬——应战四、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一)华北事变的含义:华北: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山东五省包括:河北事件与《何梅协定》、张北事件与《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大致经过1933.5《塘沽协定》:划冀东22县为非武装区1935.7《塘沽协定》:国民党党政军退出河北1935.6《秦土协定》:国民党党政军退出察省1935.11宋哲元与华北五省自治政府1935.11汉奸殷汝耕与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5.11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军将领合影(二)华北事变的影响1、对共产党的影响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B:“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代替“苏维埃工农共和国”C:对富农政策的变化2、对国民党的影响内部急剧分化,对日政策发生若干变化3、对美英与日本关系的影响从勾结转到争夺。4、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为两党改善关系提供了契机。5、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国内的阶级关系改变——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潮涨(三)一二九运动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燕京大学学生陈絮提出的)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当天12月9日,清华大学女生陆瑾向被阻于西直门外的燕京、清华等校学生讲话上海学生在市政府门前示威武昌学生游行队伍奔向省政府12月16日,西安学生数千人奔赴陕西省政府请愿1936年初,广西学生救国联合会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杭州学生游行示威1、关于一二九运动的时限①1935.12.9-1936.3.31北平学为郭清事件,抬棺游行,遭军警残酷镇压②1935.12.9-1937.7.7③1935.12.9-1938.11(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解散)2、对一二九运动价值与意义的解读(1)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来。A、各地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敌人侵占东北之后,而热河,而察哈尔,而平津,而整个华北,谁能担保不再而武汉……而全中国?这是最惨痛的凌迟!(李锐)1936.5.31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B、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国民政府向抗日方面的转移。C:事后人们的评说毛泽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战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在事实上宣告成立。对于这些,一二九运动的功劳都是很伟大的。台湾学者:这次爱国救亡之行动,直接打击了日本人及汉奸集团欲分离华北五省的阴谋和企图;也落实了全国上下向来提倡的民族精神教育。后来对日抗战得以进行,不可不谓是此种民族精神发扬成功之结果。这是自九一八国难以来,青年运动最有意义的影响。毛泽东:一二九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运动,一二九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准备,这象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运动准备了七七抗战,推动了七七抗战。(2)极大地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地位。A、于光远: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和一二·九运动之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日益扩大,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地方。B、斯诺与《西行漫记》C、红军东征从军事上配合与支援学生运动D、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一二九运动。①学生自发的爱国运动②是斯诺领导的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36年11月成立北平临时市委,由谷景生任书记,彭涛任组织部长,周小舟任宣传部长11月18日成立了“北平市大中学生联合会”(简称北平学联),由郭明秋为学联主席,姚依林(为秘书长,孙敬文任总交通,邹鲁风任总纠察,黄华任总交际。黄敬、董毓华等。毛泽东: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3)开辟了一条知识分子成长的道路——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刘少奇:到乡村去,到革命的武装部队中去,和人民特别是和农民结合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革命根据地和进行抗日战争。这是一切革命青年学生在民族危机中争取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何家栋《我们来自何处,又去往哪里》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殷海光延安知识分子群——胡乔木一二九知识分子群——韦君宜韦君宜(1907-2002)湖北建始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黃冈人逻辑学家、哲学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的主笔国立台湾大学教授是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大师4、关于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当时最流行的救亡歌曲《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磋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A、一二九运动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B、今天我们为什么仍然要提倡爱国主义?其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二,目前在国际政治领域依然存在着强权政治。其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历史条件不同,其内容也不同。五、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一)统一国内政治势力,为抗日作政治上的准备1、实现国民党内部的统一(闽粤桂川滇黔晋)2、通过多种渠道与中共沟通,寻求“政治手段”解决。(1)通过地下党组织与中共接触①1935.11——陈立夫、曾养甫、谌小岑——翦伯赞、吕振羽——中共北平地下党②1935.11——谌小岑——左恭——(上海)张子华国共秘谈:1936年1月,周小舟——曾养甫(南京)吕振羽提两项条件(共):A: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停止进攻苏区,承认苏区的合法地位。曾养甫提出四点(国):A:停止土地革命;B:停止阶级斗争;C:停止苏维埃运动;D:放弃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等活动。1936年3月周小舟提出六条:开放群众抗日运动;释放政治犯;改善工农生活;划定区域给南方红军游击队集训。5月初,陈立夫四点:中共改编;中共代表参加民意机关;承认边区政府的合法地位等(2)通过民主人士与陕北沟通。1935年底——宋子文、宋庆龄——董健吾毛泽东五点谈判原则:A:停止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B: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C:允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抵御日寇进攻;D: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E: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3)通过苏联与中共沟通①希望苏政府出面促成国共和谈。蒋介石——鲍勃莫洛夫蒋的条件:红军承认中央政府及司令部的权威。②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邓文仪——王明——潘汉年(1936/7)3、开展“新生活运动”,以精神总动员的方法唤起国民觉悟。蒋:我有一个深意藏在这新生活运动里边,我想利用新生活运动发动全国人民,来作抗日运动。(二)以经济建设运动为中心,为抗日作物质上的准备1、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4月)主要目的:“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A:增设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B:成立资源委员会,进行重工业建设C:加快交通建设铁路:8000多公里(1927)——13000公里(1937/7)公路:1000多公里(1927)——近11万公里(战前)2、实现币制改革(法币,1935)奠定“抗战八年国本不生动摇”的基础日人:如无1935年之法币,则无1937年之抗战3、发展农业生产(三)加强国防建设,为抗战作军事上的准备1、制定国防计划,划定国防防区。《中国北部防御》(1932/11)、《华北海防计划纲要》(1933/1)、《中部国防建设计划》、《南京方面之防御方案》(1934)全国分:抗战区、警备区、绥靖区、预备区2、整建江防、海防要塞,构筑国防防御工事1937:炮台41座,各种要塞炮273门永久防御工事3342座3、编练军队,扩充兵源,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A:编练全国军队。陆军:182个步兵师、46个独立旅、9个骑兵师、3个骑兵独立旅、4个炮兵旅、22个炮兵团,共170万人海军:共有3个舰队,总吨位约600万吨空军:3个大队26个中队,飞机600余架,飞行员3000余人,机场262处。斯诺:在1937年,中国陆军是该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B:颁布《兵役法》,实行国民军训。C:整修兵工厂,改善部队装备。4、建立西南大后方基地。(四)在外交方面,积极争取国际援助1、主动改善中苏关系,争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1932/2——颜惠庆——李维诺夫——日内瓦——12/12恢复大使级外交1934/3——杨杰1935/10——蒋: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日本签订反苏军事协定——中苏友好协会——陈立夫、张冲访苏1937/4——蒋经国回国1937/8/21——《中苏互不侵犯条约》2、积极谋取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1935—宋子文、陈光甫——“中美白银协定”1936-1937年铁路贷款达1.5亿多美元1937——孔祥熙—英、荷、法、捷等国贷款评析:A对增强中国军队抗,打破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B对增强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奠定中国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C对于克服克服失败主义情绪,增强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D对中国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六、西安事变(一)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第一,民族危机的深重,导致国民党营垒分化的结果第二,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从军事“剿共”失败中走向联共抗日的结果。第三,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中共对张杨以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争取的结果。第四,事变是蒋介石自己逼出来的1、张杨军事“剿共”的失败与反思(1)十七路军的剿共战况十七路军共6万人,下辖2个军,_第17师(孙尉如)、第42师(冯钦哉);3个警备旅、1个炮兵营、1个教导营和1个特务营。1935年1月,徐海东、程子华1月第42师在蔡王窑、文公岭被歼6个营3月——警三旅——石塔寺镇被歼2个团——张飞生受伤;4月—警二旅——葛牌镇被歼——张汉民被杀7月—警一旅——袁家沟被消灭2个团——唐嗣桐被杀(2)东北军剿共战况东北军下辖5个军:51军(于学忠)、53军(万福麟)、57军(何柱国)、67军(王以哲)和63军(冯占海)另有6个独立师,3个炮兵旅,共26万人。9月——劳山——110师被歼——何立中阵亡;10月——榆林桥——107师被歼4个营——高福源(619团)11月——直罗镇——109师被全歼——牛元峰丧命三个月内损失近3个师的兵力,2名师长战死,7名团长战死或被俘(3)张、杨剿共失败后的反思。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1月加入国民党1925年任国民军第3军第3师师长1929年中原大战时倒向蒋介石,被任命为新编第14师师长。1930年7月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1949年在重庆被暗杀1936年谢葆真与孩子们左起:杨拯美杨拯中杨拯汉杨拯英张学良(1901—2001),辽宁海城人张学良的一些话语杀父之仇与夺地之恨“内战残酷而且毫无竟义”,并会有“引起外患的危险”,“东北地处边睡,日本窥伺已久,如欲抵制外侮,必须国家统一”痛恨日本对华之侵略,年幼时亲见日人在东北之横暴,及长也,明国家大义。对日唯有抗战,决不再踏前此覆辙。“中国政府若是对内一寸一寸的收复;对外一省一省的退让,必遭广大群众的唾弃,结果必致灭亡”。国难家集仇于一身,抗日救国义不容辞。2、中共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争取(1)对西北军的争取A毛泽东派汪锋到西安(1936.11)B中共派王世英(1936.2)、王炳南(1936.4)到西安。(2)对东北军的争取A教育释放高福源(1936.1)B洛川(1936.3)、延安(1936.4)秘密会谈延安会谈:逼蒋抗日;用法西斯谋求中国统一此系他乡非故乡,莫把友军当敌军;山海关(3)其它途径:A领导人写信的方式:B开展下层统战工作:C注意促成两军的团结。(二)西安事变的经过1、蒋压张杨继续剿共(1936/10-12)10.22蒋到西安10.29蒋到洛阳的三点军事布置11.中旬到蒋太原、济南等地12.4蒋再到西安的二点方案:剿共或调走张杨的对策:不离开:2、从苦谏到兵谏(12.4-12)3、历史的映证4、关于临潼捉蒋(王玉赞——孙铭久)(三)国内外对西安事变的反映1、国民党方面A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B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主和派C地方实力派(多数反对)D西安方面(张杨有分歧)E蒋本人(以死了之)美龄吾妻:余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余只承认宋美龄女士为余唯一之妻,务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则余虽死,也暝目矣。F中间阶级(大逆不道)2、国际方面A德、意、日——幸灾乐祸B英美——和平解决C苏联——遣责3、中共方面——审蒋—保蒋安全—放蒋(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一阶段(1936/12/12至25)1、周恩来西安之行:14日从保安出发—17日晚见张—18日见杨—19日中央指示2、端纳西安之行:14日到西安见张—15日到洛阳—16日再到西安——17日蒋发出手谕3、宋子文、宋美龄西安之行:20日宋子文到西安—22日两宋到西安——23-24日四方谈判——25日蒋获释第二阶段(12/26至1937/2/8)1、张送与被扣2、张被扣后形势3、渭南会议与王宅会议:29日渭南会议:先放张,后撤兵31日王宅会议:先撤兵后救张4、二二事件:2.2,应德田、孙铭久杀枪王以哲2.8,何柱国、孙蔚如、于学忠通电退出西安(五)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六)西安事变研究概况1、关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问题A张送蒋是和平解决事变的必要环节,应予肯定①是逼蒋抗日的继续。②是为了挽回蒋介石的声誉,推动全民族的抗日。③有利于进一步澄清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B既思想根源,也有外部条件。①为了平息纷乱局面,②避免节外生枝③平息国际国内舆论普遍的责难④张自认能够返回西安⑤认为蒋有抗日的准备思想。⑥既有利于维护蒋的权威,也是专制体制的产物C关于张学良送蒋返宁的得与失“失”:A东北军和三位一体的瓦解;B张从此终生陷于图圈。“得”:A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御外侮;B给蒋介石留下面子,保护了两军官兵的安全。张学良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2、关于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问题台湾省学者主要三种的观点:A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是因为蒋介石“不可动摇的伟大人格所感召”,是因为宋美龄对周恩来、张学良等的“反复开导”和“劝告”,共产党在其中没起什么作用。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并非心甘情愿的主张“和平解决”,“实际上却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施展谋略,以期获得最大利益”。C中共之所以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因为中共濒临灭绝边缘,为了保全自己,避免被国民党消灭。大陆学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定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关键的作用。3、关于西安事变是否推动蒋介石走上抗日道路问题A没有西安事变的爆发,国民党蒋介石也会走上抗日道路的。B没有西安事变的推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绝不可能走上抗日道路。4、关于西安事变是否是“时局转折点”问题A西安事变是由国内战争转变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国共两党实行重新合作的重要起点,是时局转折点。B西安事变不是“时局转折点”,“时局转折点”应是八一三事变。5、关于西安事变对国共两党的作用台:认为张学良挟持统帅,影响剿匪进程,让共产党得到喘息,致使大陆沦陷;大陆:张学良是“爱国将领”,西安事变是一次受国行动。6、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首倡者的研究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方针首先是中共独立自主决定的。B张学良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关于张学良送蒋返宁的得与失“失”:一是东北军和三位一体的瓦解;二是张学良从此终生陷于图圈。“得”:一是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御外侮;二张学良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2、关于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问题台湾学者有三种观点:A是因为蒋介石“不可动摇的伟大人格所感召”,是因为宋美龄对周恩来、张学良等的“反复开导”和“劝告”,共产党在其中没起什么作用。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
/
本文档为【数值分析Ch9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